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定用)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城墙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
坚利:坚固锋利。
米粟(sù):指粮食。 多:充足
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委,古义:放弃。 今义:委任
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
采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从防御一方的 失利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 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 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 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问题互研:【二】
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即中心论点
答: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问题互研:【三】
文章第三段运用什么句式? 有什么效果?
答:运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 起肯定、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 极言防御一方的地利条件的优越。
问题互研:【四】
文章第四段运用什么句式?有 什么效果?
答:运用排比句式,再次 强调“地利”不足恃。运 用对比手法把“得道者” 与“失道者”的后果进行 对比,点明文章主旨。
结构图解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 进攻 —— 天时不如地利
战争事例
论据
战争需要“人和”
防御 —— 地利不如人和

{ 类推
域民 固国
—————— 治国需要“人和”
↓ 威天下
治国道理
结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问题互研:五
本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特点?
答:本文先摆出观点“天时不如地 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用概括性很 强的两个战例加以证明。接着,从理论 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 者寡助”这一论断,阐明了“人和”的 实质。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 胜矣”作结论,突出论证“人和”是决 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
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 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起来攻打它,必定 有得天时的战机,然而却不能取胜,这是有 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势。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 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 兵器铠甲不是不坚利,粮食不是不多, (可是敌人一来却)弃城逃离,这便是 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的团结。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古义:限制。 今义:地域 以:凭,靠。 本句话的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不
迁移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 的边疆的界限。
• 固国:巩固国防。 • 威:威摄。兵革之利,武器的强大。
• 寡助之至:之,动词,到。至,极点。 • 亲戚畔之: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 • 畔,通“叛”,背今叛义。:因之婚:姻他联,成代的关词系。 • 天下顺之:顺,归顺,服从。 • 故君子有不战:故,所以。有不战,
• 例: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
/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 不以/兵革之利。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 助/之至,天下/顺之。
•研读课文,根据 注释加以翻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 势不如人心的团结。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孟子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 括有利于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 件。
摆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 和。”观点,提挈全文。
•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 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 如地利也。
不战则已。
从治理国家方面,深入论证“得道” 即“得人和”则“战必胜”。
问题互研:【一】
“人和”与下文所说的“得 道”是什么关系?
答:“道”即指行仁政。 “得道”就是施仁政。施行仁政 则“多助”,“多助”则“天下 顺之”,这就是“人和”,即得 到人民的支人少
• 孟子(约前372一前 289),名轲,字子 舆,邹(今山东邹 县)人,战国时期 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是儒家思 想的代表人物,地 位仅次于孔子,被 尊为“亚圣”,后 世常以“孔孟”并 称。
•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 中期,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 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 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 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 退而与弟子著书立说。其言论和 行动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 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 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 的散文专集。
电视剧《雍正王朝》主题曲
数英雄论成败 古今谁能说明白 千秋功罪任评说 海雨天风独往来 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 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 有道是人间万苦人最苦 终不悔九死落尘埃 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看江山由谁来主宰 得民心者得天下 看江山由谁来主宰
“道”即指行仁政。“得道”就是施行仁政。
得道多助,
施行
失道寡助
孟子的思想
性本善 施仁政 行王道 民贵君轻
• 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 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 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 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 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 孟子的“仁政”思想。
•朗读 •研读 •细读 •背诵
• 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节 奏和气势。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郭: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 环而1攻之而2不胜:环,围。而1:表顺接
而2,表转折,却。 夫环而攻之:夫fú,句首发语词。 是: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采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从进攻一方的 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 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 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 矣。
所以说,限制人民定居某一区域,不靠边境的 界限。巩固国防不靠山川的险阻,在天下树立威望, 不靠武器装备的精良。得到仁义的人,帮助他的人 就多;失掉仁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 人少到极点,连亲属都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 点,天下的人都归顺他。让天下人都归顺他的人去 攻打连亲属都背叛他的人(必然所向无敌),所以 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