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灿烂辉煌的邓州文明遗迹遗产(一)

第二课   灿烂辉煌的邓州文明遗迹遗产(一)
第二课   灿烂辉煌的邓州文明遗迹遗产(一)

第二课 灿烂辉煌的邓州文明遗迹遗产(一)

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八里岗遗址

位于城区东2公里处的湍河南岸,八里岗西北的坡状高岗上,距今约6800年,文化层厚3-5米,面积近九万平方米。是一处以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为主要文化内涵的新石器时代古文化聚落遗存。

发掘区内遗址的文化堆积厚

4米以上,基本是属于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存,其中尤以仰韶时期的聚落内容保存完好,其遗存分属半坡文化时期和西阴文化。八里岗遗址的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的遗存则主要是一些窑穴、灰坑和瓮棺葬等。

1957年发现并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北京大学考古学院与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揭露面积2万余平方米,出土了大量有价值的遗迹、遗物,其中1994年的发掘因发现了价值较高的长排连间房屋基址而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93年3月28日及1994年12月25日,《中国文物报》先后两次在显要位置作了专题报道,1994年《华夏考古》杂志发表了发掘简报,并被评为199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轰动国内外。2000年9月25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太子岗遗址:

太子岗遗址位于河南省邓州市的穰东镇南侧,(古涅阳城遗址),是河南省文物保护遗址,2013年被评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邓州地处中原,建置较早,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考古发掘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达20处之多,有文字记载邓州历代为国、郡、府、州、郡、县、市治所所在地,故地上地下文物蕴藏丰,古迹名胜如珠玑荟萃,星罗棋布;辖区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91处,其中国家级3处、省级4处、市(县)级84处。

太子岗遗址高出地面6米,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500米,文化层厚1~5米,地下部分有硝土层,出土的石器有斧,陶器有鸭嘴形足鼎、敛口圆唇罐、小口卷沿罐、高领罐、深腹罐、折腹豆、纺轮等,它是邓州市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面积最大的一处。太子岗遗址遗存堆积厚,文化层自下而上有完整序列的叠压关系,文化内涵丰富,是以仰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仰韶文化层之上,还有较为丰富的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的遗存,聚落延续时间长,对研究新石器时代聚落的发展演变及新石器时代中原与长江流域的文化交流过渡,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有重要价值。

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传统戏剧邓州越调,邓州锣卷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个,(“邓姓的起源”、“邓州心意六合拳”、刘集芙蓉“黄酒酿造工艺”、“鼓词”,“豫本越调”)。南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个,邓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9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宋光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王学彦)等。

邓州越调《大保国》演出场景

并吸收了京剧起霸、趟马、水袖、扇子等表演手法;声腔上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调门等独起腔保留使用以假声演唱的“花腔”点缀,尤似象鼻四弦为主的音乐伴奏是上路调没有的,更加别具一格,构成邓州越调独特的个性特征。

1956年河南省首届戏曲汇演时,邓县(现为邓州市)越调剧团以豫西越调及南阳地区代表队身份参演《白木店》一剧,获一等奖;史道玉、牛德山、李连翠获演出奖。

现在邓州越调是全国现存唯一的稀有剧种,邓州市越调剧团是全国唯一的传承豫西越调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代表性作品有《大保国》、《大封王》、《白奶奶醉酒》、《李家沟的新鲜事》等。2011年6月10日,河南“邓州越调”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罗卷戏

俗称喇叭戏,是由“罗戏”和“卷戏”这两个中州大地的古老剧种融合而成的,其唱腔粗犷豪爽、奔放高昂,具有典型的北方戏曲音乐风格。罗卷戏的传统剧目有三、四百出,多以反映历史故事的“袍带戏”居多,也有少量的以民间生活故事为内容的小戏。有专家认为,罗卷戏是百戏之祖。据《邓州市志》记载,清雍正年间,罗卷戏进入邓州,曾唱红整个中原大地,所到之处,万人空巷,民间曾传“罗卷戏到村里,女人不烧汤,男人不下地”。罗卷戏于2007年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7月16日,国家文化部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邓州罗卷戏上榜。

1、讨论:邓州有哪些国家的文化遗迹遗产,说说它们的情况,应该如何对它们加以保护或传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小专题 身边的文化遗产

综合性学习小专题身边的文化遗产 (一)某校八年级(2)班以“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对联”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为渲染活动氛围,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示例】品味精美对联,传承民族文化。 2.活动中,某位同学搜集到了右边这幅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请你运用对联的相关知识,将其抄写在田字格内。 3.八年级(4)班准备搜集对联出一本对联集,班主任将搜集对联的工作交给班委会。班委会决定面向全校公开征集原创对联,对联内容要立足贵州地方特色,抒发对祖国和家乡的美好祝福。稿件截止日期10月20日。请你代写一则征文启事。 征文启事 八年级(4)班准备搜集对联出一本对联集,班委会决定面向全校公开征集原创对联,对联内容要立足贵州地方特色,抒发对祖国和家乡的美好祝福。稿件交到八年级(4)班班委会,截止日期10月20日。 欢迎同学们积极投稿。 八年级(4)班班委会 2018年10月10日 4.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拟写一段精彩的结束语。 【示例】同学们,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她以独特的艺术魅力,陶冶着炎黄子孙的情操,深受炎黄子孙的青睐,让我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将对联文化发扬光大。 (二)古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某校八年级(5)班以“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古建筑”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小敏对古建筑情有独钟,是班里有名的“古建筑迷”,但她的妈妈担心她参加主题活动会影响学习。作为小敏的同桌,请你引用下面的谚语来劝说小敏的妈妈。 谚语:磨刀不误砍柴工。

【示例】阿姨,您好,小敏非常热爱古建筑,参加主题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她的学习,而且还能提高她学习的积极性,对她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好处的。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2.班级采风小组准备到王岭村去探寻清代木塔建筑。请你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写一段话,告诉同学们怎样从学校前往目的地。(50字以内) 【示例一】从学校出发,一直往东到十里铺,再往东北到染坊村,然后往北不远就是王岭村。【示例二】从学校出发,一直往东到十里铺,左转到染坊村,再沿着右边的路走就能到王岭村。 (三)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为此,某班开展了“保护文化遗产”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2018年6月9日是我国第13个“文化遗产日”,请你为其设计一则公益宣传标语。 【示例】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 2.班级举行“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的主题班会,请你设计三项与此相关的活动。 【示例】①请专家来校举行“保护文化遗产”专题讲座;②开展“走近文化遗产”系列实践活动(学习地方戏、参观博物馆等);③举行古典诗词吟诵会。

北京的历史遗迹

北京的历史遗迹 圆明园 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万春(绮春)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17日-19日,园中的建筑被烧毁。至今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北京的内城城墙周长24里,因城市建设三十年前已拆除,只留下东南角的角楼附近和东便门至崇文门二处明城垣遗址,是北京城历史发展的标志,北京市政府规划将把东便门至崇文门一段建成明城墙遗址公园。公园是一片沿200米长的城墙遗址方向设置的带状公共绿地。这片绿地又分为老北京南城根文化区、现代雕塑公园、东便门角楼市民休闲场所,城楼遗址公园纪念林、北京站南出口及广场等5个功能区。

皇城根遗址公园为展示皇城墙遗迹,体现古都历史风貌,专门在公园北端旧址处复建了一小段城墙,并选取东安门、中法大学、北大红楼、南端点、北端点等节点,挖掘、展示地下墙基遗存,建设自然景观并配以雕塑和浮雕,使北京古城的概括形象更加完整。据文献所记,东安门广为七间,宽约35米,进深约15米,相当雄伟、气派,现在还有历史照片可以窥见其原貌,北京著名的东安门大街和东安市场之得名,就都是因为这个门。修建公园时,在东安门原址处发现了该门的基址遗存,专门在地下开辟了露天的“博物馆”。复建皇城墙和开辟展览,为今人了解、研究中国封建都城的历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情况,唤起现代人对北京皇城的回忆,提供了丰富而详尽的实物见证。而在公园内兴建的“对弈”、“时空对话”、“露珠”、“掀开历史新的一页”等数十座雕塑、浮雕等景观,宛若一幅幅打开的北京历史民俗风情画。 长城,从东到西绵延万里;从古至今,其修筑延续二千多年。凭临登攀,偏要到悬崖绝壁人踪罕至处,方可见其建造的艰辛奇特。它那雄伟的风姿、美学的价值、防御的功能及所蕴含的军事谋略,都是世界文化遗留中少见的。它是世界的奇迹,深受各国人民的仰慕和赞叹。站在长城上,不论是春花秋月、夏云冬雪,还是看长城内外苍茫的还山、连天的衰草,都有一股浓重的思古幽情油然而生。也许,我们已经忘记当年这个古战场上飞扬的胡笳羯鼓,闪烁的刀光剑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项目技术方案(示范文本)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项目技术方案 一、前言 当前,随着社会以及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遗产事业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我国1987奶奶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后,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申报遗产的数量逐年剧增,至今,我国现已经有41处世界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单世界文化遗产就有27处,随着遗产事业的迅速发展,国际及国家对世界文化遗产检测和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 世界文化遗产是本国以及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和智慧结晶,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当前随着经济和和社会的发展,也给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遗产所面临的威胁也越来越重要。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使世界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突出普遍价值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得以维持。 世界文化遗产的监测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科学管理方法从世界文化的价值载体(文物本体和价值环境)、影像遗产价值载体的风险因素两个维度进行周期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观察和识别,客观反应遗产的保存现状,并综合遗产的保护效果,避免文物地本体的快速劣化。监测结果也是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科学管理和保护提供决策依据,因而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和风险管理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二、构件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的意义和目标 2.1.意义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运行体系的建立,可及早的发现和辨别文化遗产本体及其赋存环境的细微变化,并给出其变化的定量分析,不仅能为风险评估预警和尽早实施应对控制给出重要依据,也为文化遗产的研究提供可能可必要的条件,是实现对遗产地的本体的预防性跋扈的关键。同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运行体系的建立不但可以实现遗产气象监测、微环境监测、本体监测、载体监测、游客承载量监测和安防监控系统的信息集成和信息共享,促进了个相关监测部门间的协作合作关系,而且,还可以确定遗产保护、管理、利用中所遇事件的轻重缓急关系,并依据事件不同的重要性程度,提出相应的报送、预警方式和相应措施,进而提高遗产的管理水平,最终实现文化遗产从抢救性保护到预防性保护的顺利过渡。此外,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的实践经验也可供其他世界遗产地检测预警体系的建立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因此开展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的研究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目标 通过检测预警体系的建立,全面实现文化遗产动态监测和信息化管理;实现相关监测指标动态信息报送、分析、统计、发布。以及信息查询与检索的功能,从整体上提高提高检测管理水平;提高监测信息管理,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应急响应处置方案,实现变化可监测、风险可预报险情可预控、保护可提前的预防性保护管理目标,进一步提升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的利用水平,为其他遗产地的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供示范。 三、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的构成

【部编版语文精品教案,带教学反思】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了解文化遗产,并继承发扬它。 讨论法、探究学习法。 课件。 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遗产吗?了解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吗?中国五千年的文化蕴藏了不可估量的文化遗产,如“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甘肃敦煌莫高窟”“湖北武当山古建筑”“西藏布达拉宫”等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身边的文化遗产”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之中吧! 二、活动指导生成能力 (一)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明确活动内容。 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国务院决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4.活动内容:①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②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③班级召开模拟答辩会。 (二)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 1.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班长分或自由组合) 2.小组长协调组员,做好分工,避免重复。 3.组内自由推荐,根据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入选标准制作资料卡。 4.小组讨论。(组长收集资料卡,选出推荐人数最多,认同度最高的项目作为本组“申遗”项目) (三)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 1.实地考察一下拟申报的项目。①考察前,了解背景;准备笔记本、资料夹、相机、录音笔等工具;了解路线。②考察中,详细记录观察所得,访问权威人士,深入了解其独特价值,注意保护环境。③考察后,整理资料,分类、汇总资料;讨论、分析该文化遗产与评定标准的符合情况。 2.通过阅读书籍、网络搜索、访问老人等方式获取资料。 3.小组分工合作,撰写申请报告。报告中应包括:①建筑概述。②人文、历史价值。③景点保护现状及面临的问题。④拟采取的保护措施。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知识和能力 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过程和方法 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能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培养自我的“文化自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 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遗产吗?你们了解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吗?悠悠华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了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身边的文化遗产”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之中吧! 二、内容解读 什么是文化遗产 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三、活动指导 (一)文化遗产推荐和评选 1.全班同学分成小组。(班长分或自由组合) 2.小组长协调组员,做好分工,避免重复。 3.组内自由推荐。(根据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入选标准制作资料卡。) 4.小组讨论。(收集资料卡,选出推荐人数最多,认同度最高的项目作为“申遗”项目。) (二)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 1.实地考察申报项目。a.考察前,了解背景;准备笔记本、资料夹、相机、录音笔等工具;了解路线。b.考察中,详细记录观察所得、访问权威人士,深入了解其独特价值,注意保护环境。c.考察后,整理资料,分类,汇总资料;讨论分析和评定标准的符合情况。 2.或通过阅读书籍、网络搜索,访问老人等方式获取资料。 3.小组分工合作,撰写申请报告。报告包括:a.建筑概述。b.人文、历史价值。c.景点保护现状及面临的问题。d.拟采取保护措施。 4.要求:图文并茂,语言富有感染力,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三)班级召开模拟答辩会。 1.各小组推举一名“申遗代表”,负责介绍推荐的项目;其他组员组成助威团,并参加答辩。 2.各小组推举一位评委,邀请语文老师或其他相关学科老师担任评委,组成评审委员会。 3.学习委员负责组织答辩会。a.协调各小组确定时间及流程。b.制定规则。c.选定主持人。d.撰写串联词。 (四)“我和文化遗产”作文 四、活动示例 我和文化遗产 说起文化遗产,首先想到的是举世闻名的中国万里长城。书中讲到:两千多年前,一条土石身躯的巨龙在中华大地飞起。它跨崇山、穿草原、过沙漠、经绝壁,起伏盘旋、奔腾飞舞,纵横十万里,它就是长城。就是因为它历史悠久、工程宏伟,所以早在几百年前就被列入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才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我从小出生在北方,到过长城,经常发现一些年轻人不讲文明,学着孙悟空的样子在墙

读北京历史文化有感

读《北京历史文化》有感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文化名城,也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北京以其悠远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物古迹遗存闻名中外,在被推出的中国七大古都中,名列前茅。 北京历史悠久,它作为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秦汉以来,北京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的重镇,名称先后称为蓟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顺天府等等。 北京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也有更多具有北京特色的东西,如:京剧,四合院,京味的小吃,还有我们不能不说的京腔。 北京的主要景点有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天坛、北海、颐和园、圆明园、长城等等。 北京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各种类型的演出、国际性的展会等一应俱全。京剧被誉为中国的“国粹”,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华丽的戏服、动听的唱腔、百变的脸谱,令人印象深刻。著名的长安大戏院、湖广会馆、老舍茶馆、中国京剧院、梅兰芳大剧院和中国国家大剧院等都常有传统的京剧演出。 四合院是老北京城最主要的民居建筑,一座座青瓦灰砖的四合院之间形成的窄巷,就是著名的老北京胡同。穿过蜿蜒曲折的胡同,走进迷人的四合院,会让人真正领略到老北京的风韵。 世界上许多历史文化古城所以能经久不衰地延续并发展下来,一个内在的核心要素是这些城市始终代表着它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并把其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留传给后代。不研究古代文化,不懂得和不悉习珍惜、保护历史遗产,就不可能创造出真正新的、现代的城市文化。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我相信,北京会以她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和昂扬的姿态走向未来。让我们期待更加美好的北京!

基于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世界文化遗_省略_地的管理与监测_以敦煌莫高窟为例_樊锦诗

2008年第6期敦煌研究 NO 1612008 (总第112期)DUN HUAN G RESEA RCH TO TAL 112 基于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 世界文化遗产地的管理与监测 ———以敦煌莫高窟为例 樊锦诗 (敦煌研究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收稿日期:2008208210 作者简介:樊锦诗(1938—  ),女,浙江省杭州市人,敦煌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内容摘要:本文以敦煌莫高窟为例,围绕莫高窟遗产价值,重点阐述管理和监测在保护中的重要性,论述了莫高窟遗产管理方面的主要内容,系统阐述以环境、文物本体、安全防范、游客调查等为主要内容的莫高窟监测体系。莫高窟的管理和监测,对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莫高窟的历史信息和全部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莫高窟;价值;保护;管理;监测 中图分类号:K87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4106(2008)0620001205 一 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的 珍贵价值和保护 1987年12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认定莫 高窟符合(i )、 (ii )、(iii )、(iv )、(v )、(vi )等六条标准而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在世界范围内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全部六条标准的世界文化遗产仅有三处,莫高窟是其中之一。敦煌莫高窟建于4—14世纪,由735个洞窟、45000平方米壁画、2000多身彩塑、5座唐宋木构窟檐、窟前寺塔以及藏经洞发现的50000多件文献和艺术品组成,具有戈壁沙漠间绿洲的环境特征。是我国绵延最久、内涵丰富、艺术精湛、保存良好、影响最大的石窟群。莫高窟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六条标准的理由如下。 标准(i ):创造精神的代表作。敦煌莫高窟在4—14世纪以汉地文化为基础,融汇吸收了印度等西域佛教艺术、文化以及藏 传佛教艺术、多民族文化,创造了系统的、绵延时 间最久的中国式佛教艺术的典型,这在现存的佛教遗址和遗迹中是不多见的。 标准(ii ):在一段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技术、古迹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莫高窟的开凿,影响了周边石窟的开凿,如西千佛洞、榆林窟、东千佛洞等;莫高窟形成的人文景观,为古代敦煌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使敦煌藏经洞和莫高窟名声大噪,在国内外产生极大的影响;在世界人文学科领域兴起了以博大精深的藏经洞出土文献和莫高窟石窟内容、艺术为研究对象的“敦煌学”,至今成为长盛不衰的“显学”;给绘画、舞蹈、戏剧、造型装饰等艺术的创作以极大的启发;东亚日本法隆寺壁画、东大寺戒坛院雕塑、唐招提寺、药师寺建筑等都与莫高窟隋唐时期的壁画、彩塑、建筑十分相似,莫高窟佛教艺术为中国佛教艺术影响东亚国家佛教艺术提供了实例;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景点,并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 1?

我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round me Huishan clay figurines, Jiangsu is one of the Wuxi Chinese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one of the three famous specialty in Wuxi.Its delicate and soft mud, rubbing without grain, curved and continuous, dry and not split, good plasticity, suitable for "pinch plastic".Huishan clay figurines with its shape plump, smooth lines, bright color, concise form and renowned Chinese and foreign,Its exquisite craftsmanship and perfect artistic form,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wisdom of ancient Chinese working people and art. Huishan is rich in clay, products ar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A kind of clay for the hand, the idea of witty, fine workmanship,Mr. Guo Moruo praised his characters out of the hands of the ancient and modern, even for a moment",A clay figurine boutique, high art appreciation and collection value;The other one is clay, gypsum products, production batch with the mold, large quantity, cheap. Wuxi clay figurines in the Qianlong period, the level of skill has been very mature, the work to achieve the perfect realm. At that time the people of Wuxi Zhou Hao in his "Ode to Huishan mud beauty" poem: "leisurely waist methotrexate palm Jane, Lang Jue bone water for god......" In 1885, the Empress Dowager Ci Xi 50 birthday celebration, Wuxi local officials travelled to Huishan to customize a refined set of "Eight Immortals longevity" large hand clay tribute ASAGA, Huishan clay into the palace again. 湖塘桥中心小学 五(9)徐思茜

北京名胜古迹保护

行走中消逝 ——北京名胜古迹保护迫在眉睫 城市文化景观既影响到过去历史时期的城市建设,也对现在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有着重要影响。一城市独特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连同城市的各种文化传统,构成了一个城市独特的风格。北京是六朝古都,历史遗留下的传统建筑和名胜古迹可谓琳琅满目,数不胜数,保护好这些历史遗产,不仅与城市的现代化不相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众所周知,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破坏文物即意味着抛却历史,抹杀城市特色,也意味着,城市除了变成一个拔地而起的钢筋水泥丛林外,最终只能是一片丧失历史文化内涵、没有人文背景的现代都市沙漠。按理说,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应该没有矛盾,但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往往难以相容,似乎要建设就不能太多的顾及文物保护,要保护就会影响城市的整体规划与建设。更有甚者,城市的文物遗迹被人们所忽视,甚至被视作城市发展建设的一种障碍、负担和包袱。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揭开了北京历史文化的新篇章。北京古迹之多、园林之秀、山水之胜饮誉中外。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个,现存古寺庙2666座,古文化遗址51处。市区主要游览点有:天安门广场、故宫博物院、颐和园、天坛、北海公园、景山公园、圆明园遗址、香山公园、龙潭湖公园、陶然亭公园、大观园、北京动物园、雍和宫、大钟寺、古观象台等等,以及一批博物馆、展览馆、中小公园等。 当前北京城内传统建筑和名胜古迹的保护主要面临以下矛盾:一是市内人口不断增加,旧建筑翻新、新建筑增加,导致传统建筑的破坏;二是市内交通网改造、道路拓宽、街道改造等市政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忽视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三是保护传统建筑和名胜古迹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该工程的周转周期较长,现时产出较少,因而保护积极性不够;四是保护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现象,保护工作制度性不高,依法办事的思想没有很好得到贯彻。前不久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梁、林”故居被拆事件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议论。 2012年1月26日,有人向媒体爆料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已被拆除。经记者调查并证实。经过持续两年多的“拆迁”与“保护”的拉锯战,“梁林故居”终究没能逃脱碎为瓦砾的悲剧命运。此消息在节日期间爆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对此东城区文化委给出“维修性拆除”的解释,不少网友表示难以理解。名为“走平凡路”的上海网友说,拆与修在我们的字典中是不同意义的。名为“苗”的网友则调侃道,“维修性拆除”是一个新名词,没有学过!也有网友表示,梁林故居被拆,不是只进行重建就行了。文物部门应该知道“真古董”与“假古董”的区别,把真的给拆了,再怎么重建也还是假的……梁林故居的真正价值并不在建筑上,而在于建筑的历史、人文意义上,这些意义不在于物质载体如何,而在于其真实性上。 许多事实已经证明,城市建设往往是以牺牲文物遗迹为代价的,长期以往,对一个城市的长远发展必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面对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已经形成的亟待解决的矛盾,我们必须拿出应对措施和行之有效的对策。而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的北京,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旅游中心,也是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故都之一,文物的保护更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制度,加强领导,遵循法制,照章办事。保护城内传统建筑和名胜古迹必须建立长效性机制。严格遵守《文物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责任落实到人。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机制,使保护工作数量化、可视化; 二、新老结合,传承创新,相辅相成。在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城市自

世界文化遗产(简)

第一单元 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 1、世界文化遗产面临的形势:难以抵御的自然灾难、频繁发生的战争、近代以来特别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使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不断遭到破坏。 2、世界遗产分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3、保护措施: (1)《世界遗产公约》 时间:1972年 内容:①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必要时可利用国际的援助和合作 ②将一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重点保护; 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要对这些遗产的保护,提供技术和经费的援助。 (2)世界遗产委员会 成立时间:1976年 职责:①负责审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单; ②监测各国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③确定受到严重威胁的世界遗产项目,把它们列入《濒危世界遗产清单》; ④管理世界遗产基金,对为保护遗产而申请援助的国家实施技术和财力援助。 (3)世界遗产中心:负责《世界遗产公约》实施的日常工作。 4、文化遗产的登录标准 (1)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 (2)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突出意义、普遍价值) 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的特殊的见证; ④可作为一种建筑物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的影响下容易变得损坏; ⑥与具特殊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

身边的文化遗产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汇东实验学校胡梅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能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培养自我的“文化自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2.教学难点 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遗产吗?你们了解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吗?悠悠华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了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身边的文化遗产”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之中吧! 二、内容解读 什么是文化遗产 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

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三、活动指导 (一)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 1.全班同学分成小组。(班长分或自由组合) 2.小组长协调组员,做好分工,避免重复。 3.组内自由推荐。(根据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入选标准制作资料卡。) 4.小组讨论。(收集资料卡,选出推荐人数最多,认同度最高的项目作为“申遗”项目。) (二)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 1.实地考察申报项目。a.考察前,了解背景;准备笔记本、资料夹、相机、录音笔等工具;了解路线。b.考察中,详细记录观察所得、访问权威人士,深入了解其独特价值,注意保护环境。c.考察后,整理资料,分类,汇总资料;讨论分析与评定标准的符合情况。 2.或通过阅读书籍、网络搜索,访问老人等方式获取资料。 3.小组分工合作,撰写申请报告。报告包括:a.建筑概述。b.人文、历史价值。c.景点保护现状及面临的问题。d.拟采取保护措施。 4.要求:图文并茂,语言富有感染力,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三)班级召开模拟答辩会。 1.各小组推举一名“申遗代表”,负责介绍推荐的项目;其他组员组成助威团,并参加答辩。 2.各小组推举一位评委,邀请语文老师或其他相关学科老师担任评委,组成评审委员会。 3.学习委员负责组织答辩会。a.协调各小组确定时间及流程。b.制定规则。c.选定主持人。d.撰写串联词。 (四)“我与文化遗产”作文

北京名胜古迹赏析课心得体会

北京名胜古迹赏析课心得体会 历史在漫漫长河中流动,不断地侵蚀了广袤大地,大浪淘沙,曾经的三大文明古国皆已随风而逝,只有古老的中国依然屹立于东方大地,史书上记载的奇人异事,都是不可磨灭的印象。炎黄子孙在漫漫长路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无限智慧和优秀文化,我认为,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现在史书、劳动工具等具体事物中,更在于中国名胜古迹文化中。 我喜欢中国的历史,更喜欢现在人们对中国文化的痴迷以及中国古代人们对文化细致入微的演绎。我记得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每个建筑、每个事物都被人们渲染着一段传奇故事,任何东西在中国名胜古迹建筑上都有一段历史。老师上课讲过人民大会堂建造过程中的一个故事,我印象特别深:在一般建筑物的空间里,通常是一个有棱、有角的长方形立方体空间,如果万人礼堂,也同样处理,人在如此高大的空间内必然会觉得单调乏味。这个问题一时间困扰了大会堂总设计师张镈,他只得向周总理汇报告急,周总理经过思索,吟了两句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天空的大自然怀抱中,非但不觉得自己渺小,反而觉得心旷神怡,悠然自得,如果将大礼堂的顶棚圆曲而下与墙体连成一体,如同水连天、天连水,水天一色,浑然一体的话,那么人在其中不是很自然地不会有渺小和单调的感觉了吗?总理的话让人茅塞顿开,最难解决的设计问题很快就迎刃而解了。所以,我一直很惊讶,10个月居然能建成人民大会堂,在此过程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表现的淋漓尽致。 老师在课上给我们看过《故宫100》的纪录片,中国传统建筑经历了一个封闭而稳定的发展过程,自成体系、一脉相传、一成不变。讲述故宫的恢弘大气、引人入胜。我一直没去故宫,我觉得在北京,这个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的城市,拥有紫禁城这个可以欣赏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观赏陈列于室内的珍贵文物的宝贵之地,绝对不可以走马观花地进行游览。我注意到《故宫100》纪录片一开始有故宫各种地方、各种建筑的名字,如午门、东华门、西华门、奉先殿、孝道等,在故宫上空,汇集于密密麻麻的一圈,再来讲述一百座建筑的命运,呈现故宫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故宫里体现的古人细化的想法,融入极其多的中华文化,课上讲过的太和殿及其神兽,我很感兴趣,更感兴趣的是关于太和殿所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仔细观察过太和殿和其它宫殿的人,就会寻出古建筑里边的学问,能够找出“五脊六兽”的标准答案。从古建筑的规制里,你会发现,这里边体现着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观念。先是仙人骑凤,后面依次排列,鸱吻、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可能不会有很多人能读出这些名字,可这些名字及名字背后的神话故事,都含有中国文化对人深深的吸引力。当然,在中国名胜古迹,更在故宫内,都含有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字作为一个事物的名字,不同于西方建筑的高达、雄伟,中国建筑更倾向于小巧、玲珑、精致。榫卯,古代建筑大多用的是它进行连接,按现在力学测试是非常合理的物理学结构,故宫建造最让我惊奇的是,它不用一根钉子,全是木架结构及对木架结构的反复敲打,慢慢建成的,这也是中国建筑的榫卯,这个小小的物体,在文化中体现出中国的智慧。 以柔克刚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举世闻名的太极拳就是这种思想的直接产物。而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抗震、防震的方法就是“建筑版太极拳”。“墙倒屋不塌”这句话,老师反复讲着,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的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 我上网翻阅资料,在汶川大地震中,房屋倒塌无数,但是部分旅游景点古建筑墙体稍有破损,重要原因就是建筑的木质框架结构。“结构、技术与艺术形象的高度和谐,表里如一”,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更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名胜古迹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感受到过去的一种文化气息。

最新整理文化遗产教案资料讲解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节完成活动指导,布置任务,学生开始准备,一周后,用一课时展示活动成果。 过程: 一、素材导入图片展示 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万里长城乐山大佛秦兵马俑布达拉宫皮影剪纸花馍二、什么是文化遗产 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三、活动指导 活动内容 1.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 小组分工合作,寻找认同的“文化遗产”。先寻找,再通过回忆、访问等形式,找出身边的符合条件的项目,制作卡片,收集相关资料。 2.实地考察,写出相关的报告。 3.召开班级模拟答辨会 4.活动结束后,写出“我与文化遗产”为话题的作文。 四、活动示例 某班开展“走近剪纸”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剪纸知识】 根据下面的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中国剪纸的特点。 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就出现了。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 答案:历史悠久取材广泛剪法多样 【剪纸欣赏】 请你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剪纸作品,描绘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 第41号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11月14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孙家正 二○○六年十一月十四日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履行对《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责任和义务,传承人类文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世界文化遗产,是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中的文化遗产部分。 第三条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四条国家文物局主管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协调、解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监督、检查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的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制定管理制度,落实工作措施,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所需的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捐赠等方式设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专门用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基金的募集、使用和管理,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国家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事项实行专家咨询制度,由国家文物局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开展相关工作。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咨询工作制度由国家文物局制定并公布。 第七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依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义务。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文物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对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或者个人给予奖励。 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制度,开展志愿者的组织、指导和培训工作。 第八条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承担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任务的机构,应当取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资格证书。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应当明确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标准和重点,分类确定保护措施,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 尚未编制保护规划,或者保护规划内容不符合本办法要求的世界文化遗产,应当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1年内编制、修改保护规划。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文物主管部门报国家文物局审定。经国家文物局审定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人民政府公布并组织实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要求,应当纳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 第九条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不可移动文物,应当根据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依法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县级文物主管部门予以登记并公布。 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不可移动文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目标导航】 1.认知文化遗产。能运用问卷调查法、座谈法、文献研究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身边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 2.懂得文化遗产。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培养自我的“文化自觉”意识。 3.运用文化遗产。能将地域文化遗产与语文学习相结合,激发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古为今用,助人成长。 【课时安排】 1课时。 自由分成学习小组,做好活动计划,分配小组成员活动任务,围绕“身边的文化遗产”的主题搜集资料,做好活动笔记,准备活动资料。 【新课导入】 老师:同学们,假期里你们出去玩了吗,有没有去历史古迹旅游? 学生:有!学生:没有! 老师:我们来看几组照片,大家猜猜看这是什么名胜古迹,是不是有同学去过了。(展示图片) 学生自由回答照片中所示的文物古迹。 长城故宫明清皇家陵墓秦始皇兵马俑云南丽江古城苏州古典园林四川都江堰重庆大足石刻敦煌莫高窟承德避暑山庄周口店 老师:对的。我们身边还有许多文化遗产,都值得我们去探究。文化遗产不仅包括名胜古迹,也包括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等。今天

让我们来一起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身边的文化遗产”。 【重点解读】 1.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2.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有形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如北京的明清故宫、颐和园、天坛、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陕西的秦陵兵马俑,四川的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湖北的武当山古建筑群、明显陵、咸丰唐崖土司城遗址等。 3.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庆典、烹调以及传统医药等。其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昆曲、古琴、木卡姆、蒙古长调、黄鹤楼传说、湖北大鼓、等都是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 4.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 【研讨练习】 题一:2016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1.结合今年“文化遗产日”主题,请你为学校设计三项与此相关的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一对母女在微信中的对话,请你发一条留言表述自己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有说服力。

《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含答案

身边的文化遗产 活动示例 某班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走近剪纸”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剪纸知识】 根据下面的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中国剪纸的特点。 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就出现了。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 答案:历史悠久取材广泛剪法多样 2.【剪纸欣赏】 请你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剪纸作品,描绘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答案】 画面内容:一个胖小孩怀抱一条肥大的鱼,小孩身后两侧是荷叶荷花。 寓意:连年有鱼(年年有鱼或喜庆有鱼,“余”字亦可)。 3.【我看剪纸】 班里有些同学认为剪纸艺术已经落伍了,没必要发扬光大。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 答案: 示例1: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可取。剪纸是民族艺术,是中华瑰宝。它经历漫长的岁月发展到今天就说明了这一点。 示例2:我认为这种说法可取。剪纸太古老了,已经跟不上当代社会的发展,也很难融入新时代审美的因素,没必要发扬光大。 4.在潍坊国际风筝会志愿者活动中,你参与文字编辑工作。请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1 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在鲁山(潍坊境内)“斫木为鸢,三年而成”。到了清代,潍县城里的风筝作坊已有30多年,商贾云集,生意兴隆。 ①1988年,世界风筝联合会确定潍坊为世界风筝都。 ②2006年,潍坊风筝制作工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风筝成为了潍坊的城市名片和文化象征。 材料2 潍坊风筝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先用竹精巧地扎成骨架,再把纸、绢、绸等细心地糊到骨架上,然后独具匠心地绘制出色彩艳丽的图案。潍坊风筝融入了潍县木板年画技法和宫廷风筝庄重典雅的风格后,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传承和创新使潍坊风筝既有娱乐、运动方面的实用性,又有造型、绘画方面的艺术性。 材料3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古代有很多表现儿童放风筝的画作,下面是其中两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