第8章-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第8章-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第8章-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第八章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学习指南:本章主要介绍了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现状与建立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程序和采样方框图及常用的大气环境监测技术方法。学习本章时要求全面地了解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熟悉大气污染连续自动分析与监测系统的方法的规范操作,提高对大气环境分析与监测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测试技能,掌握好大气环境分析与监测的的主要特点。

第一节概述

引言:空气污染是由固定污染源和流动污染源共同排放的污染物经扩散而形成的,污染扩散是排放量(排放浓度)与时间、空间的函数。因此,空气污染的特点是大范围的,受季节、气候、地形、地物等因素的强烈影响,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为了掌握环境空气污染现状和变化规律,需要对大气环境污染进行长期的、大量的、连续的监测。过去监测方法中的间歇采样、手工分析的方法已无法满足要求,取而代之的是大气质量自动监测。

一、国内国外现状

目前,对空气污染监测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空气污染自动监测系统(APM S)。从20世纪70年代起许多国家相继建立了APMS,如美国有6000个空气污染自动监测站点,其中250个是国家级的。荷兰全国空气污染监测系统,由监测站、区域监测中心和国家监测中心三部分组成,共有监测站220个,其中100个站按规则的格状布局,站距20km,其他120个站分别布置在地形特殊、或人口稠密、或大工业中心,或国界、边境地区。英国共分12个监测区,用快速测定方法监测大气中有害物质,同时用自动化或半自动仪器监测大气污染。英国伦敦地区在不同地点设置13个自动分析器,对二氧化硫和飘尘等进行连续测定,得出日平均浓度;另外英国国家工业卫生研究所还在全国设有100个大气观测点,各测定点的测定数据汇集到工业卫生研究所的中心试验室,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早在1965年日本已建立起172个自动监测站,对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进行监测;1972年日本开始试用激光雷达进行大气污染监测,以探测跟踪大气中

污染物质的运动和“眼见”污染实态,激光雷达还可以绘出各种气体污染物分布图;1974年建成“大气污染预报系统”。

我国自1984年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建立中国第一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以来,到2001年,全国已有60多个城市建成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2000年“6.5”世界环境日,42个重点城市实现了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2001年6月5日,又实现了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同时,城市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联网取得初步成效,沈阳、大连、苏州、北京市朝阳区等地都开展污染源自动监测试点工作。

“十五”期间,计划全国所有的地级市全部实现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开展质量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工作;在110多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开展空气质量预报工作;在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建成一批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

二、建立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目的与意义

(1)判断空气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订的环境质量标准及了解当前的污染状况;

(2)判断污染源造成的污染影响,确定控制和防治对策,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

(3)对排放量大、危害影响严重的污染源进行控制监测,尤其在扩散不利的季节,防止污染事故的发生。为保证执行环保法,起着监督作用;

(4)收集空气背景及其趋势数据,由所积累的长期监测数据,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为保护人类健康、生态平衡,制订和修改环境标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5)研究空气扩散的数学模式,判断新污染源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为相应的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并为污染危险天气以及空气污染短期、长期预报,提供信息资料。

第二节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

大气污染连续自动分析与监测系统是:由一个中心站和若干个子站组成。

大气污染连续自动分析与监测系统能24h连续自动地在线工作,工作内容是:为获取各种监测数据、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如图6-1所示。

一、子站的建立与组成

子站按其任务的不同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为评价地区整体的大气污染状况设置的,装有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仪(包括校准仪器),气象参数测量仪和一台环境微机;另一种是为掌握污染源排放污染物浓度等参数变化情况而设置的,装有烟气污染组分监测仪和气象参数测量仪。子站内设有自动采样和预处理系统、环境微机及信息传输系统等。如图6-2-1所示。

仪器装备框图

1.监测子站的布设

(1)监测子站的数目:空气质量监测,由于各类污染源的分布互相交错,使污染物的空间、时间分布变得十分复杂。监测子站数目的设置,取决于监测网覆盖区域面积、人口数量及分布、污染程度、气象条件和地形地貌等,可根据以下几种方法确定:按人口密度确定;按污染物活性不同确定;按环境标准确定;按统计学置信水平确定;但更重要的是国家的经济力量。一般来说,在城市近郊区建立若干个监测子站,在清洁的远郊区建立一个背景子站。

(2)监测子站的位置:监测子站获取的监测数据应能反映一定地区范围空气污染物浓度水平及其波动范围,故监测子站位置的选择应包括以下地区:预期浓度最高的地区;人口密度高的、有代表性污染浓度的地区;重要污染源或污染源类型对环境空气污染水平有冲击影响的地区;背景浓度水平地区。

2.监测项目

(1)气象参数: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大气压、太阳辐射等;

(2)污染物监测项目:SO2、NO2、NO、NOx、CO、O3、H2S、总悬浮颗粒物或可吸入颗粒物、总碳氢化合物、甲烷、非甲烷烃等。

根据各监测子站所处位置的不同,所代表的功能区特点也会不同,那么选定的监测项目也会有所不同。

常规必测项目一般有:SO

、NO2、CO、总悬浮颗粒物或可吸入颗粒物、

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大气压。

3.采样系统

采样系统分集中采样和单独采样两种方式。集中采样系统指在每一子站设一总采气管,由抽风机将大气样品吸入,各仪器的采样管均从这一采样管中分别采样,但总悬浮颗粒物或可吸入颗粒物应单独采样。单独采样系统指各监测仪器分别用采样泵采集大气样品。实际工作中常将这两种方式结合使用。如图6-2。

采样气路系统图

4.监测仪器组成与分类

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主要硬件设备是空气质量连续监测仪器。

要求监测仪器必须具备自动连续运转能力强、灵敏、准确、易维修、维修频

次低等特性。常用空气质量连续监测仪器如下:

(1)脉冲荧光法SO2监测仪(TE Model43)

该方法的监测原理是用脉冲化的紫外光(190~230nm)激发SO2分子,处于

激发态的SO

分子返回基态时放出荧光(240~420nm),所放出的荧光强度与2

SO2的浓度呈线性关系,从而测出SO2的浓度。工作原理见图6-48。该法响应快、

灵敏度高,且对温度、流量的波动不敏感,稳定性好,作为连续监测仪器较为可靠。

(2)化学发光法NOx监测仪(TE Model 14B/E)

该方法的原理是:一氧化氮被臭氧氧化成激发态二氧化氮,当其回到基态二氧

化氮时放出光量子,其发光强度与二氧化氮的浓度成正比。

反应式为:NO+O3--NO2*+O2

NO2*--NO2+hν

当测定样品气中的氮氧化物(NOx=NO+NO2)时,必须先将二氧化氮通过

催化剂(金属丝网、活性炭、Mo-Al2O3等)还原成一氧化氮,然后再测定。该法采

用一氧化氮标准气进行动态校正,不用吸收液,因此可使误差大大减小,在低浓

度范围更为准确。同时反应迅速,很易求得瞬时值,且线性好,范围宽,是一种比较理

想的测定方法。如图6-49。

(3)气体过滤器红外光谱CO监测仪(TE Model 48)

该方法的原理是非分散红外法的一种改进,采用了气体过滤器相关技术,基本

原理是基于在有其他干扰气体存在下,比较样品气中被测气体红外吸收光谱的精

细结构。仪器中装有一个可转动的气体过滤器转轮,此轮一半充入纯CO,另一半

充入纯N2,当红外线通过CO一侧时,相当于参比光束,通过N2一侧时,相当于

样品光束,转轮后设有一多次反射光程吸收池(池长40cm,反射32次,光程长12.8

m)保证有足够的灵敏度,气体过滤器转轮按一定频率旋转,此时对吸收池来说,

从时间上分割为交替的样品光束和参比光束,可以获得一交变信号,而对干扰气

体说,样品光束和参比光束是相同的可相互抵消。该法的灵敏度好,设备简单,由于

采用固态检测器,避免了非色散红外法微量电容检测器易受震动的影响,使仪器运

行可靠。

(4)紫外光度法O3监测仪(TEModel 49)

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O3对紫外光(波长254nm)的吸收,直接测定紫外光通过O3后减弱的程度,根据吸光度求出O3浓度。该法设备简单,无试剂、气体消耗。

(5)气相色谱(FID)法及光离子化(PID)法非甲烷烃监测仪

(Baseline Model 1030A及HNU Model201)

①氢火焰离子化气相色谱:空气样品先经色谱柱分离成甲烷及非甲烷烃两个峰,用FID先测流出的甲烷,再测反吹出的非甲烷烃,反应周期约5min,仪器有内装的微处理机,用户可自行编制程序来完成分析过程,并可随时进行基线校正、积分值的计值等。气相色谱法的主要问题是精度较差,作为连续监测仪器需要较多的维护。

②光离子化检测器:即以高强度的紫外光作为激发源,紫外光照射到被测定的烃类化合物上产生电离,用离子检测器测定电离强度即可求出烃类的浓度。该法的主要问题是所选用的紫外光源只能对C

以上的烃类产生电离,C4以下的

烃不产生电离。但该法的主要优点是不需色谱柱分离,也不需要氢气源,仪器非常简单。

(6)可吸入颗粒物连续监测仪(IP)

光散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计的设计原理是使一束平行可见光通过含可吸入颗粒物的大气,由于光线受到粒子的阻挡而发生光散射现象,其散射光强度的变化与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成定量关系,因此当仪器用标样标定后,即可直接显示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值。

此外,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仪器还有:β射线可吸入颗粒物测定仪、压电石英晶体可吸入颗粒物测定仪。现在许多监测站采用具有10μm切割机的大容量采样器24h连续取样,经手工分析后再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存储。

5.校准系统的组成

校准系统包括校正监测仪器零点、量程的零气源和标准气气源(如标准气发生器、标准钢瓶)、校准流量计等。在环境微机和控制器的控制下,每隔一定时间(如8h或24h)依次将零点气和标准气输入各监测仪器进行校准。校准完毕,环境微机给出零值和跨度值报告。

6.子站数据处理和传送

子站环境微机及时采集大气污染监测仪的测量数据,将其进行处理和存贮。各子站的数据收集和监测仪器工作的控制是由一台微机进行的。它每0.1s从各数据通道读一次监测数据,每半秒做一次半秒平均,每秒做一次秒平均。以后,每10s又对秒平均做一次平均,每分钟又对10s平均做平均,然后再做5min平均。所有的5min平均值都保存起来,准备传输给中心。

子站环境微机的工作方式有两种:一是被动工作方式,二是自主工作方式。当中心站的计算机运行正常时,子站环境微机受控于中心计算机而运行,称为被动工作方式。此时中心站每隔5min向各监测子站自动发出指令,各子站接到指令后,向中心站传送回发5min内各监测仪器测得的平均数据。受中心站命令,子站可以重发某时的数据或随时抽检保存在子站的某些数据。当子站设备的运行状态、环境状况出现异常时,如氢焰灭火、站房温度升高等,子站向中心站发回状态信息及报警信号,以便中心站及时掌握调整。当中心站的计算机或通信系统出现故障时,为使数据不丢失,子站微处理机承担起就地控制运行、收集存贮数据等功能,待中心站或通信设备正常后,再集中地把中心站未收集到的数据传输回去,称为子站进入自主工作方式。子站微处理机可存贮16h每5min数据,无论子站或中心站,通信设备故障不超过16h,数据不会丢失。子站工作原理如图6-50。

二、中心站

中心站是整个系统的心脏部分,它是所有测量数据收集、存贮、处理、输出、控制系统和其他科研计算的中心。整个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可靠性和效能,中心站是关键。为了确保数据收集和进行较多的科研计算和管理,采用两台计算机,一台作主机与系统相连,在线运行;一台作辅机进行计算管理。当主机发生故障,辅机可代替运行。中心站工作原理如图6-51。其运行方式为:

1.由中心站定时向各子站轮流发出询问信号,各子站按一定格式依次发送回数据,对数据进行差错校验及纠正。有疑问时可指令子站重发。具有随机查询子站实时数据并收集子站运行状态的功能。

2.对数据进行存贮、处理、输出。定时收集各子站的监测数据并进行处理,打印各种报表,绘制各种图形;建立数据库,完成各种数据的贮存。

3.对全系统运行的实时控制。

该系统包括:通信控制;对子站监测仪器操作的控制,如校零、校跨度、控制开关、流量等;对污染源超标排放时的警戒控制。

第三节空气污染指数(API)

一、AP I指数的含义

1.空气污染指数(Air P oll uti on Inde x 简称API )是一种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的方法。即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质量状况与空气污染的程度,其结果简明直观、使用方便,适于表示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A PI指数,是一种分段线性的数学模型。在某区间变化的A PI 指数是该区间对应污染物浓度的线性函数,通过浓度的内插来求得API 指数。我国城市空气常规监测指标主要为S O2、NO 2、TS P,AP I指数主要以此三项污染物监测浓度为计算依据。

有些城市,如北京市空气质量日报则给出PM 10、SO 2、CO 、NO 2和O 3等五种污染物质的A PI 指数以及污染等级。

2.AP I指数的计算方法

()()

()()11----=

I B I B I A I A F

A PI = A(I -1)+[C(I)-

B (I -1)]· F AP I = m ax(API i)

式中: C (I)—— 污染物实测值;

A(I)、A (I-1)—— 某API 指数区间的API 指数上下限值; B (I)、B(I-1)—— 与A (I )、A(I -1)对应的污染物浓度限值; F —— 对应A PI指数区间的斜率;

AP Ii —— 某一污染物的分API 指数; AP I —— 空气整体的API 指数。

3.空气质量的等级

是根据AP I指数定义的,我国规定的API 指数与空气质量的等级关系。 当AP I指数分别为50、100、200时分别对应于我国空气质量标准中日均值的一、二、三级标准的污染物浓度限值,500则对应于对人体健康产生明显危害的污染水平。表6-14给出API 指数和各种污染物浓度限值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操作中,是根据监测得到不同污染物的现有浓度,并通过与空气污染指数分级浓度限值表中对应污染物浓度的比较来判断AP I指数区间,在此范围内通

过线性插值求得不同污染物的API值。最后取各种污染物API指数的最大值作

为空气质量的API指数。在实际工作中可利用已绘制好的图表来减小工作量。利用监测得到的污染物浓度,在图中直接查得相应的API指数。

例如TSP的API指数与浓度之间的关系如图6-52所示,当空气中TSP的监测值为0.400mg/m3时,从图6-52中可查出API TSP=150。同理可求出API

、API NOx和API PM10的值,比较四种污染物的API分指数值,数值最大者即为SO2

空气的API指数值。再由空气的API指数值可以确定空气质量等级。API分指数值最大的污染物称为当日首要污染物。

作图查出的API值与运用公式计算的API值相同,读者可任意选择浓度区间进行验证。

附表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发布时间实施时间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27630-201

1

2011-10-272012-3-1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

2002-11-192003-3-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

1996-1

-18

1996-

10-1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 9137-88 1998-4-

30

1998-1

0-1

?

附表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发布时间实施时间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 2011-7-29 2012-1-1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

GB14621-2011 2011-5-12 2011-10-1 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451-20112011-1-24 2011-10-1 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452-20112011-4-2 2011-10-1 平板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453-2011 2011-4-2 2011-10-1

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7632-2011 2011-10-2

2012-1-1

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4-20102010-9-27 2010-10-

1

铝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5-20102010-9-27 2010-10-1 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6-2010 2010-9-27 2010-10-1 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7-2010 2010-9-27 2010-10-1

镁、钛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8-20

10

2010-9-

27

2010-10-1

硝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131-2010 2010-12-3

2011-3-1

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132-20102010-12-30 2011-3-1 非道路移动机械用小型点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

排放限值与测量方法(中国第一、二阶段)

GB26133-2010 2010-12-30 2011-3-1 煤层气(煤矿瓦斯)排放标准(暂行)GB21522-20082008-4-2 2008-7-1 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2008-6-25 2008-8-1 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2-2008 2008-6-25 2008-8-1

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950-2007 2007-6-22 2007-8-

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952-20072007-6-22 2007-8-1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6-2006 2006-9-1 2006-10-1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042004-12-29 2005-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2003-12-30 2004-1-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012001-11

-12

2002-1-1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 2001-11-12 2002-1-1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9078-19961996-3-7 1997-1-

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1996 1996-3-7 1997-1-1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1996-4-12 1997-1-1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 1993-8-6 1994-1-15 重型车用汽油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及测量方法(中国III、IV阶段)

GB14762-20082008-4-2 2009-7-1 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

中国第Ⅲ阶段)

GB 14622-2007 2007-4-3 2008-7-1

轻便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中国第Ⅲ阶段)GB 18176-2007 2007-4-3

2008-7-

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

量方法(中国Ⅰ、Ⅱ阶段)

GB 20891-2007 2007-4-3 2007-10-1

汽油运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951-20072007-6-22 2007-8-

1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

及测量方法

GB 20998-20072007-7-19 2008-7-1 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

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GB3847-20052005-5-302005-7-1 装用点燃式发动机重型汽车曲轴箱污染物排放限值GB11340-2005 2005-4-15 2005-7-1

装用点燃式发动机重型汽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GB14763-200

2005-4-15 2005-7-1

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

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Ⅴ阶段)

GB 17691-2005 2005-5-30 2007-1-1 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

GB 18285-2005 2005-5-30 2005-7-1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中国III、IV阶段)

GB18352.3-2005 2005-4-15 2007-7-1

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II阶段) GB 19756-2005

2005-5-3

2006-1-1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 19758-2005 2005-5-302005-7-1 车用点燃式发动机及装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

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GB14762-2002 2002-11-182003-1-1 农用运输车自由加速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8322-2002 2002-1-42002-7-1 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 17691-2001 2001-4-16 2001-4-16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Ⅰ)GB18352.1-2001 2001-4-16 2001-4-

16

附表3相关监测规范、方法标准

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发布时间实施时间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GB 14621

-2011

2011-

5-12

2011-10

-1

环境空气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604-201

1

2011-2-

10

2011-6-

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HJ 618-

2011

2011-9-8

2011-

11-1

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629-2011

2011-

9-8

011-11-1

烟度卡HJ 553-20102010-1-52010-5-1

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

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HJ583-2010

2010-9-2

2010-

12-1

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

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HJ584-2010

2010

-9-20

201

0-12-1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HJ 590-2010 201

0-10-21

2011

-1-1

非道路移动机械用小型点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与测量方法(中国第一、二阶段) GB 26133

-2010

2010-12

-30

2011-3-

1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 479-200

2009-9-27

2009-1

1-1

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采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HJ 480-2009

200

9-9-27

2009-11-

1

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

石灰滤纸采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HJ 481-200

2009-9-

27

2009-11

-1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 482-2009

2009

-9-27

2009-11-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

四氯汞盐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 483-2009 2009-9-27

2009-1

1-1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HJ 504-2009 2009-12-2

2009-12-1

环境空气和废气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3-20092009-12

-31

2010-4-1

环境空气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 534-2

009

2009-12

-31

2010-4-1

固定污染源废气铅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 HJ538-2009

2009-1

2-30

2010-4-1

环境空气铅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HJ 539-2009

2009-

12-30

2010-4-

1

环境空气和废气砷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暂行) HJ540-20

09

2009-1

2-30

2010-

4-1

黄磷生产废气气态砷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暂行) HJ 541-2009

009-12-30

2010-4-1

环境空气汞的测定巯基棉富集-冷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暂行) HJ 542-2009

2009-

12-30

2010-4-1

固定污染源废气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 HJ543-20

09

2009-12

-30

2010-4

-1

固定污染源废气硫酸雾的测定离子色谱法(暂行) HJ 544-2009

2009-1

2-30

2010-

4-1

固定污染源废气气态总磷的测定喹钼柠酮容量法(暂行) HJ545-2009

2009-12

-30

2010-4-

环境空气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抗坏血酸还原-钼蓝分光光度法(暂行) HJ 546-2009

2009-12

-30

2010-4-1

固定污染源废气氯气的测定碘量法(暂行) HJ547-20092009-12

-30

2010-4

-1

固定污染源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硝酸银容量法(暂行) HJ 548-2009

2009-12

-30

2010-4-1

环境空气和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离子色谱法(暂行) HJ549-200

2009-

12-30

2010-

4-1

环境空气和废气二噁英类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HJ77.2-2

008

2008-12

-31

2009-4

-1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国家环保总局公

告2007年第

4号

2007-1-19

2007-1-

19

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Ⅰ、Ⅱ阶段)GB 20891—

2007

2007-4-3

2007-1

0-1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 HJ/T 75—2007 2007-

7-12

2007-

8-1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HJ/T

76—2007

2007-7

-12

2007-8-

1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HJ/T 3

73-2007

2007-11-

12

2008-1

-1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 397-20

07

2007-1

2-7

2008-3-1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HJ/T398-20

07

2007

-12-7

2008-3-

1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HJ/T 400-2007 2007-12

-7

2008-3-

1

降雨自动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T174-2005 2005-5-8 2005-5-8

降雨自动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T175-2005 2005-5-

2005-5-8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3-20

05

2005-11-9

2006-1

-1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4-2002005-112006-1-1

5-9

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HJ/T 165-2004 2004-12

-9

200

4-12-9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T167-2

004

2004-12

-9

2004

-12-9

PM10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T93-2

003

2003-1-2

2003-

7-1

饮食业油烟净化设备技术方法及检测技术规范(试行)HJ/T62-2

001

2001-6-

2001-8-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6

3.1-2001

2001-

7-27

2001-

11-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63.2-2001

2001-

7-27

2001-11-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

丁二酮肟-正丁醇萃取分光光度法HJ/T63.3-200

2001

-7-27

2001

-11-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 64.1-2001

2001-

7-27

2001-11

-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 64.2-2

001

2001-

7-27

2001

-11-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

对-偶氮苯重氮氨基偶氮苯磺酸分光光度法HJ/T 6

4.3-2001

2001

-7-27

2001

-11-1

大气固定污染源锡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65-2001

2001-7-2

7

200

1-11-1

大气固定污染源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66-2001 2001-7-27

2001-1

1-1

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HJ/T6

7-2001

2001-7-2

7

2001

-11-1

大气固定污染源苯胺类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68-2

001

2001-7-2

20

01-11-1

燃煤锅炉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核定技术方法—物料衡算法(试行)HJ/T69-200

2001-7-2

7

2001

-11-1

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测量方法HJ/T 54-20002000-6-30 2000-9-1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 2000-12

-7

2001

-3-1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碘量法HJ/T 56-2000 2000-1

2-7

2001-

3-1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T57-2000 200

0-12-7

2001-3-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HJ/T27-19

99

1999-8-

18

2000-

1-1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氰化氢的测定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HJ/T28-1999

1999

-8-18

2000-1-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二苯基碳酰二肼分HJ/T29-191999-8-12000-1

光光度法99 8 -1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定甲基橙分光光度法HJ/T30-19

99

1999-8-

18

2000-

1-1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光气的测定苯胺紫外分光光度法HJ/T31-

1999

1999-8

-18

2000-1-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HJ/T32-1

999

1999-8-18

2000

-1-1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甲醇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33-19991999-8-18 2000-1-1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34-1999 1999-8-1

2000-

1-1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乙醛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35-1999 1999-8-1

2000-

1-1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醛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 36-1999 1999-8-

18

2000-1-1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腈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 37-19991999-8-

18

2000-1-

1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38-19

99

1999-8-

18

2000-1-1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苯类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 39-1999 1999-8-18 2000-1-1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苯并(a)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HJ/T40-199

1999-8

-18

2000-1

-1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石棉尘的测定镜检法HJ/T 41-1999 1999-8-

18

2000-

1-1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HJ/T42-1999 1999-

8-18

2000-

1-1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T 43-199

1999-8-18 2000-1-1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HJ/T 44-1999

1999-

8-18

2000-1-1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的测定重量法HJ/T 45

-1999

1999-8-1

2000-1

-1

定电位电解法二氧化硫测定仪技术条件HJ/T 46-1999 1999-8-

18

2000-1-1

烟气采样器技术条件HJ/T 47-1999 1999-8-1

8

2000-1-1

烟尘采样器技术条件HJ/T 48-1999 1999-8-

18

2000-1

-1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

96

1996

-3-6

1996-

3-6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T 14-199

6

1996-7-

22

1996-

10-1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5432-

1995

1995-3

-25

1995-8-

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GB/T15435-1

995

1995-

3-25

1995-8

-1

环境空气苯并[a]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1

5439-1995

1995

-3-25

1995-8

-1

空气质量硝基苯类(一硝基和二硝基化合物)的测定锌还原-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GB/T15501-1

995

1995-

3-25

1995-8

-1

空气质量苯胺类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GB/T15502-

1995

1995-3-2

199

5-8-1

空气质量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GB/T15516-1

995

1995-3

-25

1995-8

-1

环境空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5264-9

4

19

94-10-26

1995-6-1

环境空气降尘的测定重量法GB/T 15265-94 1994-1

0-26

1995-6-

空气中碘-131的取样与测定GB/T1458

4-93

1993-8

-30

1994-4-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GB/T 14668-931993-1

0-27

1994-

5-1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GB/T

14669-93

1993-10

-27

1994-5-1

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

14675-93

1993

-10-27

1994-3

-15

空气质量三甲胺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4676-

93

1993-10-

27

199

4-3-15

空气质量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和二甲二硫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4678-

93

1993-1

0-27

199

4-3-15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GB/T14679-

93

1993

-10-27

1994-3-15

空气质量二硫化碳的测定二乙胺分光光度法GB/T 14680-

93

1993-1

0-27

1994-3-15

汽油机动车怠速排气监测仪技术条件HJ/T 3-93 1993-6-12 1993-12-1

柴油车滤纸式烟度计技术条件HJ/T 4-931993-6-

12

1993

-12-1

大气降水采样分析方法总则GB135

80.1-92

1992-6-20

1993-3-

1

大气降水样品的采集与保存GB 135

80.2-92

1992-6-

20

1993-3-

大气降水电导率的测定方法GB 13580.3-

92

1992-

6-20

1993-3

-1

大气降水pH值的测定电极法GB13580.

4-92

1992-6-

20

1993-3-1

大气降水中氟、氯、亚硝酸盐、硝酸盐、硫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GB 13580.5-921992-6-20

1993-

3-1

大气降水中硫酸盐的测定GB13580.6-

92

1992-6-20

1993-3-

大气降水中亚硝酸盐测定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GB13580.7-

92

1992-6

-20

1993-3-1

大气降水中硝酸盐的测定GB 13580.8-

92

1992-6

-20

1993-3

-1

大气降水中氯化物的测定硫氰酸汞高铁光度法GB13580.

9-92

1992-6-20

1993

-3-1

大气降水中氟化物的测定新氟试剂光度法GB13580.10-9

1992-6-

20

1993-3-1

大气降水中氨盐的测定GB 13580.11

-92

1992-6-20 1993-3-1

大气降水中钠、钾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13580.12-92 1992-6-

20

1993-

3-1

大气降水中钙、镁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13580.13-

92

1992-6-

20

1993-3

-1

空气质量氮氧化物的测定GB/T 13906-921992-12-

1993-

9-1

气体参数测量和采样的固定位装置HJ/T 1-92 19

92-8-25

1993-

1-1

锅炉烟尘测定方法GB 5468-91 1991-

9-14

1992-8-1

大气试验粉尘标准样品黄土尘GB/T13268

-91

1991-5-3 1992-8-1

大气试验粉尘标准样品煤飞灰GB/T 13269-911991-5-1 1992-8-1

大气试验粉尘标准样品模拟大气尘GB/T 13270-91 1991-5-31992-8-1

空气质量飘尘中苯并(a)芘的测定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GB8971-88

1988-

3-26

1988-8

-1

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GB9801-88 1988-8-

15

1988-

12-1

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GB 6921-86198

6-10-10

1987-3-

硫酸浓缩尾气硫酸雾的测定铬酸钡比色法GB4920-851985-

1-18

1985-8-

工业废气耗氧值和氧化氮的测定重铬酸钾氧化、萘乙二胺比色法GB 4921-85

1985-1-

18

1985-8

-1

附表4相关标准

车用柴油有害物质控制标准(第四、五阶段)GWKB1.2-201

2011-2-

14

2011-5-1

空气质量词汇HJ492-2009 2009-9-27 2009-11-1

轻型汽车车载诊断(OBD)系统管理技术规范HJ500-2009 2009-12-

2010-2-1

车用陶瓷催化转化器中铂、钯、铑的测定电感耦合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HJ 509-20092009-11-32010-1-1

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车载诊断(OBD)系统技术要求HJ437-2008

2008-6-2

2008-7-1

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放控制系统耐久性技术要求HJ438-2008

2008-6-2

2008-7-1

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在用符合性技术要求HJ 439-20

08

2008-6

-24

2008-7-1

重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系统耐久性要求及试验方法GB 20890-200

7

2007-4-3 2007-10-1

压燃式发动机汽车自由加速法排气烟度测量设备技术要求HJ/T395-200

2007-12-14 2008-3-1

点燃式发动机汽车瞬态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测量设备技术要求HJ/T 396-2007

2007-12

-14

2008-3-1

汽油车双怠速法排气污染物测量设备技术要求HJ/T 289-2006 2006-7-18 2006-9-1

汽油车简易瞬态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测量设备技术要求HJ/T 290-200

2006-7-18

2006-

9-1

汽油车稳态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测量设备技术要求HJ/T291-

2006

2006-7-

18

2006-9-1

柴油车加载减速工况法排气烟度测量设备技术要求HJ/T 292-2006 2006-7-18 2006-9-1

城市机动车排放空气污染测算方法HJ/T180-20

05

2005-7-

27

2005-10

-1

确定点燃式发动机在用汽车简易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的原则和方法HJ/T 240-2005

2005-12-1

2006-1-

确定压燃式发动机在用汽车加载减速法排气烟度排放限值的原则和方法HJ/T241-200

5

2005-1

2-12

2006-1-

车用汽油有害物质控制标准GWKB1-19991999-6-12000-1-1 作业与思考

1.什么是空气污染指数?

2.气质量系统测得SO

2、NO

2

、PM

10

日均值分别为0.073mg/m3、0.095m

g/m3、0.170mg/m3,问当日的首要污染物是什么?空气质量如何?

大气环境分析与监测实验

(1)分析天平基本操作练习

(2)二氧化硫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3)氮氧化物的测定(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4)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滤膜捕集—重量法)与可吸入

颗粒物(PM1

0)的测定(重量法)

(5)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6)烟尘烟气的采样方法与操作

(7)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原理、操作、运行和维护技能。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一章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大气与大气污染 一、大气的组成 1.大气与空气 大气(atmosphere):指环绕地球的全部空气的总和(The entire mass of air which surrounds the Earth) 环境空气(ambient air):指人类、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暴露于其中的室外空气(Outdoor air to which people,plants,animals and structures are exposed)。 从自然科学角度来看,两者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但在环境科学中,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有时两个名词分别使用,一般对于室内和特指某个地方(车间,厂区等),供给植物生存的气体,习惯上称为空气,对这类场所的空气污染用空气污染一词,并规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法。而对大区域或全球性的气流,常用大气以词,同时对区域性的空气污染称为大气污染,并有相应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法。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研究内容和范围,基本上都是环境空气的污染与防治,而且更侧重于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近地层空气。 据研究,成年人平均每天需1公斤粮食和2公斤水,而对空气的需求则大的多,每天约13.6公斤(合10m3),不仅如此,如果三者同时断绝供给,则引起死亡的首先是空气。 2.大气的组成 大气是由多种气混合组成、按其成分可以概括为三部分:干燥清洁的空气,水蒸汽和各种杂质。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氩和二氧化碳气体,其含量占全部干洁空气的99.996%(体积);氖、氦、氪、甲烷等次要成分只占0.004%左右,如表1—1所示(2)。 由于空气的垂直运动、水平运动以及分子扩散,使不同高度、不同地区的大气得以交换和混合。因而大气的组成比例直到90一100km的高度还基本保持不变。也就是说,在人类经常活动的范围内,任何地方干洁空气的物理性质是基本相同的。 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平均不到0.5%,而且随着时间、地点、气象条件等不同而有较大变化。其变化范围可达0.01%~4%。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虽然很少.但却导致了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云、雾、雨、雪、霜、露等。这些现象不仅引起大气中湿度的变化,而且还引起热量的转化。同时,水气又具有很强的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对地面的保温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大气污染 含有上述恒定组分和可变组分的空气,我们认为是洁净的空气,而大气中不定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大气污染系: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生态环境。 大气稳定度: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程度。 气压梯度力:单位质量的空气在气压场中受到的作用力。空燃比: 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空气质量。 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块绝热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时,温度降低或升高的数值。 二、填空题 1、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主要的途径:表明接触、食入含污 染物的物质和水、吸收被污染的空气。 2、湿法脱硫技术包括:氧化镁湿法烟气脱硫、海水烟气脱硫技术、湿式氨法烟气脱硫。 3、目前,常用的除尘器分为:机械除尘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四种。 4、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是气体扩散、气体吸收、 气体吸附、气体催化转化 5、影响燃烧过程的因素是:空气条件、温度条件、时间条件、燃料 与空气的混合条件。 三、简答题 1、简述双模理论模型的基本要点?答:(1)当气液两相接触时,两 相之间有一个相界面在相界面两侧分别存在着呈层流流动的气膜和液

膜。溶质必须以分子扩散形式从气流主体连续通过这两个膜层而进入液相主体。 (2)在相界面上,气液两相的浓度总是相互平衡,即界面上不存在吸收阻力。 (3)在层膜以外的气相和液相主体内,由于流体的充分湍动,溶质的浓度基本上是均匀的,即认为主体内没有浓度梯度存在,也就是说,浓度梯度全部集中在两层膜内。 2、大气分为哪几层?分别有么特点?答:(1)对流层:a 虽然薄,但却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 和几乎全部水蒸气,主要的大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中,天气变化最复杂。b 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c 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主要是由于下垫面受热不均匀及其本身特性不同造成的。D 温度和湿度的水平分布不均匀。 (2)平流层:气温虽高度增高而增高,集中了大部分臭氧,吸收紫外光,保护地球。 (3)中间层:气温虽高度的升高而迅速降低 (4 )暖层:分子被高度电离,存在大量的粒子和电子。(5) 散逸层:气温很高,空气很稀薄,空气离子的运动 速度很高。 3. 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时,吸附剂应具有哪些条件? 答:a.要有巨大的内边面积。

工作心得:船舶大气污染防治对策(最新)

工作心得:船舶大气污染防治对策(最新)随着经济发展,我国水路货物运输量和港口吞吐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近年来,船舶废气成为我国港口城市的主要大气污染源之一。为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国家公布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控制船用燃油质量等系列措施。但对比起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我国在船舶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面起步较晚,管理经验较少,如何有效控制船舶污染物排放,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需重点关注和探讨。 一、X港船舶大气污染现状 依X港为例,X港是我国第四大港,年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五位,年进出港船舶约七万艘次。根据一份《X市船舶、飞机污染现状调查及控制对策研究报告》研究显示,船舶排放已成为X市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其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为主要的污染物,分担率分别占总排放的14.0%和16.5%,具体数据详见下表。 通过分析发现,X港的船舶废气存在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是船舶排放的主要污染物。船舶每年排放的SOx 和NOx分别达到1.3万吨和3.8万吨,其中远洋和沿海船2舶排放SOx占船舶总排放的97.0%;而NOx则主要由内河船舶排放,占总排放70.1%; (二)船舶在不同运行模式下的的排放有明显区别,污染物大部分在停泊阶段排放,各污染物在排放阶段的排放占总排放的49%―79%。其次是慢速巡航阶段的排放,各污染物在排放阶段的排放占总排放的18%―40%。进出港阶段由于时间较短,所以排放的占比也最小,各污染物在排放阶段的排放占总排放的3%―17%。 (三)远洋和沿海船舶使用的燃料油造成的污染比内河船舶造成的污染严重很多。通过对沿海和内河船舶的燃油抽样化验结果可知,远洋船舶使用的燃油含硫率平均值为1.71%m/m,内河船舶使用的燃油平均硫含量为0.044%m/m。 二、船舶大气污染防治主要存在问题 (一)法律、标准体系不完善

郝吉明第三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后答案完整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课后答案 (第三版)主编:郝吉明马广大王书肖 目录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 第三章大气污染气象学 第四章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 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第六章除尘装置 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第八章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 第九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 第十章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第十一章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

第一章 概 论 1.1 干结空气中N 2、O 2、Ar 和CO 2气体所占的质量百分数是多少? 解:按1mol 干空气计算,空气中各组分摩尔比即体积比,故n N2=0.781mol ,n O2=0.209mol ,n Ar =0.00934mol ,n CO2=0.00033mol 。质量百分数为 %51.75%100197.2801.28781.0%2=???= N ,%08.23%100197.2800 .32209.0%2=???=O ; % 29.1%1001 97.2894 .3900934.0%=???=Ar ,%05.0%100197.2801 .4400033.0%2=???=CO 。 1.2 根据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求出SO 2、NO 2、CO 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体积分数。 解:由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查得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如下: SO2:0.15mg/m 3,NO2:0.12mg/m 3,CO :4.00mg/m 3。按标准状态下1m 3 干空气计算,其摩尔数为mol 643.444 .221013 =?。故三种污染物体积百分数分别为:

SO 2: ppm 052.0643.44641015.03=??-,NO 2:ppm 058.0643.44461012.03 =??- CO : ppm 20.3643 .44281000.43 =??-。 1.3 CCl 4气体与空气混合成体积分数为1.50×10-4的混合气体,在管道中流动的流量为10m 3N 、/s ,试确定:1)CCl 4在混合气体中的质量浓度ρ(g/m 3N )和摩尔浓度c (mol/m 3N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是多少千克? 解:1)ρ(g/m 3 N )3 3 4/031.110 4.221541050.1N m g =???=-- c (mol/m 3 N )3 33 4/1070.610 4.221050.1N m mol ---?=??=。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为1.031×10×3600×24×10-3kg=891kg 1.4 成人每次吸入的空气量平均为500cm 3,假若每分钟呼吸15次,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为200g μ/m 3,试计算每小时沉积于肺泡内的颗粒物质量。已知该颗粒物在肺泡中的沉降系数为0.12。 解:每小时沉积量200×(500×15×60×10-6)×0.12g μ=10.8g μ 1.5 设人体肺中的气体含CO 为2.2×10-4,平均含氧量为19.5%。如果这种浓度保持不变,求COHb 浓度最终将达到饱和水平的百分率。 解: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4 (1-1),取M=210 2369.0105.19102.22102 4 22=???==--∝O p p M Hb O COHb ,

大气污染控制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概论 1、根据气温在垂直方向的变化,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五层。 (1.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一般情况下,平均每升高100m下降℃. (2.)平流层:同温层气温几乎不随高度而变化;臭氧层在同温层上部,气温则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增高。 (3.)中间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层顶温度可降至-83℃~ -113℃。(4.)暖层:气体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5.)散逸层:空气更加稀薄,距离地面越远,气温越高,气体电离度越大。 2、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而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质,累计到超过大气自净化过程(稀释、转化、洗净、沉降等作用)所能降低的程度,在一定的持续时间内有害于生物及非生物。 3、大气污染物按其存在形态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 气溶胶——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和液体粒子。 气态污染物以分子状态存在,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从污染源直接排放的原始物质。 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颗粒较小,但毒性更大。如光化学烟雾等。 4、大气污染的分类: ?按影响范围分:局域性污染、地区性污染、广域性污染和全球性污染; ?按污染物特征分: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和特殊性污染; ?按放射性特性分:放射性污染和物理化学污染。 大气污染源分类: ?按源的形态分:固定源(工厂烟囱)、移动源(飞机、轮船、火车等); ?按源的几何形状分:点源(烟囱)、线源(公路,一排烟囱)和面源(居民区、车间无组织排放); ?按源排放时间分:连续源(连续排放)和间断源)(间断排放)等。 5、总悬浮颗粒物——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d ≤100um 的颗粒物。 颗粒物粒径大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粒径越小,越不易在大气中沉积,长期漂浮在空气中容易被吸入人体内;

防治船舶大气污染现状及对策_史湘君

近年来,船舶大气污染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公众的普遍关注。根据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发布的《中国船舶和港口空气污染防治白皮书》数据显示:假设一艘中型到大型集装箱船使用含硫量为35 000 ppm (3.5%)的船用燃料油,并以最大功率的70%行驶时,其一天排放的PM2.5总量相当于我国50万辆国Ⅳ货车一天的排放量。这个数据的准确性很值得商榷,经笔者查阅相关资料,该文章得出上述结论的前提是重型柴油车形式里程为164千米/天,而与之对比的是船舶24小时满负荷航行,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且计算逻辑错误,有哗众取宠之嫌。若假设该汽车速度为100千米/小时,其他条件不变,则其结论应为“其一天排放的PM2.5总量相当于我国3万辆国Ⅳ货车一天的排放量。”但即便如此,船舶大气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其中存在的问题仍需高度重视、深入研究、正确对待。 一、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一)国际公约 在国际公约方面,《MARPOL73/78》附则VI 是关于防治船舶带来的空气污染的。内容包括防治船舶的SOx 和NOx 排放,并通过限制SOx 排放间接控制颗粒物的排放。SOx减排主要通过控制船用燃料油的含硫量来实现,目前的限值为35 000 ppm(3.5%)。这一限值到2020年将降低至5 000 ppm(0.5%)。此外,还可以向IMO 申请设立更严格的“排放控制区”(ECA),以加强船舶废气排放控制,自2015年1月1日起船舶燃油含硫量由原来的10 000 ppm(1%)进一步缩紧至1 000 ppm(0.1%)。 (二)国内法规 在国内法律法规方面,有关防治船舶大气污染的规定散布在《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我国1983 年颁布的《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52-83)》只针对船舶废污水和垃圾的排放和处置,未涉及船舶废气的排放标准。 二、防治船舶大气污染现状 (一)船舶燃油质量情况 目前,我国内河船舶、内燃机车、工程机械、拖拉机和发电机组等使用燃料以普通柴油为主,技术标准应符合《普通柴油》(GB252-2011),要求硫含量不大于350 ppm。但由于油品市场缺乏有效监管,实际硫含量普遍较高,平均在2 000 ppm以上。 (二)国内外防治船舶大气污染现状 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多都采用强制或鼓励靠港船舶接岸电、强制船舶在规定水域使用低硫燃油,要求降低船舶进出港航速等措施来减少船舶大气污染。例如北美洲和美国加勒比海地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控制区,在该水域航行只能使用低硫燃油或采取相应减排措施;美国洛杉矶、长滩港等要求船舶靠码头时接岸电,并推出自愿减速方案,规定一年中,如果一个船队有90%或更多的船舶满足减速要求,可在来年获得15%的停靠费率折扣。 (三)海事部门在船舶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工作 《MARPOL73/78》附则VI于2006年8月23日正式对我国生效(海船舶〔2006〕523号),对燃油供应和质量、港口国监督等进行了规范。中国海事局通过《关于实施<73/78防污公约>附则VI修正案的通知》(海船舶 Current situation of shipborne ai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associated countermeasures 史湘君 33 中国海事 航运经纬Shipping Lines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参考答案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 一、选择题(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答案要求,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 1.以下对地球大气层结构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对流层的厚度随地球纬度的增加而降低。 B. 暖层空气处于高度的电离状态,故存在着大量的离子和电子。 C. 平流层的气温几乎不随高度变化。 D. 中间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该层空气不会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 2. 目前,我国排放大气污染物最多的是()。 A. 工业生产。 B. 化石燃料的燃烧。 C. 交通运输。 D. 生态环境破坏。 3. 烟囱上部大气是不稳定的大气、而下部是稳定的大气时,烟羽的形状呈()。 A. 平展型。 B. 波浪型(翻卷型)。 C. 漫烟型(熏蒸型)。 D. 爬升型(屋脊型)。 4. 尘粒的自由沉降速度与()的成反比。 A.尘粒的密度。 B. 气体的密度。 C. 尘粒的粒径。 D. 气体的粘度。 5.处理一定流量的气体,采用()净化时,耗用的能量为最小。 A. 重力除尘装置。 B. 惯性除尘装置。 C. 离心力除尘装置。

D. 洗涤式除尘装置。 6. 电除尘装置发生电晕闭塞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烟尘的电阻率小于104Ω·cm。 B. 烟尘的电阻率大于1011Ω·cm。 C. 烟气温度太高或者太低。 D. 烟气含尘浓度太高。 7. 在以下关于德易希方程式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德易希方程式概括了分级除尘效率与集尘板面积、气体流量和粉尘驱进速度之间的 关系。 B. 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也相同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为除尘总效率的近似估 算式。 C. 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不超过气流速度的10~20%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 为除尘总效率的近似估算式。 D. 德易希方程式说明100%的分级除尘效率是不可能的。 8.直接应用斯托克斯公式计算含尘气流阻力的前提是()。 A.颗粒雷诺数Re p≤1,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B.1<Re p<500,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C.500<Re p<2×105,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D.颗粒雷诺数Re p≤1,颗粒直径小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9.在以下有关填料塔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产生“塔壁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塔径与填料尺寸的比值太小。 B. 填料塔是一种具有固定相界面的吸收设备。 C. 当烟气中含有悬浮颗粒物时,填料塔中的填料容易堵塞。 D. 填料塔运行时的空塔气速一定要小于液泛气速。 10. 在以下有关气体吸附穿透曲线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穿透曲线表示吸附床处理气体量与出口气体中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B.穿透曲线的形状取决于固定吸附床的操作条件。 C.穿透曲线表示吸附床床层厚度与出口气体中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D.穿透曲线斜率的大小可以反映吸附过程速率的快慢。 11.在以下石灰或石灰石湿式洗涤法烟气脱硫的化学反应式中,( D )是对吸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参考答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概 论 1.1 解: 按1mol 干空气计算,空气中各组分摩尔比即体积比,故n N2=0.781mol ,n O2=0.209mol ,n Ar =0.00934mol ,n CO2=0.00033mol 。质量百分数为 %51.75%100197.2801.28781.0%2=???= N ,%08.23%100197.2800 .32209.0%2=???=O ; %29.1%100197.2894.3900934.0%=???=Ar ,%05.0%1001 97.2801 .4400033.0%2=???=CO 。 1.2 解: 由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查得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如下: SO2:0.15mg/m 3 ,NO2:0.12mg/m 3 ,CO :4.00mg/m 3 。按标准状态下1m 3 干空气计算,其摩尔数为 mol 643.444 .221013 =?。故三种污染物体积百分数分别为: SO 2: ppm 052.0643.44641015.03=??-,NO 2:ppm 058.0643.44461012.03 =??- CO : ppm 20.3643 .44281000.43 =??-。 1.3 解: 1)ρ(g/m 3 N )3 3 4/031.1104.221541050.1N m g =???=-- c (mol/m 3 N )3 33 4/1070.610 4.221050.1N m mol ---?=??=。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为1.031×10×3600×24×10-3 kg=891kg 1.4 解: 每小时沉积量200×(500×15×60×10-6 )×0.12g μ=10.8g μ 1.5 解: 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4 (1-1),取M=210 2369.0105.19102.22102 4 22=???==--∝O p p M Hb O COHb , COHb 饱和度%15.192369 .012369.0/1/222=+=+=+=Hb O COHb Hb O COHb Hb O COHb COHb CO ρ 1.6 解: 含氧总量为 mL 960100 20 4800=?。不同CO 百分含量对应CO 的量为: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作业习题解答 第一章 概 论 1.1 解: 按1mol 干空气计算,空气中各组分摩尔比即体积比,故n N2=0.781mol ,n O2=0.209mol ,n Ar =0.00934mol ,n CO2=0.00033mol 。质量百分数为 %51.75%100197.2801.28781.0%2=???= N ,%08.23%100197.2800 .32209.0%2=???=O ; %29.1%100197.2894.3900934.0%=???=Ar ,%05.0%1001 97.2801 .4400033.0%2=???=CO 。 1.2 解: 由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查得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如下: SO2:0.15mg/m 3,NO2:0.12mg/m 3,CO :4.00mg/m 3。按标准状态下1m 3干空气计算,其 摩尔数为 mol 643.444.221013 =?。故三种污染物体积百分数分别为: SO 2: ppm 052.0643.44641015.03=??-,NO 2:ppm 058.0643.44461012.03 =??- CO : ppm 20.3643 .44281000.43 =??-。 1.3 解: 1)ρ(g/m 3 N )3 3 4/031.110 4.221541050.1N m g =???=-- c (mol/m 3N ) 333 4/1070.610 4.221050.1N m mol ---?=??=。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为1.031×10×3600×24×10- 3kg=891kg 1.4 解: 每小时沉积量200×(500×15×60×10- 6)×0.12g μ=10.8g μ 1.5 解: 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4 (1-1),取M=210

借鉴美国经验控制我国船舶大气污染_李丽平

国际 64船舶造成的大气污染,主要是指船舶在运输生产过程中,由于燃烧性排放和操作性排放,向周围大气环境排放了诸如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烟尘等污染物,并最终造成对大气环境的物理或化学性污染。随着运输船舶量日益增加,船舶已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排放源,加强管控迫在眉睫。 船舶大气污染形势及来源分析 船舶已成为大气污染主要污染源之一,在某些港口城市其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率已与机动车相当或更甚,且日趋严重。据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发布的《船舶和港口空气污染防治白皮书》,一艘使用3.5%含硫量的燃料油的中大型集装箱船,以70%最大功率的负荷行驶,一天排放的PM 2.5相当于50万辆使用国Ⅳ油品的货车。船舶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15%和4%~9%。美国数据表明,大约6辆船舶(约67兆瓦)的废气排放量等于一个发电厂的废气排放量(约377兆瓦),全美国的远洋船舶相当于529个发电厂的废气排放。 2009年,美国高速公路机动车产生的PM 2.5占排放总量的24%,远洋船舶产生的PM 2.5占17%,船用柴油机产生的PM 2.5占7%,两项占比为24%。到2030年,远洋船舶污染产生的PM 2.5占比将上升为49%,船用柴油机产生的PM 2.5占3%,即超过一半的PM 2.5污染将来自于船舶。 我国港口城市船舶污染已成为最大大气污染源。深圳海事部门统计,2012年仅进出深圳港的远洋船舶就有2.6万艘次,每年约排放1.6万吨二氧化硫,占深圳市排放总量的65.8%,是该市最大的SO x 排放源。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中有七个在我国,海运船队运力规模达1.42亿载重吨,约占世界海运船队总运力的8%,居世界第四位。未来面临严峻挑战。 船舶造成空气污染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船舶发动机以及锅炉等设备燃烧燃料后产生的尾气;二是船舶使用的制冷剂、灭火剂、洗涤剂、发泡剂(隔热材料)等,在船舶营运、消防、演习、检修、拆装过程中,会将一些耗损臭氧层的气体排入大气;三是液货中的烃类气化物或有 害气体。此外,焚烧船舶油渣、垃圾、生活废弃物等也可导致污染物排放。 美国船舶大气污染控制特点 美国船舶大气污染控制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是随着美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变化而逐步发展的。主要特点如下: 多部门分工协作,加强对港口及船舶大气污染的管控 美国环保局是各项管理标准的主要制定主体。在执行船舶大气污染H.R.5811法案的同时,美国环保局和海岸警卫队负责制定相关规定,来执行《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附则Ⅵ(以下简称“附则Ⅵ”)。海岸警卫队依据海事保全法律,要求船旗国政府出具证书证明船舶符合国际海事法律,若没有相关证明,将被禁止或延迟进入美国港口。美国船级社配合执行附则Ⅵ的相关政策。 实施严格而灵活的船舶燃料标准与排放标准 美国没有专门针对船舶的法案,主要遵从《清洁空气法》和《国家空 ■文/李丽平 高颖楠 周婷 姜欢欢 摘 要 船舶排放已成为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之一。美国在船舶大气污染排放控制方面强调多部门分工协作,实施严格而灵活的船舶燃料标准与排放标准,制定排放清单,重视补贴、税收等经济激励政策运用。我国应借鉴其经验加快颁布实施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强制性油品标准,制定排放清单,建立港口企业定期上报清单制度,建立“国家排放控制区”。 关键词 船舶;大气污染;国家排放控制区;污染排放清单;美国 借鉴美国经验控制我国船舶大气污染 * Control on Air Pollution from Ships by Learning the American Experiences *基金项目:环境保护部国际合作履约项目成果

交通运输部船舶大气污染文件(英文版)

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the Domestic Emission Control Areas for Atmospheric Pollution from Vessels1 by Ministry of Transpor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30th Nov.2018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national policies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to protect the blue skies,as well as to facilitate the green shipping development and the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of vessels,this Implementation Scheme is formul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i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applicabl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and on the ba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the Domestic Emission Control Areas for Vessel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Bohai-Rim Area(Beijing,Tianjin and Hebei) (JHF[2015]No.177). 1.Objectives The Domestic Emission Control Areas for Atmospheric Pollution from Vessels(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DECAs”)are designated to control and reduce emissions of atmospheric pollutants including SOx,NOx,particulate matters(PMs)an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from vessels and to improve the air quality of coastal areas and inland river port cities. 2.Principles The DECAs are designated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 (i)Promoting a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the shipping economy growth. (ii)Strengthening the control of air pollution from vessels. (iii)Complying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and domestic laws. (iv)Taking a phased-in approach and conducting pilot programs. 3.Scope of Application The Scheme applies to vessels navigating,berthing and operating in the DECAs. 4.Geographic Scope of the DECAs The DECAs referred to in the Scheme include both the coastal control area and the inland river control area. The coastal control area covers the sea area enclosed by the60coordinates listed in Table1, and the sea area in Hainan waters is enclosed by the20coordinates listed in Table2. The inland river control area is the navigable waters of the main stream of the Yangtze River (from Shuifu,Yunnan to the mouth of the Liuhe River,Jiangsu)and the main stream of the Xijiang River(from Nanning,Guangxi to Zhaoqing,Guangdong),the coordinates of the starting and ending points are listed in Table3. Table1Coordinates of the Boundary Control Points in the Coastal Control Area 1This English version of Implementation Sheme for DECAs is only for refrence,whileas the documents issued by MOT should be used as the officail version.

大气污染控制答案

第一章概论 一、填空题 1、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其组成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各种杂质。【答】干洁空气,水蒸气(p1) 2、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p3) 3、大气污染物按其存在的状态可以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p4) 4、根据粉尘颗粒的大小,将其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p5) 5、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自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p7) 6、人为污染源按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线源。按照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不同,可将人为污染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交通污染源三类。【答】点源、面源;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p7) 7、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基本点是__________的综合。 【答】防与治(p19) 8、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按其用途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警报标准。 【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p22) 9、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任何一个排气筒必须同时遵守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两项指标,超过其中任何一项均为超标排放。 【答】最高允许排放速率(p24) 10、大众城市空气污染指数(API)的项目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 【答】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p25) 11、在计算API时,各项污染物的污染分指数都计算出来后,取__________为该区域或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则该污染物即为该区域或城市空气中的__________,API<50,则不报告首要污染物。 【答】最大者;首要污染物(p27) 12、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人们的福利,甚至危害了生态环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三章(最新整理)

第三章大气扩散 为了有效地控制大气污染.除需采取安装净化装置等各种技术措施外,还需充分利用大气对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能力。污染物从污染源排到大气中的扩散过程,与排放源本身的特性、气象条件、地面特征和周围地区建筑物分布等因素有关。本章主要对这些因素特别是气象条件、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估算以及厂址选择和烟囱设计等问题,作一简要介绍。 第一节气象学的基本概念 一、大气圈垂直结构 大气层的结构是指气象要素的垂直分布情况,如气温、气压、大气密度和大气成分的垂直分布等。根据气温在垂直于下垫面(即地球表面情况)方向上的分布,可将大气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1.对流层 对流层是大气层最低的一层。平均厚度为12 公里。自下垫面算起的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对流层的主要特征是: (1)对流层虽然较薄,但却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 和几乎全部水汽,主要的大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中,它是天气变化最复杂、对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一层; (2)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每升高100 m 平均降温约0.65℃; (3)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大气垂直混合很激烈。主要由于下垫面受热不均及其本身特性不同造成的。 (4)温度和湿度的水平分布不均匀。 对流层的下层,厚度约为1—2km,其中气流受地面阻滞和摩擦的影响很大,称为大气边界层(或摩擦层)。其中从地面到100m 左右的一层又称近地层。在近地层中.垂直方向上热量和动量的交换甚微.所以温差很大,可达1—2℃。在近地层以上,气流受地面摩擦的影响越来越小。在大气边界层以上的气流.几乎不受地面摩探的影响,所以称为自由大气。 在大气边界层中,由于受地面冷热的直接影响,所以气温的日变化很明显,特别是近地层,昼夜可相差十儿乃至几十度。出于气流运动受地面摩擦的影响,故风速随高度的增高而增大。在这一层中.大气上下有规则的对流和无规则的湍流运动都比较盛行.加上水汽充足,直接影响着污染物的传输、扩散和转化。 2.平流层 从对流层顶到50~60km 高度的一层称为平流层。主要特点是: (1)从对流层项到35—40km 左右的一层,气温几乎不随高度变化,称为同温层;从这以上到平流层顶,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增高,称为逆温层。 (2)几乎没有空气对流运动,空气垂直混合微弱。

内河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目录及编写要求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内河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目录及编写要求 B.1 排放清单目录 B.1.1 清单编制概况 B.1.1.1.1 任务由来 B.1.1.1.2 清单编制范围及概况 B.1.1.1.3 排放总量概况 B.1.2 计算参数及来源说明 B.1.2.1.1 静态数据及来源说明 B.1.2.1.2 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 B.1.2.1.3 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 B.1.3 排放清单 B.1.3.1.1 船舶分类型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 B.1.3.1.2 船舶分运行工况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 B.1.3.1.3 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空间分布 B.1.3.1.4 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时间分布 B.1.4 排放清单不确定性分析 B.1.4.1.1 模型输入的定量不确定性分析 B.1.4.1.2 排放清单的定量不确定性分析 附图 (1)不同用途船舶污染物排放贡献图 (2)不同吨位船舶污染物排放贡献图 (3)不同运行工况大气污染物排放贡献图(主机、辅机、总排放) (4)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空间分布特征图 (5)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时间变化特征图 B.2 排放清单编写要求 B.2.1 清单编制概况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1)概述任务由来,明确清单编制空间范围、时间范围,说明清单编制范围内的港口、航道概况; (2)概述清单编制范围内,内河船舶各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情况。 B.2.2 计算参数及主要说明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1)以列表和图的形式描述清单编制范围内,分时空范围、分船舶类型的船舶艘次信息,列表说明各类型内河船舶的主、辅机额定净功率分布情况,概述编制范围内的船舶燃油类型及燃油硫含量,概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18章全)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作业习题解答 第一章 概 论 1.1解: 按1mol 干空气计算,空气中各组分摩尔比即体积比,故n N2=0.781mol ,n O2=0.209mol ,n Ar =0.00934mol ,n CO2=0.00033mol 。质量百分数为 %51.75%100197.2801.28781.0%2=???=N ,%08.23%1001 97.2800.32209.0%2=???=O ; %29.1%100197.2894.3900934.0%=???=Ar ,%05.0%1001 97.2801.4400033.0%2=???=CO 。 1.2解: 由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查得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如下: SO2:0.15mg/m 3,NO2:0.12mg/m 3,CO :4.00mg/m 3。按标准状态下1m 3干空气计算,其摩尔数为mol 643.444 .221013 =?。故三种污染物体积百分数分别为: SO 2:ppm 052.0643.44641015.03=??-,NO 2:ppm 058.0643 .44461012.03 =??- CO :ppm 20.3643 .44281000.43 =??-。 1.3解: 1)ρ(g/m 3N )334/031.110 4.221541050.1N m g =???=-- c (mol/m 3N )3334 /1070.610 4.221050.1N m mol ---?=??=。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为1.031×10×3600×24×10-3kg=891kg 1.4解: 每小时沉积量200×(500×15×60×10-6)×0.12g μ=10.8g μ 1.5解: 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4 (1-1),取M=210 2369.0105.19102.22102 4 22=???==--∝O p p M Hb O COHb , COHb 饱和度%15.192369 .012369.0/1/222=+=+=+=Hb O COHb Hb O COHb Hb O COHb COHb CO ρ

(完整word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环境空气:是指人类、植物、动物、建筑物暴露于其中的室外空气。(P1) 2、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人们的福利,甚至危害了生态环境。(P3) 3、粉尘:指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小固体颗粒,受重力作用能发生沉降,但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悬浮状态。(P4) 4、酸雨: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如雾、露、霜)称为酸雨。(P4) 5、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P5) 6、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 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P5) 7、大气污染物控制标准:是根据污染物排放标准引申出来的一种辅助标准,如燃料、原料使用标准,净化装置选用标准,排气筒高度标准及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等。(P22) 8、理论水蒸气体积:是由燃料中氢燃烧后生成的水蒸气体积,燃料中所含的水蒸气体积和由供给的理论空气量带入的水蒸气体积。(P45) 9、干绝热直减少率:干空气块(包括未饱和的湿空气块)绝热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通常取100m)时,温度降低或升高的数值。(P71) 10、温度层结:用坐标图表示气温沿垂直高度的分布的曲线,这种曲线称为气温沿高度分布曲线或温度层结曲线,简称温度层结。(P72) 11、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在空气中颗粒的沉降速度相等的单位密度(ρP=1g/cm3)的圆球直径。(P118) 12、气体吸附:气体吸附是用多孔固体吸附剂将气体(或液体)混合物中一种或数种组分被浓集于固体表面,而与其它组分分离的过程。 13、气体吸收:溶质从气相传递到液相的相际间传质过程。

大气污染控制答案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 姓名 课程代码20041 课程名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评阅教师 第 1 次任务 共 4 次任务

题号一二三总分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题号 1 2 3 答案 C C B 一、单项选择题 1、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微米的尘粒,在大气中可以长时间飘浮而不易沉降 下来,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 A. 0.1。 B. 1。 C. 10。 D. 100。 2、煤中()形态的硫,不参加燃烧过程。 A.黄铁矿硫。 B. 有机硫。 C. 硫酸盐硫。 D. 元素硫。 3、目前,我国排放大气污染物最多的是()。 A. 工业生产。 B. 化石燃料的燃烧。 C. 交通运输。 D. 生态环境破坏。 得分评阅人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6分)请用“√”或“×”,表示对或错 的判断) 题号 1 2 3 答案√√× 二、判断题(认为叙述正确,在()内记“T”、错误记“F”) 1、发达国家对NOx排放的控制标准比发展中国家要严。() 2、燃煤锅炉烟气中的NOx主要以NO形式存在。()

3、燃煤锅炉烟气中的NOx 主要以NO 2形式存在。 ( ) 得分 评阅人 三、计算题(第一题40分,第二题45分,共80分) 题号 1 2 答案 三、计算题 1、已知某电厂烟气温度为473K ,压力为96.93Kpa,湿烟气量Q=10400m3/min ,含水汽6.25%(体积),奥萨特仪分析结果是:CO 2占10.7%,O 2占8.2%,不含CO ,污染物排放的质量流量为22.7Kg/min 。 (1) 污染物排放的质量速率(以t/d 表示) (2) 污染物在烟气中浓度 (3) 烟气中空气过剩系数 (4)校正至空气过剩系数α=1.8时污染物在烟气中的浓度。 解:(1)污染物排放的质量流量为: (2)测定条件下的干空气量为: 测定状态下干烟气中污染物的浓度: 标态下的浓度: (3)空气过剩系数: (4)校正至α=1.8条件下的浓度: d t Kg t d h h Kg /7.32100024min 60min 7.22=???()min /97500625.01104003m Q d =-?=36/2.23281097507.22m mg C =?=N m mg T T P P C C N N N 3/0.421727347393.9633.1012.2328=??=???? ??=613.12.81.81264.02.81264.01222=-?+=-+=P P P O N Q αN m mg C C C 3/9.37788 .1613.10.42178 .1=?==校实实校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