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之脉诊ppt.(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诊断学之脉诊 ppt.(ppt)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诊脉概述 第二节 正常脉象 第三节 病理脉象 第四节 诊脉的临床
运用 及意义 复习思考题
第一节 诊脉概述
脉诊原理 诊脉部位 脉诊方法 脉象要素
脉诊原理
“脉象”的含义:脉动应指
的形象,或手指感觉到的脉搏跳 动的形象。是全身各脏腑相互协 调作用下,血液在脉内循行过程 中所表现
邪盛而正气不虚时,脉浮而有力 虚人外感或邪盛正虚时,脉多浮 无力。 外感风寒, 脉多浮数。
浮脉相类脉
散脉1.特征:浮而无根
2.意义:多见于元气离散,脏腑精气衰
败,尤其是心、肾之气将绝的危重病证。
芤脉1.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2.意义:常见于失血、伤阴之 际。
革脉1.特征: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寸口脉的位置
分寸关尺三部
腕后(桡骨茎突)为标记-关 其内侧的部位(腕侧)为关前-寸 其外侧的部位为关后(肘侧)-尺
寸口脉的三部九候:分寸、关、尺三部,又 可施行浮、中、沉三候。
桡骨 茎突 内侧 的部 位 (腕 侧) 寸
桡骨茎突
桡骨 茎突 的部 位为 关后 (肘 侧) -尺
➢独取寸口诊病的原理
沉脉相类脉
伏脉
1.特征: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则暂伏而不 显。
2.意义:常见于邪闭、厥病和痛极的病人。
牢脉
1.特征:脉位沉长,脉势实大而弦 2.意义:多见于阴寒内盛,痛气癥积之实证。
(3)迟脉
【脉象特征】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
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
(3)迟脉
【临床意义】多见于寒证,亦见于邪热 结聚之实热证。
2.意义:多见于湿病,脾胃虚弱,亦可见于 正常人。
(4)数脉
【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五至以上而
不满七至。数脉的脉象特点是脉率较正常为 快,脉搏每分钟约在90~130次之间。
(4)数脉
【临床意义】多见于热证,亦见于里虚证。 【机理分析】 实热内盛,或外感病邪热亢盛,脉细数有力 病久阴虚,虚热内生,脉细数无力。 气血不足,尤其是心气不足、心血不足的病
浮
皮肤
中
肌肉
沉
筋骨
寸
关
尺
一息
➢脉象的生理变异
脉与内在因素的关系
年龄、性别、体质(六阴、六阳脉)、 特异脉位(反关、斜飞)
脉与外在因素的关系
四季气候:春弦、夏洪、秋浮、冬沉 地理环境:江南—不实,西北—沉实 情志因素:喜—脉缓,怒—急,惊—动。 劳逸、饮食、昼夜
第三节 病 理 脉 象 ➢常见病脉 ➢脉象鉴别 ➢相兼脉 ➢真脏脉 ➢妇人脉与小儿脉
文献多从位、次、形、势方面四个方面 加以分析归纳,与以下八因素有关:
脉位:浮、沉 脉次(频率):平、迟、数 脉形:
脉长(轴向范围):长、短 脉宽(径向范围):大、细
脉势:
脉力(心脏搏动的强弱):实、虚 流利度:滑、涩 紧张度:弦、紧、缓、濡 均匀度:结、促、代
第二节 正常脉象
➢正常人生理条件下出现的脉象,也称平脉
食气入胃 脾气散精
水谷精微 浊气归心 上归于肺
胃受纳 脾运化
独取寸口诊脉的原理图
➢诊脉的方法
举按寻 循推
总按、单诊
诊脉时间
以清ຫໍສະໝຸດ Baidu未起床、 未进食最佳
体位 布指 运指
三指平齐 中指定关 指目按脉 布指疏密适度
指法
平息 诊脉时呼吸平稳调匀
五十动
指医生对病人诊脉的时间 一般不少于50次脉跳时间
➢脉象要素
寸口部为“脉之大会” 寸口部脉气最明显:“脉会太渊”。 可反映宗气的盛衰 脉位固定,简便易行 寸口脉分候脏腑:
寸:左心右肺,并统括胸以上及头部。
关:左肝胆右脾胃,统括膈以下至脐以上部位
尺:候肾,包括脐以下至足部。
浮—左心右肺;中—左肝右脾;沉—肾。
五脏六腑
气血
肺朝百脉
心 肺
手太阴肺经(太脉渊会穴太渊) ( 脉会太渊)
【机理分析】 寒邪侵袭人体的表寒证; 阴寒内盛而正气不衰的实寒证; 心阳不振,无力鼓运气血; 阳明腑实证; 生理性迟脉。
【迟脉相类脉】
缓脉 1.特征:其义有二:
脉来和缓,一息四至(每分钟60~70次),应 指均匀,是脉有胃气的一种表现,称为平 缓,多见于正常人。
脉搏的跳动不疾不徐,从容和缓稍慢于 正常而快于迟脉。
常见病脉
浮脉(芤、革、散脉) 沉脉(伏、劳脉 ) 迟脉(缓脉) 数脉(疾脉) 虚脉 实脉
洪脉 细脉(濡、弱、微、短脉) 滑脉(动脉) 涩脉 弦脉(紧脉) 结脉(代、促脉)
➢常见病脉
1.浮脉 【脉象特征】轻按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
1.浮脉
【临床意义】一般见于表证。 【机理分析】浮脉为阳脉
表证见浮脉是机体驱邪向外的表 现。
【脉象形成原理图】
二、诊脉部位
1、三部九 候诊法,又 称遍诊法。 见于《素问》 提示相应部 位、经络、 脏腑病变。
(二)人迎寸口法
对人迎和寸口脉象二部相参进
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三)三部诊法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常
用: 寸口——脏腑 趺阳——胃气 太溪——肾气
现多用于寸口无脉者
(四)寸口诊法
又称气口或脉口。单独切 按桡骨茎突内侧一段桡动脉的 搏动,根据其脉动形象,以推 测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一种 诊察方法。
与脉象形成有关的因素
➢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肺主气,司呼吸 脾胃为后天之本 肝藏血 肾藏精,精化血,为元气之根
心血 心阴
互相 制约
心气 心阳
肺主 气朝 百脉
心
血充脉盈
脾胃(为血 生化之源)
气运血行
脉搏
应指
脉 象
肝
肾藏精 为元气之根
藏血调节血量 主疏泄调畅气机
【特点】
有胃:从容、徐和、软滑(脾胃功能的胜衰和营养状
况的优劣)
有神:柔和有力、节律整齐(血气旺盛心神健旺) 有根:迟脉有力,沉取不绝(肾气充足)
特征:寸、关、尺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 4~5至(70~80次/分),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流畅均匀, 沉取不绝。也称有胃、神、根。
正常脉象示意图
2.意义:多见于亡血、失精、半产、漏 下等病症。
2.沉脉
【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 之不足,按之有余。沉脉显现的部位较正常
脉深。
2.沉脉
【临床意义】多见于里证。 【机理分析】 沉脉为阴脉病理性沉脉的形成 邪实内郁,正气尚盛,邪正相争于里,致气
滞血阻,阳气被遏,不能鼓搏脉气于外,故 脉沉而有力,可见于气滞、血瘀、食积、 痰饮等病证” 气血不足,或阳虚气乏,无力升举鼓动,故 脉沉而无力,可见于各脏腑的虚证。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诊脉概述 第二节 正常脉象 第三节 病理脉象 第四节 诊脉的临床
运用 及意义 复习思考题
第一节 诊脉概述
脉诊原理 诊脉部位 脉诊方法 脉象要素
脉诊原理
“脉象”的含义:脉动应指
的形象,或手指感觉到的脉搏跳 动的形象。是全身各脏腑相互协 调作用下,血液在脉内循行过程 中所表现
邪盛而正气不虚时,脉浮而有力 虚人外感或邪盛正虚时,脉多浮 无力。 外感风寒, 脉多浮数。
浮脉相类脉
散脉1.特征:浮而无根
2.意义:多见于元气离散,脏腑精气衰
败,尤其是心、肾之气将绝的危重病证。
芤脉1.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2.意义:常见于失血、伤阴之 际。
革脉1.特征: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寸口脉的位置
分寸关尺三部
腕后(桡骨茎突)为标记-关 其内侧的部位(腕侧)为关前-寸 其外侧的部位为关后(肘侧)-尺
寸口脉的三部九候:分寸、关、尺三部,又 可施行浮、中、沉三候。
桡骨 茎突 内侧 的部 位 (腕 侧) 寸
桡骨茎突
桡骨 茎突 的部 位为 关后 (肘 侧) -尺
➢独取寸口诊病的原理
沉脉相类脉
伏脉
1.特征: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则暂伏而不 显。
2.意义:常见于邪闭、厥病和痛极的病人。
牢脉
1.特征:脉位沉长,脉势实大而弦 2.意义:多见于阴寒内盛,痛气癥积之实证。
(3)迟脉
【脉象特征】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
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
(3)迟脉
【临床意义】多见于寒证,亦见于邪热 结聚之实热证。
2.意义:多见于湿病,脾胃虚弱,亦可见于 正常人。
(4)数脉
【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五至以上而
不满七至。数脉的脉象特点是脉率较正常为 快,脉搏每分钟约在90~130次之间。
(4)数脉
【临床意义】多见于热证,亦见于里虚证。 【机理分析】 实热内盛,或外感病邪热亢盛,脉细数有力 病久阴虚,虚热内生,脉细数无力。 气血不足,尤其是心气不足、心血不足的病
浮
皮肤
中
肌肉
沉
筋骨
寸
关
尺
一息
➢脉象的生理变异
脉与内在因素的关系
年龄、性别、体质(六阴、六阳脉)、 特异脉位(反关、斜飞)
脉与外在因素的关系
四季气候:春弦、夏洪、秋浮、冬沉 地理环境:江南—不实,西北—沉实 情志因素:喜—脉缓,怒—急,惊—动。 劳逸、饮食、昼夜
第三节 病 理 脉 象 ➢常见病脉 ➢脉象鉴别 ➢相兼脉 ➢真脏脉 ➢妇人脉与小儿脉
文献多从位、次、形、势方面四个方面 加以分析归纳,与以下八因素有关:
脉位:浮、沉 脉次(频率):平、迟、数 脉形:
脉长(轴向范围):长、短 脉宽(径向范围):大、细
脉势:
脉力(心脏搏动的强弱):实、虚 流利度:滑、涩 紧张度:弦、紧、缓、濡 均匀度:结、促、代
第二节 正常脉象
➢正常人生理条件下出现的脉象,也称平脉
食气入胃 脾气散精
水谷精微 浊气归心 上归于肺
胃受纳 脾运化
独取寸口诊脉的原理图
➢诊脉的方法
举按寻 循推
总按、单诊
诊脉时间
以清ຫໍສະໝຸດ Baidu未起床、 未进食最佳
体位 布指 运指
三指平齐 中指定关 指目按脉 布指疏密适度
指法
平息 诊脉时呼吸平稳调匀
五十动
指医生对病人诊脉的时间 一般不少于50次脉跳时间
➢脉象要素
寸口部为“脉之大会” 寸口部脉气最明显:“脉会太渊”。 可反映宗气的盛衰 脉位固定,简便易行 寸口脉分候脏腑:
寸:左心右肺,并统括胸以上及头部。
关:左肝胆右脾胃,统括膈以下至脐以上部位
尺:候肾,包括脐以下至足部。
浮—左心右肺;中—左肝右脾;沉—肾。
五脏六腑
气血
肺朝百脉
心 肺
手太阴肺经(太脉渊会穴太渊) ( 脉会太渊)
【机理分析】 寒邪侵袭人体的表寒证; 阴寒内盛而正气不衰的实寒证; 心阳不振,无力鼓运气血; 阳明腑实证; 生理性迟脉。
【迟脉相类脉】
缓脉 1.特征:其义有二:
脉来和缓,一息四至(每分钟60~70次),应 指均匀,是脉有胃气的一种表现,称为平 缓,多见于正常人。
脉搏的跳动不疾不徐,从容和缓稍慢于 正常而快于迟脉。
常见病脉
浮脉(芤、革、散脉) 沉脉(伏、劳脉 ) 迟脉(缓脉) 数脉(疾脉) 虚脉 实脉
洪脉 细脉(濡、弱、微、短脉) 滑脉(动脉) 涩脉 弦脉(紧脉) 结脉(代、促脉)
➢常见病脉
1.浮脉 【脉象特征】轻按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
1.浮脉
【临床意义】一般见于表证。 【机理分析】浮脉为阳脉
表证见浮脉是机体驱邪向外的表 现。
【脉象形成原理图】
二、诊脉部位
1、三部九 候诊法,又 称遍诊法。 见于《素问》 提示相应部 位、经络、 脏腑病变。
(二)人迎寸口法
对人迎和寸口脉象二部相参进
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三)三部诊法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常
用: 寸口——脏腑 趺阳——胃气 太溪——肾气
现多用于寸口无脉者
(四)寸口诊法
又称气口或脉口。单独切 按桡骨茎突内侧一段桡动脉的 搏动,根据其脉动形象,以推 测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一种 诊察方法。
与脉象形成有关的因素
➢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肺主气,司呼吸 脾胃为后天之本 肝藏血 肾藏精,精化血,为元气之根
心血 心阴
互相 制约
心气 心阳
肺主 气朝 百脉
心
血充脉盈
脾胃(为血 生化之源)
气运血行
脉搏
应指
脉 象
肝
肾藏精 为元气之根
藏血调节血量 主疏泄调畅气机
【特点】
有胃:从容、徐和、软滑(脾胃功能的胜衰和营养状
况的优劣)
有神:柔和有力、节律整齐(血气旺盛心神健旺) 有根:迟脉有力,沉取不绝(肾气充足)
特征:寸、关、尺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 4~5至(70~80次/分),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流畅均匀, 沉取不绝。也称有胃、神、根。
正常脉象示意图
2.意义:多见于亡血、失精、半产、漏 下等病症。
2.沉脉
【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 之不足,按之有余。沉脉显现的部位较正常
脉深。
2.沉脉
【临床意义】多见于里证。 【机理分析】 沉脉为阴脉病理性沉脉的形成 邪实内郁,正气尚盛,邪正相争于里,致气
滞血阻,阳气被遏,不能鼓搏脉气于外,故 脉沉而有力,可见于气滞、血瘀、食积、 痰饮等病证” 气血不足,或阳虚气乏,无力升举鼓动,故 脉沉而无力,可见于各脏腑的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