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预习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预习指导
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就如同战前的侦察,打仗不侦察往往会出现不必要的牺牲,学习不预习也会造成不必要的牺牲,牺牲的是时间和精力。预习了才知道难点、重点是什么,不懂得地方在哪里,心中有数,听讲才能主动,才能容易与教师产生共鸣,配合默契,积极主动地学习。但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预习,认为预习只是读读生字、课文而已,达不到预习的目的。因此,只有指导好课前预习,课堂才能有效地指导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预习,应该以下几方面入手:
1、明确目的。开始时给学生布置预习的范围,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以后逐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心理学研究证明:带问题读一遍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要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就是得边读边思考,从书上找答案,这种学习主动积极,效果当然高了。
2、鼓励质疑问难,学做预习笔记。学生预习时,除了抄写课文的语句,重点,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得问题记下来,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把学生分成两组,互相向对方提与文章有关的问题,看哪个组问题提的好,看谁不会被对方问倒。学生们好胜心都是及强的,他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整个课堂就活了。在问与答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学会聆听的美德,鼓励其自圆其说。一堂课下来,老师只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而把大量的表演机会还回给学生们。这样,程度好的学生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程度一般的学生也能从中学到提问提的方法、技巧、慢慢也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
3、教给“圈、点、批、注”的预习方法。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训,宋代朱熹的《四书集注》“读文而无评注,既偶能窥其微妙,日后终于茫然,古评注不已也。”更为我们阅读教学中的“评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首先要学会对书圈、点、批、注把看了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宋朝学者朱熹读书时喜欢用各种彩色笔做记号,出读时,把有体会的地方用红笔画出,再读时用青笔画出,以后用黄笔,最后用黑笔,他说这样可以“渐渐
向里寻到精华英处”。做记号的方法对学生也是非常选用的,因此,教师事先可以和学生商量几种常用的记号,如直线㈠表示比较重要的内容;曲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重点号(¨)表示关键的词语;问号(?)表示对句子或观点的质疑等等。
为了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每次课前都要求学生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回答我所提出的问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不仅要通过课堂提问来检测,而且要求学生对预习的正误率进行自测,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预习的基本方法,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可以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并能把大部分时间用来指导朗读或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课堂延伸......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教师自己读书、作文,掌握语文这一工具学科。有些学生,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绘声绘色,生动感人,他们在台下却不知所云。这些学生,因为没有做好课前的预习,因此听课效果极差。相反,有些学生课前预习做得好,在课堂上就能质疑问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这样,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听课效果就能达到最佳状态。预习课文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学生在预习中不仅要动口、动脑,还要动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那么,三年级学生如何自己预习课文呢?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学生字。认读一类生字表中的生字时要读准字音,分析并记住字形;二类生字表中的生字不要求学生掌握,故学生会读会写就可以了;课文中出现的多音字,学生则要通过查字典掌握其读音并能组词。
怎样让三年级的学生尽快养成预习习惯
三年级是孩子从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在这个时期,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怎样指导学生正确而有效地进行预习,让预习“脚踏实地”呢?现在结合我平时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发现,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注意培养预习意识。
首先,从预习的好处教育学生必须在思想上重视预习,不要认为预习是可有可无的,要深刻认识到预习的重要作用。预习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学习课文打好基础。所以,我在班上经常强调:课前预习十分重要,好处多多。能让我们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交流探讨;学到更多的内容;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课堂上就能学得轻松、听得明白,从而更有效地学好课文;也更好地展现自我,给自己带来学习的自信心。从心理学的角度教育学生,没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就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能力,能力是在活动中产生的。预习是一种自学活动,它包括复习旧教材、独立阅读新材料、动手完成预习提纲、查阅工具书等等。一个学生能自觉地而不是被迫地、长期地而不是短暂地坚持预习,他就会使自己的阅读速度逐渐加快,会善于分析综合、各种问题,思维的广度、深度、速度也逐步得以改善。这些自学能力、光靠上课是“听”不出来的。在旧知识不断更新、新知识层出不穷的当今世界,这种自学能力无疑是一笔使你终身享用不尽的宝贵财富。
其次,我们要在行动上重视预习。每次学习新课前,我都会提前给学生布置在家“认真预习第×课”。把预习当作一次硬性作业,规定学生认真完成,第二天在学习新课的时候先检查,为引起学生重视,也不想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开始我布置的语文预习作业就只有一样,这样就使学生知道:预习作业也是一项重要的作业,必须很好地完成;预习作业不是没有作业,更进一步明白预习作业不难做,也不可怕。
二、细化预习步骤。
在强调预习重要的同时,明确每次的预习要求,掌握预习的步骤,有易到难,循序渐进。从预习生字新词,逐步过渡到一个句子,一个段落。接着是怎样读通、读顺、读懂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理解句子的意思。最后训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如果是没有进行预习训练的学生,他对预习一无所知,会无从下手的,盲目的预习,只会浪费时间,收效甚微。这样的情况,预习形式可先放在课堂,在课堂上利用大量的时间互相模仿,反复练习,及时纠正考察,多次加深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概念。如此坚持一周形成一定的能力之后,就可以放手不置在家预习,在家预习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对差来说留有充足的时间,使其有的放矢的支配时间,预习效果会事半功倍。逐渐每周增加一项预习内容,每周偏重新增内容的检查。习惯不是靠说成学懂的,关键是要靠训练。老师要规范指导,有耐心有毅力的坚持数日,持之以恒,直到学生习以为常。
三、教学预习方法。
课标对三年级的学生提出“培养预习习惯的要求”,要想让预习高效必须教给学生有效预习方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告诉我们一个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在预习课文时,给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课文。学生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就明确了预习的目标。对课文的好词好句或各种问题,鼓励学生用笔画下来,或用不同的记号标出来。让学生逐步养成读、画、写、批注的习惯,同时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的方法。现以三年级的课文《美丽的南沙群岛》为例,课前预习主要做好哪几步呢?首先是一读。即读生字,读课文。要求把生字注音,拼读正确,三年级的课文不再全文注音,特别是象这一课生字词较多的文章,学生们读起来费时,注音读时省时,在较短的时间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且做到“五不”: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不破句。为了保证质量,我要求学生每项至少读三遍,多者不限,以达到要求为准。接着三标。标:就是标出文章每个自然段的序号。标出课文中的翘舌音,为了读书时少出现错音。特别是在沛县的西北地区很大一部分人平翘舌不分,学说普通话比较困难,我在教学低年级时就教给学生看见翘舌音就打“Δ”读到时就把舌头翘起,久而久之效果显著。三年级的课文没有了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