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性高热的护理
中枢性发热的治疗和护理
发热机制与影响因素
发热机制
中枢性发热的发热机制与常见的感染性发热不同,主要是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引起体 温升高。
影响因素
中枢性发热的体温波动范围较大,可呈稽留热型或不规则热型。同时,中枢性发热患者的自觉症状较少,无明显 寒战、皮肤苍白或潮红等表现。此外,中枢性发热对解热镇痛药及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差,而与脑功能恢复有关。
注意事项
在进行高压氧治疗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注意治疗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和患者 的反应情况。
其他创新性非药物治疗手段
神经调控技术
通过电刺激、磁刺激等手段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改善中枢性发热的症状和体征。这种技术具有无创、 无痛、无副作用等优点,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免疫调节治疗
体温调节中枢异常的原因
脑血管疾病
如脑出血、脑梗死等,可能导 致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受损,
引起中枢性发热。
脑外伤
严重的脑外伤可能损伤下丘脑 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节 异常。
脑部肿瘤
部分脑部肿瘤可能压迫或侵犯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中 枢性发热。
其他疾病
如脑炎、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 ,以及某些药物或毒素也可能 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中枢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与调整
01
使用指征
中枢性发热如由细菌感染引起,且病情较重时,可考虑使用抗生素。但
需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
02
药物选择
选择针对病原菌的抗生素,尽量使用窄谱抗生素,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同时注意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避免过量使用或疗程不足。
03
调整策略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细菌学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种类和剂量。如
中枢性高热的特点及降温方法ppt课件
体温在发病早期可骤然升高到39℃以 上,多为稽留热,体温分布不均匀, 四肢皮温不高,而头部及躯干温度增 高,双侧皮温不对称
单纯药物降温效果差,而物理降温有 一定疗效
SUCCESS
THANK YOU
2019/4/25
头部物理降温的意义
中枢性高热可提高脑细胞的代谢率和耗 氧量,加重脑缺血缺氧和脑水肿,在原有 脑出血脑损伤的基础上进一步损害脑组织
治疗:
催醒药物:醒脑静、纳洛酮、纳美芬 化痰药物:氨溴索 抗感染药物:莫西沙星、 营养支持药物:15-双肽 改善循环药物:奥拉西坦
护理问题: 措施:
体温过高 肺部感染 泌尿系感染 皮肤完整性受损
的危险
护理
头置冰袋,冰毯物 理降温
拍背,吸痰,听诊 肺部,定期痰培养
低温治疗能有效的控制此类高热,降低 脑细胞的代谢率和耗氧量
实验表明,体温 每降低1度,脑血流量 平均减少6.7%,脑代谢率可降低5.5%
传统降温方法
1.冰袋(冰囊)的使用:将小冰块装入冰袋, 将冰袋逃入布套,放置所需处,置冰袋于 前额、头顶不和大血管处
2.冰帽(冰槽)的使用:头部置冰帽中,让 脑部处于低温环境,以降低脑细胞的代谢, 减少脑细胞耗氧量,后颈部、双耳廓垫海 绵,双耳塞脱脂棉,放置冰水流入耳内
6.冬眠:冬眠1号半量肌肉注射,每6~8小时一 次,体温保持在35℃左右 (亚冬眠低温:盐 酸异丙嗪25mg+盐酸氯丙嗪25mg+盐酸哌替啶 50mg肌肉注射,12小时一次),此疗法用于躁 动不安的高热病人,以抑制活动,减少热量 产生
降温注意事项:
1.降温措施宜早,在高热未出现前,即 应采取降温措施,是脑部处于低温环 境,以预防中枢性高热对脑组织的损 害
中枢性高热患者的护理体会(1)
中枢性高热患者的护理体会(1)【关键词】,中枢性高热;低温;护理关键词中枢性高热;低温;护理重型颅脑损伤、脑血管意外、脑肿瘤术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中枢性高热,高热可加重脑组织的损害,对愈后产生严重不良影响。
如果抢救及时,降温实施治疗越早,脑保护作用越明显,效果越好[1]。
我科对50例确诊为中枢性高热的患者,其体温均在39℃~42℃,采用物理降温,冰帽亚低温脑保护以及冰冻输液等方法配合降温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50例病人中,男37例,女13例;脑血管意外18例,脑肿瘤13例,重型颅脑损伤19例。
其中经冷敷和温水擦浴降至℃的患者16例,冷敷、温水擦浴效果不明显,再加用酒精擦浴后降至℃的患者26例,顽固高热患者8例,经静脉低温输液后降至℃。
所有病员均采用冰帽亚低温脑保护。
2实施降温措施2.1物理降温2.1.1冷敷降温:将冰块砸碎装入热水袋(热水袋大小可根据冷敷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型号),冰块装至1/2满时,加入少量凉水,以填充冰块空隙,排出袋内空气,拧紧袋口。
检查无漏水后可放置在枕下、前额、颈部、双腋窝、双月国窝以及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处,每次放置时间不可超过20min,以免局部冻伤。
也可以用冷水毛巾敷这些大血管走行处,每3min~5min更换1次。
2.1.2温水擦浴:用32 ℃~34℃左右的温水给病人擦浴,部位为四肢、颈部、月国窝、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处。
擦拭时间应稍长,以助散热。
禁擦前胸、后项以及脚心,因这些部位对冷刺激比较敏感,易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腹泻等不良反应。
擦拭过程中注意为病人保暖,擦拭后为病人更换衣裤,半小时后测体温。
2.1.3酒精擦浴: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利用酒精蒸发带走热量,从而起到降温的目的。
取30%~50%的酒精250mL,用浸过酒精的毛巾缠在手上,自颈侧面沿上臂外侧擦至手背,再从侧胸经腋窝沿上臂至手心。
边擦拭边按摩,同法擦另一侧。
然后将病人侧卧,自颈椎以下擦拭全背部。
脑血管意外之中枢性高热的护理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 2 0 年 1 . 09 月至 21 00年 1 月收 治的脑血 管意外 并发 中枢性高热患者 5 ,男 3 例 , 8例 1 女2 7例;年龄最 小 3 5岁 ,最大 7 8岁,平均 6 . 25岁。 均 由C T确诊 。G ag w评分:<3分 1 ,3 分 3 lso 5例 ~8 l 例,9 2分 9例 ,>1 ~1 2分 3例 。出血量 为 5 0 。  ̄8ml 1 方法 将 5 . 2 8例患者随机分 为物理 降温护理组和药 物降温护理组各 2 例 , 9 物理降温 护理组应用物理降温护 理,药物降温护理组应用药物降温 护理 ,两 组热性 分布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 P>O 5 。两组采取 降温 措施 .) 0 3 5 ,平均 7 ,使用 降温措施前体温均>3 ℃。4 ~1d d 9 h内 体温降至 3.℃ 以下为有效 , 75 并观察处理 7 的效果 。 d后 1 降温护理措施 - 3 1 . 物理降温护理 ①头部冰帽降温护理:将冰帽戴 .1 3 在患者头部 ,使脑部处于低温环境,降低脑 部温度 ,降 低脑组织耗氧量。 护理时注意将碎冰和冰水装入冰帽 内, 去除棱角 ,用薄毛 巾垫于冰帽 内层 以防其他部位冻伤 ,
( 本文校 对 :常风 嫒
收稿 日期 :2 1.33 ) 0 10.0
脑 血管意外之 中枢性高热 的护理观察
赵舜君 田浚弘 王功茴 陈 丽
摘要:目的 介绍脑血管意外所致中枢性高热的观察与护理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 年 1 09 月至 2 1 年 1 00 月收治的脑血管意外后
◎健 现D擞 D远O IUF  ̄CC -A意 N' 代程 qn CO EN
宜。 本组 有 1 出现颅 内出血 ,由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例 及 时发现颅 内出血 的发生 , 经及 时的治疗和细心 的护理 , 患者康 复。⑧预防继发性癫痫的发生 :脑 内肿瘤手术 患 者 由于神经 突然放 电引起 的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大脑功 能 失调 而出现 继发性癫痫 。有癫痫症状的患者应按 时定量 服用 抗癫痫 药物,癫痫发作时常用安定静脉推注或肌 内 注射 。护理上应采 取安全保护措施 ,让患者平 卧,减少 声、光刺激 ,床旁备有开 口器 、舌钳 、压舌板 ,并有 专 人 陪护,保护患者避免受伤 ,并防止误 吸的发 生。本 组 2例 出现继 发性癫痫 , 经采取 以上 的护理措施后 , 1例 无 发 生护理并发症 ,遵医嘱继续服 药,以控制疾病 的再发 。 ④预 防脑积水的发生 :术后血性脑脊液刺激 、血凝块 堵 塞,使脑脊液通道粘连阻塞 ;脑 内血肿 或脑水肿 ,使脑 组织膨 出、移位 ,脑脊液循环受 阻,形成脑积 水。开颅 术后脑积水多发生在术后 2 w  ̄6 [。在护理过 程中,要 观 察患者的意识、瞳孔 、头痛 、呕吐和记忆力情 况,注 意有无抽搐 、步态不稳 、痴呆 、反应迟 钝和行 为异常等 神经 功能障碍 ;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脑积 水可能发生 的时间 ,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若 需进 行脑脊液引流 , 须妥善 固定引流管 ,保持 引流通 畅,注 意观 察引流液的 颜色、量、性质并及 时记录 。本组 3例 出现脑积水 ,经 内科保守治疗和细 心护理 后治愈 。
1例中枢性高热患者使用电冰毯的护理体会
1例中枢性高热患者使用电冰毯的护理体会中枢性高热是—个严重威胁生命的临床综合征,其持点是:温度常波动在40℃左右,躯干和肢体近侧大血管处皮肤灼热,四肢远端厥冷,肤色灰暗,静脉塌陷等,由于高热的作用,使脑组织代谢率增高,脑组织缺氧加重,使脑组织损害加剧,形成恶性循环,故对中枢性高热的病人应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降温措施。
而传统的物理降温方法只是改变动脉血通过时的温度,不能彻底改变躯体高热症状和一般退热药如糖皮质激素、类固醇类可减轻外源性、致热源产生的高热,对中枢性高热疗效差[1]。
我科收治1例中枢性高热的患者,通过电冰毯控制中枢性高热取得良好效果,身体恢复情况良好,护理介绍如下。
1病例简介患者,男性,64岁,退休。
现病史:患者于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在38.5℃左右,无咳嗽,咳痰,曾到市级医院就诊,诊断为“上感”,予以“头孢”等治疗,热退,后第二日又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7.8-38.3℃之间,6月21日在我院门诊行肺CT检查,提示“双肺纹理增多,考虑支气管炎”。
予对症、抗感染等治疗后仍有发热,无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近两天来,体温升高至39.1℃,伴头昏、喘气、四肢乏力,不能拿筷子吃饭,今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因“发热10余天,四肢无力2天”于2012年6月25日以“颅内感染:小脑炎可能性大”收入我科。
自发病以来,精神差、进食少,大小便可,体力较前明显下降。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2年,最高159/75mmHg,否认心脏病、糖尿病史。
入院查体:T 38.2℃,P 96bpm,R20bpm,BP 118/75mmHg,双肺听诊可闻及明显啰音,腹查体无明显异常,双下肢不肿。
神经系统查体:嗜睡,查体欠合作,右侧瞳孔4mm,对光反射弱(右眼高度近视,多年如此),左侧瞳孔3.0mm,光反射可,颅神经(-),伸舌居中,颈强4指,骶尾部有压疮,病理征阴性,四肢共济运动不良,四肢肌力5级。
辅检:脑CT示双侧基底节区可疑腔梗,脑萎缩,鼻窦炎。
中枢性高热
中枢性高热中枢性高热的特点是1)持续39-40度的高热.体温在24小时内陡直上升(2)躯干皮肤温度高而肢体温度不高.(3)皮肤干燥不出汗..(4)呼吸和脉搏不随体温升高而加快(5)解热镇痛剂不能降温,物理降温有效无感染的血象改变,WBC不高,不伴寒战及其他感染中毒征象.(7)中枢性高热时,常伴有其他丘脑下部损害症状,如胃肠应激性溃疡.血糖升高.蛋白尿等.中枢性高热的治疗:中枢热:系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所致,即丘脑下部的前部及后外侧部损伤,散热、产热、保温中枢功能障碍所致,体温可随环境温度而易变,造成体温调节障碍。
临床上患者体温可高达41~42℃,但皮肤干燥少汗,皮肤温度分布不均,四肢低于躯干,有的病人两侧躯体体温可相差0.5℃以上,有明显的不全对称现象,但病人无感染征象,中毒症状不明显,不伴寒战,没有与体温改变相应的心率改变,用解热药无效。
体温易随外界环境变化而波动,所以常有白天稍低,夜间高,有体温倒错现象。
有的不严重的可呈低热表现,一般不超过38.5℃,但可持续较长时间,且无炎症及中毒表现,解热剂亦无效。
有时出现低温,或高热后转为低温,若经物理升温亦无效则预后极差。
持续高热、超高热会快速增加脑耗氧量,加重脑缺氧、脑水肿及脑病理损害,严重影响脑细胞功能的恢复,增加致残率、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
近年研究显示:降低脑温2℃就能明显地减少脑部神经易损区的脑缺血后神经损伤。
所以快速降温是临床治疗的关键措施之一。
西医常用物理降温加激素治疗,收到一定疗效。
.退热的处理:以物理降温为主,包括1.酒精擦浴, 酒精擦浴一般酒精浓度为30%左右,擦浴时可先上肢后下肢,一侧擦完换另一侧,最后擦腰背部。
但在擦浴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人变化,如有体温下降,寒战,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征象时,应立即停止擦浴,并应盖上被子保暖。
2.温水擦浴、3.冰垫冰帽降温: 冰袋或冰帽降温,将冰块放在塑料袋内,扎紧口,放置在大血管处,即两侧腋下,大腿根部,颈部及头部,1小时更换1次。
中枢性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方法
中枢性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方法中枢性高热是由下丘脑、脑干及上颈髓病变或损害,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而导致的发热,体温骤升至40℃以上,持续数小时、数日。
高热可使脑血流量、脑组织氧代谢增加,造成颅内高压,加重脑细胞损害,使机体代谢增加,加速器官衰竭,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消化道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
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不但能取得较好的降温效果,而且对防止或减轻多器官功能损害极为重要。
物理降温是用于中枢性高热患者降低体温的重要方法。
物理降温通过促进皮肤的散热,使散热大于产热来达到降温目的。
1 目的1.1为高热患者降温。
1.2患者实施局部消肿,减轻充血和出血,限制炎症扩散,减轻疼痛。
1.3为患者实施头部降温,防止脑水肿,并可降低脑细胞的代谢,减少其需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
2 开窗通风法患者体温在39℃以下,可将病室的门窗打开,通风换气或者打开电风扇或者空调机使室温下降,从而使患者体温自行调节,达到降温的目的。
3 冰袋冰囊降温法3.1评估3.1.1 患者的年龄、病情、体温等情况。
3.1.2 患者局部皮肤状况。
3.1.3 病人的心理状态。
3.2注意事项3.2.1 部位: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腘窝等血管丰富处。
3.2.2 时间:每次放置时间不超过30分钟,以免局部冻伤或产生继发效应。
长时间使用者,休息60分钟后再使用,给予局部组织复原时间。
3.2.3 注意观察局部皮肤变化,每10分钟查看一次局部皮肤颜色,病人局部皮肤无发紫、麻木及冻伤发生。
3.2.4 使用冰袋降温要经常更换部位,防止冻伤。
腋下冰袋降温后,腋温的测量不宜在50分钟内进行。
3.2.5 使用过程中,检查冰块融化情况,及时更换与添加。
冰袋完整、无漏水,布套干燥。
4 温水擦浴法温水擦浴一般应使用低于患者皮肤温度的温水,即32-34℃的温水进行擦浴,这样可以很快将患者的皮肤温度传到散发。
在温水擦浴前最好先在患者头部放置冰袋,这样有助于降温,又可防止由于擦浴时表皮血管收缩,血液集中到头部引起充血。
中枢性高热38例护理体会
( 青岛市第八人 民医院, 山东青岛 260 ) 6 10
擦浴时表皮 血管 收缩 , 液集 中到头部 , 血 加重 脑水肿 。试腋
温 时 , 在 同侧 腋 窝 冰 袋 取 出 3 i 再 试 。冷 降 温 过 程 需 0r n后 a 中 应 注 意检 测 患 者 体 温 变 化 , 观 察 不 良反 应 , 患 者 出 现 并 如
护理体会 : ①冷降温措施 应用前 剪去 患者 长发 , 后枕 颈
中枢性高热 3 8例护理体会
王桂 清 。 肖雪英
部易受压部位垫以海绵 , 双耳用 不脱 脂棉 花塞住 , 防水 流 入
耳。注意防止冻伤皮肤 , 冰帽、 冰袋 不可 直接接 触皮 肤并及
时 更 换 , 加 隔 一 层 治 疗 巾或 毛 巾。 在 更 换 冰袋 时 可 用 乙醇 可 和 温 水 全 身 擦浴 以增 加 降 温 效 果 , 冰 帽 要 连 续 使 用 , 防 但 以
中枢性 高热患者 3 8例 , 现报告 护理 体会 。 临床 资料 : 中枢性 高热患者 3 8例 , 3 男 1例 , 7例 ; 女 年 龄 1 8 6~ 3岁 , 均 3 . 平 6 8岁。车 祸伤 3 4例 , 跌落 伤 4例 , 发
躁动 , 尤其是老年患者 , 引起重视 。② 应发现 ,D患者 血 液 中存 在氧 化应 激水 P 平 升 高 l , 示 氧 化 应 激 参 与 了多 巴胺 神 经 元 损 4提 J
伤 。绿 茶 多酚 组黑质 的氧 化 应激 标 志物 MD A水 平
・
护 理 园地 ・
理 想 的 温 度 (5— 7℃ ) 无 严 重 并 发 症 出现 。 3 3 ,
[ ]A i R i P Snb a , t 1 o en e n bhv rn 3 va , el M , aaf e a lI l y i F .M d l g pr t eai i o a oi
中枢性高热的特点及降温方法PPT学习课件
降温注意事项:
1.降温措施宜早,在高热未出现前,即 应采取降温措施,是脑部处于低温环 境,以预防中枢性高热对脑组织的损 害
2.降温速度不宜过快,以每小时降低2℃ 为宜,降温过快是病人出现寒战从而 增加脑的耗氧量加重病情
3.降温至37℃持续一周以上才可将所有 降温物品逐渐撤掉,不可去不一起撤 掉,一面因体温恢复太快而引起脑水 肿,脑缺氧等不良反应
4
治疗:
催醒药物:醒脑静、纳洛酮、纳美芬 化痰药物:氨溴索 抗感染药物:莫西沙星、 营养支持药物:15-双肽 改善循环药物:奥拉西坦
5
护理问题:
护理措施:
体温过高 肺部感染 泌尿系感染 皮肤完整性受损
的危险
头置冰袋,冰毯物 理降温
拍背,吸痰,听诊 肺部,定期痰培养
9
传统降温方法
1.冰袋(冰囊)的使用:将小冰块装入冰袋, 将冰袋逃入布套,放置所需处,置冰袋于 前额、头顶不和大血管处
2.冰帽(冰槽)的使用:头部置冰帽中,让 脑部处于低温环境,以降低脑细胞的代谢, 减少脑细胞耗氧量,后颈部、双耳廓垫海 绵,双耳塞脱脂棉,放置冰水流入耳内
3.擦浴法:达到全身用冷降温的目的,用 32-34℃的温水或30℃的25-35%乙醇200300ml擦浴,擦浴是冰袋置头顶,热水袋 置足底
中枢性高热为非感染性高热,抗生素 治疗无效
体温在发病早期可骤然升高到39℃以 上,多为稽留热,体温分布不均匀, 四肢皮温不高,而头部及躯干温度增 高,双侧皮温不对称
单纯药物降温效果差,而物理降温有 一定疗效
8
头部物理降温的意义
中枢性高热可提高脑细胞的代谢率和耗 氧量,加重脑缺血缺氧和脑水肿,在原有 脑出血脑损伤的基础上进一步损害脑组织 低温治疗能有效的控制此类高热,降低 脑细胞的代谢率和耗氧量 实验表明,体温 每降低1度,脑血流量 平均减少6.7%,脑代谢率可降低5.5%
脑出血伴中枢性高热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6 4 防止冷空气直接吹到患者身上 ,以防发生血管痉挛 。 . 6 5 术后 1d拆线 ,鼓励患者 练习肩关 节的旋转 、抬高 等 . 4 活动及肘关节 屈伸 ,前臂旋前 、旋 后活动 ,防止关节僵硬 。
7 功 能 锻 炼
后 3周对再造指进 行 功能锻炼 ,再 造 指的屈 伸锻炼 ,防止 关节的僵直及肌腱 粘 连 ,待再造 指 的指 骨链 接 ,克 氏针 拔 出后加大活动 量 ,要求 患者做 捏 、握 、抓 的锻 炼 ,以锻炼 手部动作的协调性和再造手指的触觉及灵敏度 。
23 2 降温速 度 不宜 过快 ,以每 小 时降低 2C左 右 为宜 。 ..  ̄ 降温过快易使病人 出现 寒 战,从 而增 加脑 的耗氧量 而加 重
病情 。
23 3 冷 敷 部 位 要 定 时 更 换 ,观 察 皮 肤 情 况 防止 冰 伤 ..
发生 。
2 34 降温至 3 ℃持续 1 以上时才可将所用降温 物品逐 .. 7 周
两 例 患 者 经 过 精 心 治 疗 、护 理 与 康 复 训 练 后 ,第 一 例 患 者 ,出 院 时 可 以 握 一 瓶 2 0 m 的 矿 泉 水 ,再 造 拇 指 可 以 50 l 对 及 食 、中 、环 、小 指 近 节 、 中 节 和 远 节 指 间 关 节 ;现 还 在 进 行 康 复治 疗 的 这 位 患 者 ,再 造 拇 指 的对 掌 对 指 功 能 非 常 好 ,可 以握 一 瓶 20 m 的矿 泉水 。 00 l
现之一 。为非感 染 性 高 热 ,多 无 寒 战 ,抗 生 素治 疗 无 效 ,
体 温在 发病 早 期 (8小 时 内 ) 可 聚然 升 高 至 3  ̄ 4 9C以上 ,热
样 才 能 更 有 效 地 达 到 散 热 目的 。
颅脑损伤中枢性高热患者应用冰毯降温的护理体会
颅脑损伤中枢性高热患者应用冰毯降温的护理体会【摘要】颅脑损伤中枢性高热是一种常见并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了威胁。
本文旨在探讨颅脑损伤中枢性高热患者应用冰毯降温的护理体会。
首先介绍了冰毯降温的原理和效果,接着详细描述了护理操作和监测要点,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结合实际护理经验,总结了冰毯降温在颅脑损伤中枢性高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意义,强调了冰毯降温对患者生命的重要性。
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展望未来研究方向,致力于进一步完善护理方案,提高颅脑损伤中枢性高热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总结,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了更全面和有效的护理策略,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关键词】颅脑损伤、中枢性高热、冰毯降温、护理体会、监测要点、并发症预防、应用意义、展望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导致颅骨破裂或脑组织受到直接损伤的一种情况,常见于交通事故、坠落、打架等意外事件中。
颅脑损伤患者出现中枢性高热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常常伴随着昏迷、抽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中枢性高热是由于颅脑损伤导致脑温调节失常,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高热不仅增加了脑缺氧缺血的危险,还会加重脑组织水肿和炎症反应,导致脑损伤的进展。
及时有效地控制中枢性高热对于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颅脑损伤中枢性高热患者应用冰毯降温的护理效果,评估其对患者体温的调节和对脑损伤的影响,从而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冰毯降温在颅脑损伤中枢性高热患者中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更科学的护理方法,促进患者康复。
我们也希望通过对冰毯降温在该领域的研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一个基础,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本研究,我们将为护理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为提升颅脑损伤中枢性高热患者的护理质量和疗效做出努力和贡献。
2. 正文2.1 冰毯降温原理冰毯降温原理是利用冰毯覆盖患者身体表面,通过冰毯内部循环的冷却液不断吸收患者体温,实现降温的目的。
中枢性高热的护理
护理措施: --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保持输液通畅: • 保证通畅的静脉通道,准确记录出入量,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并准备抢救。
---营养摄入:
• 高热使机体代谢增加,热量消耗增大,水 分排出多,易发生营养不良,须供给充足 水分,营养物质等。不能经口进食时,可 给予鼻饲流质,并做好鼻饲管道的护理。
中枢性高热的护理
注意事项:
• 保持降温过程的连续性,不随意间断和不 盲目停止,以防体温下降后再度升高。
• 对冷敏感的病人不易用任何方法的物理降 温,因各种冷刺激都会使病人出现寒战, 使横纹肌产热增加而影响降温效果。
中枢性高热的护理
注意事项:
• 不论采用何种降温方法的同时,都应在足 心置热水袋,减轻脑组织充血,促进散热, 增加舒适,尤其是冰敷头部应重视,降头 温可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减少脑 组织的耗氧量,降低机体代谢率。一般认 为,体温下降1度脑细胞代谢率可降低6.5%, 颅内压可降低5.5%。所以,头部降温对颅 脑损伤的病人尤为重要。
---冰盐水灌肠:
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溶液通过肛管,由肛门 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病人排便、排气。 也可借输入的药物,达到确定诊断和进行 治疗的目的。
目的:为高热病人降温
降温用温度28-32℃,超高热患者可用4℃ 等渗冰盐水。嘱患者做深呼吸,腹部放松, 保持灌肠液在肠道内停留片刻,降温效果 更佳。
中枢性 高热 的护 理
中枢性高热的护理
引起中枢性发热的主要疾病及病变:
• 脑外伤和脑手术:严重脑外伤和颅脑手术累 及垂体窝、三脑室部位、后颅窝等可引起发 热。尤其以往经三脑室入路行鞍区肿瘤切除 后, 常发生中枢性高热及胃粘膜出血等并发 症。脑部手术侵袭引起的中枢性发热多发生 于术后数天内。
52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中枢性高热的护理干预
52例 急 性 脑 血 管 病 并 发 中 枢 性 高 热 的 护 理 干 预
刘翠华 ( 山东省广饶县人民医院山东广饶257300)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中枢性 高热:护理
中枢性高 热是急性脑血管病 的常见并发症。常 因下丘
2.2原发病的观察
脑的体温 调节中枢遭损 害后,造成体 温调节功能紊 乱,散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 人不断增多。而老年人身 例,DHS内 固定22例,住院天数7 ~70天。
体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加上自身疾病( 如骨质疏松,糖尿 1.2 合并症冠心病2例,高血压12例,糖尿病10例,脑血
病等) 或者外力因素最易受损的部位是股骨颈及脊柱,股 管后遗症3例。
骨颈骨折是常见 的多发于老年人的骨折,其 发病率为股骨
52例患者经以 上护理措施的落实,15例好 转出院,19
耗氧量加 重病情。同时 严密监测生命 体征的变化。 体温监 例死于呼吸 衰竭和循环衰竭, 7例死于多脏器功能 衰竭,3
测以肛温为准。降温疗效显著,降温有效率高达100%。 2.1.4医用冰毯降温法 医用冰毯应用于I 临床患者后,
例死于肾功 能衰竭,l 例死于 应激性溃疡大出血, 8例中枢
性高热后昏迷继续加深自动出院。
.
即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其降温效果又好。有效率高达
4讨论
100e/e 121。
脑卒中导致体 温调节中枢直接或间接受损 ,并可阻断
护理Nur si ng
老 年 股 骨颈 骨 折 围 手 术期 护 理
余艳 ( 浙江省台州 市黄岩中 医院五病 区318020)
【摘要】 目的为提高老年股 骨颈骨折手术治 疗的效果,减少 并发症的发生,提 高病人的生活质 量.方法术前加 强心理护理,消除 紧张情 绪, 术后 密切观 察病人 病情 变化及 预防 并发症 的发生 ,注 意体位 护理 ,重视 术后 功能锻 炼和出 院指 导.结 果术 后恢复 良好, 并发 症 发生率为6.3%。随诊1- 2年,大部病人生活能够自理,生活质量得到根本提高。结论通过对7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术后的精 心护理,减少了并 发症的发生,取得了预期的治 疗效果,为患者提高生存质量提供 了有效保证. 【关键词】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中枢性高热患者的护理进展
中枢性高热患者的护理进展一、概念中枢性高热:中枢性高热是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而出现的临床症状。
其发热特点:①体温骤然升高至40℃以上,持续高热数小时至数天,无寒战;②体温分布不均匀,躯体及头部温度高而肢体温度不高,双侧温度可不对称,相差超过0.5℃;③全身皮肤干燥无汗,四肢厥冷;④单纯药物降温效果不好,而物理降温有一定疗效;⑤体温易随外界温度变化而波动。
一般不伴有随体温升高而出现的脉搏和呼吸增快。
一般不伴有白细胞增高,或总数虽高,分类无变化。
高热的危害:高热可使脑血流量、脑组织氧代谢增加,造成颅内高压,加重脑细胞损害,使机体代谢增加,加速器官衰竭,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消化道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
引起中枢性发热的主要疾病及病变:---脑血管病:脑血管病引起的中枢性高热以出血性多见,是由于出血和周围水肿直接影响体温调节中枢,以及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内的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等物质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所致。
脑外伤和脑手术:严重脑外伤和颅脑手术累及垂体窝、三脑室部位、后颅窝等可引起发热。
尤其以往经三脑室入路行鞍区肿瘤切除后,常发生中枢性高热。
癫痫:强直-阵挛性发作的癫痫可引起发作后体温升高。
可能因肌肉持续性收缩使产热增加,以及癫痫发作使神经元过度兴奋放电,引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短暂性功能紊乱,导致发热。
颈段或上胸段病变:损伤中间外侧柱,使体温调节反射传出障碍,可引起发热。
体外循环术后,由于术中机器转流、血流降温与复温、全麻致体温调节功能紊乱等原因,极易发生体温不升、高热等体温异常变化。
酒精戒断:有报道长期酗酒者,在戒断后产生中枢性发热。
中枢性高热的治疗:首先应治疗原发病。
有报道,中枢性高热与脑内多巴胺受体功能失调有关,故使用该受体的激动剂--溴隐亭可能有效。
2.5mg/次,每日3次。
王振刚等将60例颅脑损伤引起的中枢性高热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行物理降温加嗅隐亭治疗,B组行物理降温加对乙酰氨基酚治疗,C组行单纯物理降温处理。
中枢性高热的处理
中枢热:系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所致,即丘脑下部的前部及后外侧部损伤,散热、产热、保温中枢功能障碍所致,体温可随环境温度而易变,造成体温调节障碍。临床上患者体温可高达41~42℃,但皮肤干燥少汗,皮肤温度分布不均,四肢低于躯干,有的病人两侧躯体体温可相差0.5℃以上,有明显的不全对称现象,但病人无感染征象,中毒症状不明显,不伴寒战,没有与体温改变相应的心率改变,用解热药无效。体温易随外界环境变化而波动,所以常有白天稍低,夜间高,有体温倒错现象。 有的不严重的可呈低热表现,一般不超过38.5℃,但可持续较长时间,。且无炎症及中毒表现,解热剂亦无效。有时出现低温,或高热后转为低温,若经物理升温亦无效则预后极差。持续高热、超高热会快速增加脑耗氧量,加重脑缺氧、脑水肿及脑病理损害,严重影响脑细胞功能的恢复,增加致残率、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近年研究显示:降低脑温2℃就能明显地减少脑部神经易损区的脑缺血后神经损伤 [1] 。所以快速降温是临床治疗的关键措施之一。西医常用物理降温加激素治疗,收到一定疗效。.
适应症:严重感染引起的高热,惊厥;中枢性高热,中暑及日射病;严重的中毒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及严重烧伤;重症脑外伤或其他重症脑病;甲亢危象;子痫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危象;顽固性头疼,如AMI,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措施不能止痛;高度精神紧张
禁忌症:血容量显著减少,而未纠正前;肝肾功能严重损害;严重贫血
Ⅲ号方:哌替啶(度冷丁)100mg,异丙嗪(非那根)50mg,乙酰丙嗪20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非那根)50mg,氢化麦角碱(海德嗪)0.3~0.9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适用于有呼吸衰竭的病人。
Ⅴ号方:氯丙嗪(冬眠灵)50mg,异丙嗪(非那根)50mg,普鲁卡因500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适用于少尿患者,对于有心率慢及心律紊乱者慎用
医学毕业论文ICU中枢性高热病人物理降温护理现状及进展
ICU中枢性高热病人物理降温护理现状及进展本文综述了中枢性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不同方法及护理进展,并了对ICU高热患者的护理启示,以指导护理人员正确采取物理降温措施,促进控制ICU中枢性高热患者体温,防止其并发症发生,从而降低病死率。
中枢性高热物理降温护理中枢性高热是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而出现的临床症状。
持续高热可使脑血流量、脑组织氧代谢增加,造成颅内压增高,加重脑细胞损害;高热还可导致机体代谢大量增加,热能消耗,从而加速各器官的衰竭[1]。
护理研究者[2]实验发现物理降温能够快速有效地发挥对中枢性高热患者的降温作用。
因此,对ICU患者采用及时有效的降温措施,预防或控制中枢性高热对脑组织的损害,并对防止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研究者在物理降温材料、方法、程序方面做了许多探讨,现就中枢性高热病人物理降温护理及进展综述如下: 1 传统降温方法[3] 1.1 冰袋(冰囊)的使用方法是将小冰块装入冰袋1/2~2/3满,将冰袋装入布套,放置所需处,置冰袋于前额、头顶部和体表大血管流经处,不可直接接触皮肤,每次放置时间不可超过20min,应加隔一层巾以防皮肤冻伤。
1.2 冰帽(冰槽)的使用方法是头部置冰帽中让脑部处于低温环境,以降低脑细胞的代谢,减少脑细胞的耗氧量,后颈部、双耳廓垫海绵,双耳塞不脱脂棉球,防止冰水流入耳内。
1.3 擦浴法达到全身用冷降温目的。
用32℃~34℃的温水或30℃的25%~35%乙醇200ml~300ml擦浴。
擦浴时冰袋置头部,热水袋置足底。
擦浴顺序及手法按护理操作常规要求进行。
1.4 环境降温空气对流散热受外界空气流速即风速的影响,一般的说,风速越大,散热量越多,但风速较快时,散热量的增加减慢[4]。
体温升高的患者需要一个安静,空气流通和温度适宜的环境。
可将病人置空调间,室温一般维持到20~23.9℃为宜[5]。
2 改进后的降温方法 2.1 冰袋制作的改进 2.1.1 化学冰袋化学冰袋是以化工原料为内充物常温填充、低温凝固而成,使用时将化学冰袋放人冰箱中吸冷,由融胶状态变为固态,取出后置于所需部位,可反复使用,摒弃了传统冰袋烦琐的缺点[6]。
颅脑降温仪在中枢性高热中的应用及护理
颅脑降温仪在中枢性高热中的应用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中枢性高热的护理方法。
方法采用冰帽、冰袋、温热乙醇擦浴、对症支持治疗护理,随机将脑卒中中枢性高热的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15例,采用冰帽,对照组15例,采用冰袋、酒精或温水擦浴作比较。
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2%,对照组有效率45%。
结论采用冰帽降温较常规物理及药物降温效果好。
【关键词】中枢性高热冰帽降温脑损伤中枢性高热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低温治疗能显著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效控制颅内压,促进脑损伤病情的恢复。
我科自2007年将颅脑降温仪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因脑血管疾病引起高热入院的患者30例,其中脑梗死26例,脑出血4例;男23例,女7例;年龄在49~77岁之间,平均58.4岁。
体温在38.5~39.9℃之间。
1.2 方法1.2.1 冰帽的使用将毛巾平铺于冰帽中,并将患者头部置于其中,双耳用毛巾包裹,防止冻伤。
冰帽应安放合适,置于患者头下部着力处,防止冰帽下缘上翘,致使患者脖颈处受力。
1.2.2 参数调节接通电源,打开机器,先将机器制冷30min,开始工作,根据患者体温调节预置温度。
冰帽4-10℃之间。
1.3 效果观察 30例高热患者使用颅脑降温仪后,可有效地将体温维持在37~38.0℃左右。
其中27例的体温在37~37.5℃之间,3例在37.5~38.0℃之间。
1.4 讨论中枢性高热是脑卒中较常见的危重征象之一,其临床特点是:非感染性高热,多无寒战,抗生素治疗无效;体温在发病早期可骤然升高至39℃以上,多呈稽留热,体温分布不均匀,四肢皮肤温度不高,而头部及躯干温度高,双侧皮肤温度也不对称;皮肤干燥无汗;单纯药物降温效果不好,而物理降温则有一定的疗效。
高热可使脑脊液分泌量增加,分泌速度加快,从而使颅内压升高,加重脑水肿,必须将体温控制在38℃以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英
2021/3/10
讲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 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 范围的情形。
2021/3/10
讲解:XX
2
定义
中枢性发热:是由下丘脑、脑干及上颈髓病 变或损害,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而导致的发热, 体温骤升,持续数小时、数日。
病例介绍
刘友贤,男,79岁,因突发言语不能神志障碍2小时于
急诊收入我科,诊断脑干出血,破入脑室。入院查 体:神志模糊,双侧瞳孔等圆,右侧直径3mm,左 侧2.5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迟钝。T:36.3℃、P:80 次/分、R:20次/分(气管插管)BP:183/89mmHg, SPO2:98%
既往史:高血压20余年,冠心病多年,不规律使用尼 群地平,冠心丹参滴丸。
2021/3/10
讲解:XX
13
5月12日23:40:突发高热,T:39℃,遵医 嘱予降温毯物理降温,调大氧流量。次日7 时T:36.8℃。 5月14暂停使用降温毯,体 温36.8℃~38.7℃ 血常规WBC11.4*109/L,血气分析PaO2:
61mmHg,SPO2:91%。
2021/3/10
2021/3/10
讲解:XX
21
2021/3/10
讲解:XX
14
2021/3/10
讲解:XX
15
护理诊断
体温过高:与脑出血引起中枢性发热有关 营养失调:与低于机体需要量,长期卧床有关
潜在并发症:有皮肤受损的危险; 体液不足的危险;
2021/3/10
讲解:XX
16
2021/3/10
护理 ?
讲解:XX
17
护理措施
--降温护理
冷敷降温:将冰块用毛巾包裹,检查无漏水后可放置在枕下、前 额、颈部、双腋窝、双侧腘窝以及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处,每次放 置时间不可超过20 min,以免局部冻伤或产生继发效应。 温水擦浴:用32 ℃~34 ℃左右的温水给病人擦浴,部位为四肢、 颈部、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处。擦拭时间应稍长,以助散热。 禁擦前胸、后项以及脚心,擦拭过程中注意为病人保暖,擦拭后 为病人更换衣裤,半小时后测体温 酒精擦浴:取25%~30%乙醇41℃~43℃,操作步骤同温水擦浴。 有利于血管扩张,血流增快,皮肤表面温度增高,汗腺分泌增加, 毛孔增大,带走大量热量。(注意:对有皮肤损害、有出血倾向 者禁用酒精擦浴。)
2021/3/10
讲解:XX
19
冰帽
2021/3/10
讲解:XX
20
降温毯使用:先检查水箱是否漏水,水箱内水量适宜,水箱内水应 现用现加,检查冰毯是否漏水。正确连接电源、导水管及传感器, 导水管外有不导电的塑胶管包裹,以保护安全。使用时冰毯铺于 患者肩部到臀部,不要触及颈部,以免因副交感神经兴奋而引起 心跳过缓。毯上可用单层吸水性强的床单,及时吸除因温差存在 产生的水分,床单一旦浸湿,要及时更换,以免引起患者的不适。 及时擦干冰毯周围凝聚的水珠,以免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转,防止 漏电发生。定时翻身擦背,以每小时翻身1次为宜,避免低温下皮 肤受压,血流循环速度减慢,局部循环不良,产生压疮。
2021/3/10
讲解:XX
11
专科检查:颈抗(-),四肢肌力三级,肌张 力正常,四肢腱反射++,克氏征(-),巴氏 征(-),NIHSS评分23分,GCS评分10分。
2021/3/10
讲解:XX
12
诊疗计划
重症监护,绝对卧床休息,甘露醇脱水降 颅压,乌拉地尔调控血压,维持水电解质 平衡,预防脑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补 液,亚低温治疗。
2021/3/10
讲解:XX
8
1
突然高热,体温可直线上升,达40~41℃,持续高热数 小时至数天直至死亡;或体温突然下降至正常
2
躯干温度高,肢体温度次之,双侧温度 可不对称,相差超过0.5℃
3
一般不伴有随体温升高而出现的脉搏 和呼吸增快
无颜面及躯体皮肤潮红等反应,相反 4 可表现为全身皮肤干燥、发汗减少、
颈段或上胸段病变:损伤中间外侧柱,以及使体温 调节反射传出障碍,可引起发热。
2021/3/10
讲解:XX
7
中枢性高热的治疗:
• 首先应治疗原发病。 • 有报道,中枢性高热与脑内多巴胺受体功能失
调有关,故使用该受体的激动剂--溴隐亭可能 有效。 • 脑出血者给予降颅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在降 颅压的同时给予止血药。因机体通常能耐受的 体内温度为40.5℃, 超过此温度时脑组织容易 产生热损害, 因此必须积极降温治疗。
病因
脑血管病 脑外伤和脑手术 癫痫 急性脑积水 酒精性戒断 颈段或上胸段病变
2021/3/10
讲解:XX
4
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引起的中枢 性发热以出血性多见, 特别以内侧型出血破 入侧脑室及第三脑室、 原发性脑室出血、脑 桥出血和蛛网膜下腔 出血患者较常见。
2021/3/10
讲解:XX
5
脑外伤和脑手术
四肢发凉
中枢性发 热主要特点
5 虽然高热,但中毒症状不明显,不伴发抖
6
无感染证据,一般不伴有白细胞增高, 或总数虽高,分类无变化
7
因体温整合功能障碍,故体温易随外 界温度变化而波动
高热时用抗生素、解热剂无效,因为 8 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解热药难以对其
产生影响,故不产生降温的临床效果
中枢性发 热主要特点
严重脑外伤和颅脑 手术累及垂体窝、 三脑室部位、后颅 窝等可引起发热。 脑部手术侵袭引起 的中枢性发热多发 生于术后数天内。
2021/3/10
讲解:XX
6
其他
癫痫:强直-阵挛性发作的癫痫可引起发作后体温升 高
急性脑积水:能由神经肽释放,中枢多巴胺介质紊 乱,或下丘脑受压所致。
酒精戒断:长期酗酒者,在戒断后产生中枢性发热。
2021/3/10
讲解:XX
18
护理措施 --降温护理
冰帽的使用:患者头部适宜位置放置电子冰帽,使用时在冰帽 内侧、枕下垫上毛巾,勿使头部直接接触冰帽内部,特别注意 保护患者耳、面部, 防止冻伤;护理人员要每半小时巡视一次, 记录冰帽运行情况、 温度、患者生命体征及面色;护理人员 要将控温毯盖在患者身上或置于躯干下,调节温度为 15 ~ 36°C。降温速度不宜过快,以每小时降 低 2°C左右为宜(降 温过快易使患者出现寒战,从而增加脑的耗 氧量而加重病情。 当患者体温降至 30°C时可取下冰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