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使团与妈祖信仰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和使团与妈祖信仰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
【摘要】郑和下西洋打破了明初实行的海外贸易壁垒,妈祖信仰从此在东南亚得以快速发展。本文仅以妈祖信仰的传播与发展为线索,简要阐述郑和使团与妈祖信仰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妈祖信仰郑和使团东南亚华侨传播
【中图分类号】b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0-0194-02
中国和海外各国,从很早的时候就发生了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远在公元前2世纪所撰的《汉书·地理志》中就记载了我国通往印度的航路。而华侨移居南洋地区应该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七国并开拓岭南地区“置桂林、南海、象郡以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秦代的徙民政策客观上形成了我国早期的“华侨流”。而恰恰是这些早期的华侨在该地区一直充当着中华文明传播者的角色。唐代以后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闽越潮汕籍人士到东南亚从事贸易活动。
南宋时期,政府在泉州设立市舶司,海外贸易繁荣。下南洋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这一时期是妈祖信仰外传的重要时期。随着“泉州妈祖庙”的修建完工,妈祖信仰已经突破了本地局限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此,在泉州、闽南一带出现了妈祖信仰的高潮。宋人王国珍曾说:“凡家无贫富贵贱,争像而祀之,惟恐其后。”就是当时人们崇信妈祖的生动再现,这种崇拜热潮使得“妈祖”亦随闽南商人漂洋过海,来到东南亚地区。其中有一些闽南商人因某种特殊的原
因留居于当地,这样又形成“住番虽十年不归”的现象。据《桂海虞衡志》记载:“闽人附海舶往(占城)者,必厚遇之。因命以官,咨以决事,凡文以诡乱,多自游客出。”社会地位的提高对于闽南商人传播妈祖信仰无疑是一次契机。
明初,实行海禁,但是官方的诸多限制不仅没有影响民间与东南亚各国的贸易,反而在客观上使得许多从事非法贸易的闽南人因担心会被政府通缉,而不得不长期定居东南亚。明代随郑和出海的巩珍就在《西洋番国志》中曾经这样描述爪哇东部的杜坂:“约千余家,中国广东及漳州人多逃居于此。”上述材料充分说明:在郑和下西洋之前,最迟不会晚于南宋末年,东南亚地区应该已经存在妈祖信仰,而且这种信仰随着元明两代闽粤籍华侨在南洋地区的繁衍而不断传承着。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郑和下西洋之前,东南亚地区的妈祖信仰其实是一种“先天不足”的信仰。这表现为两个方面:(1)宋以来,妈祖信仰虽然随闽南商人传入南洋地区,但只是零星地分布于华人聚集的村落。传播者数量过少及其活动范围狭窄是造成妈祖信仰在当时东南亚地区难以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2)许多华侨通过长期的接触和通婚逐渐融入了当地社会。华侨改信当地宗教的现象比比皆是。本土宗教对华侨的磨合性是制约妈祖信仰普及的另一不容忽视的问题。不仅如此,明朝初年所实行的“海禁政策”既而促使这一现象更加明显。
作为人们向海外迁徙的影响因素,宽松的出海环境无疑是非常重
要的。而政府的某些政策对其造成的影响也应值得我们关注。就明成祖派郑和出访的初衷来说,并不是要消除海禁。但以郑和下西洋的举动来看,却在客观上达到了宽松海禁的目的。这使明成祖在消除海禁方面变得积极起来。明成祖在其执政中期就曾经多次重申:“今四海一家,正当广示无外没,诸国有输诚来贡者,听尔其谕之,使明知朕意。”朱棣的这种“转变”可从此后福建人民大规模的海外迁徙当中得到证实。所以,笔者认为,郑和下西洋的举措在客观上推动了福建人往海外迁徙的热潮。
东南亚马来半岛历来是郑和船队的必经之地,半岛上的满刺加是郑和船队开展对外贸易的基地。由于郑和帮助满刺加摆脱了暹罗的统治,并扶植其商业发展,进而使之很快变成了一座繁盛的商业城市。繁荣的满刺加吸引了许多外来商贾和移民,其中就包括大量的福建人。明代“既以马六甲为对南洋贸易的中心,故中国商船均云集港内,每年初春顺西北季风南来,……其时,马六甲华侨大都来自闽省,男女顶结髻,习俗同中国,……俨然为海外中国的城市。”南洋地区福建籍华侨人数的增多,对于妈祖信仰的传播和普及无疑是一种福音。因为它不仅仅解决了妈祖信仰在信仰与传播方面人数过少的问题,而且增强了妈祖信仰集团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使“妈祖”这一外来信仰具备了充分的“实力”与本土宗教抗衡,并且有效地抵制了本土宗教长期以来在华侨信仰方面的磨合作用。以上材料充分表明,郑和下西洋确实对妈祖信仰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如果需要探究郑和使团与东南亚地区妈祖信仰之间的关系,应该从使团组成人员的籍贯入手。倘若福建籍海员能够跟随郑和出海甚至留居南洋当地,那么,这将是妈祖信仰在东南亚地区得以传播的又一非常重要的条件。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被发现的某些文献资料恰恰证明了这一点。可以说,这些留居者在当时已经构成了除福建侨民以外的另一股传播妈祖信仰的力量。最近出土的大量文献和碑刻都已证实:郑和七下西洋,每一次都在福建逗留。而在其逗留福建期间,当地人民曾为郑和船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不仅提供了船队所需的尖底福船,而且有许多福建卫所的官兵也直接参与到郑和下西洋的活动当中。近期在北京西华门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发现了明代的《卫所武职选簿》,其中有不少关于福建籍武职官员参加郑和船队立功受爵的记载。在这些参与出海的福建人当中,有不少到了南洋各国之后,就在当地定居了下来。清代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称:“中国之南洋,万岛环列,星罗棋布……明初遣太监郑和等航海招致之……而闽广之民,造舟涉海,趋之若鹜,或竟有买田娶妇,留而不归者。”曾跟随郑和七下西洋的副使福建闽南人王景弘在爪哇三宝垄养病。病愈后留居当地,他的部下也和当地的妇女结婚,此后三宝垄便成为华侨聚集地区。这些留驻人口多是福建人,而他们之中的绝大部分都信奉妈祖。这种推测可从有关文献中得到印证:“永乐七年,郑和第三次下西洋,舟师忠武尉名黄参,长乐塘屿乡人,在其举荐下,邑人从之者众,随师远航……”黄参从前以出海为生,他是崇信妈祖的众多渔民当中的一个。福建
籍海员不仅为妈祖信仰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而且因其长期的驻留,促使妈祖信仰在当地得以普及盛行。
综上所述,在郑和使团的带动下,中国东南沿海居民不仅掀起了迁徙南洋的热潮,促使妈祖信仰在东南亚得以发展,而且也为妈祖信仰在南洋地区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m].长沙:岳麓书社,2001:65~90
[2]李少圆.论宋元时期妈祖信仰的传播[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5):26~34
[3]庄国土.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25~237
[4]杨士奇.明太宗实录[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
[5]徐继畬.瀛环志略[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183~192
[6]陈日升.郑和下西洋与福建人的海外迁移[j].闽江学院学报,2004(3)
〔责任编辑:庞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