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当代课程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儿童的发展放在首位,是卢梭教育思想的最核 心内容。P125 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教育、课程改革产生巨大 影响的是杜威。P125 人本主义课程论主张课程应有益于人的尊严、人 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实现和发展,强调不能 以成人的标准判断儿童,应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 特征和心理发展要求确定课程。
补 充
补 充:
•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课程 目标相关的内容至少有三方面的重大变化分别是 什么? • 1、强化了课程目标意识。 • 2、各学科或领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度构建课程目标体系,力求 课程目标体系完整、结构清晰、分阶段、分层次 递进,增强课程目标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补 充:
• 另外,泰勒还借鉴心理学关于迁移的研究,提出 了学习情境要与生活情景具有相似性,这也是考 虑将当前社会生活作为目标确立的来源的原因之 一。 • 三是学科,泰勒认为,以往学科专家对学科教育 目标的认识过于专业化,学科专家应考虑的是某 一科在普遍教育中的作用和功能。
补 充:
• 关于教育经验的组织,泰勒认为应当遵循的准则 是什么? • 1.连续性。连续性是指直线式地重申主要的课程 体系。 • 2.顺序性。顺序性是指把每一后继经验建立在前 面经验的基础上,同时又对有关内容作更深、更 广泛地探讨。
补 充:
钟启泉主编.课程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
• 1910-1917年间,美国“新课程委员会”在八年 内发表了四册研究报告,其内容涉及哪些方面? • 1.编制算数、语言和代数测验 • 2.分析现行教科书的课程 • 3.根据人类的实际活动来确定有社会价值的知识 和技能 • 4.阐明现代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补 充:
• 3.课程目标的陈述技术与陈述方法有了明显改变。 课程目标中学生学习的描述强调具体、明确和可 操作性、可评估。二是受学生控制的。课程内容 中的知识只能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本课程 内容视为学习经验,有利于充分尊重学生在课程 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也给课程设计带来了更大 的难度。
•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1.课程目标是指向人的自我实现,通过课程培养 完整人格的人。 • 2.课程内容的选择要遵循“适切性”原则,课程 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生活、要求和兴趣。 • 3.课程结构的组织要注重“整合”,即学习者心 理发展与教材结构逻辑的吻合,情感领域与认知 领域的整合,相关学科在经验指导下的综合。
补充:
• 3、课程目标的陈述技术与陈述方法有了明显改变。 课程目标中学生学习的描述强调具体、明确和可 操作性、可评估。二是受学生控制的。课程内容 中的知识只能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本课程 内容视为学习经验,有利于充分尊重学生在课程 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也给课程设计带来了更大 的难度。
补充
• 试谈一谈新课改的观点? •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 理念,它意味着以下三层含义: • 1.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 牵挂。 •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要求教师精 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 生一段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绪体验,帮助 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一、当代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结构
• (一)重视完整性和课程整体功能 • (二)稳定基础课和课程综合化 • (三)重视统一性和课程多样化
二、当代课程的基本形式结构
• (一)学科课程 • (二)活动课程 • (三)潜在课程
第3节 课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 一、课程设置 • 二、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一、课程设置
第七章 当代课程理论
当代教育学 袁振国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目标、价 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课程一直是西方 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研究始终是信佛教育理论 的中心论题。而在我国却长期重教学轻课程。直 到80年代(1981年)我国课程的灵活性得到进一 步扩大,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 教学计划(实行草案)》,标志着我国课程改革 走向多元化的开始。
课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 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育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 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 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P122
(二)课程论
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泰勒在《课程与教 学的基本原理》中把课程的理论归结为哪几个基 本问题?P122 1、学校应努力达到什么教学目标 2、提供怎样的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3、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达到
(三)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
• 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关心的是课程与社会政治、 经济发展的关系。P126 • 在西方,社会再造主义的课程思想早在柏拉图的 《理想国》中就有反映了。 P127
• 从广义上说,课程包括学校育人环境的全部内容; 从狭义上说,课程主要指文件课程。P138
第2节 课程结构
• 一、当代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结构 • 二、当代课程的基本形式结构
补 充:
• 3.整合性。整合性是指课程经验的横向关系。 • 这些经验的组织应有助于学生逐渐获得一 种统一的观点,并把自己的行为与所学习 得课程要素统一起来。
二、三大课程理论流派
(一)学科中心课程论 (二)人文主义课程论 (三)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
(一)学科中心课程论
学科中心课程论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 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 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的结构化思想是当代学科中 心课程论的一个发展。P124 20世纪30年代,美国要素主义对进步主义的儿童 经验论持批判态度。
补 充:
• 学科中心课程与学生经验中心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 两者是依据不同的教育哲学取向而划分的两种课 程类型。从学习内容与学习经验的有机结合出切 入,澄清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往往会趋向于把学 科中心课程对应于分科课程理解,把学生经验中 心课程对应于综合课程理解,其实这两对范畴由 于分类依据的不同,决定了他们之间存在着有差 异的交叉重叠关系。
补 充:
• 3.使在职研讨班得到发展,这种研讨班的目的是 为教师编制教学计划和材料,以及掌握教学工作 所需的新知识新技能提供时间和帮助的,现已被 公认为是许多领域对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有 效手段。 • 4.人们普遍接受用教育代替测验。
补 充:
• 泰勒建议课程设计者应从三方面的来源为依据制 定一般的教学目标 • 一是学习者。具体说来,泰勒认为对于学习的研 究需经过两个步骤,了解学生的现状以及把学生 的现状与可接受的常模作比较,从中找出差距。 泰勒主张在教育目标的确立过程中,必须从社区 及大的社会背景分析当前的生活,不要让学生学 习过去重要但现在已经没有意义的内容。
• (一)课程设置的选择与编制 • (二)课程设置的形式与功能
(一)课程设置的选择与编制
第4节 我国当代课程改革
• 一、我国课程改革的历史 • 二、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
一、我国课程改革的历史
• (一)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 (二)新课程改革的重点
(一)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向着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 度进军。P140 • 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我国改革开放 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精 神指导下我国教育和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阶 段,掀起新的课程改革的高潮。P140
一、课程与课程理论
• (一)课程的定义 课程一词在我国宋代已出现在朱熹的《朱子全 书· 学六》中。 西方的课程一词源于拉丁语,本义指跑道,转义 为学习路线,再发展为有组织的知识体系。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 家斯宾塞。作为教育科学的重要倡导者,他把课 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 美国教育家杜威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 获得的经验。P121
补 充:
• “进步教育学会”发起的“八年研究”取得了巨大 成功,表现在那些方面? • 1.从课程编制的实际来看,人们接受了一个新的 观念:学校可以编制出既满足大多数学生兴趣和 需要,又为学生在学院里获得成功提供必要准备 的教育计划。 • 2.学院和大学认识到,在没有达到特定科目要求 的中学毕业生中,在大学期间去的成功的不乏其 人,这就使其它类型的入学考试得到了广泛应用。
学科中心课程论主张,学校课程应百度文库学科的分类 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 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要素主义强调以学科为中心和学习的系统性,主 张恢复各门学科在教育过程中地位,严格按照逻 辑系统编写教材。P124
(二)人文主义课程论
人本主义的课程思想早蕴含在古希腊和文艺复兴 时期的英国思想家、教育家的思想中。 卢梭以崭新的观点看待儿童,“发现儿童”是卢 梭在教育思想史上的最大贡献。P124 卢梭课程教学思想的核心,在于创造性地发展儿 童内部的“自然性”,这种自然性,不是静止不 变的,它具有无限创造性的潜在能力。P124 卢梭把人的成长分为婴儿期 、儿童期 、青春期 和青年期,提出了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重点。 P124
补充:
• “进步教育学会”发起的“八年研究”取得了巨大 成功,表现在那些方面? • 1.从课程编制的实际来看,人们接受了一个新的 观念:学校可以编制出既满足大多数学生兴趣和 需要,又为学生在学院里获得成功提供必要准备 的教育计划。 • 2.学院和大学认识到,在没有达到特定科目要求 的中学毕业生中,在大学期间去的成功的不乏其 人,这就使其它类型的入学考试得到了广泛应用。
补 充
• 4.课程的实施涉及“合成教育”、“价值澄清”、 创造活动法、人际交往训练法等。 • 5.课程的评价采用陈述性报告、学习档案法、契 约评价法、自我评价法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注 重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为评价的宗旨。
补充:
• 从本体论角度如何看待学生的需要? • 根据学生的需要确定课程目标,比较科学 的方法是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 第一、对学生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 第二、对学生个性差异的研究。 • 第三、用动态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的需 要。
• 把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放在平列的水平来看,课 程论研究的是教学什么,教学论侧重研究的则是 怎样教学。 P120 • 课程论侧重研究提供哪些教育内容,怎样有效地 组织这些内容,教学论侧重的是研究如何有效地 教学这些内容的问题。
第1节 课程理论的发展
• 一、课程与课程理论 • 二、三大课程理论流派
补 充:
• 新课程背景下的知识本质观体现在哪些方面? •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从教育的角度或从课程教学 的角度来把握知识的本质,把握知识的多重属性。
补 充:
•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课程 目标相关的内容至少有三方面的重大变化分别是 什么? • 1.强化了课程目标意识。 • 2.各学科或领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度构建课程目标体系,力求课 程目标体系完整、结构清晰、分阶段、分层次递 进,增强课程目标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