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体力疲劳功能评价与衡量方法
疲劳自评量表及评分
![疲劳自评量表及评分](https://img.taocdn.com/s3/m/48128c5d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f5.png)
疲劳自评量表及评分介绍疲劳是一种常见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决策能力下降和工作效率降低等问题。
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评估自己的疲劳程度,我们推出了疲劳自评量表及评分。
使用方法请按照以下步骤完成对自己的疲劳程度进行评估:1. 阅读以下问题并选择最符合你当前状态的答案:- 从1(完全不符合)到5(非常符合)对以下问题进行评分:- 我感到疲倦和虚弱。
- 我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分散思维。
- 我做事情的效率比以前低。
- 我对事情的兴趣和动力下降。
- 我感到烦躁和易怒。
- 我对日常活动感到厌倦。
- 我的记忆力有所下降。
- 我感到身体疼痛和不适。
- 我对睡眠的需要增加。
- 我感到精神压力过大。
2. 将自己的回答对应的分数相加,得到总分。
3. 根据总分,参考下方评分指标进行疲劳程度的评估。
评分指标基于总分,我们将疲劳程度分为以下三个等级:- 总分在10-30分之间,表示疲劳程度较低。
你的身体和心理状态相对良好,但仍需注意调节工作和休息时间,以避免进一步的疲劳。
- 总分在31-50分之间,表示疲劳程度中等。
你可能正在经历一些疲劳相关的问题,需要更多的休息和注意自身健康状况。
- 总分在51-70分之间,表示疲劳程度较高。
你可能处于一个严重疲劳的状态,需要尽快采取措施来缓解疲劳,如调整工作和生活惯,避免过度劳累。
结论疲劳自评量表及评分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疲劳程度,并提醒你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缓解疲劳。
请注意,本量表仅供参考,如有严重身体或心理问题,请寻求专业医生的意见和治疗。
疲劳度测定评价标准
![疲劳度测定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5018373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48.png)
1. 疲劳度测定评价标准的重要性
疲劳度是指人体在长时间的工作、学习或运动后所产生的身体和心理疲劳程度。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疲劳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疲劳度测定评价标准对于保障人们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 疲劳度测定评价标准的分类
2.2 心理指标
心理指标是通过心理测量方法来评估人体的疲劳程度。常见的心理指标包括注意力、反应速度、工作记忆、情绪等。通过对这些心理指标的测量,可以了解到人体在工作或学习中的认知能力和情绪状态,从而评估其疲劳程度。
2.3 行为指标
行为指标是通过观察人体在特定任务中的行为表现来评估其疲劳程度。常见的行为指标包括任务完成时间、错误率等。通过观察这些行为表现可以了解到人体在长时间任务中的表现能力和注意力水平,从而判断其疲劳程度。
此外,侵害个体隐私权利的前提下获取足够可靠、可行、可操作的数据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5.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疲劳度测定评价标准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拓展。一方面,随着生物传感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将有更多更准确的生理、心理和行为指标可供选择,从而提高疲劳度测定评价的准确性。另一方面,随着移动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的普及,疲劳度测定评价将有更多可能性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总之,建立科学合理的疲劳度测定评价标准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在解决现有问题和挑战的同时,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加先进、可行且广泛应用于实际工作与学习中的疲劳度测定评价标准诞生。
3. 现有研究方法和应用
目前,学界和工业界对于疲劳度测定评价标准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一些学者提出了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如脑电图、眼动追踪等)进行疲劳识别的方法;一些工业界采用了基于生物传感技术(如心率传感器、皮肤电传感器等)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的方法。
缓解体力疲劳的功能学评价
![缓解体力疲劳的功能学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90dfacaa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60.png)
缓解体力疲劳的功能学评价体力疲劳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当身体经过长时间的活动或高强度的运动后,肌肉和器官会因为过度使用而感到疲劳。
为了评估一种产品或方法是否能够有效缓解体力疲劳,进行功能学评价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关于缓解体力疲劳功能学评价的详细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评估某品牌体力疲劳缓解产品的功能学效果,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缓解体力疲劳,提高运动表现和工作效率。
二、实验方法1、实验对象:本实验共招募了30名年龄在18-45岁之间、身体健康、无长期服用药物史的志愿者。
2、实验材料:某品牌体力疲劳缓解产品(胶囊)、安慰剂、心率监测仪、血氧仪、疲劳度评估量表等。
3、实验设计:采用随机双盲实验法,将志愿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人。
实验组志愿者连续7天服用该产品,对照组志愿者则服用安慰剂。
实验前后分别对两组志愿者进行心率、血氧饱和度及疲劳度评估。
4、数据收集:实验过程中,每天固定时间点记录志愿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数据,并使用疲劳度评估量表对志愿者进行疲劳度评分。
5、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心率、血氧饱和度及疲劳度方面的差异。
三、实验结果经过7天的实验,我们得到以下数据:1、心率数据:实验组在服用产品后,心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这表明该产品能够有效地降低心率,缓解心脏疲劳。
2、血氧饱和度数据:实验组在服用产品后,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这表明该产品能够改善氧气供应,缓解肌肉疲劳。
3、疲劳度评估:实验组在服用产品后,疲劳度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这表明该产品能够有效地缓解体力疲劳。
四、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某品牌体力疲劳缓解产品具有显著缓解体力疲劳的效果。
通过降低心率、提高血氧饱和度和降低疲劳度评分等指标,该产品有效地缓解了体力疲劳,提高了运动表现和工作效率。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该产品的具体成分和作用机制,为生产更加安全有效的体力疲劳缓解产品提供科学依据。
保健用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辅助缓解体力疲劳功能检验方
![保健用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辅助缓解体力疲劳功能检验方](https://img.taocdn.com/s3/m/20e275629b89680202d82505.png)
DB22/T 397.10—2017
保健用品功能学评价程序与检验方法第10部分:辅助缓解体力疲
劳功能检验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保健用品功能学辅助缓解体力疲劳功能评价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保健用品功能学辅助缓解体力疲劳功能检验方法。
2 保健用品辅助缓解体力疲劳功能评价方法
2.1 人体试用试验项目
体力疲劳症状积分。
2.2 人体试用试验原则
a)所列指标均为必做项目;
b)在进行人体试用试验时,受试者应符合试验纳入标准。
2.3 结果判定
受试者体力疲劳症状明显改善,试验组体力疲劳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即可判定受试用品具有辅助缓解体力疲劳功能。
3 保健用品辅助缓解体力疲劳功能检验方法
3.1 受试对象纳入标准
受试者性别不限,年龄为18 岁~60 岁,无过敏史者,皮肤无溃疡、损伤,无严重肝、肾、心血管疾病,无皮肤感染,经常感觉体力疲劳者即可纳入,试验期间不使用其它具有缓解体力疲劳作用的药物、特殊食物。
3.2 排除者标准
排除者标准为:
a)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妇女、对受试样品过敏者;
b)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全身性疾病患者;
c)短期内服用与受试功能有关的药品、特殊食物,影响到对结果的判断者;
d)未按照规定使用受试样品,无法判断功效或因资料不全等影响功效判断者;
e)有运动障碍或其它无法完成本试验采用运动耐力测试原因者。
3.3 试验设计及分组要求
1。
健康食品之抗疲劳功能评估方法.
![健康食品之抗疲劳功能评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c429850767f5acfa1c7cd76.png)
健康食品之抗疲勞功能評估方法920829衛署食字第0920401629號公告壹、前言所謂疲勞是指身體無法維持在一定水平上運作,各器官也不能保持固定的工作能力;即身體因過度活動而造成作業肌肉無法維持力量,而導致活動能力下降。
造成身體活動疲勞的原因可包括心理、生理與生化三方面,其中心理方面的疲勞因較易受主觀因素影響,而生理方面的疲勞主要為神經、肌肉傳導方面機制的改變,因此暫不列入評估之中。
生化疲勞的潛在機轉包括中樞與週邊疲勞兩方面,造成中樞疲勞的機制包括:「低血糖(hypoglycemia)」、「血液中關鍵胺基酸濃度的改變,導致大腦中神經傳導物質濃度的改變」,而週邊疲勞的機轉則有「肌肉中的磷酸肌酸(phospocreatine) 耗竭,導致血氨增加」、「肌肉中的氫離子堆積,導致乳酸增加」、「肌肉中的磷酸堆積」及「肌肉中的肝醣耗竭」;故此處抗疲勞功能之評估僅以生化方面為主。
現階段健康食品的抗疲勞功能,乃針對經過運動測試後,延緩運動期間疲勞的發生或促進運動後疲勞消除之評估;亦即對受測對象給予運動測試,觀察運動期間或運動後的休息期間一些與疲勞相關數值變化的情形。
貳、評估食品樣本是否具有抗疲勞作用之測定方法廠商除提供與其產品相關之資料與文獻,以佐證該產品或其部分原料可能具有「延緩疲勞」或「促進疲勞消除」之功能外,必須針對擬以「健康食品」上市之產品,進行「人體實驗」或「動物實驗」。
若過去的科學文獻對所提產品的特性瞭解不足時,應同時進行「人體實驗」和「動物實驗」,以加強證據之可信度。
本評估方法所建議之檢測項目並非每項都必須進行。
但欲對產品加以標示或廣告具某項生理機能時,則必須提出相符且足夠之科學證據來支持。
通常適當的檢測項目越多,其證據越明確。
一、人體實驗(一) 必須委託國內外大學食品、營養、醫藥、運動科學等相關系所、研究機構、醫學中心執行,需有醫師參與,並遵循衛生單位對人體實驗有關之相關規定。
1. 人數 12人,受試者必須為健康之成年人(20-40歲) 且於實驗前一週不得飲用酒精及服用營養補充劑或其他藥物。
测试疲劳的四种方法
![测试疲劳的四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276dcde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79.png)
测试疲劳的四种方法疲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它会让我们感到身体乏力、精神不济,甚至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因此,了解自己的疲劳程度以及找到有效的测试方法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四种常用的测试疲劳的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第一种方法是疲劳感量表。
这是一种常用的主观评估方法,通过填写一份疲劳感量表来评估自己的疲劳程度。
疲劳感量表通常由一系列描述疲劳程度的问题组成,例如“你感到疲劳吗?”、“你感到疲劳的程度如何?”等。
根据自己的实际感受,选择相应的选项来评估自己的疲劳程度。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不需要任何专业设备,但缺点是结果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第二种方法是反应时间测试。
这是一种客观评估方法,通过测量个体对外界刺激反应的速度来评估疲劳程度。
常用的反应时间测试包括手指点击测试、数字连线测试等。
参与者需要根据指定的指令迅速做出反应,记录下所花费的时间。
反应时间越长,说明疲劳程度越高。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客观性较高,结果相对准确,但缺点是需要一些专业设备或软件的支持,操作稍显繁琐。
第三种方法是心率测试。
这是一种常用的生理指标测试方法,通过测量个体的心率来评估疲劳程度。
心率是人体疲劳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情况下,疲劳程度越高,心率越快。
我们可以使用心率监测仪或智能手环等设备来测量自己的心率。
在测试期间,保持安静坐着,记录下自己的心率。
心率越高,说明疲劳程度越高。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结果相对准确,但缺点是可能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扰,如情绪波动、运动等。
第四种方法是工作能力测试。
这是一种综合评估方法,通过测量个体在完成特定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估疲劳程度。
常用的工作能力测试包括注意力测试、记忆力测试、协调能力测试等。
参与者需要按照指定的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并记录下自己的表现。
表现越差,说明疲劳程度越高。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直接评估个体在工作或学习中的表现,结果相对准确,但缺点是需要一些专业设备或软件的支持,操作稍显复杂。
缓解体力疲劳功能评价方法
![缓解体力疲劳功能评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a55a11caef8941ea66e053d.png)
缓解体力疲劳功能评价方法(总8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缓解体力疲劳功能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1. 实验项目动物实验动物体重负重游泳实验力竭实验人体试食试验临床症状与体征跑台试验2 试验原则动物实验所列指标均为必做项目,动物负重游泳和力竭实验前,对实验动物进行运动能力筛选。
实验前必须对同批受试样品进行违禁药物的检测。
运动实验与生化指标检测相结合。
在进行人体试食试验时,应对受试样品的食用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观察。
停止给予受试物一天后进行效果观察。
3 结果判定动物实验:负重游泳实验结果阳性,力竭实验结果为阴性(特指无显著不利影响),可判定该受试样品缓解体力疲劳功能的动物实验结果为阳性。
人体试食试验:(1)试食前后,受试组自身对照,肌酐、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无不利的显著性改变;(2)跑台试验:试食组自身对照,试食后运动时间与试食前相比显著性增加,首次试食后运动时间与试食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满足(1)和(2)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缓解体力疲劳的功能。
缓解体力疲劳功能评价方法1. 动物实验原理在一定时间内给予一定量的受试样品,通过持续服用,调整特定人群机体状态,使其拥有更好的调节功能,该功能包括应对潜在需求、使机体处于良好状态,具有更长时间作业能力或在相同作业时间内不出现更重的疲劳表现。
负重游泳实验仪器与器材游泳箱(大小约80cm×50cm×60cm),电子天平、铅皮。
实验方法实验动物推荐使用雄性小鼠,6周龄,体重20-24g。
剂量分组及受试样品给予时间实验设三个剂量组和一个阴性对照组,一个空白对照组,一个单次中剂量受试组。
其中以人体推荐量的10倍为其中的一个剂量组,另设二个剂量组,必要时设阳性对照组。
阴性对照组灌胃给予安慰剂。
受试样品给予时间30天,必要时可延长至45天。
实验步骤末次给受试样品24小时后,将尾根部负荷6%体重铅皮的小鼠置于游泳箱中游泳。
疲劳度测定评价标准
![疲劳度测定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e68e9cc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a2.png)
疲劳度测定评价标准
疲劳度测定评价标准通常根据个体的表现和自我感受进行评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疲劳度测定评价标准:
1. 表现评价:
- 注意力和专注力:衡量个体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专注程度和注意
力集中程度。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反应时间、错误率等。
- 运动表现:衡量个体在体力活动中的表现,如运动速度、力量、
耐力等。
- 认知能力:衡量个体的思考、判断和决策能力,如反应灵敏性、
逻辑思维能力等。
2. 自我感受评价:
- 主观疲劳感:个体通过问卷或评分表来评估自己的主观疲劳感受,如疲劳程度、困倦程度等。
- 身体感觉:个体评估自身身体的疲劳感受,如肌肉酸痛、体力消
耗等。
- 精神状态:个体评估自身的精神状态,如注意力不集中、积极性
降低等。
3. 生理指标评价:
- 心率:衡量个体的心跳频率,其高低可以反映出个体的疲劳程度。
- 血压:通过测量血压来评估个体的生理反应和疲劳程度。
- 皮肤温度:个体疲劳时,皮肤温度可能会降低或升高,可以作为
评估标准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疲劳度测定评价标准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
有不同的适用性,综合多个评价指标可以更全面地评估个体的疲劳程度。
常用的疲劳测定方法及恢复手段
![常用的疲劳测定方法及恢复手段](https://img.taocdn.com/s3/m/b598358f6294dd88d0d26bb5.png)
研究与交流常用的疲劳测定方法及恢复手段张宇浩 上海体育学院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体育健身意识,但由于我国历史原因,这些人不一定具备良好的体育知识,而运动疲劳作为运动后常见的一种症状,对其进行评估和干预对普通人群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运动疲劳较为常用的几个测量指标进行描述并给予应对疲劳的预防措施和恢复手段,促进大家更好地进行体育活动。
关键词:运动训练;疲劳;测定方法;恢复疲劳,是人在运动过程中由于能量消耗而引起的机体的生理变化,也就是指人在继续运动一段时间以后,出现疲劳感和劳动机能减退的现象,即人为了避免损坏而产生的一种自然的保护反映。
人在运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运动疲劳,那么对自身疲劳的判断和了解疲劳的恢复手段也就变得非常重要。
一、常用判断疲劳的生理指标(一)心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全称是心搏频率①。
虽然心率在24小时内有周期性变化,但是在清晨睡醒后起床前、空腹、静卧时安静心率相当稳定,因此可在有运动课前几天开始每天测量心率,在没有其他原因的情况下,如果安静心率增快超过百分之十就表明可能是运动疲劳没有消除。
(二)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因为疲劳之后心血管系统的调节能力和心脏的功能有所下降所以会导致的动脉血压的变化出现舒张压升高和收缩压降低,所以可以通过测量血压来判断是否疲劳。
(三)肺活量在最大深吸气后,做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量被称为肺活量。
在运动疲劳时由于呼吸肌也发生疲劳,所以可以连续测五次肺活量,如果连续五次肺活量测定的结果出现了递减的趋势,那么就可以判断可能处于运动疲劳状态。
二、促进运动疲劳恢复的手段(一)准备活动在运动开始前应进行准备活动,可以改善人的机能状况,调节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并促进相关的运动中枢之间的协调(2),使人体机能动员加快,避免突然剧烈运动时使身体受到损伤;也可使体温升高,从而降低肌肉的粘滞性,增加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防止肌肉拉伤。
保健品-缓解视疲劳功能评价方法
![保健品-缓解视疲劳功能评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a646a234b35eefdc8d333b9.png)
附件4:缓解视疲劳功能评价方法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Items, Principles and Result Assessment1 人体试食试验项目1.1 分别于试食前后进行眼部症状及眼底检查,血、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症状询问、用眼情况调查;于试验前进行一次胸透、心电图、腹部B超检查。
1.2 明视持久度1.3 视力2 试验原则2.1 受试样品试食时间为60天。
2.2 所列指标均为必做项目。
2.3 在进行人体试食试验时,应对受试样品的食用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观察。
3 结果判定3.1试验组自身比较或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症状改善且症状总积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
3.2 试验组自身比较或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明视持久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平均明视持久度提高大于等于10%。
具备3.1及3.2可判定该受试物具有缓解视疲劳功能。
缓解视疲劳功能检验方法Method for the Assessment of AlleviatingEye Fatigue Function1受试者纳入标准1.1 18岁-65岁的成人。
1.2 长期用眼,视力易疲劳者。
2受试者排除标准2.1 患有感染性、外伤性眼部疾患者。
进行眼部手术不足3个月者。
2.2 患有角膜、晶体、玻璃体、眼底病变等内外眼疾患者。
2.3 患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
2.4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患者。
2.5 短期内服用与受试功能有关的物品,影响到对结果的判定者。
2.6 长期服用有关治疗视力的药物,保健品或使用其他治疗方法未能终止者。
2.7 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食用受试物者,或资料不全等影响功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3 试验设计及分组要求采用自身和组间两种对照设计。
根据随机、双盲的要求进行分组,分组时根据症状及视力检查情况,使试食组和对照组的症状及视力水平均衡。
同时要考虑年龄、性别等因素,使两组具有可比性。
疲劳的评估
![疲劳的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8eb291c0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3e.png)
疲劳的评估疲劳是指人体在长时间高强度的体力或脑力活动后产生的一种身体和心理疲劳感。
疲劳的评估是为了了解个人或群体的疲劳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减轻疲劳的影响。
疲劳的评估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包括问卷调查、生理参数监测和行为观察等。
问卷调查是疲劳评估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设计合理的问卷,可以了解被调查者的疲劳感受和疲劳程度。
问卷通常包括一系列关于疲劳感受和疲劳影响的问题,例如睡眠质量、精神状况、注意力集中等。
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选项或打分,通过统计和分析问卷结果来评估疲劳状况。
生理参数监测是另一种常用的疲劳评估方法。
通过监测人体的生理参数,如心率、体温、血压等,可以了解个体的疲劳程度。
疲劳会引起生理上的改变,如心率增加、体温下降等,通过监测这些参数的变化,可以客观地评估个体的疲劳状况。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生理参数监测变得更加便捷和准确,如心率监测带、体温计等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生理参数监测成为了一种常用的疲劳评估方法。
除了问卷调查和生理参数监测外,行为观察也是疲劳评估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表现,可以了解其疲劳程度。
疲劳会影响个体的行为表现,如反应时间延长、行动迟缓等,通过观察这些行为的变化,可以推测个体的疲劳状况。
行为观察需要专业的训练和经验,例如在工作场所中,监管人员可以观察员工的工作表现和生活状态,从而了解他们的疲劳程度。
总之,疲劳的评估是为了了解个体或群体的疲劳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减轻疲劳的影响。
问卷调查、生理参数监测和行为观察等方法可以结合使用,从不同维度对疲劳进行评估,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评估结果。
疲劳评估的目的是保障个体和群体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和生活的质量。
疲劳自评量表及评分 -。疲劳自评量表及评分
![疲劳自评量表及评分 -。疲劳自评量表及评分](https://img.taocdn.com/s3/m/151ecb25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74.png)
疲劳自评量表及评分 -。
疲劳自评量表及
评分
疲劳自评量表及评分
简介
疲劳是指身体或大脑由于长时间工作、研究或其他活动而疲惫
的状态。
为了有效评估和管理疲劳,可以使用疲劳自评量表及评分。
量表内容
1.现状描述
在以下指标中选择最符合您当前状态的描述:
身体状况:轻松、一般、疲劳、非常疲劳
精神状态:充沛、一般、疲劳、非常疲劳
注意力集中度:高、一般、低
2.疲劳影响
根据以下指标,选择对您的疲劳影响程度进行评分:
生活质量:高(无影响)、一般、低、非常低
工作/研究效率:高(无影响)、一般、低、非常低
情绪状态:正常、烦躁、抑郁、焦虑
3.疲劳原因
根据以下指标,选择对您的疲劳可能原因进行评分(0-10分):工作/研究负荷:无、轻微、一般、较重、非常重
睡眠质量:良好、一般、较差
锻炼情况:经常、偶尔、很少
饮食惯:健康、一般、较差
心理压力:无、轻微、一般、较大、非常大
评分与解读
根据您的回答,将各项评分累加得出最终的疲劳评分。
根据评
分结果,可以进行如下解读:
0-10分:无疲劳
11-20分:轻度疲劳
21-30分:中度疲劳
31分及以上:高度疲劳
使用注意事项
在自评时,请尽量客观真实地描述自己的疲劳情况,不要进行夸大或减少。
该量表仅供参考,不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帮助。
如需进一步了解或其他帮助,请随时告知。
体力状态评分标准
![体力状态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d991fdc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2.png)
体力状态评分标准
体力状态评分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对象和目的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般性的评分标准:
1. Borg RPE量表:采用0~10分的主观感受评分,反映身体和心理的感觉状况,在运动锻炼中常用来衡量运动负荷和疲劳程度。
2.疲劳评分量表:采用0~10的评分,包括身体和心理方面的疲劳感受,常用来评估人们的疲劳程度,如疲劳症状的缓解程度、疲劳恢复时间等。
3.精力评分量表:采用0~10的评分,反映人们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状态,用来评估个体的精力状态和活跃程度。
4.评定体力状况量表:采用评分法和体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包括评估身体功能、心肺功能、肌肉力量、柔韧性和身体成分等多个方面,用来评定个体的体力水平和身体健康状况。
(整理)运动疲劳的判定
![(整理)运动疲劳的判定](https://img.taocdn.com/s3/m/7768396be87101f69e31959f.png)
运动疲劳的判定生化测量1.血液:血尿素尿素是人体内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的终产物。
检测运动员在长时间运动时和恢复期的血尿素变化,可以了解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的供能和合成情况,以此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和疲劳程度。
血尿素变化与运动负荷量的关系较负荷强度更密切,当负荷量越大时,血尿素增加越明显,恢复也较慢。
2.血液:血清肌酸激酶血清肌酸激酶(CK)又称磷酸肌酸激酶(CPK),是短时间剧烈运动时能量补充和运动后ATP恢复的反应催化素,与运动时和运动后能量平衡及转移有密切关系。
安静时,血清CK主要是由骨骼肌和心肌中的CK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清,男:10至100U/L、女:10至60U/L。
运动时,骨骼肌局部缺氧,代谢产物堆积,自由基增多,细胞膜损伤和通透性增加,肌细胞内的CK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液,导致运动后血清CK升高。
由于CK在血清中上升和细胞损伤有关,因此是评定疲劳程度和恢复过程的重要指标。
血清CK的变化受到负荷强度的影响大于负荷量。
一般短时间极量强度运动后5至6小时,血清CK升高,8至24小时达高峰,48小时后逐步恢复,负荷强度越大,恢复越慢。
运动员疲劳后,血清CK活性上升,在安静时可高达300至500U/L,但目前尚无量化评价标准。
使用血清CK做评价时,需做CK同工酶的测定,同时测定血清GOT和Mb(肌红蛋白),并同其它临床诊断相结合,以区别于心肌炎时血清CK的上升。
3.血液:血清睪酮/皮质醇比值睪酮有助于加速体内合成代谢,皮质醇可加速分解代谢。
测定恢复期血清睪酮/皮质醇比值,就可了解体内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平衡的状态。
比值高时,是合成代谢过程占优势;比值下降,是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机体仍处于消耗占主导地位的状态,疲劳不能有效恢复,长期会导致过度训练。
目前认为,此比值变化大于原值30%时是过度训练的警戒值。
4.尿液:尿蛋白正常人在安静时尿中蛋白质含量甚微(日排出量<150mg,一般为2至8mg%),常规检验方法不能检出,故通常称为阴性。
疲劳评价的校字法
![疲劳评价的校字法](https://img.taocdn.com/s3/m/5b97cffe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c.png)
疲劳评价的校字法一、疲劳评价的意义疲劳评价的校字法作为一种常用的评价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能够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疲劳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避免过度疲劳对身体和心理的不良影响。
其次,疲劳评价的校字法为医疗工作者提供了参考,能够帮助他们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疲劳程度,为治疗和康复提供指导。
二、疲劳评价的标准疲劳评价的校字法将疲劳分为四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评价标准。
1. 轻度疲劳:表现为身体或精神上的轻微疲倦,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症状包括疲劳感、注意力不集中、反应速度变慢等。
2. 中度疲劳:表现为明显的疲倦感,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症状包括疲劳感加重、注意力明显下降、反应速度减慢、精神不振等。
3. 重度疲劳:表现为非常严重的疲倦感,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症状包括疲劳感极重、注意力严重下降、反应速度极慢、情绪低落等。
4. 极重度疲劳:表现为极度疲倦,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症状包括疲劳感极度、注意力完全丧失、反应速度极其缓慢、情绪极度低落等。
三、疲劳评价的应用疲劳评价的校字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首先,它可以用于工作场所的疲劳评估,帮助企业了解员工的疲劳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其次,疲劳评价的校字法还可以用于体育运动中的疲劳评估,帮助运动员了解自己的疲劳情况,进行合理的训练和休息安排。
此外,疲劳评价的校字法还可以用于医疗领域,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疲劳程度,为治疗和康复提供指导。
疲劳评价的校字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评价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它能够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疲劳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避免过度疲劳对身体和心理的不良影响。
此外,疲劳评价的校字法还可以用于工作场所、体育运动和医疗领域等各个领域,为人们的健康和安全提供保障。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疲劳评价的校字法的研究和应用,使其更好地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服务。
疲劳的评价方法
![疲劳的评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41aea9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1.png)
疲劳的评价方法疲劳是指身体或心理上由于长时间的紧张工作、剧烈运动或其他高度消耗体力和精力的活动后所产生的疲倦感。
对于评价疲劳程度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疲劳评价方法。
一、主观评价法主观评价法是指个体根据自身感受来评价疲劳程度的方法。
这种评价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可以及时了解个体的疲劳感受。
常见的主观评价方法包括疲劳程度问卷调查、视觉模拟评分等。
1. 疲劳程度问卷调查:通过向被试者提供一份疲劳程度问卷,让其根据自身感受进行评价。
问卷中通常包括疲劳程度的描述和评分,被试者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选择或打分。
这种方法可以较客观地反映被试者的主观感受,但受到被试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2. 视觉模拟评分:被试者通过观察一组表情或颜色等来评价自己的疲劳程度。
常见的方法是使用一个带有不同表情或颜色的量表,被试者选择与自己感受相符的表情或颜色。
这种方法可以直观地反映被试者的疲劳程度,但受到被试者个体差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
二、客观评价法客观评价法是指通过测量人体生理参数或行为表现来评价疲劳程度的方法。
这种评价方法相对较为客观,可以避免被试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常见的客观评价方法包括生理指标测量、行为表现观察等。
1. 生理指标测量:通过测量人体的生理指标来评价疲劳程度。
常见的生理指标包括心率、血压、体温、肌电信号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人体的生理状态,从而间接地评价疲劳程度。
例如,心率的增加和血压的升高常常与疲劳程度增加相关。
2. 行为表现观察:通过观察人体的行为表现来评价疲劳程度。
常见的观察指标包括注意力集中程度、反应速度、动作准确性等。
这些指标可以直接反映人体的行为能力和反应能力,从而评价疲劳程度。
例如,疲劳程度增加时,人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反应速度和动作准确性下降。
三、客观与主观相结合评价法客观与主观相结合评价法是综合利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方法来评价疲劳程度的方法。
这种评价方法既考虑了个体的主观感受,又考虑了客观指标的变化。
多维度疲乏量表评分标准
![多维度疲乏量表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bdde286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7d.png)
多维度疲乏量表评分标准多维度疲乏量表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在不同方面感受到的疲乏程度的工具。
不同的疲乏量表可能包括不同的维度,例如生理疲劳、情感疲劳、认知疲劳等。
以下是一般性的多维度疲乏量表评分标准,具体的标准可能会因量表的设计和用途而有所不同:1.生理疲劳:生理疲劳通常与身体的活动水平有关。
评分标准可以包括对生理指标的主观评价,如身体乏力、肌肉疼痛等。
具体标准可能是根据症状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来评分,分数可能在一个范围内,例如0(无疲劳)到10(极度疲劳)。
2.情感疲劳:情感疲劳涉及到个体在情感层面上的疲劳感受。
评分标准可能包括焦虑、沮丧、烦躁等情感状态的评估。
分数可能根据情感状态的程度和影响日常生活的程度而有所变化。
3.认知疲劳:认知疲劳涉及到思维和注意力方面的疲劳感受。
评分标准可能包括对注意力、记忆、决策等认知功能的评估。
分数可能取决于个体在认知任务上的表现,也可能包括对自我评价的主观感受。
4.日常功能影响:除了对各个维度的疲劳感受的评估,多维度疲乏量表可能还包括对这些疲劳感受对个体日常生活功能的影响的评估。
这可以涉及到工作、社交、家庭生活等方面。
5.综合评分:有些多维度疲乏量表可能会计算一个综合的评分,综合考虑各个维度的疲劳感受和对日常功能的影响。
这可以是一个总体的疲劳程度评估。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多维度疲乏量表可能有其独特的评分标准和算法,使用时应按照该量表的说明书进行评分。
此外,由于疲劳感受是主观的,个体的评分可能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使用量表时需要注意对个体的主观感受进行尊重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缓解体力疲劳功能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1. 实验项目1.1 动物实验1.1.1动物体重1.1.2 负重游泳实验1.1.3 力竭实验1.2人体试食试验1.2.1 临床症状与体征1.2.2 跑台试验2 试验原则2.1 动物实验所列指标均为必做项目,动物负重游泳和力竭实验前,对实验动物进行运动能力筛选。
2.2 实验前必须对同批受试样品进行违禁药物的检测。
2.3 运动实验与生化指标检测相结合。
2.4 在进行人体试食试验时,应对受试样品的食用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观察。
2.5 停止给予受试物一天后进行效果观察。
3 结果判定3.1 动物实验:负重游泳实验结果阳性,力竭实验结果为阴性(特指无显著不利影响),可判定该受试样品缓解体力疲劳功能的动物实验结果为阳性。
3.2 人体试食试验:(1)试食前后,受试组自身对照,肌酐、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无不利的显著性改变;(2)跑台试验:试食组自身对照,试食后运动时间与试食前相比显著性增加,首次试食后运动时间与试食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满足(1)和(2)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缓解体力疲劳的功能。
缓解体力疲劳功能评价方法1. 动物实验1.1 原理在一定时间内给予一定量的受试样品,通过持续服用,调整特定人群机体状态,使其拥有更好的调节功能,该功能包括应对潜在需求、使机体处于良好状态,具有更长时间作业能力或在相同作业时间内不出现更重的疲劳表现。
1.2 负重游泳实验1.2.1 仪器与器材游泳箱(大小约80cm×50cm×60cm),电子天平、铅皮。
1.2.2 实验方法1.2.2.1 实验动物推荐使用雄性小鼠,6周龄,体重20-24g。
1.2.2.2 剂量分组及受试样品给予时间实验设三个剂量组和一个阴性对照组,一个空白对照组,一个单次中剂量受试组。
其中以人体推荐量的10倍为其中的一个剂量组,另设二个剂量组,必要时设阳性对照组。
阴性对照组灌胃给予安慰剂。
受试样品给予时间30天,必要时可延长至45天。
1.2.2.3 实验步骤末次给受试样品24小时后,将尾根部负荷6%体重铅皮的小鼠置于游泳箱中游泳。
水深不少于40cm,水温30℃±2.0℃,记录小鼠自游泳开始至力竭时间,即小鼠负重游泳时间。
力竭判断标准为:小鼠沉入水中超过10秒,且放在平面上无法完成翻正反射。
1.2.3 数据处理及结果判定游泳时间为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但需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计算F值,F值<F0.05,结论:各组均数间差异无显著性;F值≥F0.05,P≤0.05,用多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进行统计;对非正态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或方差齐要求后,用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统计;若变量转换后仍未达到正态或方差齐的目的,改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
(1)受试样品组负重游泳时间明显长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2)单次中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负重游泳时间无显著差异。
同时满足(1)和(2)时,可判定该实验结果阳性。
1.3 力竭实验1.3.1仪器与器材全自动生化仪,游泳箱,电子天平、铅皮。
1.3.2 实验方法1.3.2.1 实验动物雄性SD大鼠,体重160-200g。
1.3.2.2 剂量设计和分组大鼠以人体推荐量的5倍为基本剂量。
其余同1.2.2.2。
1.3.2.3 实验步骤末次给受试样品24小时后,采用尾部负重3%体重铅皮的大鼠置于游泳箱中游泳。
水深不少于50cm,水温31℃±1.0℃,当大鼠游至连续3次没入水底,每次超过10秒,视为力竭。
记录大鼠自游泳开始至力竭时间,大鼠腹主动脉采血全血,置4℃冰箱约3h,血凝固后2000rpm离心15min,取血清备用,测定尿素氮、肌酐、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活性。
1.3.3 数据处理及结果判定血液生化数据为计量资料,可用方差分析,但需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计算F值,F值<F0.05,结论:各组均数间差异无显著性;F值≥F0.05,P≤0.05,用多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进行统计;对非正态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或方差齐要求后,用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统计;若变量转换后仍未达到正态或方差齐的目的,改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
(1)受试样品组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血清尿素氮、肌酐、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活性应无显著性差异;(2)单次中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血清尿素氮、肌酐、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活性应无显著性差异;同时满足(1)和(2)时,可判定该实验结果阴性(特指无显著不利影响)。
1.4 注意事项1.4.1 每一游泳箱一次放入动物不宜太多,每只小鼠占用的水面积大多在300平方厘米以上,每平方米水面同时不超过6只大鼠游泳,否则互相挤靠,影响实验结果。
1.4.2 水温对小鼠的游泳时间有明显的影响,因此要求各组水温控制一致,每一批实验动物下水之前都应测量水温,水温以30-31℃为宜,如果过低可能引起实验动物痉挛,影响实验结果。
1.4.3 铅皮缠绕松紧应适宜。
1.4.4 观察者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使每只实验动物四肢保持运动。
如果实验动物漂浮在水面四肢不动,可用木棒在其附近搅动。
同时适时清除水中杂质,以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1.4.5 不同批的实验动物因饲养环境、季节等原因的变化体质上会出现差异。
因此受试样品组和对照组应采用同一批动物同时进行实验。
1.4.6负重游泳实验、力竭实验前对实验动物进行能力筛选。
1.5 结果判定负重游泳实验结果阳性,力竭实验结果为阴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缓解体力疲劳功能的动物实验结果为阳性。
2 人体试食试验2.1 受试者的选择标准2.1.1 纳入受试者标准:2.1.1.1需要较长时间持续中等强度作业或易于疲劳的自愿受试者人群。
2.1.2 排除受试者标准:2.1.2.1 年龄在20岁以下或45岁以上男性,年龄在20岁以下或55岁以上女性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及对本样品过敏者。
2.1.2.2已知患有心血管、肺脏(如哮喘等)和(或)代谢疾病(如糖尿病等),精神病患者;心血管、肺脏和(或)代谢疾病的症状或体征。
2.1.2.3经常用药、嗜酒吸烟或戒烟不足6个月,血浆胆固醇≥200mg/dl,4周内参加过其它实验。
2.1.2.4 正在服用其它营养补充剂、治疗药物或接受其它治疗者。
2.1.2.5 未按规定服用样品,无法判断功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功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2.2 试验设计及分组要求:采用自身对照设计。
受试者不少于50例。
2.3 受试样品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受试者在试食观察期间,按推荐服用方法、服用量服用受试产品,连续给予受试样品30天,必要时可延长至45天。
2.4 观察指标2.4.1 安全性指标2.4.1.1 一般状况包括精神、睡眠、饮食、大小便等2.4.1.2 试食前后进行血、尿、便常规检查(肌酐、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2.4.1.3 肝、肾功能检查2.4.1.4心电图2.4.2 功效性指标2.4.2.1 一般情况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受试者饮食情况、活动量。
观察主要症状:头痛、眩晕、心悸、耳鸣、失眠、烦躁、腰膝酸软等。
2.4.2.3 跑台试验(1)试食前测试在跑步机上0坡度,以8km/小时速度进行跑步运动,对心率进行实时监测。
从55%最大心率开始计时,连续运动60分钟以上,且心率达到69%最大心率时为止,为试食前运动时间,并于运动后采血。
其中最大心率=220 - 年龄。
(2)试食中测试第二次试食2小时后,在跑步机上0坡度,以8km/小时速度进行跑步运动,对心率进行实时监测。
从55%最大心率开始计时,连续运动60分钟以上,且心率达到69%最大心率时为止,为首次试食运动时间。
其中最大心率=220 - 年龄。
(2)试食后测试试食结束24小时,在跑步机上0坡度,以8km/小时速度进行跑步运动,对心率进行实时监测。
从55%最大心率开始计时,连续运动60分钟以上,且心率达到69%最大心率时为止,为试食后运动时间,并于运动后采血。
其中最大心率=220 - 年龄。
2.5 注意事项2.5.1跑台试验中三次测试为测试当日同一时间,以避免时间周期对运动时长产生的影响;2.5.2跑台试验中试食前测试60分钟以内即超过69%最大心率者不可纳入受试者人群;2.5.3跑台试验中试食后测试前,先对受试者进行安全性观察和一般性观察,若受试者不符合测试条件,该受试者不进行试食后测试。
2.6 数据处理和结果判定测得数据为计量资料,可用t检验进行分析。
凡自身对照资料可以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均数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后者需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对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方差齐后,用转换的数据进行t检验;若转换数据仍不能满足正态方差齐要求,改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但变异系数太大(如CV>50%)的资料应用秩和检验。
结果判定(1)试食前后,受试组自身对照,肌酐、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无不利的显著性改变;(2)跑台试验:试食组自身对照,试食后运动时间与试食前相比显著性增加,首次试食后运动时间与试食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满足(1)和(2)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缓解体力疲劳的功能。
2.7适用范围本适用于需要进行较长时间中等强度体力工作的人群(×√)易于疲劳的人群,旨在提高体力作业耐受时间,其作用的实现需要持续服用一周以上本品不适用于急性缺氧环境及有速度要求的重体力人群,避免特殊作业所致疲劳。
(如不限定,需提供相关试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