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翻译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

外文翻译

题目为什么社会偏好重要——非自利动机

对竞争、合作和激励机制的影响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

学生崔雪莉

学号631104020125

指导教师魏光兴

重庆交通大学

2015年

为什么社会偏好重要——非自利动机对竞争、合作和激励机制的影响

Ernst Fehr and Urs Fischbacher

摘要

大量的人都显示出社会偏好,这意味着他们不仅仅受物质自利的驱动,还积极或消极地关心相关参考机构的物质回报。我们有经验地显示,如果经济学家不考虑社会偏好,那么他们不会明白许多基本的经济问题,尤其是不把社会偏好考虑在内,就不可能充分理解(一)竞争对市场结果的影响;(二)合作和集体行动的规律;(三)物质激励的影响和决定因素;(四)哪种合同和产权的安排最优;(五)重要的力量塑造社会规范和市场失灵。

本文旨在表明,如果经济学家坚持自利假设,并且排除社会偏好领域的异质性,那么他们无法理解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所以会这样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在过去十年实验中,经济学家收集了强有力的证据系统地驳斥自利假设,并表明相当一部分人表现出了社会偏好,特别是互惠公平偏好。其次,也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自利偏差对经济的核心问题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关键词:社会偏好、竞争、合作、非自利

目录

第1章社会偏好的本质

1.1积极和消极互惠:两例

1.2一次和重复相互作用

第2章竞争

2.1在外生契约约束下竞争的作用

2.2在内生契约约束下竞争的作用

第3章合作

3.1有条件合作

3.2合作和惩罚

3.3策略与非策略惩罚

第4章物质激励与知识产权

4.1物质激励可能是有害的

4.2互惠激励与显性激励

4.3个人和共同所有权

第5章互惠主义模型

第6章结束语

结合本次论文的内容,企业并购中核心员工流失与企业的博弈分析,并购中员工的心理压力、对并购的排斥、人际关系等都对核心员工的流失有很大的影响。这篇外文中对员工的合作、激励等博弈有深刻的分析。给予我论文极大的深思,企业的激励成效在一定程度下影响员工的离职。

3.3 策略与非策略惩罚

同事压力、社会排斥和更常见的为了加强搭便车者合作而实施的惩罚在社会规范的实施中发挥关键作用。他们对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劳资纠纷、团队生产设置、公共财产资源的管理或寡头垄断行业的勾结也很重要。例如,罢工的工人经常排斥反罢工者(F r a n c i s,1985)或在计件工资制下,生产指标的妨碍着会受到努力维持努力去保持定额的人的惩罚(R o e t h li s b e r g e r和Di ck s o n,1947;W h y t e,1955)。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如果英国人没有志愿参军队,那么会面临强大的公众蔑视,他们被称为胆小鬼。Ostro m(1994)认为,惩罚提出被强加给那些过度使用公共财产资源的人。他们令人信服地认为,对这些资源的成功管理要求机构阻碍开采可见公共资源或易于选择背叛的人。这使得资源使用者向做坏事的人施加制裁。

斯莱德(1990)用更有趣的例子分析了寡头垄断行业中公司在价格战中的行为。她表明,在价格战中公司会以远低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出售产品。然而这种行为可能会被合理化为在一个只包括自利参与者的重复博弈中,一个复杂惩罚策略的一部分。似乎更有可能的是,参与者会愤怒,因此他们的惩罚行为是由非自私力量趋势的。从石油公司市场的轶事证据能支撑这一观点。根据斯莱德(个人沟通)营销人员表示,如果竞争对手开始价格战,他们会跟随竞争对手的价格直到到零。如果竞争对手开始一场价格战。然而,作为建设性意见,很明显单纯的轶事证据不能完全让人信服。

上面的示例都提出类似的问题。在策略激励的情况下,到达什么程度可以观察到惩罚,也就是由未来物质利益的预期所造成的,而且在多大程度上是因为单纯的渴望(非战略)而实施惩罚。此外,非策略制裁存在的含义是什么和上述重复博弈理论已经告诉了我们什么。

我们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如下。首先,重复博弈理论告诉我们事实上在无限次重复互动中重复博弈理论没告诉我们什么,因为由于足够高的折现因素,通常有

大量的均衡,包括没有惩罚和没有合作的均衡。因此,最低限度的基于惩罚的合作结果表明,人们实施惩罚和他们通常在合作结果上相互协调。第二,事实上在许多情况下,互动只是一次性的或有限重复或人们的贴现因子很低因此自利代理人不能在均衡水平上维持合作。F e h r和G a c h t e r(2000)的结果表明,在这些情况下非策略惩罚是一个强有力的合作执行策略。第三,如果公平考虑是非策略制裁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那么很可能策略制裁也通过公平考虑在重要的方面得到塑造。特别地,我们相信,很多人会由于单纯的经济原因放弃制裁别人,如果这种制裁被视为不公平。由于固有的原因,他们可能会避免制裁因为他们担心收到制裁的人会报复。因此,不公平的惩罚是非常不可能的,即使会带来物质利益。但是公平惩罚很可能即使会惩罚者回报的减少。最后,虽然由于很多情形的模糊性,不可能将制裁模糊地归因于非金钱动机。但这并不意味着制裁是通过策略原因自发驱动的。事实上,我们没有严密的证据表明搭便车者是由于策略原因而受到惩罚。

由于缺乏证据支持策略制裁促使F a l k等人(2000)对这个问题进行测试。他们在两种情况下用惩罚机会开展了公益事业实验。在合作条件下三组成员在六期都待在一起。在完美陌生条件下博弈也会持续六期,但是必须保证没有人与其他参与者见面超过一次。因此,在合作条件下受试者会从他们对别人的惩罚中受益,因为受到惩罚的小组成员通常会在接下来几期提高贡献;然而在完美陌生条件下不能保证这种受益。如果在合作条件下有更多的制裁那么我们有证据支持策略制裁。这个实验的结果如图5所示。

图5显示了通过实施制裁的主体的奉献,制裁行为作为受到制裁的主体的奉献偏差的函数。这表明,在前五期制裁模式以及制裁力量在两种条件下很相似。在合作条件下的制裁略高但这种差异不显著。因此,当不能通过制裁获得金钱利益是大部分的制裁已经存在,所以存在很少或没有证据支持策略制裁。此外,结果表明,在合作条件下最后一期(第六期)的制裁甚至高于前五期(虽然并不显著)。因为受试者提前知道实验结果,在第六期之后也会显示缺乏证据支持策略制裁。虽然我们不认为我们的实验可以对这个问题下最后的结论,但是应该提醒我们策略惩罚仅仅是均衡的一部分,这并不意味着策略惩罚会在现实世界或实验室中产生。

鉴于搭便车是普遍存在的,搭便车者的大量非策略惩罚是非常重要的。这表明,即使是在一次情形中或当折现系数很低,与自利假设的预计相比,在产出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