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易与道教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师范大学
大一第一学期期末论文
论文题目:论《周易》与道教文化
作者姓名:楼婷班级:人教141 学科门类:哲学类
课程名称:《周易》初步
导师姓名、职称:赵玉强副教授
二零壹肆年十一月
摘要
周易源自伏羲画卦、后由文王、周公演卦成书,而成《周易》,这只是我们国家古代的一本十分重要的哲学、占卜的书籍。

只要是我们国家的文化,就免不了和《周易》有联系。

道教有某些思想和《周易》相同,本文主要论述《周易》文化对道教的影响。

目录
一.周易与道教 (3)
二.周易对道教的影响 (4)
三.总论 (6)
一.周易与道教
《周易》是儒家的主要经典, 由《易经》和《易传》组成。

据考证, 《易经》起源于殷周时代, 是周易的本经, 《易传》形成于春秋末期, 是对《易经》进行了注释和发挥。

历代探索周易者甚多, 从先秦至近代注释发挥周易的著作近3 000余部, 如汉代的重要易学著作就有孟喜的《周易章句》、焦赣的《焦氏易林》、京房的《京氏易传》, 荀爽的《周易注》、虞翻的《周易注》、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及郑玄所注《易纬》八种等, 它们以周易为基础, 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易学体系。

作为中国古老的哲学文化, 周易哲学是中国其它哲学思想的共同源头, 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影响很大。

而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道教, 从发源的时候开始, 其思想体系一直离不开周易哲学的影响。

周易以高度抽象的六十四卦的形式表征普遍存在的双边关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变化,并附以卦爻辞作简要说明。

周文王演周易,其背景是周文王与商纣王之间的斗争。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是中华人民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周易》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家,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

在古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代世界也在积极发展。

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但是道教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

直到汉朝后期才有教团开始产生,益州的天师道奉老子为太上老君。

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

唐代尊封老子,为了美化唐皇室,说老子即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

二.周易对道教的影响
神仙信仰是道教的核心内容, 长生不老、肉身成道是道教的最高追求, 这是受到周易的影响而形成的。

道教一方面对从周易和老子那里继承的“道”进行神化, 使“道”这一观念逐步抽象出来, 成为一个“纯灵”的本体;另一方面, 则创造出个庞大的神仙谱系。

首先, 道教神化先秦道家思想家老子, 视老子为神灵, 为“无世不出”, 且置老子为伏羲之师, 使老子成了周易的传授者。

《太上老君开天经》有云: “伏羲之时, 老君下而为师, 号曰无化子, 一名郁花子, 教示伏羲推旧法, 演阴阳, 正八方,定八卦, 作《元阳经》以教伏羲。


其次, 根据周易八经卦, 揉合古史人物和儒家先哲, 创造出“八卦天神”。

《太上老君中经》有谓:“八卦天神下游于人间,宿卫太一为八方使者,主八节日,上计校定吉凶。

乾坤,字仲尼,号曰伏羲;坎神,字大曾子;艮神,字照光玉;震神,字小曾子;巽神,字大夏侯;离神,字文昌;坤神,字杨瞿,号曰女娲;兑神,字一世。

”现今北京永乐宫壁画中, 就存有一组头顶八卦符号的神像。

因此道教的神仙体系的形成与周易是相关的,尤其受到周易的符号象征系统的影响。

道经中运用《周易》易理及其卦爻象来阐发道教的信仰思想和修道实践比比皆是,由此形成了道教教义学的重要一枝——道教易学。

若追根溯源,道教易学的源头当在东汉时出现的《周易参同契》。

随着汉代谶纬流行,象数派易学将卦气说、阴阳五行说和董仲舒今文经学的神学目的论融为一体,使《周易》神秘化、理论化。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东汉道教顺应着时代潮流,推动神仙方术通过黄老道转化为道教修炼术,神仙方士也逐渐演化为道士,并活跃于齐燕滨海和江浙地区。

出现于江浙地区的《周易参同契》借鉴象数派易学,将“易”看成是宇宙天地万物的本原和总则,以“道”作为阴阳卦象和物象变化的法则,论述人如何顺应天道、安性顺命、延年益寿的人生哲学,由此而把易学之“道”转变为仙学之“道”。

《周易参同契》
通过月体纳甲、阴阳五行变易、十二卦气说来解释炉火炼丹之事,开辟了《周易》发展的新理路。

后来朱熹评价说:“《参同契》本不为明易,姑借此纳甲之法,以寓其行持进退之候。

”1但与象数派易学不同的是《周易参同契》更关注人事中的生命修炼而非社会治理,这与它始终以黄老道家之学来解释《周易》相联系,同时也表现出了它道教的特色。

据五代彭晓的《周易参同契分章通义序》中记载, 魏伯阳“得《古文龙虎经》, 尽获妙旨, 乃约周易,撰《参同契》三篇”。

《参同契》的宗旨是炼丹成仙,而方法则会通周易、黄老和炉火, 所谓“大易情性,各如其度。

黄老用究, 较而可御。

炉火之事,真有所据。

三道由一,俱出径路”。

这里所谓的“大易”,是指汉《易》中的阴阳五行说和卦气说。

《参同契》以周易的卦象结构为图式,兼论内外丹的火候及要旨。

朱熹在其所著的《周易参同契考异》中指出:“参者,杂也;同者,通也;契者,合也。

谓与周易理通而义合也。

”《参同契》依傍易学立论, 同时被道教奉为“万古丹经王”,它在易学史和道学史上都很有价值。

1周士一、潘启明《〈周易参同契〉新探》,湖南人民出版社,第76页,1982年。

三.总论
从基本信仰方面来看,以《易》解“道”的现象贯穿于道教的产生、发展、衰落的整个历史进程中。

其内容涉及了“道”的性状,道的自身运动,“道”与“一”的关系,“道”化生天地万物等一系列问题。

在他们看来,“道”就是“易”,“易”就是“道”,《老子》的“道”的体系与《周易》的“道”的体系是完全一致的,“易”与“道”最终都成为主宰一切的神。

作为中国的民族宗教,道教大体上以儒释道三家为思想背景并具体立足于阴阳五行学说。

而周易的哲学体系基本上涵摄了儒道两家的学说;且秦汉以后,又进一步融入了阴阳五行学说。

因此,周易从内容到形式上都为道教所吸取,它渗透到道教的基本信仰、神仙体系、方术仪式、政治伦理等方面。

可以说,周易哲学对道教的形成和发展有着近乎决定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周易哲学和道教文化的关系探析》,林渊渊,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年第3卷
2.《从<周易参同契>看易学在道教中的传播与影响》,孙亦平,周易研究2011年第2期(总第一〇六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