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语文读写结合的教案

语文读写结合的教案

语文读写结合的教案教案标题:语文读写结合的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语文学科的核心概念和技能,包括阅读理解、写作和语法等。

2. 提高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3. 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包括阅读文章、理解文章主旨、抓取关键信息、推理判断等。

2. 写作:包括写作技巧、写作结构、写作素材的收集和整理等。

3. 语法:包括词汇、句法、语法规则等。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发学生对语文读写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可以通过提问、故事引入、图片展示等方式进行。

步骤二:阅读理解(20分钟)选择一篇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根据学生的年级和水平进行选择。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提前给学生一些问题,引导他们关注文章的重点和细节。

阅读后,进行讨论和答题,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和结构。

步骤三:写作训练(25分钟)根据学生的年级和水平,选择一个适合的写作任务,例如写一篇记叙文、写一篇观后感等。

在写作训练中,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组织。

然后,学生可以开始写作,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步骤四:语法学习(15分钟)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一个适合的语法知识点进行讲解和练习。

可以通过示范、讲解、练习等方式进行。

在语法学习中,可以结合阅读和写作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法知识。

步骤五:总结和反馈(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和技能。

可以提问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收获,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教学评估:1. 阅读理解的评估可以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和讨论参与度来进行评估。

2. 写作的评估可以通过学生的作文质量和写作过程中的表现来进行评估。

3. 语法的评估可以通过学生的练习情况和对语法知识的理解程度来进行评估。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读多写,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读写结合教学指导案例

读写结合教学指导案例
啊, 雄伟的城墙, 你如一位忠实的守护者, 在这土地上站了几千年了吧?你把多少敌人挡在住过土地线外, 千万敌人滚滚奔来, 你张开手用身体挡住那茫茫的敌海中的炮火、砍刀、炸弹。岁月悠悠、炮光明灭, 草吹又生, 唯有你依然如旧。
啊,雄伟的城墙,你如一位忠实的守护者,在这土地上站了几千年了吧? 你把多少敌人挡在住过土地线外,千万敌人滚滚奔来,你张开手用身体挡住那茫茫的敌海中的炮火、砍刀、炸弹。岁月悠悠、炮光明灭,草吹又生,唯有你依然如旧。
课文充满了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和那种向往大自然的童趣,读后会让每一个人深受感动。
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亲近自然、观察蚂蚁觅食、草丛里昆虫的活动情况等,进行小练笔。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
学生习作(略)
教学反思:
大自然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走进大自然,那美丽的风景会让人陶醉,那盎然的生机会让人激动……本组教材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课文作者想象丰富,语言生动、观察细致,体验深刻,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并抓住语言特色进行练笔,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啊,雄伟的城墙,你如一位忠实的守护者,在这土地上站了几千年了吧?你把多少敌人挡在住过土地线外,千万敌人滚滚奔来,你张开手用身体挡住那茫茫的敌海中的炮火、砍刀、炸弹。岁月悠悠、炮光明灭,草吹又生,唯有你依然如旧。
第四自然段:我靠在一棵树上, 静静地, 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 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 胳膊变成树枝, 血液变成树的汁液, 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案例【篇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案例】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宝库里最亮丽的瑰宝,作者将自己的悲或喜、情与物,浓缩成几十个字,读来令人神思激荡。

《渔歌子》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生机勃勃的优美春色和垂钓时那种悠然自得的意境,情真意切,情景交融,意象丰富,显示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生活的情感。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词眼“不须归”,展开教学活动。

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思考、想象、表达等实践活动,理解词的内容,感受词的意境,欣赏词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情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经典文化的情感。

因此,结合工作室确立的“读写结合”训练目标,我将本节课重点放在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性地使用文本,以词中营造出来的优美景象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想象,将词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笔触表达出来。

以“我喜爱这,你看”的句式进行读写结合训练。

这样的总分结构的句式来看展读写训练。

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学生练笔时由词入画,由画入情,将读、悟、赏、说、写有机结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二、《渔歌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想想词的意境,并描述出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背诵课文。

3、理解“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知人论诗,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体会作者“不须归”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制作ppt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背诵古诗,激情导入师:同学们,让我们放眼窗外,春回大地,绿满人间,天也湛蓝,风也和暖,雨也缠绵,山花烂漫,杨柳依依,这时你会情不自禁的吟出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呢?生回答二、整体通读,了解诗意。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景的词。

(板书《渔歌子》,引出课题,齐读课题)师:对于词,你有哪些了解?生回答师:说得真好。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一起来复习一下词的文学常识。

读写结合教学案例

读写结合教学案例

读写结合教学案例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并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知识进行写作。

教学准备:1. 阅读和写作材料:一篇有关自然保护的文章和一篇关于如何保护环境的文章。

2. 学生练习册或纸张。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然保护,为什么保护环境很重要。

2. 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看一些关于环境破坏的图片,让学生讨论这些图片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感受。

步骤二:阅读理解(20分钟)1. 教师分发两篇文章,要求学生独立阅读,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回答几个问题。

2. 教师核对答案。

步骤三:讨论交流(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的方式对比两篇文章的内容、写作风格、语言运用等方面的不同点。

2. 学生可以提出他们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步骤四:写作练习(30分钟)1.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所阅读的文章,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护环境的短文。

2. 教师提供一些写作提示,如:如何节约能源、如何减少塑料袋使用、如何种植绿色植物等。

3. 学生独立完成写作练习,并交给教师检查。

步骤五:展示和反馈(15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的写作成果,可以选择口头或书面形式。

2.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增进意见。

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选择其他的环境保护话题,进行写作练习。

2. 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写作成果展示给其他班级或者学校的同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教学活动,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的结合,提高了对自然保护和环境保护的理解能力。

学生们通过分析、比较和写作的实践,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和交流,促使他们在学习中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更多的写作和口头表达的练习,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最新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少年闰土》教学案例

最新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少年闰土》教学案例

一、整体感知,复习引入。

1、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少年朋友,让我们一起喊出他的名字——闰土。

2、回忆:闰土讲的哪些事让“我”觉得印象特别深刻呢?生汇报,师板书。

板书: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3、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设计意图:对课文进行整体回顾,温故知新。

简洁、明了的板书,让学生了解这节课的主线,使学生自然进入语文课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看来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不错,同学们上节课提出了问题,小组说一说你们解决不了的问题。

各小组纷纷说问题,教师归纳,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闰土的性格特点。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变化。

3、学习写人的基本方法。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创造潜能……”创造的意识来自于问题和质疑。

“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疑问,就能主动地探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小组合作探究,品悟闰土个性。

这节课我们将带着学习目标,走进一个个精彩有趣的画面,进一步来认识这个少年闰土,进一步来了解“我”和少年闰土那一份深厚的友情。

出示学习建议:默读课文,从四件事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仔细体会,边读边批注,再与小组内研读、交流,可以通过朗读,抓重点词句,抓住标点,用演示、画画等方式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讨论交流的方式。

通过这种形式,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活力和生机,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小组汇报,随机点拨。

让我们一起分享大家的学习成果。

小组汇报。

完成学习目标1。

学生汇报,教师着重点拨:(1) 闰土是个捕鸟高手。

①从“扫出空地、支起短棒、撒下秕谷、一拉”等词语中可以看出闰土经验丰富。

②这些鸟你见过哪几种?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理解省略号所表示的意思。

)③朗读指导:读出趣味来,表现闰土的自豪感。

读写结合教学案例

读写结合教学案例

读写结合教学案例在教学中,读写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读写结合教学,学生可以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从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我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来介绍读写结合教学的实施过程和效果。

教学目标,通过读写结合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叙事文写作的基本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教学内容,叙事文写作。

教学过程:1. 阅读教学,首先,教师选择一篇生动有趣的叙事文,让学生阅读并理解其内容。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2. 写作指导,在学生理解了叙事文的基本特点后,教师进行写作指导。

通过分析范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叙事文的写作结构、语言运用技巧等,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如如何展开故事情节、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等。

3. 作文训练,在学生掌握了叙事文写作的基本要领后,教师可以布置作文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想象,写一篇叙事文。

在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克服写作中的困难,提高写作水平。

4. 作品展示,学生完成作文后,可以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

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学习,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教学效果:通过读写结合教学,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不仅加深了对叙事文的理解,还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同时,通过作品展示和交流,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成长。

总结:读写结合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在实施读写结合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希望通过本教学案例的分享,能够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读写结合的教学中有所收获。

读写结合-案例

读写结合-案例

“读写结合”教学案例——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

”在语文课堂阅读中,要注重读写结合,做到读中学写,写中促读,相得益彰。

一、训练要求(读写结合点):学习课文环境描写的写法,烘托某种气氛。

二、读写结合点训练:1、教材特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在环境描写上具有明显的特点。

例如:有一天黄昏时候,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

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

爸爸妈妈拉着我手,,到伯父家去。

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这则环境描写不仅是自然环境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在读写训练时,先让学生体会怎样通过描写自然环境来烘托气氛。

从北风怒号、阴暗等词语中体会天气的恶劣。

学生在练笔中会写:测试卷子发下来了,我觉得周围的空气中弥漫了硝烟的味道,天空是灰色的,公园里的花儿是苍白的,行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

通过这样的环境来描写自己内心的苍凉,比用上“后悔”、“惋惜”之类的词语效果还要好。

教学课文环境描写时以“读”代讲,先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了解内容,再通过教师的引读、学生合作读、同桌合作读品味作者的表达方式,加深环境在脑海中的印象,对当时的社会环境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后指导学生通过环境描写来表现内心潜在的情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言外之意。

并且从本文的环境描写中感受伯父鲁迅先生博大无畏的胸襟。

2、训练意义:由于受逻辑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在描写环境时,往往缺乏条理性,总是东拉一句,西扯一句,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环境的特点,进行有序列的描写。

同时,为了描绘的具体,往往将所有方面进行堆砌罗列,以致松散、冗繁,缺乏重点。

而学会该自然段的逻辑排列和叙述方法,可有效避免以上错误,使行文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另外,也能训练学生的用词简洁、精当。

这样在指导学生读的时候,联系到写,把写作方法教给学生;在指导学生写的时候又联系到读,学生提高读的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写的能力,提高写的能力的同时,即提高读的能力,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成了训练学生读写结合的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案1[修改版]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案1[修改版]

第一篇: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案1小学语文三年级《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案例-----华巷小学华雪梨-----------在语文课改实验中,我们通过探阅读教学整合的案例,力图达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四个要素的整合。

这四个要素的整合是通过三个阶段的活动实现的,包括预习阶段的上网活动、课堂教学阶段四要素的互动和课后的拓展互动。

师:“你这个问题提得真好!我们暂时放一放,先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鱼的。

”(展示课件)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师:“谁愿意把这个长句子读一读,要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请了4个学生朗读,教师相机评价) “你把飘飘摇摇读得真神气,我眼前仿佛出现了鱼儿自如游动的情景。

”“…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这一句经过你的朗读,它仿佛游得更带劲了。

”师:“作者抓住鱼儿的外形特点,进行了生动活泼的描写。

让我们一起潜入海底,亲眼去看看这些可爱的鱼儿吧。

”(配乐播放视频材料) 师:“宋心舟同学说她特别喜欢海里的这些鱼,李老师也很喜欢这些鱼,李老师把海里的部分鱼儿请到了我们这儿来做客,也请你们抓住鱼儿的外形特点进行说话练习。

”(学生纷纷上台面对课件指着自己喜欢的鱼练习说话) 生:“有的鱼长得怪怪的,蓝色的头,金黄色的尾巴,可爱极了。

”生:“有的鱼身上长满了斑点,像豹子一样,游动的时候尾巴一甩一甩的,真好看。

”生:“有的鱼眼睛鼓鼓的,身上长满了斑点,尾巴蓝蓝的,真有趣。

”生:“有的鱼长着斑马一样的条纹,游动的时候,就像一匹小斑马在奔跑。

”师:“我还知道,有的同学从网上下载了许多海鱼,制作成精美的幻灯片。

请大家互相欣赏欣赏。

”(学生与电脑互动) 师:“我们现在来读读这两句话,一定会有更深的体验。

”(出示课件)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小学读写结合教学案例

小学读写结合教学案例

小学读写结合教学案例本文介绍了如何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感受《临死前的严监生》中严监生的吝啬形象。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XXX的动作、神态,想象他的内心活动,补白人物心理活动的文字,丰富语言积累,感悟其吝啬。

通过自由交流、猜测说话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严监生的内心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其吝啬形象的感受。

二、案例分析本文是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主要是针对《儒林外史》中的一段文字进行了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

但是在文章中存在一些格式错误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需要进行修改。

首先,需要删除第一段话中的“生2:”和“师:”,这些是对话中的标记,不应该出现在文章中。

其次,第二段话中的“他把头摇了两三摇,心想:大侄子呀大侄子,什么亲人不亲人的,满屋子不是亲人吗,不是都来了吗?你没看到我伸的是两个指头吗?你怎么都不明白啊,你们说的都不对呀,我指的是两茎灯草,耗了我的油就是耗了我的钱,你们再不挑掉一茎的话,我是断不了这口气的。

”这段话需要进行改写,使其更符合标准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严监生摇了几下头,想到自己的大侄子,觉得家里的人都是亲人,为什么他们就不能理解自己的想法呢?他伸出两个手指,指着灯草,认为这些草耗费了他的油和钱,如果不挑掉一些,他就无法忍受。

”接着,第三段话中的“生:”和“师:”也需要删除。

同时,文章中的一些标点符号和用词也需要修改,例如“两根手指头”应该改为“两根手指”,“越来越气愤或越来越绝望的心里活动”应该改为“越来越愤怒或绝望的心理活动”。

最后,文章的结尾也需要进行修改,例如“生自由说。

”这样的表述不太规范,应该改为“学生自由发言”。

同时,文章也需要加上一些反思部分,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三、案例反思本文的教学案例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重要性,通过阅读文本和写作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语文素养。

但是在文章中存在一些格式和语言表达上的问题,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

读写结合教学案例

读写结合教学案例

读写结合教学案例教学目标,通过读写结合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以一篇短文为例,通过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和语言运用三个环节,展开读写结合的教学。

教学步骤:第一环节,阅读理解。

教师先让学生阅读一篇短文,然后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章的结构如何?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能够掌握文章的主旨,了解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的观点。

第二环节,写作表达。

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布置作文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所读文章的内容,进行写作表达。

例如,请你根据所读文章的内容,写一篇关于环保的短文。

通过写作表达,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提高写作能力。

第三环节,语言运用。

在写作表达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指出语言表达上的不足之处,并进行适当的语言运用指导。

例如,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恰当的连接词、如何运用丰富的词汇、如何改善句式结构等。

通过语言运用,学生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语言运用技巧。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作文质量和语言运用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读写结合教学案例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通过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和语言运用三个环节的有机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但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使得读写结合教学案例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读写结合教学案例是一种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值得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在读写结合的教学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案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案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表达能力。

3. 通过读写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4.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案步骤:一、导入1. 创设情境:引入一个有趣的话题,例如生活中的小动物。

2. 提问引导:例如,你家有没有养过小动物?喜欢哪种小动物?二、阅读材料1. 选择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文章。

可以是故事、介绍小动物的短文或是其他主题的阅读材料。

2. 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阅读,并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细节。

三、师生互动1. 进行讨论:老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细节。

2. 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问学生关于文章中的问题,例如,文章中的小动物有哪些特点?你最喜欢文章中的哪个小动物?四、写作练习1. 提供写作素材:给学生提供一些与所读文章相关的写作素材,例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养宠物的经历,或是写一篇描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短文。

2. 指导写作:引导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拓展词汇和句型的运用。

3. 让学生开始写作并互相交流和讨论自己的写作成果。

五、展示和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

可以选择其中一些优秀作品进行朗读或展示。

2. 评价和反馈:老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指导,提供积极的反馈鼓励学生。

六、课堂总结1. 总结学习收获:让学生分享他们在这堂课中学到的新知识和体会。

2. 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思考语文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和好处,并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教案扩展:1. 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拓展其他阅读素材,例如诗歌、寓言故事等。

2.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团体合作写作,让他们一起完成一个小故事或一篇短文。

3. 可以组织语文读写结合的比赛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展示自己的才华。

4.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写作,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通过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案的实施,学生不仅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三年级读写结合教学指导案例

三年级读写结合教学指导案例
春天来了,公园里有很多人,有的在湖边散步,有的在草地上放风筝,有的在树下打拳,有的在花丛中赏花。
天上的白云各种各样,有的像小老虎;有的像小白兔;有的像狮子;有的像小猫,漂亮极了。
青蛙跳过来,呱呱呱,告诉我它会唱歌。
小蝌蚪游过来,告诉我它们要去找妈妈。
小鸟飞过来,告诉我早餐的丰盛。
露珠滴下来,告诉我清早的空气多么清新。
近看桃花就更美了。桃花的花蕊像蜗牛的触角一样长,上面满是花粉和花蜜,怪不得那么吸引勤劳的小蜜蜂在花间飞来飞去呢!
一阵春雨后,桃花依然开放着,花瓣上蘸满了雨水,像一个个小酒杯,像一粒粒珍珠。
我忽然觉得自己就是一朵桃花,穿着粉红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粉红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园桃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鸟飞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一会儿,我才记得我不是桃花,我是在看桃花。
我爱桃花,我爱家乡的桃花园。
教学反思:
本单元习作的标准是:能写出景物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清楚;表达了热爱家乡的感情;有丰富的想象。在学习第一单元课文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学习作者观察顺序、描写顺序,指导学生学会抓住事物特点,运用丰富的想象来把事物描写生动。
经过多次的口头、笔头的训练,学生基本能够抓住景物特点,初步会展开丰富想象把事物写生动。从习作完成情况看来,学生能按一定顺序去介绍,也能够抓住景物特点和发挥想象。想象主要体现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优等习作的想象很丰富,能对事物特点进行生动描写,语言优美,表达流畅,能运用自己积累的词句。中等习作能运用积累的词语把事物特点写清楚,有想象但不够丰富。还有一些虽有想象,但不够恰当,比较简单地描写景物的特点。

小学语文的读写结合教学案例研究

小学语文的读写结合教学案例研究

小学语文的读写结合教学案例研究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们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强有力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实施了“读写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读写结合”是指语文课堂中通过文本阅读、讨论、演示、作文等形式,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深入思考,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方式。

为了更好地探索“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以下对本年级三班小学语文课堂中具体实施“读写结合”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

首先,本班选取《故乡》课文通过阅读讨论的方式进行实施“读写结合”,让学生体会故乡的美好,了解家乡正在发生的变化。

教师首先利用教学计划安排好上课内容,在课前让学生自主预习,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答疑辅导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能够读懂故事内容和把握文章主旨。

课堂阅读之后,教师发展班级活动,通过分组讨论和课堂发言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故乡的温馨,加深对家乡的热爱。

接下来,教师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文本的演示,通过把小学生自己的创作投入到课堂上,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故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到实际的体验。

同时,教师还发展课堂上的写作活动,把学生的自我感受、自我表达书写下来,如下所示:“故乡,是一片宁静的土地,有一缕春风,把温暖的思念和期盼带到我的心中,这片土地就像母亲的怀抱,那么温暖,那么温馨,我的故乡,我愿在这里天长地久。

”最后,教师利用班级活动中的讨论反思,来总结学生的学习体会,包括班级共同分享,对故乡的热爱以及参与活动带来的乐趣,让学生输出情绪,受到多面的陶冶情操。

本人通过上述案例,发现“读写结合”是一种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它不仅可以让学生提高阅读技能,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把学生的思想和真实的生活有机融合,让孩子的文学创作充满生活气息,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实现高效的学习效果。

总之,“读写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阅读技能,激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发挥出强大的效能。

小学读写结合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小学读写结合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小学读写结合教学设计小学读写结合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读写结合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读写结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太阳》、《松鼠》两篇课文,对比它们的语言特点,并了解说明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把某个事物说明白。

2、通过合理利用资料,并且按一定顺序,运用各种说明方法来介绍东方明珠塔,同时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太阳》和《松鼠》2篇课文。

我们知道这两篇都是?(生说:说明文)2、出示:说明性的文章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掌握知识。

例如:通过学习《太阳》这篇说明文,我们了解到太阳的特点是?(生说:远,大,热)《松鼠》这篇说明文又让我们了解到哪些知识呢?(生说:松鼠的外形,性格,生活习性等)(二)新授1、是的,说明文就是这样的。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出示(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齐读。

2、那么,怎样才能把说明文说明白呢?(预设生说:说明方法)(预设师说:那就得用上说明方法)(板书:说明方法)3、请同学们默读《太阳》1-3小节,边读边做批注,思考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预设: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板书: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4、我们再来看看《松鼠》第1小节,看看作者又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松鼠的外形?(生说:打比方)5、师:是的。

那接下来我们再来比较一下《太阳》和《松鼠》这2篇说明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板书:语言特点)(预设生说:《太阳》语言比较简单,《松鼠》语言生动形象)(板书:准确平实,生动形象)6、总结:同学们,通过《太阳》和《松鼠》这2篇说明文,我们知道要介绍清楚明白一个事物,需要用上各种说明方法,说明的语言可以准确平实,可以生动形象。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小英雄雨来》教学案例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小英雄雨来》教学案例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小英雄雨来》教学案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

读写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本教学案例旨在探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实施策略,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来阐述如何有效地运用读写结合策略,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教学内容和目标《小英雄雨来》是一篇讲述抗日小英雄雨来故事的课文,通过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雨来的勇敢、机智和爱国情怀,同时借助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并让其了解课文内容,掌握读写结合的方法,培养其核心素养。

本教学案例的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并掌握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和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两部分,通过读写结合的策略,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其阅读和写作能力。

2.在实践中运用读写结合的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和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3.通过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实施过程(一)阅读导入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小英雄雨来》的动画片,这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背景和主人公雨来的形象。

在观看完动画片之后,我引导学生回到课文,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每一个环节。

接下来,我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通过仔细的阅读更深入地理解雨来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以及课文所描述的事件。

我让学生带着四个问题去阅读:(1)雨来是怎样的一个孩子?(2)在课文中雨来做了哪些事情?(3)这些事情反映出雨来的哪些品质?(4)课文中描述雨来的哪些方面让你觉得他是小英雄?在阅读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回答这些问题,并引导他们用原文或用自己的话回答。

对于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我及时地给予提示或补充。

读写结合教学案例

读写结合教学案例

读写结合教学案例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传统课文,以清新的笔调向学生介绍神奇美丽的小兴安岭。

课前我就要求孩子们按照“三读一查”的方法作了预习,在课堂上又反复诵读、感受、体验,并且请孩子上台来当小导游,用自己的语言介绍小兴安岭……按常规该结束新课了,可孩子们仍有些意犹未尽,小声地互相嘀咕着什么。

忽然,一个孩子大声说道:“老师,要是我也能去小兴安岭玩玩就好了!”
孩子们笑了,我也乐了,问道:“那么,如果有机会,你最想哪个季节去小兴安岭旅游?”
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立刻兴奋起来,纷纷抢着说:“我想春天去,可以看小鹿!”
“不,秋天去,还要带上一个大口袋,好装酸葡萄、榛子和蘑菇……”
“冬天去,滑雪、堆雪人、看小松鼠……我要和爸爸妈妈一道去!”
……
望着孩子们那激动得红彤彤的脸,我顺势说:“那好,现在请你趴在桌上,静静地闭上眼睛,咱们去梦游兴安岭……”
三分钟过去了,我请孩子们坐直,以小组为单位,讲讲自己精彩的“梦中之旅”,教室里顿时热火朝天,每个孩子都争着讲述自己的“梦”,说的人兴致勃勃,听的人津津有味,直到下课铃声响起,仍然不肯罢休。

见此情形,我说:“这样吧,把你梦游兴安岭的经历写下来,与更多的人分享,好吗?”
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交来的作品非常精彩,甚至平时不爱写作的孩子,也写了近二百字,想象力丰富,犹如身临其境。

如:“梦里的冬天,小兴安岭是多么的寒冷啊!我和爸爸穿着厚厚的棉衣、戴着手套,但是手套似乎都不管用了,我们的脸被寒风刮得通红,跟猴子的屁股一个样……”“开始玩雪了!我们从又松又软的雪堆里抓起一把把雪,捏成圆溜溜的雪球,嘭、嘭、嘭……互相攻击对方,真愉快!打着打着,我也被寒冷的冰雪冻成了雪娃娃……”。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少年闰土》教学案例3篇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少年闰土》教学案例3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少年闰土》教学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少年闰土》教学案例一篇教学目标:1、预习课文,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能够正确读写“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等词语。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

3、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指导课后思考·练习4。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

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

(“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

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二、初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说说书写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1、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

2、利用课件检查学习情况。

(1)生字中的特殊部首:拜(手);允(厶或儿);畜(亠)(2)正音。

(3)与生字有关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3、质疑。

四、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1、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3、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

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1)学生不知从哪说起时,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象补白感受形象
——《临死前的严监生》
读写结合教学案例
长泰县实验小学严文莉
一、案例背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中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符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

”近几年来,我一直从事小学高段语文的教学工作,越来越意识到只有在读中探写,读写结合,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临死前的严监生》出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作家笔下的人物”这一单元,讲述了严监生临死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

作者吴敬梓以充满讽刺的手笔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作了细致刻画,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吝啬鬼形象,可谓经典之作。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严监生爱财如命的吝啬鬼形象呢?我觉得只有引导学生对本文进行反复朗读、感悟、透过严监生的动作、神态,才能走进他的内心。

如果说本文的语言具有特色,那么也是人物心理在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的“读写结合”点就是通过动作、神态想象严监生的内心活动,补白人物心理活动的
文字,丰富语言积累,感悟其吝啬。

二、案例呈现:
师:初读课文之后,你认为严监生是个怎样的人?
生1:吝啬
生2:爱财如命
生3:守财奴
……
师:严监生在临死前的哪些行为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呢?
生自由交流
师:其实,一个人的动作往往是他内心活动的真实体现。

不信,我们就通过严监生的动作揣摩他的内心世界,明白了他的心思,你对其吝啬形象的感受也就越深刻。

(请一位同学读读这个句子。


出示: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师:读得真好。

他一连几天都说不出话来了,他一定有无限的话想说,到底有多少话想说呢,他想说:
生:自由猜测说严监生想说的话
师:同学们,注意,说话时要有称呼,语言要符合人物特点,想象当时的情境。

生1:大侄子呀大侄子,你没看见我的两个手指头吗,我指的是两茎灯草。

生2:你呀真是,什么亲人不亲人,满屋子不都是亲人吗?怎么就不明白我的心呀,真是气死我了。

……
师:刚才这两个同学都是抓住了不同的关键词,展开合理的想象,我受刚才同学的启发把它无限的心里话整理成了一段话,你们听:他把头摇了两三摇,心想:大侄子呀大侄子,什么亲人不亲人的,满屋子不是亲人吗,不是都来了吗?你没看到我伸的是两个指头吗?你怎么都不明白啊,你们说的都不对呀,我指的是两茎灯草,耗了我的油就是耗了我的钱,你们再不挑掉一茎的话,我是断不了这口气的。

师:看来我们只要抓一两个关键词语,就能走进了严监生的内心。

大侄子没有猜出他的心思,严监生继续苦苦地、挣扎着伸着他的两根手指。

(出示大侄子、二侄子、奶妈与严监生的对话。


师:读读这些句子,你发现严监生每次摇头、伸指头的动作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生:大侄子是“摇了摇”,到二侄子是“狠狠摇”,到奶妈是“闭眼摇”,两个手指头描写也有变化,从“伸出手指头”到“指得紧”到“指着不动”。

师:作者吴敬梓之所以写出严监生动作的细微变化,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自由说。

师:同学们说得对!越来越气愤,简直要绝望了。

同学们,请你用刚才的方法,抓几个关键词,把他或越来越气愤或越来越绝望的心里活动写一段话。

想象临死前的严监生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请两位学生读一读后,大家选择一处写一写。


出示: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心想: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心想:
(学生写话,老师巡视)
生自由说
师:这两位同学之所以写得好,因为用了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的,话语符合严监生的心理。

对于一个奄奄一息的人,作者吴敬梓准确地抓住了他动作上的微妙变化,而我们通过合理想象、走进人物内心,进一步感受到严监生鲜活的吝啬鬼形象,这就是名著语言的魅力。

三、案例反思
1、要想让“读写结合”不流于形式,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文本,准确把握文本语言特点,找准“读写结合点”,充分体现文本价值。

正如本课,要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严监生的吝啬,必须引导学生细读
文本,透过严监生的动作、,神态,走进他的内心。

在学习严监生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发现并思考,每次摇头、伸指头的动作一样吗?怎么不一样?你能体会到什么?学生通过对动作、神态细微变化的品读,就一步步体会到其心情的变化:由失望——心急如焚——绝望。

这样一来,也为学生再现严监生当时的内心活动做好了铺垫,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动起笔来也显得得心应手。

教师在课堂上就是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表达的情境,让学生想要表达,乐于表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2、人物的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个性特点。

在课上,学生们经过比较动作、揣摩内心,想象语言,把严监生的形象体会得入木三分。

而如果我能追问学生一句,如果把我们刚才想象的严监生的语言加入原文,你们感觉好吗?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体会到,我们补充的语言固然精彩,但严监生当时已是病入膏肓,如果还能这样“滔滔不绝”显然与前文的描写自相矛盾,所以作者吴敬梓只能通过其动作、神态表现其吝啬的人物形象,这样写,更真实,也更有震撼力。

我们的想象补白,只为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受、理解,而并非想画蛇添足。

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之所以堪称“经典”,就是因为他把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人物表现推到了极致,收到了深入人心的效果。

3、我们知道读和写的关系是输入和输出关系。

读是一个多方面吸收的过程,读是写的基础,写从读中吸取养分。

《临死前的严监生》收录在“作家笔下的人物”这一单元,就是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的同时,领会、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是指导学生写作的专项指导。

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走进去——感受人物形象”到“走出来——领悟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写作的规律和方法,从而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例如:在此教学案例中,我就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形象”。

这样一来,学生在感受严监生吝啬形象的同时,还学到了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

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又可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即通过人物动作、神态的细微变化变现人物内心的变化。

真心希望我们的学生在欣赏祖国语言的同时,能积极尝试运用祖国语言,从而传播祖国语言,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做好二者的桥梁。

“读写结合”之路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