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第一二单元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二上第一二单元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二上第一二单元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课时详案

第1-2课时《小蝌蚪找妈妈》

以文带文课型

一、课前背诵环节

(一)“课前背诵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课前背诵环节”对应的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群新朋友,你们看,它们是谁呀?(小蝌蚪)师:好,我们一起来读读小诗《小蝌蚪》,请同学们跟老师读:

小蝌蚪

小蝌蚪,在小河,

游来游去像跳舞,

就是不唱歌。

波浪就像五线谱,

蝌蚪就像小音符。

小小音符我问你,

为啥光跳不唱歌?

蝌蚪说:

等我甩去小尾巴,

再把黑色外衣脱,

变成好看的绿青蛙,

咕儿呱,咕儿呱,

天天唱新歌。

1、师带生读(初读)

2、师生承接读(熟读)

师:小蝌蚪,在小河,

生:游来游去像跳舞,就是不唱歌。

师:波浪就像五线谱,

生:蝌蚪就像小音符。

师:小小音符我问你,

生:为啥光跳不唱歌?

师:蝌蚪说:

生:等我甩去小尾巴,再把黑色外衣脱,

师:变成好看的绿青蛙,

生:咕儿呱,咕儿呱,天天唱新歌。

3、自由背诵儿歌。

师:请同学用一分钟自由快速地背诵这首小诗。(全班自由背诵)

4、填空背诵读(全班背诵)

师:老师读黑色字体,同学们把横线上的内容填上。

小蝌蚪,在小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波浪就像五线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小音符我问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蝌蚪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成好看的绿青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同学们,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青蛙)

师:为什么他们的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一起随小蝌蚪去找妈妈吧!(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齐读课题。

【作业布置】背诵单元导读小诗

【教学反思】

第3-4课时《敕勒歌》(以文带文)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云、雨、冰雹、雪等自然现象都是由水变化形成的。

2. 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水变成冰的过程。

【教学内容】

1. “一主”教材:《我是什么》。

2.《新主题阅读》:《一滴水的旅行》。

3.《你读我诵》:《清清水,我问你》。

【教学过程】

一、你读我诵,声声传颂

(一)“你读我诵,声声传颂”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你读我诵,声声传颂”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1. 自由读《清清水,我问你》。

2. 你问我答读。

3. 读一读,背一背。

4. 用“”标出你发现的小秘密。

二、“一主”教材学习

(一)“‘一主’教材学习”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一主’教材学习”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今天要学的课文《我是什么》中也藏着许多秘密,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吧!

(1)自学提示。

①通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②朗读课文,猜猜“我”是什么,把答案写下来。

③从文中找出至少 3 处依据。

(2)自读自标,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师:其实,在整篇课文中,“我”一直在给同学们提示。瞧,“我”刚一开口,就透露了“我”的最大秘密是什么。“我”就是水。水又是如何变化的呢?我们再读课文,继续寻找。

2. 再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过程,学习动词的用法。

(1)自学提示。

①细读课文,用“”标出“我”会变成什么的句子,读一读。

②说一说,“我”变成了哪些事物?是怎么变成的?

③小组合作,在图上填写“我”的变化过程。

(2)自读自标,注意标注完整。

(3)小组合作,完成思维导图,并说一说“我”的变化。

(4)全班交流,说说小组发现的小秘密。

3. 学生汇报,老师以读代讲,理解“我”的变化过程。

(1)以读代讲。

①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

②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人们叫我“云”。

③我在空中越升越高,体温越来越低,变成了无数的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叫我“雨”。

④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

⑤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

(2)修改思维导图,抽小组贴图,理解“我”的变化过程。

4. 学习动词的用法,并学会运用。

(1)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

①读句子,说一说“穿”和“披”有什么不同。

②演一演,感受用词准确的妙处。

(2)学以致用,体会加点的字,再用它们各说一句话。

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叫我“雨”。

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

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

①读一读句子,注意加点的字重读。

②演一演,感受加点字的轻重。

③说一说每个动词的妙处。

④挑选一个动词,用它说一句话。

5. 把第 1~3 自然段的“我”换成相对应的事物,读一读,熟悉水的变化过程。

三、“两翼”带文

(一)“‘两翼’带文”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两翼’带文”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师:读《我是什么》,发现了水的变化的秘密,我们再来读《一滴水的旅行》,看看还能发现些什么秘密呢?

1. 自学提示。

(1)读课文,标出写一滴水在旅行途中变化的句子并读一读。

(2)小组合作,在图上标一标“我”由小水滴变成冰的过程。

(3)说一说文中加点词的妙处,并用它们练习说话。

2. 自读自标。

3. 小组合作,标一标,演一演。

4. 全班交流,说一说小水滴变成冰的过程。

5. 说一说“拉不住”“落下去”的妙处并选取一个练习说话。

【教学反思】

第5-6课时植物妈妈有办法

以文带文课型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文中介绍的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教学内容】

1. “一主”教材:《植物妈妈有办法》。

2.《新主题阅读》:《骑白马的苍耳》。

3.《你读我诵》:《种子的旅行》《天上的蒲公英》。

【教学过程】

一、你读我诵,声声传颂

(一)“你读我诵,声声传颂”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你读我诵,声声传颂”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1. 出示诗歌《种子的旅行》,学生自读,要求正确、通顺。

2.你的我诵,声声传诵。

读:植物的种子,去哪里旅行?

诵:风滚草的种子,随风在草原上滚动。

读:植物的种子,去哪里旅行?

诵:池塘里的睡莲,随着波浪飘呀飘。

读:植物的种子,去哪里旅行?

诵:椰子树的果实像只小船,浪潮把它冲上海岛。

读:植物的种子,本领有多大?

诵:植物的种子,有各种传播本领,一代又一代,繁衍它们的生命。

3.用“△”勾出你发现的小秘密。

4.背一背。

二、“一主”教材教学

(一)“‘一主’教材教学”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一主’教材教学”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师:植物的种子本领有多大?《植物妈妈有办法》会告诉你。

自学提示1:

▲细听范读,注意正音。

▲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妈妈?用在文中画出。

(1)教师深情范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汇报,叫一叫他们。

(3)以读带讲,师生问答读。

师: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植物要旅行谁有办法?

生:植物妈妈有办法!植物妈妈有办法!

师:哪位妈妈有办法?哪位妈妈有办法?

生:蒲公英妈妈有办法!苍耳妈妈有办法!豌豆妈妈更有办法!

(板书:蒲公英、苍耳、豌豆)

2.再读课文,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自学提示2:

▲小组合作学习:阅读第2、3、4小节。

▲小组讨论:三位植物妈妈分别用了什么好办法传播种子?用“”画出。

▲小组学习方法:小组齐读——个人自学——组内交流。

(1)学生分享汇报,老师以读带讲,进行指导。

①师:蒲公英妈妈靠什么传播种子的?(请小组回答)。

a.小组: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靠风传播种子。

b.生读(加重音):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靠风传播种子。

c.课件演示:蒲公英传播种子的全过程,同步感受理解:“纷纷”。

d.看视频,引读:风婆婆过来了,她轻轻地吹着,孩子们就——(生齐)纷纷出发。

②读写联动,理解“四海为家”“纷纷出发”。

师:小小的蒲公英,乘着六角形的降落伞飞呀飞呀,飞到(田野),

(田野)就是他的家。他还有可能飞到哪里呀?

预设:生1:蒲公英娃娃飞呀飞呀,飞到(草地),(草地)就是他的家。

生2:蒲公英娃娃飞呀飞呀,飞到(路旁),(路旁)就是他的新家。

生3:蒲公英娃娃飞呀飞呀,飞到(山洼),(山洼)就是他的家。

师:这就是课文里所说的——(生齐)四海为家。

e. 以文带文《天上的蒲公英》。

师生承接读:

读:是冬爷爷

诵:一口气把手中的蒲公英吹落了

读:漫天遍野

诵:飘起了白白的绒毛

读:小小的蒲公英

诵:乘着六角形的降落伞

飘下来

读:地上的小朋友说

诵:下雪啦

下雪啦

③师:像蒲公英这样的植物妈妈还有很多很多,苍耳妈妈是怎么告别自己的孩子的呢?

a.生读:苍耳妈妈准备了带刺的铠甲,靠动物传播种子。

b.自读《新主题阅读》的《骑白马的苍耳》,说一说苍耳传播种子的方法。

c. 课件演示:苍耳传播种子的全过程。

④豌豆妈妈呢?她是怎样送别自己的孩子去旅行的?

a.生读:豌豆妈妈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靠太阳传播种子。

b. 课件演示:豆荚传播种子的全过程。

c. 表演读,带上动作感受理解: “蹦着跳着”。

师:什么是“蹦着跳着”?示范。(带上动作表演感受读)从“蹦着跳着”可以感受到什么?生:开心、愉快。

⑤小结:植物妈妈们是用什么好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

(板书:风、动物、太阳)

过渡:植物妈妈可真了不起啊!让我们用朗读来赞扬她。

3.有感情朗诵课文。

(1)你读我诵,加深理解。

读:植物妈妈有办法!

诵:植物妈妈有办法!

读:瞧!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只要有风轻轻吹过,

诵: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读:看!苍耳妈妈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

诵: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读:豌豆妈妈更有办法,

诵:听!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啪的一声,豆荚炸开,

读: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诵:植物妈妈真有办法!植物妈妈真有办法!

(2)学习第五节,,边读边想:从这一节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a.自由读第五节诗,自己勾画。

b.理解“粗心”。

生: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师:到底怎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它呀?

生:细心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它。

师:表达得真完整!“粗心”和“细心”是一对什么词?

师引导总结:我们要当认真、细心、仔细观察的好孩子。

板书:仔细观察。

三、“两翼”教材教学

(一)“‘两翼’教材教学”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两翼’教材教学”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自学提示:

▼自由读《骑白马的苍耳》《靠谁传播花粉》,圈出植物妈妈的名字。

▼勾出每种植物传播的方法,写下来。

▼感受“吞”“拉”“掉”“长”准确写出小樱桃树的生长过程。

1.学生自由读文,圈画。

蒲公英、凤仙花、樱桃、苍耳。油菜花、蚕豆花、小麦花

2.传播方法,传播动词。

蒲公英——风传播——撑

凤仙花——太阳晒——射

樱桃——小鸟——吞、拉、掉、长

苍耳——小白兔——勾

油菜花——蜜蜂和蝴蝶

蚕豆花——自己

小麦花——风

3.小结: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她向人类的探索展开自己的怀抱。——[美国]史蒂芬·柯维

四、作业

阅读《新主题阅读》中《植物的种子是怎么传播的》。

【教学反思】

第6-7课时《植物妈妈有办法》

读写联动课型

【教学内容】

1、用批注法学习“一主”教材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三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3、《经典诵读》:《瓜儿谣》。

【教学环节】

一、课前背诵环节

(一)“课前背诵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课前背诵环节”对应的教学实录

师导入:童话奇,童话妙,童话的世界真奇妙!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请你大声地喊出它们的名字来!

生齐:黄瓜、西瓜、冬瓜、丝瓜、地瓜、南瓜、木瓜。

师:哗!这么的瓜宝宝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想到了哪个词?

生1:可爱。

师:真棒!还有哪个词?

生2:开心。

师:对呀!它们都裂开了小嘴巴,露出了笑脸。这么多的可爱的瓜宝宝老师今天把它们请到了《经典诵读》中来,就让我们一起在经典诵读中感受它们的可爱吧!

1、男女合作读。

师:我们先来男女合作读,请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老师的要求是:女同学读黑色字体,男同学读红色字体,同学们还可以根据红色字体配上简单的动作,同时读出语言跳跃感。行不行呀?

生齐:行!

瓜儿谣

蒋应武

黄瓜短,丝瓜长,

西瓜圆,冬瓜胖,

南瓜和甜瓜,

一点儿也不像。

地瓜藏地下,

木瓜爬树上,

一群瓜娃娃,

各有各的样。

2、师生减词对比读。

师:看来我们班上的同学都是小小的朗读者!有一句我们可以读得更好“地瓜藏地下,木瓜爬树上”中的“地下、树上”我们可以读轻声。下面我们换种读法,老师减词读,你们读原文,要求是你们要稍快读。老师先来读,小耳朵竖起来。

师:黄瓜,丝瓜,

生:黄瓜短,丝瓜长,

师:西瓜,冬瓜,

生:西瓜圆,冬瓜胖,

师:南瓜和甜瓜,

生:一点儿也不像。

师:地瓜,

生:地瓜藏地下,

师:木瓜,

生:木瓜爬树上,

师:一群瓜娃娃,

生:各有各的样。

3、自由背诵。

师:哇!老师怎么感觉百灵鸟来到了我们班上了呢。挑战更高难度的,迅速背下来!你就是记忆小能手!

4、师过渡:同学们呀,这些可爱的瓜娃娃都是来自一位伟大妈妈的功劳。你知道这位伟大的妈妈是谁吗?

生:植物妈妈。

师:对呀!她就是植物妈妈!你们知道吗?植物妈妈是一个可了不起的好妈妈。今天我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和植物妈妈交朋友你们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植物妈妈有办法》。请你举起右手与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板书:《植物妈妈有办法》。

师:看课题,谁是主角?(植物妈妈)请你用突出主角的读法读课题,请你用突出课文内容的读法再读课题。(三)“课前背诵环节”对应的微课例视频

二、自学、小组汇报环节

(一)“一主”教材学习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一主”教材学习环节对应的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老师可喜欢这首诗歌了,下面我要把它送给你们。请同学拿出课文纸,竖起小耳朵,细听老师读文,完成老师的两个问题:(1)细听范读,注意正音。(2)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妈妈?用“▲▲”在文中画出。

1、教师深情范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汇报。

师:你们心里有答案了吗?

生:有!

师: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妈妈?请你来说。

生: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豌豆妈妈。

师:你有一双火眼金睛。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认识这三位伟大的妈妈!喊出它的名字来!

生: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豌豆妈妈。

师:老师把她们请到黑板上来。

3、师生问答读。

师: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植物要旅行谁有办法?

生:植物妈妈有办法!植物妈妈有办法!

师:哪位妈妈有办法?哪位妈妈有办法?

生:蒲公英妈妈有办法!苍耳妈妈有办法!豌豆妈妈更有办法!

4、出示自学提示2:

(1)小组合作学习:阅读第2、3、4小节,小组讨论:三位植物妈妈分别用了什么好办法传播种子?用“”画出。小组学习的方法:小组齐读——个人自学——组内交流。

师:呦!老师真的迫不及待想知道三位植物妈妈究竟有什么好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你们想知道吗?老师请你们帮一帮我。看看老师要解决的问题。下面老师请同学们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以下的问题:先阅读第2、3、4小节,小组讨论:三位植物妈妈分别用了什么好办法传播种子?用“”画出。我们小组学习的方法是:小组齐读——个人自学——组内交流。听明白了吗?好!老师看看哪个小组学习得最好。下面小组学习开始。

(2)学生分享汇报。

①师:老师看到同学们的小组学习非常积极。老师想知道蒲公英妈妈靠什么传播种子的?老师想请一个优秀的小组来回答。请你们小组来大声地告诉老师!

一小组: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靠风传播种子。

师:对了吗?你们真是一个优秀的小团体。请大家用突出重点词语的读法来读。

生齐: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靠风传播种子。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蒲公英妈妈是怎么传播种子的。

(播放课件:蒲公英传播种子的全过程,同步感受理解:“纷纷”)

师配合视频:风婆婆过来了,她轻轻地吹着,孩子们就——

生齐:纷纷出发。

师:风婆婆吹呀吹,蒲公英娃娃飞呀飞呀,飞到(田野),(田野)就是他的家。他还有可能飞到哪里呀?请你接着说。

生1:蒲公英娃娃飞呀飞呀,飞到(花丛),(花丛)就是他的家。

生2:蒲公英娃娃飞呀飞呀,飞到(花园),(花园)就是他的新家。

师:呀!好一个新家!让我们看到了新生命的希望!

生3:蒲公英娃娃飞呀飞呀,飞到(山洼),(山洼)就是他的家。

师:同学们,其实这个就是我们课文里所说的——

生齐:四海为家。

②师:蒲公英妈妈真是一位聪明的妈妈。她为孩子准备了一把把小伞,把孩子送到各地。像蒲公英这样的植物妈妈还有很多很多,还有谁?大声告诉我。那么苍耳妈妈是怎么告别自己的孩子的呢?谁来告诉老师。

生:苍耳妈妈准备了带刺的铠甲,靠动物传播种子。

师:跟老师读“铠甲”。不用紧张,你能读好的。我们一起读给他听一听。那我们看看苍耳妈妈是怎么传播种子的?(播放课件:苍耳传播种子的全过程)

③师:那豌豆妈妈呢?她是怎样送别自己的孩子去旅行的?

生:豌豆妈妈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靠太阳传播种子。

师:同学们请看,我们的豌豆妈妈来了。(播放课件:豆荚传播种子的全过程,同步感受理解:“蹦着跳着”,带上动作表演感受读)

师:太阳一照,“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师:什么是“蹦着跳着”?谁来示范一下(带上动作表演感受读)从“蹦着跳着”可以感受到什么?

生:开心、愉快。

师:对呀!他们很快乐地告别了妈妈,到远方去落户安家。真了不起!我们再来说说她们是用什么好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

师板书:风、动物、太阳

师: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豌豆妈妈都有办法让自己的孩子离开自己去旅行。植物妈妈可真了不起啊!让我们用朗读来赞扬她。

(3)师生合作读:

师:植物妈妈有办法!

生齐:植物妈妈有办法!

男:瞧!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只要有风轻轻吹过,

女: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男:看!苍耳妈妈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

女: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师:豌豆妈妈更有办法,

男:听!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啪的一声,豆荚炸开,

女: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齐:植物妈妈真有办法!植物妈妈真有办法!

5、师:同学们,植物妈妈是不是只有这几种办法?自由读第五节诗,边读边想:从这一节中你知道了什么?生: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师:到底怎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它呀?

生:细心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它。

师:表达得真完整!“粗心”和“细心”是一对什么词?

师引导总结:我们要当认真、细心、仔细观察的好孩子。

教师板书:仔细观察。

(三)“一主”教材学习环节对应的微课例视频

三、读写联动环节

(一)“读写联动”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读写联动”环节对应的教学实录

1、编一编:我当小诗人。

(1)说说你课外知道的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师: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很多,你还知道那些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老师特意准备了一些图片,如果你知道她的传播方法,可以举手说一说。也可以说说老师这里没有的,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

生1:野葡萄是靠小鸟传播种子的。

生2:睡莲是靠水传播种子的。

生3:凤仙花是靠太阳传播种子的。

生4:椰子是靠水传播种子的。

师:你能说说椰子是是怎么靠水传播的?

生:椰子成熟了以后就会掉下来,海水就会把它带到远方的岸边生根发芽。

(教师出示提示内容)

妈妈有个好办法,

她,

只要,

孩子们就。

传播方法分享:好词好句分享:

师:嘴巴真能说!你们会写吗?下面老师要考考你的小笔头了,看看谁是小诗人?请马上拿出你的导学单写一写学生创编。

(2)学生创编。(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分享。

师:现在请我们的同学分享一下他的作品。

生1:葡萄妈妈有个好办法,她请小鸟尝尝自己的果实,只要让孩子们在小鸟的肚子玩一天,孩子们就能到世界各地落户安家。

师:用上了老师的“落户安家”,让人感受到了新生活的幸福。

生2、芝麻妈妈有个好办法,她让芝麻荚晒在太阳底下,只要“啪”的一声,芝麻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他的写法好像我们课文的哪一种呀?(豌豆)他的这种写法叫仿写,我们低年级的作文就是从仿写开始的。

生3:枫树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生4:凤仙花妈妈有个好办法,她会和太阳玩玩,只要太阳把她的种子炸开,孩子们就能让他们的快乐四处飞扬。师:老师最欣赏是“能让他们的快乐四处飞扬”,让我们都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快乐。看来我们班上有很多很多的小诗人。

2、出示关于细心观察的名言警句。(读一读、背一背。)

师:最后老师要送大家几句名言警句,看看谁能记住并把它记到小脑袋里,转化成自己的能量。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宋帆

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爱默生

大自然就是一朵永不凋谢的鲜花。

——[美国] 霍姆斯

3、小结:正如[美国] 霍姆斯所说:大自然就是一朵永不凋谢的鲜花。其实大自然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究!只要我们善于用爱心与细心去发现,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一定会有大收获!

四、作业。

1、把创编的小诗读给爸爸妈妈听。

2、读《新主题阅读》中的《小枫树换衣服》。

【教学反思】

第14课时《童话里的小秘密》

(分享展示课型)

【教学内容】

1. 复习第一单元的“一主两翼”教材,通过诵读和背诵等环节的设置,复习巩固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2. 通过朗读及背诵的展示,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让学生敢于分享,勇于分享。

【教学内容】

1. “一主”教材:《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

2.《新主题阅读》:单元小诗《童话里的小秘密》,本单元 7 则名句诵读。

3.《你读我诵》:《蝌蚪》《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节选)》《鱼儿睡在哪里》等 8 篇文章。

【教学过程】

一、单元日积月累诵读

(一)“单元日积月累诵读”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单元日积月累诵读”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1. 诵读单元小诗《童话里的小秘密》。

2. 背诵《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

3. 朗读《你读我诵》中的《芦花》。

二、你读我诵,声声传颂

(一)“你读我诵,声声传颂”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你读我诵,声声传颂”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1. 自由背诵。

2. 指名学生背诵或朗读。

3. 全班齐诵。

三、名句背诵

(一)“名句背诵”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名句背诵”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师:大自然是一本厚厚的书,仔细阅读的人会收获很多很多。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背一背。

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一切顺乎自然的东西都是美好的。——[古罗马]西塞罗

到广阔的天地中去,聆听大自然的教诲。——[美国]布赖恩特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中,唯有水最珍贵。——[古希腊]平达

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她向人类的探索展开自己的宝藏。

——[美国]史蒂芬·柯维

只有从自然中了解自然。——[英国]培根

大自然就是一朵永不凋谢的鲜花。——[美国]霍姆斯

四、主题升华,单元小结(10分钟)

分享自己读到的有关大自然的秘密,也可以分享自己读到的优美段落,并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能用有时候……时候……、……在……在……在……在……来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

3、熟读并背诵古诗《梅花》,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梅花的精神。

4、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

2、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课时分配: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发现识字方法,激趣识字。

学生反复自读每组词语,说一说从这几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说一说,然后小组采用不同行式进行熟读这些字词。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识字游戏“开火车”。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

迎上去穿衣裳甩甩头追上去披红袍摇摇头

2、在小组内演一演。

3、每一组词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演示。

4、句子练习。

(1)学生自由读一读书上的两个句子。

(2)同桌互相用“有时候……时候……、……在……在……在……在……”来说一句话。

(3)请同学在全班交流练习说句子。

三、书写提示。

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4、进行全班评比。

第二课时

一、谈话揭题,齐读课题。播放课件,板书课题,学习“花”。

二、初读诗文感知大意

1、教师范读古诗。

2 、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得通顺、流利!

3、指名读诗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4 、教师与学生配合读诗,指导学生读准每个字音、停顿、节奏!

5、认识二类字

6、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三、细读古诗,进入诗境。

1、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了这么多遍古诗,你从古诗中看到了什么画面?

2、学习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通过诵读这两句诗,体会一下梅花不怕冷的品格。

3、学习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那一朵朵梅花被雪压住了,诗人王安石是怎样发现它们的?请用诗中的句子回答。谁愿意来读读这两行诗?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两句诗要告诉我们什么?通过朗读体会梅花的洁白和幽香。

4、同学们,你们喜欢梅花吗?为什么?让我们读出对梅花的喜爱!

5、师配乐读;请你们闭上眼睛,认真听老师读诗,想象画面。

6、生配乐读: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朗读,再次把我们带到那个梅花开放的地方?

7、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读诗的吗?(摇头晃脑地读)我们一起站起来,学一学古人,用你的表情,用你的动作来表演这首古诗。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快乐读书吧

一、我爱阅读: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1、读一读。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绕口令)

天空飘着一片霞,

水上游来一群鸭。

霞是五彩霞,

鸭是麻花鸭。

麻花鸭游进五彩霞,

五彩霞网住麻花鸭。

乐坏了鸭,

拍碎了霞,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2、小组内赛一赛:看谁能最先背下来。

二、快乐读书吧。

1、读读材料。

2、给孩子一本书,让孩子找找书名和作者。

3、小组同学交流读书的好处。

4、小组同学交流书从哪里来。

5、讨论如何建立班级“快乐读书吧”。

三、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部编版二上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识字歌谣

第一课时《场景歌》《树之歌》

整体识字课型

一、“课前儿歌”教学

(一)“课前儿歌”对应的教学环节目标表

师:汉字王国有趣而又奇妙,每个字都有自己的特点,今天就让我们再次遨游汉字王国,去寻找它们身上的小秘密吧!

(二)“课前儿歌”教学对应的教学实录

课前儿歌:(韵语儿歌美读)(3分钟)

一垅垅稻田翻浪花,一亩亩黄豆摇金甲。

一片片棉田白花花,一穗穗玉米饱又大。

一排排高楼入云霞,一条条公路通天涯。

一辆辆汽车进农家,一座座村庄像幅画。

师生拍手唱和读

师:一垅垅稻田翻浪花,生:花花花,翻浪花

师:一亩亩黄豆摇金甲。生:甲甲甲,摇金甲

……

二、“自主识字环节”教学

(一)“自主识字环节”对应的教学环节目标表

(二)“自主识字环节”对应的教学实录

1、认一认圈一圈(自主识字)

出示:晋级攀登我能行字圈起来并汇报相应级别。

师:拿出识字卡进入“汉字王国”,看看这些字宝宝你都认识谁?把自己认识的生生做汇报,师了解学情。老师还没交呢,你们就认识了这么多字宝宝,真了不起我很期待你们接下来的表现,加油哦!

2、读一读,圈一圈(词中识字)

师:字宝宝也有小伙伴呢,你瞧他们都来帮你了。请借助词语和你的同桌合作学习。通过“我读你听”或“你读我听”的方式再来认一认。

(三)“自主识字环节”对应的微课例视频

(四)教学环节分析与点评

此环节旨在通过晋级攀登的方式来调动学生认字的兴趣和热情。第一次晋级攀登,让学生读一读,圈一圈,检测学生会认多少字,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同桌合作,你读我听,我读你听,兵教兵巧妙识字润物无声。

三、随文识字环节

(一)“随文识字环节”对应的教学环节目标表

(二)“随文识字环节”对应的教学实录

师:经过大家的努力,很多生字已成为你的好伙伴了,此时,它们都融进了一个个迷人的场景中,你瞧:

文中识字

1、出示《场景歌》课文图片:场景歌

男女唱和读:

男:海鸥海鸥女:一只海鸥空中飞男:沙滩沙滩女:一片沙滩软乎乎

男:军舰军舰女:一艘军舰海中游男:帆船帆船女:一条帆船水上漂

师生问答读:(随机指名读)

师:这是什么绿油油生:一畦秧苗绿油油

师:这是什么金灿灿生:一块稻田金灿灿

师:这是什么鱼儿多生:一方鱼塘鱼儿多

师:这是哪里最美丽生:一座花园最美丽

师生合作读

生:小溪小溪师:一道小溪哗哗流生:石桥石桥师:一孔石桥立水上

师:翠竹翠竹生:一丛翠竹真茂盛师:飞鸟飞鸟生:一群飞鸟飞得高

生:队旗队旗一面队旗铜号铜号一把铜号

师:红领巾带来啥?

生:一群红领巾带来一片欢笑一片欢笑。

师:大家读得可真棒,老师要为你们竖起大拇指了,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树的世界,看看那里又有什么小秘密。

2、出示《树之歌》课文图片:场景歌

师生问答读

师:什么高?生:杨树高,杨树杨树高高高。

师:什么壮?生:榕树壮,榕树榕树壮壮壮。

师:什么树叶像手掌?生:梧桐树叶像手掌像手掌。

师:什么秋天叶儿红,生:枫树秋天叶儿红叶儿红,

师:什么四季披绿装?生:松柏四季披绿装披绿装。

师:什么喜暖在南方,生:木棉喜暖在南方在南方,

师:什么耐寒守边疆?生:桦树耐寒守北疆守北疆。

师:银杏水杉是什么,生:银杏水杉活化石活化石,

师:什么开花满院香?生:金桂开花满院香满院香。

回声强调读

男:杨树高,榕树壮,女:高高高、壮壮壮

男:梧桐树叶像手掌。女:掌掌掌,像手掌

男:枫树秋天叶儿红,女:红红红,叶儿红

男:松柏四季披绿装。女:装装装,披绿装

男:木棉喜暖在南方,女:方方方,在南方

男:桦树耐寒守北疆。女:疆疆疆,守北疆

男:银杏水杉活化石,女:石石石,活化石

男:金桂开花满院香。女:香香香,满院香

师:小朋友们读得这么认真,我要考考你们,火眼金睛在哪里,你有什么新发现?(发现都有木字旁)

(三)“随文识字环节”对应的微课例视频

(四)教学环节分析与点评

此环节奉行“语言环境是水,生字新词是鱼”的识字理念。通过形式多样的认读,提高生字反复出现的频率,让学生达到认识生字的目的。

四、部首拓展识字环节

(一)“部首识字环节”对应的教学环节目标表

(二)“部首拓展识字环节”对应的教学实录

1、了解“木”的演变过程

师:除了植物有木字旁,一些水果也含有木字旁,今天老师就请来了一些水果,请你将图片上的水果和它们的名字连起来。再读一读吧。

2、词图连一连:出示图片

3、师:现在这些水果都跑进了儿歌里,看你还认识它们吗?

木字旁儿歌

木字旁,好风光,杨树柳树一排排。

枫叶红,松柏绿。桂子花开十里香。

果园里,水果多,枇杷、杨梅、红樱桃。

部编五年级语文人物描写一组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人物描写一组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二课。课文是由三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和王熙凤三个人物形象。每个人物的特点都很鲜明,但是写法迥异,侧重点不同。第一个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侧重人物动作描写,第二个片段《临死前的严监生》侧重人物动作、神态的刻画,第三个片段《“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侧重人物语言、外貌的刻画。因此,这几篇文章都是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的极好范本。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以三篇课文为研究材料,能通过阅读、抓重点语句品味及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学习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来捕捉人物特点的方法。 3.继续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以三篇课文为研究材料,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来捕捉人物特点的方法,从而为总结阅读方法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透过人物外在感受人物内心。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通过查、读注释,找资料,了解文章大意。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紧扣主题,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文学宝库中,流传着许多经典名著,名著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去了解作家笔下的人物,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谈谈文中有几个主要人物。 2.引导学生先从名字上来猜人物特点。从名字上看,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1.同学们,这些人物是不是像我们猜想的这样呢?我们赶快到课文中去看看。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看看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他们各自都有什么样的特点? 3.学生交流,老师随机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获得对人物的初步感受。通过初步阅读后的交流,让学生在自己的发现中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部编版)三上语文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设计5-8单元

三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设计 【单元概述】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留心观察”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精读课文和《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习作例文。4 篇课文内容贴近儿童,以日常生活中的动物、植物和场景为描写对象,表现周围世界的五彩缤纷。 精读课文活生生引导学生体会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习作方法,习作例文为学生习作提供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仿写。让学生在获得充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习作方法,进行单元习作练习。学生学习留心观察,目的是积累生活素材,有内容可写,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设计理念】 以“单元主题”为主线,以“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策略为指导,以“读”为主线,以“阅读教学”为重点,通过“以文带文、师生双主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完成20篇文章的学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本单元是一个全新的单元类型,教学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本单元的精读课文不同于常规单元,是专门指向习作的,在理解内容、朗读课文、积累语言等方面不宜做过多要求,应更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观察的细致”带来的好处或收获,初步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观察。习作例文不能当作精读课文或略读课文教,主要是供学生习作时借鉴和模仿。 第二,要将单元各部分内容形成一个整体进行教学。在教学本单元之初,应该让学生明白,这个单元只有一个学习任务,即写一篇习作,所有的内容都是为了完成此次习作学习任务服务。两篇精读课文的教学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及留心观察的好处。”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回顾精读课文,梳理总结留心观察的好处,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初试身手”提供的样例,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再结合生活经验,试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习作例文”和单元习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借助旁批和课后题自主学习两篇例文,了解作者丰富的观察结果,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不强调对例文的整体感知,不是从例文篇章的角度借鉴、仿写。 第三,本单元精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学生粗知大意即可,不需要逐字逐词地理解。一般可以在每课初读课文后,指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自主识字,在每课时结束时集中指导书写。 第四,要提前安排好观察活动,为习作积累素材。要明确可观察的对象,为学生提供可观察的人、事、景、物的例子。布置的观察任务要清晰,让学生清楚知道观察的要求。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将本单元的学习收获运用于自己的观察中,明白观察积累的素材,是为本次单元习作做好准备工作。 【教学内容】 1.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一主”教材第五单元4篇课文:《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 2. 《新主题阅读》文章5篇:《翠鸟》、《花花妈妈》、《大自然的口哨》、《山茶花》、《柿子树》。 3. 《你读我诵》文章11篇:《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衔鱼翠鸟》《有鸟二十章(节选)》《雪地上的麻雀》《花影》《割草归来》《蒲公英》《青青的草地(节选)》《鸽子》《巷尾的猫》《杨梅(节选)》《荔枝(节选)》。【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 能正确认识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书后田字格中的生字。 2.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积累好词佳句,理清文章内容。 “两翼”目标: 1. 阅读《新主题阅读》5篇,《你读我诵》11篇,背诵喜爱的优秀诗歌。 2. 在阅读中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在朗读中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是本套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习作单元,这种单元自成体系:课文分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两类。精读课文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习作方法;习作例文为学生习作提供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仿写。其间,以“交流平台”的形式对本单元学习到的一些表达方法或要求进行梳理和提示;“初试身手”提供一些试写练习或实践活动,让学生试着用学到的方法练一练。最后,让学生在获得充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习作方法,进行单元习作练习。 第五单元学习目标卡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主题阅读教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春天里的发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单元导读型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春天里的发现”为专题,编排了单元导语,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它们都是关于春天的诗歌、童话和故事。本组教材不仅引导学生去感受春天,而且引导和激励学生们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点,探索春天的秘密。 教学目标: 1.学习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主题。 2.初读本单元安排的四篇课文,了解文章中春天的特点,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 教学重难点: 1.阅读本单元四篇课文,了解每一篇课文中春天的特点,初步感知单元主题“春天里的发现”。 2.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感悟文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单元主题 同学们,冬天过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向我们走来,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学生说说描写春天的词语)下面请大家读一读单元导语,想一想这一单元我们要学习什么?

并板书单元主题。 二.快速浏览,整体把握 让我们带着这一主题,翻翻第一单元,看看这一单元有哪些课文?(板书) 三.引导逐篇读文,初知文章内容 1.《找春天》 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文中的孩子们发现了春天里的哪些景物?并用一个词说说春天给你的印象。 学习方法:自读——思考——交流——展示师生共同板书 2.《草》《宿新市徐公店》 阅读要求:男女生赛读两首古诗,想一想诗中写了春天的什么?说说诗中的春天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学习方法:男女生赛读——思考——交流——展示师生共同板书 3.《笋芽儿》 阅读要求:指名学生逐段朗读,想想课文写了春天的什么?说说给你留下的印象。 学习方法:指名读——思考——交流——展示生板书 4.《小鹿的玫瑰花》 阅读要求:两人小组共同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春天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习方法:合作读——思考——交流——展示 5.简要了解语文园地一 四.及时反馈,回归主题 看板书总结。再现主题《春天里的发现》。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春天里的发现 课题景物感想《找春天》小草、野花、树木、小溪万物复苏、春暖花

一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元宵节”为主题,选编了两篇主体课文和一自读课文,安排了识字、写字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设计了笔顺指导、组词、造句、积累偏旁、收集对联及口语交际等语文活动。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元宵节》。 2、认字21个,学填常用偏旁表,掌握方框、口字旁。 3、写字12个,能按笔顺规则认真写字。 4、用“圆、灯、年”组词语。 5、抄写单韵母,拼读音节。 6、初步认识对联,收集对联,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对联文化,同时进行渗透性识字。教学重、难点: 1、认字21个,学填常用偏旁表,掌握方框、口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元宵节》。 3、初步认识对联,收集对联,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对联文化,同时进行渗透性识字。 元宵节 教学目标: 1、识10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学习书写8个生字。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多音字“正”。 3、学习偏旁:方框。 4、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 5、进行热爱我国传统文化,重视家人亲情和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愫的渗透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元宵节”的资料。 2、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说说过春节时,你觉得最快乐的事。 2、出示元宵,这是什么?前些日子我们刚刚过了什么节?(元宵节) 3、你们对元宵节有什么了解?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得名,是因为其节俗活动在每年阴历的第一个月(元)月十五日夜(宵)举行。元宵节还叫“灯节”。正月十五夜,街上到处火树银花。五彩缤纷的花灯上有各种谜语,供人们观赏和猜测。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团圆、甜蜜之寓意,象征全家团团圆圆,和睦幸福,象征全民族的大团结。)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目录 第一篇:散步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篇:整式的乘除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第三篇:两位数乘法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篇:《教育学》课程中“教学”主题学习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的学习体会及思维导图的学习和运用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散步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散步》《秋天的怀念》《散文诗两篇》 所需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提高审美 情趣。 2、培养尊老、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5课 专题问题设计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从这 录音机,图片,多媒体中相关的链接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整体感悟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第二篇:整式的乘除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模板整式的乘

除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填写说明:文档内所有斜体字均为提示信息,在填写后请 删除提示信息) 主题单元标 题 作者姓名整式的乘除 学科领域(在学科名称后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语文数学体育 音乐美术外语物理 化学生物历史地理 信息技术科学社区服务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所需时间初中数学一年级(说明:课内共用几课时,每周几课时;课外共用几课时)课内共用6课时,每周5课时; 课外共用2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 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主要研究的是整式运算及其应用,它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以后学习分式和根式运算、方程以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由数到式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改进认识方式, 数学思想发生飞跃的变化过程。研究方法主要是充分利用问题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一、有关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具体说来,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6、展望未来,无限畅想 单元主题教学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教学方式。 开展单元主题教学体现学习领域水平目标达成的针对性、知识技能教学的连贯性和生本化、生活化等特性。 将整个教学置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意义建构,重视学生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意识。 关于主题单元的设计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有些教师对主题单元的设计很不理解,他们只教主体课文,把“语文天地”或“语文园地”当成练习,对字

词部分还做一做,对拓展阅读、语文活动,有时间就做,时间一紧就不做,考试内容也只限于主体课文所涉及的内容。 也就是说,他们仍然被以往的“课文”和“课后练习”的教材结构和习惯的教学模式束缚着。这种情况必须改变,否则就没有真正进入课改。 第一、要明确“语文天地”与主体课文是同等重要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主题单元。 北师版在开放单元中,没有主体课文,主题单元就是由“语文天地”构成。如北师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地名”。 主体课文与“语文天地”不是以往教材的“课文”与“课后练习”的关系。 主体课文提供两篇意义相关又不完全是一个角度的文质兼美的课文,两篇课文包含着这个年级的孩子可以感受的文化道德思想内容和应该学习的语言文字等工具性知识。 每篇课文后面有两个思考题,就是从这两个方面出的,目的是让孩子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两个方面。 “语文天地”则是从语文活动的角度设计的,更突出新课标强调的从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的理念,体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要求。 “语文天地”在各学段的栏目有所变化,但主要内容没有变,它是从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方面对主体课文内容的拓展、丰富,对前后知识的联贯,对阅读兴趣的激发,对思维发展的训练,对口语交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三、单元教学重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四、教学难点: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课时安排:13课时 第一课时:十几减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0页的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3、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探究交流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3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三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备课教师: 【单元概述】 本单元为三年级上册的第三个单元,选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中外童话。这些童话充满了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讲述了动物、植物等童话人物奇妙的经历,引人入胜,又发人深思。《去年的树》中鸟儿有着和人一样的真挚情感,历经周折,信守承诺唱歌给老朋友树听;《那一定会很好》的主人公不断产生愿望,恰巧不断地实现了;《在牛肚子里旅行》中,小青经历了一场惊险的旅行;《一块奶酪》中蚂蚁队长因为小小的奶渣,有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以及“尝试自己编童话、写童话”。 【设计理念】 以“单元主题”为主线,以“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策略为指导,以“读”为主线,以“阅读教学”为重点,通过“以文带文、师生双主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完成23篇文章的学习。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童话这一体裁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次专门安排童话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童话丰富奇特的想象,帮助学生建立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4篇课文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比如,展开想象走进鸟儿的内心世界;体会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木地板的生命历程:画出蟋蟀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并复述故事;了解围绕一块奶酪展开的故事。“交流平台”则引导学生梳理总结童话的基本特点,童话中丰富的想象以及阅读童话的好处。 习作要求是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从读童话到写童话,教材编排体现了阅读铺路,由读到写的理念,也为三年级学生起步阶段的习作降低了难度。“试着”明确本次习作旨在激发学生写童话的兴趣,未对写作质量提出过高的要求。 本单元还安排了“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等经典童话,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走进更加广阔的童话世界,养成课外持续阅读童话的习惯。【教学内容】 1.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一主”教材第三单元4篇课文:《去年的树》、《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 2. 《新主题阅读》文章8篇:《白蝴蝶》、《一只小鸟》、《一只喜欢流浪的碗》、《等信》、《熊猫村长的责任》、《谁的本领大》、《丑小鸭》、《猫和老鼠合伙》。 3. 《你读我诵》文章11篇:《小树谣》、《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节选)》、《友谊的新绿》、《那一定很好玩》、《早晨我的心动了》、《旅游》、《增广贤文(节选)》、《谚语(一)》、《一只蚂蚁在我的脚边爬行》、《谚语(二)》、《成语(四)》。 【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 能正确认识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书后田字格中的生字。 2.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积累好词佳句,理清文章内容。 “两翼”目标: 1. 阅读《新主题阅读》8篇,《你读我诵》11篇,背诵喜爱的优秀诗歌。 2. 在阅读中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在朗读中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教学重难点】 综合考虑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既用好教材中提供的优秀童话,又有效利用学生已经阅读过的童话,并结合快乐读书吧适时推荐课外阅读,把握好其价值取向。对童话特点的认识要把握适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要拔高要求,在课内外大量阅读,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

主题类诗歌阅读教学设计

主题类诗歌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望月怀远》《商山早行》《秋思》《月夜忆舍弟》《乡愁》《边界望乡》《思乡——致我的兄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自我感悟等方法,明白诗歌大意。 3.体会作者思乡之情。 4.感受诗文的魅力,激发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教学重点】 想诗境悟诗意品诗韵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激情导入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那么,在诗人的眼里,乡愁是什么?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惆怅。 于是,诗人的思乡之愁、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行又一行浸满离愁别绪的文字中。现在,让我们再次叩开诗歌的大门,用心灵去触摸与感受诗意的故乡。 二、对话《望月怀远》 1.出示课件,教师配乐朗诵 2.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思念远方的亲人,他彻夜难眠,多情的人啊,也怨恨起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不得入眠。月亮啊,你虽然明亮,却不能满满地捧在手里送给远方的亲人,只盼在梦中和家人相会,可是这漫漫长夜,如何才能入眠呢/ 2.孩子们,指导老师刚才的朗诵,指的是其中的哪首诗吗? 3.出示课件《望月怀远》,自由朗诵这首诗。

4.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5.指生读,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体会? 6.正所谓,明月千里照愁眠,愁眠一夜望明月。于是,诗人的思乡之愁,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那一轮皎皎的明月上。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望月怀远》,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诗的字里行间去。 7.请大家默读这首诗,读的时候注意仔细看看下边的注解,然后试着去想一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意思。 8.学生谈感受。 9.教师总结:怨恨这漫漫的长夜。诗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愁眠,由愁眠而怨长夜,这一声“怨遥夜”包孕着多么深沉的感情啊! 三、感悟《商山早行》 1.同样是明月,同样是愁眠,同样的是牵挂,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一句“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更将离愁别绪的情感写到了极致。 2.课件出示:《商山早行》 3.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教师指导。 4.带着问题读注释部分,诗人此时“人”在哪儿?“心”又在哪儿? 5.教师总结:诗人此时或许正在茅店,或身在旅途中,心啊,却留在了杜陵,留在了家乡,于是,在思乡的夜里,故乡,进入了诗人的梦乡啊!让我们带着这满满的思念,再来读一读《商山早行》 四、触摸现代诗歌 1.同学们,地不分南北,人不分古今,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对故乡的眷恋之情都是相通的。《乡愁》,是台湾现代诗人余光中的作品,让我们读一读这首诗,看一看乡愁在余光中的笔下是什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诵读《乡愁》,并思考填空: 乡愁是—— 乡愁是—— 乡愁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单元主题课程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探求未知无畏无私 【单元目标】 1.探险是人类的一种探求未知的伟大精神,通过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并体验这种探险与科学幻想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中的伟大价值。 2.浏览是随着阅读量的扩大而必然出现的一种阅读方法,让学生尝试并逐渐学会运用这种阅读方法,以利于不断拓展自己的阅读范围和阅读视野。 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并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 【设计解读】 本单元选编的课文包括了探险和科幻两部分内容。传记文学《伟大的悲剧》科威特等人为探险事业而牺牲的事迹读来震撼人心。传记文学《太空一日》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的认真严谨、一丝不苟,令人敬仰。科幻小说《带上她的眼睛》以大胆的科学幻想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来塑造热爱生活、大义大勇的地航员,人性的光辉和魅力冲击读者心灵。笔记小说《河中石兽》启发人们思考什么才是检验真理的正确标准。本单元的课文国内外兼具,让学生体验人类与生俱来的永不停息的伟大探险精神,让学生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大胆的质疑精神,从而激励学生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本单元大部分课文篇幅较长,适宜进行浏览训练。每篇文章“浏览”训练皆有法可依,或抓时间、地点、事件等重要信息,兼留意每段首句,或借助各部分小标题,或带上问题去一目十行,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本单元主题教学第一课时可采取整体集中训练 “浏览”方法的方式,多篇“横向”关联教学,便于学生整体把握,而非零碎感知。本单元在训练“浏览”的基础上,还需要引导学生精读科学探险者探求未知领域的可贵精神。本单元主题教学的第二、三课时教学设计,我们大胆尝试横向对比不同作品塑造的人物精神品质,同中求异,再顺势探究科学的思辨、质疑精神,让学生学会深度学习。 囿于课时关系,本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教师可依据个人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裁剪取舍。本单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教学设计还存在商榷之处,不足之处欢迎大家及时指正,共商优化解决之道。 热血探险荡气回肠 ——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海口市龙华区教研室林惠萍 【设计解说】 本节课是该单元主题教学的第一课时,立足于通览全篇,了解大意,把握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为第二课时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三组“语言的艺术”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分享同步阅读教材成果,开拓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2、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重点 1、在阅读中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2、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我们每天都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我们真切感受到,有些人的语言精炼得当,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有些人的语言机智巧妙,帮助自己或他人摆脱困境;有些人的语言幽默风趣,活跃气氛充实生活;有些人的语言生动优美,让人听了身心愉悦……反之则不然,可见,语言是有艺术性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语言的艺术。(完成板书) 二、主题回顾 1、在第三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四篇文章,他们分别是:(课件出示课内四篇文章的题目,学生读文章题目)这四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四个故事,还认识了故事中的主人公,尤其让我们感受到语言艺术的魅力,你们能谈谈这方面的体会吗?(根据学生的回顾,教师适机板书“风趣幽默”“巧妙反驳”“打动人心”“简明扼要”。 2、今天我们就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来感受语言的艺术。(老师出示树干,上面书写“语言的艺术”几个字。 3、这棵知识树的主干就是我们今天交流的主题“语言的艺术”,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课文里面的人物的语言所体现出来的艺术,谁来概括一下什么样的语言具有艺术魅力? 《杨氏之子》——风趣幽默《晏子使楚》——巧妙反驳 《半截蜡烛》——打动人心《打电话》——简明扼要 三、阅读概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三.单元教学重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四.教学难点: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课时安排:13课时

第一课时:十几减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0页的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3.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探究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 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 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具准备: 各种尺子、硬币、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 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 三、拓展运用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 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 道1米=100厘米。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 际长度。 2.用学生直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3、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

我读书我快乐班会主题教案---

六指小学五(2)班《我读书,我快乐》主题班会教案 陈莉 班会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书是知识的源泉,书也会给你们带来无限的快乐!从而使更多的学生爱看书。 2、读书要有选择地读,读有价值、有意义的书。 活动准备:搜集读书书籍,给大家分享最爱的书、朗诵和讲故事等节目。 班会过程: 一、导入 师:伴随你们成长的是什么? 生:糖果、玩具、奥特曼和变形金刚,还有书。 师:从幼儿园到小学,我们读了不少书,让我们成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所以,我觉得伴随我们成长的是书籍。 师:今天我们的主题班会“我读书我快乐”现在开始。 二、明确读书重要性 人不读书,便如一艘精美的船舶却没有罗盘,尽管它每天都行驶在岁月的苍茫之海上,但却没有方向,找不到自己真正想去的目标,当然,也无法确定自己的位置所在。人不读书,犹如农夫经营贫瘠的田地,看似一生忙忙碌碌,但却总是看不到收获的希望;投入不少,但却得不到什么回报。 常读书的人,心里总是充满被感动的快乐和惮悟般的轻松,它们像一个个不需花钱便能走遍天下的旅行者,常常在骤然间展现于眼前的美景妙境,勾起胸中绵绵不尽的诗意。常读书的人,心境常常平静而悠远,因为每一本书都像他的灵魂之脚所踏上的一个台阶,他虽然置身于凡俗的生活之中,但他的心却站到了高处看到了更广阔,更博大的场景。 三、怎样读书? 1、定向阅读。 2、选择阅读。 3、时间巧安排。 四、明确为什么而读书 1、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2、读书是为了充实自己,为满足心理和感情的需要 五、读书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1、养成做读书卡片的习惯。 2、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3、坚持每天安排一段时间看书。 4、能自己选择较好的环境。如不能在车上、床上等地方看书。 5、能爱护书籍。如不在书上随意乱图乱画,尽量使用书签,不乱丢书。 6、做任何事情都要劳逸结合,再好的书也不能拿起不放,要做到看一会就休息休息,注意用眼卫生。 六、从读书中找到快乐。 让我们都来露一手。 1、朗诵比赛。 2、回答问题比赛。 七、总结 师: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学习的主人。希望我们三02班同学都能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在读书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生活的乐趣,让浓郁的书香充盈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将来担当起建设祖国的大任。希望同学们在课余生活中能享受到读书带来的乐趣,越来越会读书,书越读越好!本次班会到此结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教案1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旨在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读和说的训练,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氛围,在说中融入情景,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发展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3.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 2.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重点语段的课件 2.学生准备:收集各地有关春节的习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浓浓的“年味”。其实,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值得我们细细咀嚼。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嚼嚼这一独特的味道。 二、深入阅读,体会气氛。 1.提问:我们知道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春节的时期的几个重要日子活动。那么,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2.提示读文:在文中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哪天呢?好好地读一读,画一画句子,和小组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 3.指导品读“腊八”,边自由朗读描写“腊八”的语段,边想一想: 〈1〉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些什么?你们家在这一天会做同样的事吗? 〈2〉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 4.指导品读“除夕”,出示课件,指名朗读。 〈1〉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闹。 〈2〉抓“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主题阅读教案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设计 【单元概述】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留心观察”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精读课文和《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习作例文。4 篇课文内容贴近儿童,以日常生活中的动物、植物和场景为描写对象,表现周围世界的五彩缤纷。 精读课文活生生引导学生体会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习作方法,习作例文为学生习作提供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仿写。让学生在获得充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习作方法,进行单元习作练习。学生学习留心观察,目的是积累生活素材,有内容可写,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设计理念】 以“单元主题”为主线,以“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策略为指导,以“读”为主线,以“阅读教学”为重点,通过“以文带文、师生双主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完成20篇文章的学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本单元是一个全新的单元类型,教学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本单元的精读课文不同于常规单元,是专门指向习作的,在理解内容、朗读课文、积累语言等方面不宜做过多要求,应更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观察的细致”带来的好处或收获,初步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观察。习作例文不能当作精读课文或略读课文教,主要是供学生习作时借鉴和模仿。 第二,要将单元各部分内容形成一个整体进行教学。在教学本单元之初,应该让学生明白,这个单元只有一个学习任务,即写一篇习作,所有的内容都是为了完成此次习作学习任务服务。两篇精读课文的教学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及留心观察的好处。”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回顾精读课文,梳理总结留心观察的好处,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初试身手”提供的样例,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再结合生活经验,试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习作例文”和单元习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借助旁批和课后题自主学习两篇例文,了解作者丰富的观察结果,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不强调对例文的整体感知,不是从例文篇章的角度借鉴、仿写。 第三,本单元精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学生粗知大意即可,不需要逐字逐词地理解。一般可以在每课初读课文后,指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自主识字,在每课时结束时集中指导书写。 第四,要提前安排好观察活动,为习作积累素材。要明确可观察的对象,为学生提供可观察的人、事、景、物的例子。布置的观察任务要清晰,让学生清楚知道观察的要求。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将本单元的学习收获运用于自己的观察中,明白观察积累的素材,是为本次单元习作做好准备工作。 【教学内容】 1.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一主”教材第五单元4篇课文:《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 2. 《新主题阅读》文章5篇:《翠鸟》、《花花妈妈》、《大自然的口哨》、《山茶花》、《柿子树》。 3. 《你读我诵》文章11篇:《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衔鱼翠鸟》《有鸟二十章(节选)》《雪地上的麻雀》《花影》《割草归来》《蒲公英》《青青的草地(节选)》《鸽子》《巷尾的猫》《杨梅(节选)》《荔枝(节选)》。 【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 能正确认识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书后田字格中的生字。 2.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积累好词佳句,理清文章内容。 “两翼”目标: 1. 阅读《新主题阅读》5篇,《你读我诵》11篇,背诵喜爱的优秀诗歌。 2. 在阅读中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在朗读中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是本套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习作单元,这种单元自成体系:课文分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两类。精读课文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习作方法;习作例文为学生习作提供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仿写。其间,以“交流平台”的形式对本单元学习到的一些表达方法或要求进行梳理和提示;“初试身手”提供一些试写练习或实践活动,让学生试着用学到的方法练一练。最后,让学生在获得充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习作方法,进行单元习作练习。 第五单元学习目标卡 1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教案 课题:入学教育 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生活、自己的国家、民族、,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语文学习的快乐和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过程与方法: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入学常规教育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愿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的态度。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生活,学唱儿歌《上学歌》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生活,学唱儿歌《上学歌》 教学准备:国旗、有关国歌《上学歌》的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生活、自己的国家、民族、,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语文学习的快乐。

2.过程与方法: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入学常规教育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愿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的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学校,认识语文。 教学难点:认识学校,认识语文。 教学准备:国旗、有关国歌《上学歌》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是哪个国家的人?你长大后干什么? 同桌讨论后教师指名说。播放《上学歌》让孩子们一起跟着唱。然后初步地认识语文书。 (1)带领孩子们认识语文书的封面,并认读“语文”两个汉字,这里的要求只要整体认识就行。 (2)引导学生说说语文书上到底有些什么?你喜欢语文书吗?为什么?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 (3)语文书是将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的爱护它。 (4)小组合作认识目录、页码、讨论一下怎样爱护语文书,在学生认识页码和目录的基础上,实践用目录去试着找找课文。

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南开实验冯淑红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古诗文为教学内容,选文除最后一课之外,其余均是游记,皆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常识; 2.积累文言词句及经典文篇; 3.诵读赏析,学习写法,体会作者在特定境况下的思想精神,提高诗词赏析能力。 三、课时分配 最后一课3课时,其余均设2课时,另单元起始、总结、检测各1课时,共预计14课时。 单元起始课 一、阅读单元提示,确定学习要点——诵读、识记、理解、比较赏析、借鉴运用、扩展阅读、提升认识。 二、通读各篇课文,预习时当每篇四遍,依次要求:第一遍,读出障碍——读音、停顿及词句理解方面的问题;第二遍,读通文句;第三遍,读懂意思;第四遍,赏析探究——读出在写作手法及思想内涵方面的认识和疑惑。 三、教师检测初读效果,订正错误。 分课教学设计 26.小石潭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识记永州八记,积累文言词句; 2.诵读赏析,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者凄凉忧郁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诵读,赏析。难点:探究文中“乐”与“忧”的关系。 三、教学流程 1.导入教学,介绍作者及本文创作背景,学生识记永州八记。 2.听读,练读,初步把握文章感情基调。 3.把握文意,分类积累词句,课堂检测。 4.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思路及情调。(结合课后习题)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小石潭?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按什么顺序写?景物总的特点是什么?(概貌、潭边树木、潭中鱼水、石潭地势及环境气氛;按游踪顺序写即移步换景;景物特点—幽静优美。) 注:末段介绍同游者或作记时间,是古代游记惯用的格式。 (2)文章总的感情基调如何?(悲凉忧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