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代克地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地运用-教育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一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定律
1.桑代克的准备律
准备律是指,学习现象受制于学习者的生理机制。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大量存在,比如当
学生对一个问题是提前有所准备而且很充分的,那么当老师提问这个问题时,学生便乐于去回
答并且被提问会很高兴。
给我们的教学启示就是:在学习当中预习是很重要的,会让学生对知识有个大概了解,
清楚地知晓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薄弱环节。预习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第二天的课堂学习有
充分的准备,重点听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这样学习的效果更明显,同时
对于老师的提问学生也会更加乐于接受。
2.桑代克的练习律
练习律是指,对一种情况的任何反应,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将随着该反应与情
境联结次数的增多,以及联结的平均强度的增大和延续时间的延长而加强。
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适当给学习者进行练习,所谓“熟能生
巧”就是练习律的一个反映。多加练习,可将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加深在脑海中的印象,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到位。练习应及时,“三天不做,手生;三天不读,口生”就是这个道理。在刚
掌握一个知识点或者一项技能时,多进行练习巩固,掌握会更扎
实。比如,在刚学会开车之后,就需要在路上多进行练习,掌握
多种路况,这样才能学会学好;如果刚学会之后搁置几年再开车
就又会忘记。但是练习并不是盲目的,练习应采取分散的形式,
集中练习往往容易使学习者疲劳,对学习产生厌恶,而使联结无
效。要坚决避免开夜车、搞突击的学习方式,过度的练习是不会
收到好效果的。所以当今教学中的“题海战术”实际效果并不好,这样会让学生麻木,给学生过多的负担。同时应教会学生科学地复习,并不是仅仅依靠次数多而奏效,还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
3.桑代克的效果律
效果律是指,在对同一情境所做的若干反应中,那些对学习者来说伴有满足的反应,或者紧跟着满足的反应,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就会愈加牢固地与这种情境相联结。相反,失败降低了这种联结的强度。这里,满足意味着奖励,失败意味着惩罚①。
在教育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理论,来运用奖赏和惩罚措施,
用奖励,比如表扬、微笑、糖果等,一般奖励会增强学习者的联
结。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用奖赏,少用惩罚。在学习中进行奖赏
更有利于学习的成功。间隔时间的奖赏也是很有效的,这样可以
使联结保持时间更长久更稳固。有时惩罚暂时避免了错误行为,
但未必会产生积极的反应,它仅仅是防止错误的发生,甚至有时
候还会导致“怀恨在心”“冤冤相报”的现象产生。
二桑代克的辅助学习定律
1.类比反应与联想性转移
桑代克实验发现,经过迷笼实验的猫,在被放入不同的其他迷笼后,会注意新情境中与原先情境相似的成分,并利用这些相似的成分,做出适当的反应,从而提出了类比反应的理论②。
联想性转移是指一种情境的活动往往是协同的,它产生的结果既有它自身固有性质的因素,又有在它之前存在的其他情境或情境组成成分的因素。
这两个原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学习的迁移。“教
会学生学习”“为迁移而教”是现代教学的突出特征。教学的内容应是适合于迁移的,一般来讲,基本的、普遍性的、原理性的
知识容易迁移。先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特点,然后了解其本质之后,引导学生解决同类问题,进而迁移到更广的知识。除此之外,还应教给学生发生迁移的过程,并进行迁移学习训练。
如教算术应用题,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应用题做例子,必须还有较多的类似应用题存在,使学生学会解这道题后,能解决更多类似的应用题,让学生真正懂得“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在学生进行迁移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给学生做出表率,体现自己教学的示范性。
2.心向原理
进行学习时,学习者会对学习情境中的某些因素进行自动筛选,而将某些因素过滤
掉。运用到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学
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主动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从而给予他们合适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并愿意为之努力,不断追求上进。同时,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这就要求
教育者创设出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育情境,激发他们的兴趣,尽力防止学生上课分心。
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在学习中发现乐趣,而不是被迫去接受,这样的教学效果才会更
加行之有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要,不考虑学习环境,不
适合学习者目的的教学,是违背科学的,注定是要失败的。任何一种特定的心理定向或心理
态度或心理倾向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桑代克认为,所有这些,归根结底是由联结和准备所
形成的(不论是原来就有的联结或准备抑或后来获得的联结或准备),包括那些形式多样的
联结。凭借这些联结,满意和讨厌依附于某些心理事件上。
桑代克对于心理定向的理解是机械的,有一定局限性。他把学习仅仅认为是一种联结,是一种外部的刺激作用,把一些在动物身上所做的实验结论应用于人,没有考虑动物和人类学习的本质区别。同时,他并没有提出人本身存在的一些认知特点。同一
个刺激对于不同的人或许会有不同的反应,说明在刺激与反应中间存在着一个中介因素。这个中介因素是包括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人类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们有思维、认知的能力,自己可以对外界刺激进行辨别与理解,同时还会进行加工与重组。同时,人们又是具有感情的,对不同
的刺激会有不同的动机需求和好恶区别。
三桑代克“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的教学启示 1. 成长的过程是一个试误的过程
每个人成长都是由无数个尝试的机会组成的。很多家长都希
望孩子少走甚至不走弯路,担心那些弯路会使孩子的时间被浪费
掉,于是告诉孩子自己的经验,告诉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认为这样就可以在成功之路上走捷径。但很多时候,言传往往起
到的效果并不明显,让孩子自己去经历,自己去尝试,这样的体
验才最真实,记忆也最深刻。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让孩子
自己去走,哪怕走弯路甚至犯错,因为很多路必须自己来走。
2.教师可以运用试误理论来进行教学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去思考,自己主动去解决一些问题。
比如在计算一道应用题时,先让其思考,然后自己去发现是哪里出错了或者哪个地方不明白。其次,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尝试中发现的错误,提供一些切实的方法与指导,同时学生自己也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知识的哪一环境有疑难。同时,错误的尝试给学生的记忆比较深刻,在这一环节之后错误率会降低。因此,在教学
中要让学生自己尝试,通过暴露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使学生自己从中进行审视、体验和反思③。
3.试误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今,学生在创造与创新能力上比较欠缺,一部分原因就在
于教学体制中的一些弊端。传统的教学总是把固定的死知识灌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