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当今时代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遵循科学性、可行性、灵活性、个体化、多元化等原则,构建科学有效的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体系,采取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医学生;人文素质;体系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umanity quality cultivation system for meidical students
SUN Ledong,ZHONG Caimei,HE Fengjiao,ZENG Kang,ZHOU Zaigao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Nanfang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era of complex society background,the humanity quality education has the extremely important value for meidical students.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ity,feasibility,openness, flexibility,multiplication,we construction an effectivehumanity quality cultivation system and adopt the effective ways to strengthen humanity quality education and to meet of the newsituational developent.
[Keywords] Medical students;Humanity quality;System
近年来,社会对医务人员的道德水准提出质疑,呼吁医务人员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在校的医学生只有在求学阶段就注重人文素质培养,才能满足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人文素质要求。目前,各医学院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特别是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与哲学杂志社,会同全国30多所医学院校共同制定的《关于加强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社会医学教学和学科建设的建议》发表后,各学校都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内容,并上升到进一步优化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高度认识,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医学人文教育仍严重滞后于实际的需要,甚至连医学人文教育薄弱的状况都没有根本改变[12]。
1、构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体系的重要性
1.1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是适应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早在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人文教育就被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医学学科的发展的趋势是学科分工越来越细,新兴学科不断出现,与此同时,学科的交叉渗透,特别是与社会科学的综合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医学学科的发展要求不断地更新观念,通力协作,敢于创新,同时也正在促进医学模式的转变,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诊疗体系转变为更加科学的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体系。后者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提高医疗水平和质量[1,3]。人文素质教育能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提高

学生的团结协作和自学能力。因此,重视医学生人才素质培养,可更好地适应学科发展需要。
1.2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是适应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要求
医学的服务目标,除了消除疾病、延长人的生命外,还应当包括减轻患者的痛苦、提供心理安慰、改善生命质量。现代医学集中病而形成越来越细的专业化与专科化,使医生只本专业与专科有关的疾病,完全忽视了患者身上的病是与其心理、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息息相关。这种专科化或专业化,将对医学极其重要的情感交流与人文关怀排除于医学之外,医学逐渐失去人性而受到批评[4]。正如杜治政认为在所有学科中,医学应当是最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科,但现实却是最没有人性的科学[5]。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务工作者的要求不再满足于消除疾病、延长人的生命,而更多的是人文关怀。只有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才有可能满足社会的要求。
1.3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是医学生成才的内在要求
美国曾对1 311位科学家进行了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有卓越成就的人几乎都是文理兼通的通才。但我国由于受前苏联教学模式的影响,医学院校往往只开设几门政治理论课程,基本上没有人文教育的内容。即使有,也往往重视不够。培养的学生也多存在缺少人文知识,表达能力差,艺术修养不够,欣赏品位低,缺少应有的品格修养和道德情操,创新意识差,心理状况不好等现象[3],难以适应医学生成才的需要。医务工作者不仅需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还要有很高的道德水准和良好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有较好的全面素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的知识为基础,并需要有创新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人文素质教育可使医学生得到专业以外的多学科知识和产生丰富的联想,为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激发科学创新能力打下基础[1,3]。
1.4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是完善大学生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需要
社会发展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物质财富,也使人的道德意识、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变化。部分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重物质轻精神,重实际轻理想,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出现了人格偏差。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医学生树立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和责任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有利于自觉将物质生活的改善与人格的理想境界统一起来,增进人际间的和谐,达到完美的人格境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3]。
2、构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体系的原则
2.1 科学性原则
虽然加强人文教育

的呼声很高,不少院校也进行了多方努力,仍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提示我们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规律研究还不够深入,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医学事业的发展出发,以科学精神实事求是地界定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科学制定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案[12]。
2.2 可行性原则
目前一般医学生周学时在30~35之间,如再开设10多门系列人文社会医学课程,增加近300个学时或近20个学分,在没有对我国目前医学教学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进行重大调整的情况下,是无可操作价值的。因此,应根据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医学院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充分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从实际出发,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设计可行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12]。
2.3 开放性原则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体系应该是开放性的,不仅需要立足医学院校,还需要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资源,形成合力,以形成人文素质培养的全覆盖及全过程[1]。此外,开放性原则还体现在不仅仅在医学高等教育课堂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还应加大人文素质教育网络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作用,结合学校特色,在保证强烈的政治导向和弘扬时代精神的情况下,真正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6]。
2.4 个性化原则
我国的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可借鉴西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先进经验,但绝不能照搬照抄,而应体现中国自身的特色[1]。中国悠久的医学发展历史所沉淀的丰富灿烂的医学文化是医学生人文甚至教育的重要资源。如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等医书就蕴含了丰富的文学内涵。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的《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其中的药方、药膳及各种养生保健方法足以形成红学的一个专门而又庞大的研究体系[7]。因此,我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一定要体现中国特色,并结合学生本身的差异,实施因人施教。
2.5 灵活性原则
目前的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在构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自主决定学习进程、学习方式及学习内容。但灵活性原则并不是对学生放任不管,而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素质结构加强选择内容指导,使学生理解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及人文课程设置的序贯性,消除选课的随意性[12]。学习模式也可更加灵活,除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外,也可借助网络开展网络教学及相关的知识竞赛,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

更加灵活多变地开展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2.6 多元化原则
为使医学生适应全球经济和文化多元化趋势日益加剧的趋势,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也应遵循多元化原则。教育内容应包括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不同价值背景下的人文知识的传播,既从中国国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还要满足国际竞争的需要,使医学生具有多元化的人文视野[1]。
3、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体系的主要内容
3.1 语言文字素养
语言文字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汉语文字负载着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渗透了民族的个性,民族的睿智,有极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纵观历史,许多伟大的医家都具有很深的文字素养,如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等医书中十分注意语义确切,表意专一,讲究规范性和科学性。作为医学生应加强语言文字素养,多看看自己的文字病,提高语法修辞水平[7]。
3.2 人际沟通素养
人际沟通是一种特殊的信息沟通,是个人与周围人的心理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情、态度兴趣、思想人格特点的相互交流、相互感应的过程[7]。在当今的医疗服务中,在推进医学发展过程中,一些医学科学工作者认为技术是万能的,而忽视人文关怀[4],也是造成医患紧张的原因之一。在临床实践中,良好的人际沟通包括心理疏导,安定情绪;传授医学知识,介绍医护情况;取得良好医患关系,增强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等。因此,良好的人际沟通可有效缓解医患关系紧张,但现实是很多医学生由于性格、认识差异、文化传统、沟通技能等因素影响,很少进行人际沟通的训练,进入临床工作后,沟通困难,甚至导致医患纠纷。
3.3 文学艺术素养
中国历史有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就是医人通文,文人通医。这可能是医学与文学的直接对象都是人,医学解剖的是人的躯体,文学描述的是人的心灵,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处。要想成为一名著名的医学家,须注重培养人文素养,正如古话所说不通古史哲文,无以入医门。文艺素养是指通过文学作品的鉴赏活动,即通过审美活动而逐步培养和提高。文学艺术作品往往是生活的教科书,能以情动人,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文学艺术教育能培养医学生饱满而健康的情感及恰当的表达。文艺作品中一些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疾病描述,又可给医生带来具体的人伦个案。个案感受越多,对人的精神心理素质的感知就越准确、越全面[7]。
3.4 道德法律素养
道德作为一种普通而又特殊的社会现象,产生于社会存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人类自身追求完善的主

观需求。长期以来,医学院校都非常重视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如列入必修课的思想品德课、医学伦理学等课程,都从各自的角度较为系统地进行了职业道德教育,对确立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自律的理念有重要意义。但无法使走出校门的医学生从容面对复杂的医患关系,应对缺乏完善的法律机制的执医环境,甚至部分医学生是在日后的医疗服务工作中以惨痛的教训或不良记录为代价,去学习如何尊重患者权益、改善服务态度和提高职业素质。因此,有必要加强道德法律素养,特别是卫生法学的教育,以更好地保障医患双方的正当权益[7]。
4、构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体系的途径
4.1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课程体系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