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笔记2之精神分析理论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精神分析理论
一、弗洛伊德理论
(一)人格水平理论(解剖模型)
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部分。
1. 意识是指人们正察觉到的想法。意识不断发生变化。
2. 前意识(preconscious)又称下意识,是调节意识和无意识的中介机制,可以使无意识转化为意识。它的作用是阻止无意识进入意识层面。在大脑存储的信息中,意识处理的信息只占很小的比例。大量可再现的信息构成前意识。
3. 无意识(unconscious)又称潜意识,是指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收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我们内心想法的主体位于无意识当中,这里的内容无法直接接触。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的内容无法被提取进入意识,除非在极端情况下。然而无意识的内容决定了人的许多日常行为。
(注:理解无意识对行为、尤其是对变态行为的影响,是理解精神分析思想的关键。)
(二)人格结构理论(结构模型)
弗洛伊德把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他认为组成人格的各个部分经常发生冲突。
本我:人出生时只有本我一个人格结构。遵循快乐原则,即,本我只关心如何立即满足个人需要,而不受任何物质和社会的约束。弗洛伊德认为本我冲动永远存在,必须受控于健康成人人格的其他部分。弗洛伊德还假设本我还通过愿望实现来满足其需要,即当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时,本我会想象它的存在。本我完全隐藏于无意识中,处于意识之外,本我冲动与性和攻击有关。
自我:生命的头两年,自我逐渐发展起来。遵循现实原则,即,自我的主要工作是满足本我冲动—但以考虑情境现实性的方式进行。自我将本我冲动控制在无意识当中,同时也尝试着满足本我的需要,吉尔减轻紧张,但以考虑行为后果的方式进行。与本我不同,自我能在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各部分之间自由活动。
超我:5岁左右开始形成。超我代表了社会的、特别是父母的价值和标准,对能做和不能做的事有更多的限制。遵循道德原则。超我不仅对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进行惩罚,还以自我提供榜样,用以判断一个行为是否合乎道德,并因此而受到赞扬。
三者关系:本我、自我和超我相互补充、相互对立。在一个健康的人身上,强大的自我不允许本我和超我过分地掌管人格。三者的斗争永不停止。我们每个人意识之下的某个地方,永远存在着自我放纵、考虑现实性和强制执行严格道德准则三者之间的紧张状态。
(三)人格动力理论(本能理论)
人的行为受一种强大的内部力量(triebe)驱使,这种内部力量可以译为驱力或本能。弗洛伊德认为,本能分为两大类:生或性的本能(利比多libido);死与攻击的本能(塔纳托斯Thanatos)。
弗洛伊德认为由性驱动的行为不仅仅包括明显与性有关的内容,还包括几乎所有以快乐为目的的行为;大多数情况下,死的本能转向外部,表现为对他人的攻击。死得愿望是无意识的。
心理活动受利比多支配。内部心理冲突导致紧张,人类行为的目的是回到不紧张状态。
(四)人格适应理论(心理防御机制)
根据弗洛伊德理论,一个健康人的人格中,自我掌控着本我冲动和超我的需要。为达到这个目的,自我通常使用防御机制。这些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升华、替代、否认、反向作用、理智化和投射等。除升华外,自我在运用防御机制的时候都要付出代价。
1. 压抑:是一种积极的努力,自我通过这种努力,把那些威胁着它的内容排除在意识之外,或使这些内容不能接近意识。弗洛伊德称之为“整个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石”,它是最重要的防御机制。但压抑的使用会影响自我功能的发挥。e.g: 孩子看见父亲殴打母亲,事后被问及时,却坚称从未看见过。
2. 升华:在升华的作用下,自我会把危险的无意识冲动转化为社会认可的行为。e.g: 攻击性的本我冲动升华为打冰球、橄榄球等运动。升华用得越多,我们自身创造性越强。精神分析学家通常认为升华是唯一真正成功的防御机制。
3. 替代:将冲动导入一个没有威胁性的目标物。e.g: 拿小孩出气。与升华不同,替代性冲动不会带来社会的奖赏。
4. 否认:当运用否认时,我们只是否认接受某些事实的存在。和压抑不同,否认不是忘记了,而是坚持某些事不是真实的,尽管所有的证据都表明是真实的。否认是防御机制的一种极端形式。否认的越多,与现实的接触越少,心理机能的运作就越困难。在许多情况下,自我宁愿求助于否认,而不让某些想法达到意识。e.g., 不承认亲人已经死亡。
5.反向形成:是指对内心的一种难以接受的观念或情感以相反的态度或行为表现出来。在运作反向作形成时,我们会按照与无意识欲望相反的方式行动,以躲开可怕的念头或欲望。在弗洛伊德看来,慷慨往往被解释为对吝啬的一种防御,清洗是对肮脏的一种防御。
6.理智化:使用一种严格的理智而非情感的方式检查我们的意念,可以是某些想法进入意识,而不造成任何焦虑;对可怕事物进行自我控制的一种方法是,在这些情感内容进入意识层面之前,我们就把它抹去。 e.g.,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7.投射:把无意识冲动归为别人的,而不是我们自己的。这种防御机制称为投射。 e.g., 爱发脾气人指责别人不好
8. 合理化: 通过为所做的无法接受的行为寻找一个合理的解释(或借口)来减少焦虑。人们对成败的反应中的合理化是常见的,将功劳归于表现好,将表现差归因于外部力量。
9. 倒退/退行:指个体面临冲突、焦虑和紧张时,有可能返回到其早期发展的安全阶段,借以避免目前的冲突、焦虑和紧张。例如,一个小孩眼见弟、妹出生,自己的宠爱受到威胁,有可能因之倒退到重新出现尿床或吮吸手指现象。
(五)心理性欲的发展阶段
弗洛伊德认为,年幼儿童经历一系列以主要的性敏感区为标志的发展阶段,称为心理性欲发展阶段。儿童经历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最后进入生殖期,能进行健康的性欲发泄。早年的过度创伤会导致心理固着,成年期的人格将反映发生心理机能固着的那个阶段的特征。
1. 口唇期(0-1.5岁):口、唇、舌是主要的性敏感区。这一时期的创伤经验,会导致心理机能的固着及口唇期人格的形成。具有口唇期人格的人会依赖别人;发生在长牙以后的心理机能固着则会导致成人过度的攻击性。发展任务是通过建立良好的母子关系来帮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任感。
2. 肛门期(1.5-3岁):18个月时,进入肛门期。主要快感行为是排便或完弄粪便。肛门区是主要的性敏感区。发展任务是学习认识负面情感,开始自治自律。具有肛门期人格的人会过分地爱清洁、固执或过于慷慨。
3. 性器期(3-6岁):阴茎或阴蒂成为最主要的性敏感区。发展任务是接纳性情感,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