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仁人”思想。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

读一读品一品:民族精神的体现。

儒家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明朝东林党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清朝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孙中山:天下为公

毛泽东:粪土当年万户侯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国共产党人:解放全人类

(3)理解本文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体现的作者的政治抱负及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多方面的意义,激发学生走出自我,胸怀天下,以利民为己任,以强我中华为宗旨,积极进取,大胆开拓,做一个精彩的人,做一个大写的人。

四、品味、欣赏课文

1、欣赏课文录音。

2、以岳阳楼为题材的优美诗文美不胜收,这篇文章能够流传千古,一定有独特的魅力,请试着从以下方面说说它好在哪里?

(1)立意、构思、章法。

(2)意境美(情景交融、诗情画意)

(3)语言美(用词、句式、修辞、节奏)

(4)表达方式。

3、小组学习、讨论。

4、集体交流。

5、教师小结。

(1)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劝慰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

(2)骈散结合。

骈偶句:是指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

散句:是相对于骈偶句而言,骈偶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

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炼,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五、课堂练习

1、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用《岳阳楼记》中两个相连的成语填写)。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2、《岳阳楼记》选自《》,作者,字希文,宋朝家、家。

3、《岳阳楼记》为历代名篇,文章以凝练优美的语言劝勉友人学习古仁人的“”的高尚情操,并抒发了“”的远大政治抱负。

4、根据课文内容对对联。

(1)一心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书写岳阳楼

(3)春和景明画霪雨阴风图

(4)迁客因物而喜骚人为己而悲

(5)为国为民:要学仁人志士莫做迁客骚人

一、:检查背诵及字、词、句的掌握情况

二:赏析文章

1、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仅仅是为了介绍岳阳楼的美景吗?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明确:借写岳阳楼的美景表达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和旷达的胸襟,以及对滕子京的劝勉之情。

第五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抱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旷达胸襟

“微斯人,吾谁与归?”——劝勉之情

2、从文中找出描写岳阳楼景色的语句,看看是怎样描写岳阳楼的景色的。

明确:第二段总写洞庭湖的全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来描写洞庭湖的壮丽景象。

空间:(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洞庭湖湖面的广阔浩渺

时间:(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洞庭湖景象千变万化

二、三两段具体地描写了岳阳楼的一阴一晴,一明一暗的两种景象。

4、“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描写岳阳楼景色同时也有抒发了情感,从二、三、四段中找出抒情的句子,看看这些语句抒发了什么情感以及它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5、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明确: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古仁人的忧乐观: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小组研讨

1、你是如何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的?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教育意义。

范仲淹出身贫寒,为官以后能关心民间疾苦,以俸禄在家乡置“义田”千亩,救济族中贫寒的人,死后无余财;在朝廷则敢于直言进谏,虽屡遭贬滴,而全不在意。他一生所为证明他确实有这样抱负。

2、你能列举一些和范仲淹一样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人吗?说说他们的事迹。

四:齐读课文,想一想

1、本文的句式有什么特点?

明确:以单行散句为主,间以骈偶短句,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炼。

2、作者是如何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融为一体的?

明确:本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融合在一起,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待,又有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辟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记楼,记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作者又善于以简驭繁,巧妙地转换内容和写法。如以“千人之述备矣”一语带过无数叙述,以“然则”一语引出“览物之情”,以“或异二者之为”展开议论话题,等等,千回百转,层层推进,叙事言情都入化境。

五:作业布置

作业本第27课做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