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4-05-27T11:19:39.07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5期(上)作者:赵永恒[导读] 语文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地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赵永恒

摘要: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也是培养智慧型的学生的有效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信任学生,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要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质疑;弘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适应环境。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语文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地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理想中的“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应该是学生能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选择适宜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进行策略性的反思和调控,最终能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进而确定后续的学习任务。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学习,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根据自己的教学,笔者浅谈一下自己的构想。

一、信任学生,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学生有了个体体验,老师要提供给他们展示的舞台,为他们动口、动手提供时间和空间,为他们自我表现和互相交流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拓宽学生各自施展才能的天地。

我们众多教师经常在口头上说要改变教育观念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保留着落后的教育模式的惯性,总是不相信学生,不放心学生,认为以前讲得那么多、那么细、那么透,还有那么一部分学生不懂,要是真放手了,岂不是更糟?这是教师首先应该解决的心理问题和认识问题。笔者在上《走一步,在走一步》这篇课文时,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设计了很多问题。在上课时我给学生足够的自主阅读文本的时间,学生细读课文后,笔者随意问了一个课前没有设计的问题:同学们认为这篇文章写的好吗?好在哪里?结果就是这么一个带有随意性的问题推翻了笔者之前设计的教学方案。因为同学们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在讨论中“以小见大,由事及理”、“准确的词语、传神的心理刻画”、“成功的刻画了一位教子有方的父亲”等等文章的重难点内容迎刃而解,这一堂课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由此可见,只要我们信任学生,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提供给他们展示的舞台,学生会还给我们一个惊喜。

二、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能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就会带来疲倦。”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学生学习氛围的营造、学习环境的创设,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

在课堂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语文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师要亲切,语言要有感染力,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在课堂中既感到积极紧张,又感到轻松愉快。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在讲课过程中可走到学生中间,一边讲,一边与他们进行眼神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适时地赏识、肯定或使用表示夸奖和钦佩的手势,如伸出大拇指、鼓掌等,这样做能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一句鼓励的话语或一个赞赏的微笑就是一束灿烂的阳光,足以照亮孩子整个人生。再者,不强迫学生一定要接受老师的答案,学生的意见往往有其独到的。

三、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质疑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虽然教学中也强调师生间的交流,但都是在教师控制下的“一问一答”。依靠学生查找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布置作业也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压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母语教育有基础、有语境、有资源,这些是母语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学习母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学习,逐渐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告诉我们: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应当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让学生自主地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

《语文课程标准》就论及“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一是“授人以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是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问点,教给学生不同的学习要领。以七年级上册第四单位为例,本单位都是描绘四季风景的散文,正在指示学生分析这些篇目时,从以下几方面进手使学生控制学习这类文章的要领:1.捉住景物特征写景。2.正确的动词、描述词、叠词的使用及其表达作用。3.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要领的使用及其表达作用。4.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要领。5.精巧的构思等。经过这一单位的学习,不但使学生控制了一定的学习要领,并且可以做到举一反三。

除了学法指导,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但是,何处寻疑?怎样质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刚开始时,肯定是有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适时点拨诱导,教给方法,从扶到放,使学生学会发现,学会质疑,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我们根据语文学习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首先,抓住课题质疑。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课文的标题。看标题是什么结构,中心词是什么,这样的标题适合写成什么样的文体,重点应该写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果自己都能回答自己的“为什么”,就说明学生已经懂得了命题的意义,如果不能回答,这就是疑问,就需要探究。

其次,就文章的整体把握质疑。要求学生学会问本文是谁写的,写了些什么,他为什么要写这些,是怎样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这些刚开始时是比较难,如果都能够回答,阅读能力就不错了;不能回答,就可以通过合作探究讨论解决,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能够得到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