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翻译中的技巧———词类转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随着国际交流的发展,英语翻译相关论文的作用愈加重要,社会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也大量增加。因此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十分必要。大学生在翻译中通常会出现各种翻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生应首先明白翻译的概念、标准和两种语言的特点,这样学生在大学英语的翻译中才能为了使翻译符合语言特点和形式,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基本的翻译技巧———词类转换,使译文通顺畅达,更加准确具体,更加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关键词: 大学英语;翻译;词类转换;英语翻译论文;英语论文格式

一、翻译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间交往的日益频繁和不断深入,英语的使用越来越多,作为人与人活动的主要联系方式之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而且作用愈显重要,对大学生尤为如此。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正如《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所明确规定的“: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听、说、读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和根本所在,而翻译和写作是英语学习的关键和核心所在。尤其是翻译的学习对于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有着本质的作用:通过翻译,学生可以更加准确的理解词汇的意思和用法,更加清晰的判断文章的句法结构,更加准确和地道的理解原文,并会在翻译中了解语言的地道使用方法,从深层次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随着中国加入WT0,国际间的交流愈加频繁,社会对于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知识的翻译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外语系由于专业的局限,根本无法满足这种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这类型的翻译人才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各类院校来培养。从这一角度而言,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因此,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尤为重要,不可忽视。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问题

长期以来,在各院校的英语教学中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忽略了翻译的教学,使的翻译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由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涉及的翻译内容较少,并且分值较低,因此学生的翻译学习缺乏动力和方向性。这些原因造成了学生的大学英语翻译学习较少,因而翻译能力较差并且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可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1)不能根据上下文准确判断最佳词义,只能用自己所掌握的词义生搬硬套,造成译文不准确,甚至出现谬误。(2)不能准确把握语句、语篇的结构,语法概念模糊导致理解和翻译上的错误。(3)死译、硬译造成译文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逻辑不清。不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表达不流畅。这三个问题充分说明了学生在做翻译之前,对翻译的基本知识和翻译标准没有一个明确和基础的认识。

世界的翻译活动至今已有一两千年的历史了,人们给其下过许多定义,例如,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J.C.Catford认为“:翻译是一项对语言的文本的过程”。美国的翻译理论家Eugene A.Nida则认为“:翻译是在接受语中寻找和原文信息尽可能接近的自然的对等话语,首先是以上对等,其次才是风格上的对等”。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传播。同时翻译也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是一种语言艺术的再创作和再加工。

我国历来对于翻译标准就有不同的标准。如1951年傅雷先生提出了文学翻译的“传神”论。傅雷先生认为“: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是神似”。1964年,钱钟书先生提出了“化境”理论。他认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比较全面的翻译标准是严复1898年提出的,即“信”“、达”“、雅”,即忠实于原文,译文流畅,文字典雅。

学生在大学英语翻译中不能把握词的正确意思,不能根据上下文来判断最佳词义,造成译文的不准确,没有做到“忠实于原文”这个翻译标准。但词义的正确判断,这第一个问题不是本质和根本的问题,原因在于学生可以通过词汇量的增加和字典的帮助得以提高和改善。而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即不能准

确把握语句和语篇结构、死译和硬译则是更为关键的问题,需要在教学中得到重视并采取相关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和改善。

三、大学英语翻译中的技巧———词类转换

学生在翻译时往往会拘泥于原文,过多的受到原文的束缚,不能理顺原文的篇章和句法结构,因而很容易出现死译和硬译的翻译问题。学生通常会完全按照原文的词汇词性、位置和句子的结构来生硬翻译,从而造成了翻译的句子或文章不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译文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逻辑不清,不能按照目的语的表达习惯流利畅达的表达出来。

这第二和第三个问题的出现与学生不了解两种语言的语言特点和语言表达形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英汉两种语言在语言特点和表达形式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汉语是意合的语言,而英语是形合的语言。汉语遵循语义的连接,注重整体和谐,缺乏严格的逻辑性的特点,句子结构简短而松散。英语语言惯用结构复杂而严密的长句,句式构架严整,表达思维缜密,行文注重逻辑,偏爱使用大量连接手段连接句子。

因此学生在大学英语翻译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在老师的帮助下注意到语言各有所长,都有其独特的词法、语序、遣词造句方法和各种特殊的语言形式。语言的不同,主要在于其不同的语言形式,因此在翻译中如要保持“忠实”,保持原文的内容,就必须改变表现形式。在翻译时,应根据两种语言的所长和差异,在保证原文意思不变的情况下,译文必须改变词类,这就叫词类转换法。这样可以使译文忠实于原文又通顺自然,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真正做到翻译的标准:“忠实”“、通顺”。在大学英语的翻译中,词类转换法是基本的翻译技巧之一。

词类转换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根据译文语言的习惯进行相关的转变。这不仅是指词类的转变,而且还包含词类功能的改变和一定词序的变化。但主要还是指词类的变化。英语和汉语词汇之间没有完全对应的关系。汉语单词没有词形变化,而英语单词却有,同一个词根加上不同的词缀可以变成动词、名词、形容词或副词。比如:character这个词,它是一个名词,意思是“特征“。加上后缀istic,就形成了形容词,意思是“有特点的”;加上后缀ize,就形成了动词,意思是“具有┉的特点”。其次,汉语句子多用动词,而英语句子则多用其他词性的词,如名词、形容词、副词和介词词组。这也就是说,在大学英语翻译时,英语句子中的名词、形容词、副词和介词词组要译成汉语的动词。翻译中总是以名词译名词、动词译动词词性对应不仅不可能,而且极为有害。英汉互译的过程中词性的转换是不可避免的。大学英语翻译也是如此,该转换的地方不转换,译文读起来就会感到生硬别扭。作为一种翻译技巧。词类转换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事实上,词类转译的种类很多,就大学英语而言,最常见的是名词、介词词组、形容词转译为动词。

1. 名词与动词的相互转换。英语中名词占优势。英语的句子动词用的比较少,常用名词尤其是抽象名词来表达汉语中用动词表达的概念,,而且动词的兼类情况非常明显,加之英语有词形变化,许多动词词尾加上后缀,如-ment,-tion,-ance,-er,-or等,即可变成名词。与此相反,汉语却以动词占优势,动词用的比较多,而且一个句子不限于用一个动词,还普遍使用连动式和兼语式等结构。,因此,在大学英语英译汉时英语名词转换成汉语的动词而汉译英时汉语的动词转换成为英语的名词。例如: (1)They will miss the ritual interaction that goes with a welcoming cup of tea or coffee that may be a convention in their own country.

他们会怀念那种喝着茶或咖啡招待客人的礼节性交往,而这种交往也许是他们自己国家的一种习俗。这里的译文把英语中的名词“cup of tea of coffee”,转换成了中文中的动词“喝着茶或咖啡”。若不进行词类转换,完全按照原文生硬翻译“他们会怀念招待客人的茶或咖啡的礼节性交往,”就会显得不知所云,表达不清楚,译文生硬。转换之后,能准确传达出原文所要赋予“cup of tea of coffee”的意思,并且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2)But a series of new environmental laws,together with the creation of parks and nature preserves that cover one quarter of the country,are aimed at protecting Costa Rica’s remaining forest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