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头遗址出土铜器研究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里头遗址出土铜器研究综述

梁宏刚,孙淑云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北京 100083)

*

本文的二里头遗址特指二里头遗址一至四期文化遗存,不包括二里头遗址其他时期文化遗存。

Abstract:This article had done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the researching results of the bronzes uneatrhed from the Erlitou site in Yanshi since the 1950s based on the rela ted researching papers.It had summarized the ma -jor researching results of archaeology,smelting and casting technology and the origi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in order to arouse great c oncerns of archaeologists,Archaeometallurgists and those experts who working on the o -rigin and earl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Key words:Erlitou site,bronzes,archaeology,smelting and casting technology,origin of civiliza -tion

摘要:通过收集整理有关研究二里头遗址出土铜器的文献资料,对我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铜器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初步统计;总结了专家学者们从考古学、冶铸技术和中华文明起源等方面对二里头遗址出土铜器进行研究的学术成果,以期引起中外考古学家、冶金史学家和研究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问题的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二里头遗址;铜器;考古学;冶铸技术;文明起源 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

,是我国最重要的夏商文化遗址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遗址位于河南省西部、洛阳盆地的东部,西距洛阳17公里,东偏南距偃师市约9公里、偃师商城约6公里,北面距黄河约15公里。境内有伊、洛、

、涧四河纵横,土地肥沃,适

于农业耕种。自1959年徐旭生先生调查发现二里头遗址以来¹,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宫殿遗址和大量文物出土,地层关系与文化性质逐步明确,其夏代王都的地位被大多数学者认可,因而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二里头遗址属于夏文化遗址,是研究华夏文明形成过程的重要一环。它的发现,不仅填补了夏文化考古学研究的空白,印证了文献中夏王朝的记载,而且铜器及铜冶铸遗物的出土,更为研究中国青铜器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实物资料。

在2001年启动的/中华文明探源预研究0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将二里头遗址的铜器冶铸技术的研究列为重要子课题之一,表明了早期金

属制作技术的研究在文明起源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本文旨在汇总专家学者对二里头遗址出土铜器在考古学、历史学和冶金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中外历史学、考古学、冶金史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进一步深入研究二里头遗址铜器,提供较为系统的资料。

一、二里头遗址出土铜器的考古发现(一)概况

偃师二里头遗址经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40余年的考古工作,现在所知的遗址范围约9平方公里,东西与南北各约3公里,主要遗迹分布在二里头、圪挡头和四角楼之间,文化遗存最集中的区域是第Ò至第Ù发掘区。1977年,夏鼐先生将二里头遗址类型的考古学文化正式命名为二里头文化º。

从1959年秋季开始至1978年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二里头遗址共进行了两个阶段20次发掘。1964年春季之前为第一阶段,共发掘9次。揭露有房基、灰坑和墓葬,发现有早、中、晚三个时期的文化层堆积»;同时发现

29

中原文物 2004年第1期

有宫殿基址和坩埚片、铜渣、残陶范,遗址南部发现有烧陶窑¼。1961年开始发掘的一号宫殿基址,使人们对二里头遗址是否为王都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972年秋至1978年秋进行了第二阶段11次发掘,发现大中型墓葬,有精美的成组玉器、铜器出土;在继续发掘第一号宫殿夯土基址时,发现在基址上面压着晚于二里头文化晚期且早于商代二里冈期的文化层,定为第四期,以前的早、中、晚分期被改正为一、二、三、四期½。

自1980至1997年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在二里头遗址共进行了两个阶段25次的发掘工作。在前期考古发现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大面积发掘了手工业作坊遗址,尤其是对被断定为制骨作坊和铸铜遗址的地点进行了重点发掘。同时,将二里头遗址从第四期中又分出了第五期¾。

从1999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二里头工作队开展了新一阶段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目前确定了遗址的分布范围和现存规模,初步搞清了遗址现存状况的成因,为探索二里头遗址的结构与布局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研究夏代年代学的多数学者肯定了二里头文化的性质属于夏文化。在此期间,采集了系列含碳样品进行14C年代测定、拟合,并与考古学分期成果相整合,初步推定出二里头文化各期年代范围:第一期为1880B.

C)1730B.C,第二期为1740B.C)1600B.C,第三期为1610B.C)1555B.C,第四期是1564B.

C)1521B.CÀ。

(二)铸铜遗物及其分布

铸铜遗址是二里头遗址的重要发现之一,其中面积最大、冶金遗物较多且文化堆积较厚的铸铜遗址,是位于第Ô区的一处,范围在10000平方米以上。该铸铜遗址延续使用的时间有300年左右,从二里头遗址第二期到第四期一直存在。同时还发现了多座工场式的作坊,出土了许多铜冶铸遗物,有坩埚、炼渣、熔炉壁等,另外还有数十块非常珍贵的陶范,其中个别陶范上雕刻有精致的纹饰Á。这是二里头遗址中目前唯一确定的铸铜遗址,也是我国迄今所知时代最早的大型铸铜遗址,它在我国考古学和冶金史研究中具有特殊的意义Â。此外,调查发现,铜冶铸遗物如各式坩埚、炉壁,多种样式的陶范、铜块、铜条、铅片及炼渣等,在Ò、Ó、Ô、Õ、Ö以及I X区也都有一些发现。

二里头遗址出土了大量冶铸遗物,为研究华夏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有关二里头遗址部分已发表的铜冶铸遗物统计数据见表1。

(三)铜器出土数量、地点、类型及分期

从20世纪60年代初至2002年,笔者从公开发表的偃师二里头遗址考古报告、考古发掘简报以及有关二里头遗址出土铜器的文章中,统计得出二里头遗址出土铜器公开发表的有117件 l v,其中地层关系比较明确的铜器有116件,按类型和分期列于表2。另有少量小件铜工具在考古发掘简报中被提及 l w,但数量不详。

二里头遗址的铜器出土地点分布在Ô、Õ、Ù区 l x,考古发掘的铸铜遗址位于Ô区,Ó、Õ区也有铸铜遗迹。遗址中小件铜器或铜工具的出土较多,大部分出土于Ô区;铜铃和较大型的兵器如戈、钺等以及礼器则大多出土于墓葬。

二里头遗址的墓葬中出土的铜器类型有爵、、、鼎、戈、戚及大小不等、形式各异的刀,其中包括1件环首刀 l y,还有铜铃、镶嵌绿松石圆铜牌饰、铜泡等。镶嵌有绿松石的铜牌饰制作技术较高且纹饰有虎纹和龙纹 l z。墓葬中随葬玉质铃舌的铜铃则是非常罕见的铜器。

遗址出土的铜器有相当数量的足形小刀,还有锛、凿、锥、锯、鱼钩、铜条、较大型的铜戈、透雕铜饰以及疑为大型礼器(簋或尊类器)圈足的残片等 l{。此外,纺织品的痕迹在墓葬中时有发现。在铜铃和一些铜爵上发现包有一至数层丝或麻纺织品,说明铜器在二里头遗址中弥足珍贵和具有特殊的地位 l|。

现有的一些铜器分期工作是按照二里头文化分期进行的。以铜容器为例,二里头文化三期只出现了铜爵,且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青铜容器;四期则除铜爵外,、、鼎(可能还有觚)都已出现,从而也使传世的一些同期器物得以辨认 l}。

二、二里头遗址出土铜器的考古学研究

迄今为止,学者们对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器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考古学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器物类型与形制、纹饰和组合等方面。

(一)类型与形制

二里头遗址出土铜器,多数学者按照功用将

30研究与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