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鉴定
生药的鉴定

5、显微化学反应 黄连粉未滴加30%硝酸,可见针 状小檗碱硝酸盐结晶析出。 6、荧光分析 在紫外光灯下观察:黄连横切面 呈金黄色荧光;大黄粉未显深棕色荧光; 秦皮水浸液显天蓝色荧光。
三、色谱法 1、薄层色谱法 TLC 2、气相色谱法 GC 3、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四、分光光度法 1、紫外分光光度法 2、可见分光光度法 3、红外分光光度法 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六节
DNA分子标记鉴定
一、特点:遗传稳定性、遗传多样性、化学稳定 性 二、方法: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聚合酶链式反应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PCR扩增的特定片段的限制性位点分析 DNA测序方法
三、应用: 在植物进化、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在中药材鉴别中的应用 在道地生药鉴定中的应用
8、果实类生药 外、中、内果皮,种子 的特征 9、种子类生药 种皮,外、内胚乳,子 叶的特征 10、全草类生药 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或 全株 11、菌类生药 12、动物类生药 13、矿物类生药 14、中成药显微鉴别要点 一般用于用生药粉未制成的中成药。
第五节
理化鉴定
理化鉴定:利用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分 析方法,对生药及其制剂中所含有效成分或主 要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鉴定其真伪和 品质优劣程度的一种方法。 一、物理常数 相对密度、旋光度、折光率、硬度、黏稠 度、沸点、凝固点、溶点等
3、色泽 如丹参色红,黄连色黄, 玄参色黑。 4、表面特征 如酸枣仁表面光滑、 五味子表皮皱缩、丁香表面粗糙、金银花 表面密生短柔毛及腺毛。 5、质地 如天麻坚实,南沙参松泡, 当归油润。 6、断面 山药断面粉性,郁金断面 角质,大黄可见星点,何首乌可见云锦纹, 茅苍术可见朱砂点。
7、气 如肉桂气香,阿魏气臭,薄荷气特 殊。 8、味 如甘草、党参味甜,黄连、黄柏 味苦,乌梅、山楂味酸。 9、水试 如葶苈子、车前子遇水变粘滑。 10、火试 如海金沙点燃,发出爆鸣声及 闪光。
生药鉴定的定义及主要鉴定方法

生药鉴定的定义及主要鉴定方法
生药鉴定是指通过对植物药材进行外观、性状、理化指标和化学成分等方面的鉴别,以确定其真伪、质量和品种的过程。
这是保障市场上植物药材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和有效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药鉴定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鉴定方法:
1. 外观鉴定:通过观察植物药材的外观形态特征,如颜色、形状、气味等,来判断其是否符合原料药的特征。
外观鉴定通常是最直观、最常用的鉴定方法之一。
2. 性状鉴定:通过对植物药材的大小、形状、表面特征、质地等方面的观察和测量,来判断其是否符合正常的生长和采集条件。
性状鉴定可以帮助识别真伪和判断品质。
3. 理化指标鉴定:通过测定植物药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含水量、灰分、提取物含量、挥发油含量等,来评估其质量和纯度。
理化指标鉴定常常需要借助仪器和设备进行定量分析。
4. 化学成分鉴定:通过分析植物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如活性成分、挥发油等,来确定其品种、纯度和药用活性成分的含量。
化学成分鉴定常常需要使用色谱、质谱等仪器进行分析。
以上是生药鉴定的定义及主要鉴定方法,通过这些鉴定方法可以准确判断药材的真伪、质量和药效。
在现代药物研发和生产中,生药鉴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保障药品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名词解释 生药的鉴定

名词解释生药的鉴定生药的鉴定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和测试方法,对药材进行科学的鉴别和评估,目的是确定药材的真伪、质量和药效,从而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性。
生药的鉴定是中药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药的质量控制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鉴定方法生药的鉴定主要依靠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包括外观特征、显微镜观察、化学试验、色谱分析和生物学检测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鉴定方法:1. 外观特征鉴别:通过观察药材的外观特征,如形状、颜色、气味、质地等,可以初步鉴别生药的真伪和质量。
其中,气味是一种重要的辨别特征,不同的药材具有独特的气味,可以作为鉴别的参考。
2. 显微镜观察:借助显微镜对药材的组织结构、细胞形态、表皮特征等进行观察,可以进一步确定生药的真伪和种属。
显微镜观察在鉴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材的鉴定工作中。
3. 化学试验:通过化学试验,可以检测药材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如活性成分、营养成分和杂质等。
常用的化学试验方法包括显色反应、熔点测定、纸层析以及质谱分析等。
这些试验方法可以提供关于药材品质和纯度的信息。
4. 色谱分析:色谱技术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分析方法,在生药鉴定中也得到了广泛运用。
常见的色谱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薄层色谱等。
通过色谱分析,可以定量和鉴定药材中的各种成分,为生药的鉴定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5. 生物学检测:通过对生药进行生物学活性的检测,如抗氧化活性、抗菌活性、抗炎活性等,可以进一步评估药材的药效和质量。
生物学检测方法可以应用于中药质量评价和药效研究的不同层面。
二、鉴定要点在进行生药的鉴定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样品准备:应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药材样品,遵循药典或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样品的制备和处理,避免样品的污染和损坏。
2. 观察标准:应依照相关标准和规范,明确生药的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和可靠。
对于不同的生药,其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可能有所不同。
简述生药鉴定的方法有哪些

简述生药鉴定的方法有哪些
生药鉴定是指对药材的真伪、质量、产地、功效等进行鉴定的过程。
生药鉴定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外观鉴定:主要通过药材的颜色、形态、质地、气味等外观特征进行鉴定。
例如,对于枸杞子来说,真品一般为红色或橙红色,质硬而有弹性,果核完整;而假品颜色不红或呈黄色,果核破碎或缺失。
2. 显微鉴定:使用显微镜观察药材的微观特征,如细胞形态、组织结构等。
例如,对于天麻来说,真品中的纤维束较多,而假品中纤维束较少且较粗糙。
3. 理化鉴定:包括对药材的理化性质进行测试和分析,如比重、熔点、溶解度等。
例如,对于蜂蜜来说,可以通过测定其含水量、酸度、还原糖含量等来鉴定其真伪。
4. 化学成分鉴定:使用化学试剂或仪器进行分析,确定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例如,对于黄连来说,可以通过测定其含有的黄连素、鞣质、生物碱等成分的含量来鉴定其品质。
5. 药理活性鉴定:通过实验研究药材对生物体的作用,确定其功效和药理特性。
例如,对于人参来说,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其对动物的兴奋作用、抗疲劳作用等来鉴定其质量。
以上是生药鉴定常用的方法,不同的药材鉴定方法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第十一章生药的鉴定

4)开展生药的鉴定研究,在发掘 新药源和寻找进口生药的代用品 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血竭,产于印度尼西亚等地,进 口生药。经考查发现,剑叶龙血 树在我国云南应用迄今已有500 余年历史,经鉴定研究以“广西 血竭”为名入药。
第二节 原植物鉴定
生药的原植(动)物鉴定 (identification of original
三、核对标本
当确定未知种是什么科属时,可 以到有关植物标本馆核对已定学 名的该科属标本。
要得到正确的鉴定,必须要求标 本馆中已定学名的标本正确可靠。
在核对标本时,要注意同种植物 在不同生长期的形态差异,需要 参考更多一些的标本和文献资料, 才能使鉴定的学名准确。
第三节 性状鉴定
性状鉴定(macroscopical identifi-cation)即通过眼观、手 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 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是以性状,包 括形态、大小、色泽、表面、质地、 断面、气味等特征为依据对生药进 行鉴别的方法。
plant),又称分类学鉴定。
应用植(动)物的分类学知识,对 生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研究,确定 其正确的学名,以保证应用品种 的准确无误。是生药鉴定的根本 和基础。
一、观察植物形态
对具有较完整植物的标本,应注 意其根、茎、叶、花、果实等器 官的观察,对繁殖器官(花、果、 孢子囊、子实体等)应特别仔细, 可借助放大镜或解剖显微镜,观 察微小的特征,如毛茸、腺点的 形态构造。
因此,有必要对同名异物、同物 异名的生药,通过调查研究,加 以科学鉴定,澄清品名,尽量做 到一药一名,互不混淆,保证生 药的真实性,以及疗效和用药安 全。
3)在生药商品流通中,以次充好、 以假充真,特别是一些贵重生药, 时有发现伪品或掺假现象。贵重 生药,如麝香、血竭、熊胆、羚 羊角、番红花、冬虫夏草等。
生药鉴定的方法及其适用对象

生药鉴定的方法及其适用对象
生药鉴定是指对植物药材进行鉴别、鉴定,确定其品种、种属、性状、质量、药理活性和化学成分等的技术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生药鉴定方法及其适用对象:
1. 形态学鉴定:通过观察植物药材的外部形态、细胞组织结构
等特征进行鉴定。
适用对象包括具有鲜明形态特征的植物药材,如各种根、茎、叶等。
2. 解剖学鉴定:通过观察植物药材的横切面、纵切面等细胞组
织结构变化,鉴别不同的植物药材。
适用对象包括根、茎、叶等。
3. 化学鉴定:通过分析植物药材的化学成分,如挥发油、酚酸类、黄酮类、生物碱等进行鉴定。
适用对象包括化学成分较为复杂的植物药材。
4. 药理学鉴定:通过观察植物药材对实验动物的药理效应进行
鉴定。
适用对象包括具有一定药理活性的植物药材。
5. 毒理学鉴定:通过观察植物药材对实验动物的毒性反应进行
鉴定。
适用对象包括具有一定毒性的植物药材。
6. 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提取植物药材的DNA或RNA,进行PCR 扩增、序列分析等方法进行鉴定。
适用对象包括难以通过外部形态鉴定的植物药材。
以上是常见的生药鉴定方法及其适用对象,根据不同的鉴定目的,可以选择适合的鉴定方法进行鉴定。
第十一章-生药的鉴定

解离组织片:可用氢氧化钾法, 使细胞间质溶解,细胞分离后观 察目的物。
表面片:叶、花、果实、种皮等 多用,可观察各部位的表皮特征。
粉末片: 水合氯醛透化片; 水合氯醛不透化片; 醋酸甘油片或稀甘油片或水装片。
磨片:观察矿物药,相当于固定 片。
石细胞:在植物体内广泛分布, 其细胞壁在偏光显微镜下呈亮黄 色或亮橙黄色;
纤维、导管、矿物类物质:在偏 光显微镜下则呈强弱不同的色彩;
动物的骨碎片、肌纤维、结晶状 物、毛茸等也呈现出不同的偏光 特性。
2.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
扫描电镜分辨率高,放大倍率5 倍~10万倍,能使物质的图像呈 现显著的表面立体结构(三维空 间)的特征,观察的样品制备操 作又较简易,所以在生药鉴定, 特别在同科属种间的表面结构的 鉴别比较上,成为一种新的手段。
分泌组织:注意分泌细胞、分泌腔 (室)、分泌管(道)及乳汁管等类型、 形状、颜色、周围细胞的排列及形 态等特征。
结晶:大多为草酸钙结晶,偶有含 硅质块的,应注意结晶的类型、大 小、排列及含晶细胞的形态等。
淀粉粒:一般较小,应注意淀粉粒 的多少、形状、类型、大小、脐点 形状及位置、层纹等特征。
(二)根茎类生药
切向纵切面:观察木射线的形状 (梭形或线状)、宽度、高度及类 型(单列或多列),同时观察导管、 木纤维等。
2、木类粉末生药的观察
以导管为主要鉴别点。
(六)叶类生药
1.叶类生药的组织构造
横切片观察:
表皮:要注意上、下表皮细胞的 形状、大小、外壁、气孔、角质 层厚度,以及有无内含物,特别 是毛茸的类型及其特征。
1、根茎类生药的组织构造
生药的鉴定

掌叶大黄
为多年生高大草本,根 状茎及根部肥厚,黄褐色。 ������ 直立,粗大,中空。 ������ 叶片掌状半裂,每裂片 具粗齿。 ������ 圆锥花序顶生,分枝帖 于茎,花小,紫红色或带紫 红色。
果枝聚拢,瘦果具三棱。
唐古特大黄
药用大黄
三种大黄的不同点:主要是叶片和花的区别 掌叶大黄——叶片掌状半裂,每裂片具粗齿,圆锥 花序顶生,分枝帖于茎,花小,紫红色或带紫红色。
第五章
主要内容: 1、生药鉴定的意义
生药的鉴定
2、原植(动)物鉴定
3、性状鉴定 4、显微鉴定 5、理化鉴定 6、DNA分子标记鉴定
第一节 生药鉴定的意义
生药鉴定:
就是依据国家药典,部颁和地方药品标准以及 有关资料规定或记载的生药标准,对商品生药或检
品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1、发掘中医药学遗产,整理中药品种 2、制订生药质量标准,促进生药标准化 3、寻找和利用新药资源,发展中药事业
第五节 显微鉴定
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对生药及成方制剂中药味的组织、细胞或 内含物等特征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是生药鉴别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显微鉴定常用的方法 横切片或纵切片: ������ 选取生药适当部位,用徒手或滑走切片法制作切片,用甘油 醋酸试液、水合氯醛试液或其它试液处理后观察。必要时可选用石 蜡切片法制片观察。
药材及成方制剂显微鉴别法,药材炮制通则,杂质检查
法,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挥发油 测定法,色谱法(层析法)等,都是生药鉴定方法的依
据。
原植(动)物鉴定
1、观察植物形态:完整植物的标本,注意器官的观察,
2、核对文献:《中国药典》《中药彩色图集》和《中
繁殖器官的微小特征;药用部位,产地实物观察对照。
生药鉴定常用方法

生药鉴定常用方法生药鉴定是指通过科学分析和实验来确定植物材料的真伪、品质和功效的过程。
在生药鉴定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外观鉴定、显微鉴定、化学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生物学活性测试等。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
1. 外观鉴定:通过观察植物材料的外部特征,包括形状、大小、颜色、纹理等来判断其真伪和品质。
外观鉴定是生药鉴定中的首要步骤,它能够帮助我们判断植物材料是否符合标准的形态特征,从而初步确定其真伪和品质。
2. 显微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材料的微观结构,包括细胞形态、组织构成、细胞器特征等来确定其真伪和种类。
显微鉴定是生药鉴定中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揭示植物材料的细胞结构和组织构成,进一步确定其真伪和种类。
3. 化学分析:通过化学方法检测植物材料中的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鞣质、单宁、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等来鉴定其真伪和品质。
化学分析是生药鉴定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它能够揭示植物材料的化学组成,从而确定其真伪和品质。
4. 色谱分析:包括薄层色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通过分离和鉴定植物材料中的化学成分来鉴定其真伪和品质。
色谱分析是生药鉴定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它能够精确分离和鉴定植物材料中的各种化学成分,进一步确定其真伪和品质。
5. 质谱分析:包括质谱联用技术(如气相质谱、液相质谱等),通过分析和鉴定植物材料中的化学成分的质谱图谱来判断其真伪和品质。
质谱分析是生药鉴定中的高级手段,它能够提供植物材料的准确分子质量、结构信息等,进一步确定其真伪和品质。
6. 生物学活性测试:通过体外或体内的生物学活性实验,包括细胞毒性实验、抗微生物实验、抗氧化实验等来判断植物材料的药效。
生物学活性测试是生药鉴定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够评估植物材料的药理活性和功效,从而确定其真伪和品质。
综上所述,生药鉴定常用的方法包括外观鉴定、显微鉴定、化学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和生物学活性测试等。
这些方法结合运用,能够全面、准确地确定植物材料的真伪、品质和功效,为植物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名词解释生药的鉴定

名词解释生药的鉴定生药,又称中药材,是指用于制备中药的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等物质。
作为传统的中医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生药的质量和鉴定非常重要。
在中药学领域,对于生药的鉴定有着严格的要求,本文将解释生药的鉴定方法和流程,帮助读者理解生药的质量和真伪。
生药的鉴定是指通过外观、药材性质、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分析,来判断生药的真实性、纯度和质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生药鉴定的几个关键方面。
首先,外观鉴定是生药鉴定的重要一环。
通过观察生药的外观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真实性。
外观包括药材的形状、颜色、气味和质地等方面。
例如,刺五加的外观应该是棕红色,具有香气和辛辣味,质地应该坚硬,有棱角。
如果刺五加的外观不符合这些特征,可能是伪品。
此外,还需要注意生药的变质情况,如有虫蛀、霉变等,也会降低药材的质量和价值。
其次,药材性质的鉴定是生药鉴定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不同的药材有着不同的性质和特点,通过观察和测试这些性质可以判断生药的真实性和纯度。
药材的性质包括草本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部位的差异,以及同种草药在不同地区生长的差异等。
例如,当归的性质是甜、辛、温,具有补血活血的功效,但如果购买的药材外观为苦涩,或者没有补血的功效,可能是伪品。
除了外观和性质,生药的化学成分也是鉴定的关键因素之一。
药材的化学成分决定了其药效和功效。
通过检测和分析生药的化学成分,可以对其真实性进行判断。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化学成分的鉴定变得更加精确和可靠。
例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现代化技术,可以准确地分析和鉴定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从而判断其纯度和质量。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辅助手段可以用于生药的鉴定。
比如,参考药典和中药标准进行比对,了解该生药的规格、用途和药理作用等。
此外,可以通过专业机构和专家的意见来鉴定生药的真实性和质量。
他们可以根据多年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生药进行准确的鉴定。
综上所述,生药的鉴定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通过外观、药材性质、化学成分等方面的鉴定,可以判断生药的真实性、纯度和质量。
生药的化学成分生药的鉴定

二、各类生药显微鉴定
❖ (一)根类生药 ❖ 1.根类生药的组织构造 根据微管组织区别双子叶
植物或单子叶植物。观察双子叶植物的次生构造及 异常构造。 ❖ 2. 根类粉末生药的观察 木栓组织、导管、石细胞、 纤维、分泌组织、结晶和淀粉粒的观察。
❖ (二)根茎类生药 ❖ 1.根茎类生药的组织构造 首先要区别其为蕨类植
❖ (二)物理性质 ❖ 黄酮类化合物多为结晶性固体,苷类成分多为无定
形粉末。游离黄酮类化合物难溶于水,成苷后水溶 性大大增加。 ❖ (三)鉴别反应 ❖ 1.显色反应(盐酸-镁粉反应、四氢硼钠反应、与金 属络合反应、硼酸显色反应、碱性试剂) ❖ 2.薄层层析 ❖ 3.紫外光谱
❖ 五、醌类 ❖ (一)分类 ❖ 醌类化合物主要有苯醌、萘醌、菲醌、蒽醌4种基本
❖ (六)断面
❖ 一是指生药自然折断面,二是指用刀横切(或削) 成的断面。观察生药断面现象,如易折断或不易折 断,有无粉尘散落、响声等及折断时的断面特征。 对于横切面特征的描述,如黄芪有“菊花心”;粉 防己有“车轮纹”;茅苍术有“朱砂点”;大黄根 茎可见“星点”;何首乌有“云锦花纹”;商陆有 “罗盘纹”等。
❖ 2.从同批生药包件中抽取供检样品,原则是:不足5件 的,逐件取样;在100件以下的,取5件;100~1 000件 的,按5%取样;超过1 000件的,按1%取样;贵重药材不 论件数多少,均逐件取样。
❖ 3.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 cm以下的生药,可 用采样器抽取样品。每一包件至少在不同部位抽取2
聚合物组成的多元酚。 ❖ (二)二苯乙烯类 ❖ 白藜芦醇、白皮杉醇均属于二苯乙烯类。 ❖ (三)含硫化合物 ❖ (四)氰基化合物 ❖ 环烯醚萜是具有环戊烷环烯醚萜和裂环环烯醚萜两种
基本骨架的单萜类化合物。
生药的鉴定

▪ 2.核对文献 根据已观察到的形态特征核对 文献。首先应查考植物分类方面的著作, 如《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中国 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及有关 的地区性植物志等;其次再查阅中药品种 鉴定方面的著作,如《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中药志》、《中华本 草》、《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与质量研究》 等。必要时还需核对原始文献,以便正确 鉴定。
观察生药组织切片或粉末中的后含物时,一 般用甘油醋酸试液或蒸馏水装片观察淀粉粒,并 可用偏光显微镜观察未糊化淀粉粒的偏光现象; 用甘油装片观察糊粉粒;如欲观察菊糖,可用乙 醇装片也可用水合氯醛液装片不加热立即观察。 为了使细胞、组织能观察清楚,需用水合氯醛液 装片透化,方法为取切片或粉末少许,置载玻片 上,滴加水合氯醛液,在小火焰上微微加热透化, 加热时须续加水合氯醛液至透化清晰为度。为防 止放冷后析出水合氯醛结晶,可在透化后滴加稀 甘油少许,再加盖玻片观察。
第三章 生药的质量保证
为了确定细胞壁及细胞后含物的性质,可用 适当的试液进行显微化学反应。如石细胞、纤维 和导管加间苯三酚和浓盐酸的木质化反应;淀粉 粒加碘试液的反应;木栓化细胞壁、角质化细胞 壁及脂肪油加苏丹Ⅲ试液反应;黏液加钌红试液 的反应等。
矿物药的显微鉴定可直接粉碎成细粉观察, 也可进行磨片观察。
中成药显微鉴定时,一般需根据处方,明确 品种和药用部位,对各组成药材粉末特征分析比 较,排除某些类似的细胞组织及后含物等的干扰 和影响,选取各药在该成药中较具专属性的显微 特征,作为鉴别依据,因此,单一粉末药材的主 要显微特征在成方制剂中有时不一定作为依据, 而某些较次要特征有时还起鉴别作用。
不定根(艼) 须根
根茎(芦头) 茎痕(芦碗) 主根
须根放大(示“珍珠点”)
生药鉴定的四大方法_概述及解释说明

生药鉴定的四大方法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生药鉴定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涉及到对药材或中药材料进行鉴别和质量评估的过程。
在不同领域中,如中医、药学、农业和环境科学等,生药鉴定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准确地鉴定生药材料,我们可以确保其品质、纯度和安全性,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概述四种主要的生药鉴定方法,并提供每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步骤。
首先介绍形态学鉴定方法,它依靠对生物特征进行观察来确定植物的物种。
接下来是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通过检测生物材料中的化学成分来进行鉴定。
然后讨论生物学检验及活性测定方法,它通过测定组织细胞或生物样品的特殊功能来判断其质量和纯度。
最后探讨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生药鉴别和检验手段中的新进展。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关于生药鉴定的概述,深入解释四种主要的鉴定方法,并展示它们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通过了解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要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生药鉴定工作,以确保药材质量和有效性的标准化。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当前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中出现的新技术应用,以期推动生药鉴定方法的创新和发展。
以上为文章"1. 引言"部分内容。
2. 生药鉴定方法一:形态学鉴定2.1 基本原理形态学鉴定是通过观察和测量生药材的外部形态特征来确定其真实身份和品质。
这种方法主要依靠人眼对植物组织、器官和其它形态结构的观察,并结合相关的解剖知识进行判断。
2.2 鉴定要点一在进行形态学鉴定时,首先需要对待鉴定的生药材进行分类,确定其植物类别。
然后通过观察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包括根茎、茎叶、花果等部分,了解其生长习性和特性。
其中,根茎的形状、颜色、纹路、断面等可以提供重要线索;茎叶的大小、形状、表面特征如毛发、腺体等以及叶片的排列方式也是鉴定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方面;花果部分则可以通过颜色、大小、结构等特征进行判断。
此外,还需注意生药材各个器官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细微差异可能存在的地方,例如不同种类之间或同一种类不同时期生长的花果形态。
生药鉴定的依据

生药鉴定的依据生药鉴定是指通过对药材的形态、组织结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多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确定其品种、产地、质量等信息的过程。
生药鉴定是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中药的安全有效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形态学鉴定形态学鉴定是指通过对药材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和比较,确定其品种和产地等信息。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外部形态:包括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如黄芪呈长圆柱形,表面有纵向皱纹;当归呈长圆锥形,表面有细长皱褶。
2. 内部结构:包括断面特征和组织结构等方面,如黄连横切面呈淡黄色,中心有一条明显的木质部;人参横切面呈白色或浅黄色,中央为深色的纵向木质束。
二、化学成分鉴定化学成分鉴定是指通过对药材中所含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和鉴定,确定其品种和质量等信息。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色谱分析:通过色谱分析技术对药材中的挥发油、单体、多酚等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和鉴定。
2. 薄层色谱:通过薄层色谱技术对药材中的生物碱、甾体、皂苷等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和鉴定。
3. 高效液相色谱: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药材中的黄酮类、苷类、多糖类等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和鉴定。
三、显微学鉴定显微学鉴定是指通过显微镜观察药材的细胞形态、组织结构等特征,确定其品种和产地等信息。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细胞形态:不同药材的细胞形态各异,如当归细胞内有大量黄褐色油滴,芫花细胞内有大量淀粉粒。
2. 组织结构:不同药材的组织结构也各不相同,如何首乌横切面可见明显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枸杞子横切面可见明显的胶质层。
四、药理学鉴定药理学鉴定是指通过对药材的药理作用进行研究,确定其品种和质量等信息。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活性成分:通过对药材中活性成分的检测和鉴定,确定其品种和质量等信息。
2. 药效评价:通过对药材的药效进行评价,确定其品种和质量等信息。
以上是生药鉴定的依据,不同的鉴定方法可以相互印证,从而得出更加准确可靠的结论。
生药鉴定是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中药的安全有效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举例说明生药性状鉴别的主 要内容。
• 生药品质优良度鉴定的内容 有哪些?
• 微量升华试验 • 荧光分析 • 分光光度法 • 色谱法
四、纯度鉴定
• 杂质检查
药用部位、有机杂质(杂草)、无机杂质(砂土)
• 水分测定
粉碎:供试样品不超过3 mm 烘干法:不含挥发性成分的生药 甲苯法:含挥发性成分的生药 减压干燥法:含挥发性成分的重生药
• 灰分测定
总灰分测定 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消除生药自身灰分的影响
• 取样:要求具有随机性、全面性、代表性 • 真实性鉴定:鉴别真伪 • 纯度鉴定:检查杂质 • 品质优良度鉴定:主效物质的测定 • 报告
取样
• 外包装检查:异样包件,单独检验
• 取样件数
<5件:逐件取样 5~99件:随机取样5件 100~1000件:5% >1000件:超过部分1%抽检 贵重生药:逐件取样
• 解离组织片 • 细胞内含物鉴定 • 细胞壁性质鉴定 • 细胞及细胞内含物的测量
4、理化鉴定
• 一般理化鉴别试验:物理性质(密度、硬度等)测定 • 显微化学反应
• 石细胞、 纤维和导管等具木质化细胞壁的加间苯三酚及浓盐酸试液,显红色 • 纤维素细胞壁加氯化锌碘试液,显蓝色或紫色;(如薄壁细胞、纤维)
表皮特征
石菖蒲
叶柄残基 皮孔
钉状物(皮刺) 地衣斑
4)质地
• 软硬、坚韧、疏松、致密、粘性或粉性
松泡:质轻而松,断面多裂隙 粉性:富含淀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 油润:质地柔软,含油而润泽 角质:质地坚硬,断面半透明或有光泽。 柴性:折断面木质部发达,象木材一样 粘性:含粘液质,嚼之粘牙。 纤维性:富含纤维,折断处多纤维
第4章
生药的鉴定
主讲教师:丘鹰昆
学习目标
目标1:了解生药 鉴定的目的意义
目标3:了解生药真 实性鉴定的主要方法
目标2:了解生药 鉴定的一般程序 与方法
目标4:举例说明生 药性状鉴别的内容
一、生药鉴定的目的和意义
• 品种整理,规范正名 • 生药质量评价的标准化 • 寻找和得用新药资源
二、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性状不能识别的药材或性状相似、组织有较大差别的药材(真伪鉴别) 药材破碎或呈粉末状时 粉末药材制备的中成药
显微鉴定的常用方法
• 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法
横切片 切向纵切片 径向纵切片
• 整体透化封固片:用于扁平而薄的样本 • 涂片或压片 • 表面制片:观察表皮 • 粉末制片
水或稀甘油:观察淀粉粒、油滴、树脂等 水合氯醛:草酸钙结晶的良好透化剂
圆柱形
纺锤形
1)形状
板片状
圆锥形
圆球形 扁圆形
双卷筒状
形状描述的经典术语
• 防风根茎:“蚯蚓头” • 党参根头:“狮子盘头” • 山参
芦长碗密枣核艼 紧皮细纹珍珠须
• 海马
马头蛇尾瓦楞身
• 蕲蛇
龙头虎口翘鼻头 方胜连珠指甲尾
“蚯蚓头” 芦长碗密 紧皮细纹
“狮子盘头” 珍珠须
2)色泽
• 取样位置
破碎、粉末状药材:“探子”, 不同位置取2~3份
大包件:10cm以下,不同部 位取样
• 取样量
一般生药:100~500g 粉末生药:25g 贵重生药:5~10g 个体大药材:抽取代表性样品
• 样品混匀,为总供试样品
四分法取对角两份至所需用量 供试量不少于检验所需量的3倍
8)火试
• 某些药材用火烧之,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 等现象:
麝香灼烧:香气浓烈、无臭气、灰为白色 血竭:粉末纸上烤,熔化,对光透视呈血红色 海金沙:易点燃,发出爆鸣声及闪光
3、显微鉴定
• 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的细微结构
组织构造、细胞形状以及内含物的特征
• 适用范围
• 药材颜色一般比较固定 • 有的药材名称体现颜色
黄连 紫草 乌梅
• 色泽变化与药材质量有关
玄参要黑,丹参要紫,茜草要红, 黄连要黄
黄芩,变绿:黄芩素被氧化
3)表皮特征
• 表面光滑还是粗糙,有无皱纹、皮孔、毛茸等
双子叶植物的根类药材顶部有的带有根茎 单子叶植物的根茎类药材有的具膜质鳞叶 蕨类植物的根茎药材常带有叶柄残基和鳞片 皮类药材有的有明显的皮孔、地衣斑,少数还有钉状物 根头部有叶鞘残存的纤维毛状物:白花前胡
松泡:南沙参 粉性:山药
防风 角质:郁金
5)断面
• 指药材折断时的现象,包括
是否易折断,有无粉尘散落 断面是否平坦,或显纤维性、颗粒性、裂片状,有无胶丝,是否层层剥离等
牡丹皮(平坦)
黄柏(纤维性)
杜仲(胶丝)
苦楝皮(多层薄片)
• 黄芪“菊花心” • 大黄“星点” • 茅苍术“朱砂点” • 粉防己“车轮纹” • 何首乌“云锦纹” • 商陆“罗盘纹”
经验鉴别术语
黄芪
大黄
粉防己
何首乌
茅苍术 商陆
6)气、味
•气
特殊气味药材:檀香、阿魏、麝香、藿香、薄荷
•味
酸性:乌梅、木瓜、山楂 苦:黄连、黄柏 甜:甘草、党参
7)水试
• 某些药材在水中或遇水能产生一些特殊现象
秦皮水浸液:日光下,碧蓝色荧光 葶苈子、车前子:水泡则种子粘滑、体积膨胀 西红花:水浸液呈黄色
五、品质优良度鉴定
• 生药质量评价的依据
中国药典 部颁标准 企业标准
• 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色谱法 分光光度法
• 浸出物的含量测定
水溶性浸出物:冷浸、热浸 醇溶性浸出物 醚溶性浸出物
• 挥发油的含量测定
甲法:比水轻挥发油的测定 乙法:比水重挥发油的测定
练一练
原植物:【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药材:【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与质量研究】、【中国中药资源丛书】
• 核对标本
当已定下科属时,可到标本室核对该科属标本,确定正确的学名 注意:标本室已定学名标本必须正确可靠
• 形状 • 大小 • 色泽 • 表面特征 • 质地
2、性状鉴别
• 断面 •气 •味 • 水试 • 火试
实验分析 复核 留样
三、真实性鉴定
• 基源鉴定 • 性状鉴定 • 显微鉴定 • 理化鉴定 • 生物检定 • DNA分子标记鉴定
1、生药的基源鉴定
• 观察植物形态
具有较完整植物体的中药,应注意其根、茎、叶、花、果实等部位的 观察
对繁殖器官可借助放大镜或解剖显微镜进行观察
• 核对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