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送教上门教案
送教上门教学内容教案
送教上门教学内容教案一、教学对象本次送教上门的对象是一位名叫学生姓名的特殊儿童,学生姓名今年X岁,由于具体身体或智力障碍原因,无法正常到校接受教育。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认识常见的事物和简单的文字。
(2)培养学生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洗漱等。
(3)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如 10 以内的加减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直观教学、游戏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采用反复练习的方式,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增进学生与教师、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和支持。
三、教学内容1、语文(1)识字认识常见的汉字,如“人、口、手、上、下”等。
通过图片、卡片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含义。
(2)阅读朗读简单的儿歌、故事,培养学生的语感。
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数学(1)数的认识认识 1-10 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
能够点数 1-10 以内的物体数量。
(2)加减法学习 10 以内的加减法,通过实物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做一些简单的加减法练习题。
3、生活自理(1)穿衣教会学生自己穿衣服,区分衣服的前后、上下。
练习系扣子、拉拉链等动作。
(2)洗漱学习刷牙、洗脸的正确方法。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艺术与手工(1)绘画让学生自由涂鸦,发挥想象力。
指导学生画一些简单的图形,如圆形、三角形等。
(2)手工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如折纸、剪纸等。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四、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各种有趣的游戏,如识字游戏、数学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情景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学习和运用知识。
4、个别指导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满足学生的特殊需求。
关爱特殊孩子送教上门服务优质教案范文
《关爱特殊孩子——送教上门服务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残疾儿童的基本情况,包括身体状况、心理特点以及特殊教育需求。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能力,学会用合适的方式与残疾儿童交流互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尊重和接纳残疾儿童,树立平等、包容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残疾儿童的定义与分类:介绍常见的残疾类型(如视觉、听力、智力、肢体等)及其特点。
2. 特殊教育需求:探讨残疾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相应的教育支持和辅助手段。
3. 沟通技巧: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简单的手语、肢体语言和表情与残疾儿童沟通。
4. 互助互学:鼓励学生与残疾儿童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5. 情感关怀:强调关爱和支持残疾儿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责任感。
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设置模拟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残疾儿童的感受,理解他们的需求。
2.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如何与残疾儿童相处,分享经验和想法。
3.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残疾儿童和志愿者,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加深对彼此的理解。
4. 案例分析:分析成功的送教上门案例,让学生从中学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5.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如何使用辅助工具和教学材料,进行实际的送教上门活动。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故事或新闻引起学生对残疾儿童的关注。
-简要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 知识讲解(20分钟)-使用PPT或实物展示不同类型的残疾,解释其特点和影响。
-讲解特殊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演示有效的沟通技巧。
3. 情景模拟(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残疾儿童的互动场景。
-教师提供指导和反馈。
4. 互动讨论(10分钟)-学生分享角色扮演的体会,讨论如何改进沟通方式。
-强调尊重和理解残疾儿童的重要性。
5. 案例分析(10分钟)-分析成功的送教上门案例,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讨论案例中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特殊教育(送教上门)教案14篇一学期(完整版)
送教上门教案一个学期14篇执教者:学校:年月日目录第一篇:认识前后 (1)第二篇:认识左右 (3)第三篇:认识上下 (5)第四篇:认识了解人民币币值 (7)第五篇:教学生洗碗 (9)第六篇:整理房间与日常安全教育 (11)第七篇:安全知识及学做饭 (13)第八篇:认识家用电器(电饭锅、电磁炉等) (15)第九篇:择洗青菜 (17)第十篇:学习亲人的称呼,练习开口说话 (19)第十一篇:教学学生玩手机 (21)第十二篇:使用手机看视频 (23)第十三篇:教学生数数与感知个数的概念 (25)第十四篇:自理及日常安全教育 (26)认识前后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前后”的概念,明确空间位置关系。
2、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前后”的概念,进行简单的空间推理。
3、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发展其方位知觉。
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激发其对空间方位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内容1、前后”的概念及空间位置关系的定义。
2、生活中的“前后”实例,如排队、放置物品等。
3、空间推理练习,如判断物品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前后”的概念,明确空间位置关系。
2、难点: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前后”的概念,进行空间推理。
四、教具准备小猪、小狗、小苗的图片。
五、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学生已学的空间方位知识。
2、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
3、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空间推理游戏,如摆放物品等。
六、教学过程1、导入:故事导入,讲述一个与“前后”位置有关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授新课:通过讲解、示范、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前后”的概念及空间位置关系。
3、巩固练习:设计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物品的相对位置等。
4、归纳小结:总结本次学到的知识,强调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七、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观察、口头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特殊儿童送教教案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特殊儿童送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特殊教育学校教科书·生活语文》第三单元“温馨的家”,具体包括第7课时《家人的爱》。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能够理解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本课的生字词,如“爸爸”、“妈妈”、“爱”等。
2. 使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感受家人之间的关爱。
3. 培养学生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意,增强家庭情感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家人之间的关爱,学会表达爱意。
难点:培养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感受家人之间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录音、生字卡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家庭照片,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家人,引导他们关注家人的关爱。
2. 新课内容学习:(1)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注意字音、语调。
(2)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词,如“爸爸”、“妈妈”、“爱”等。
(3)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体会家人之间的关爱。
3. 实践活动:让学生画一幅自己的全家福,并写一段话表达对家人的爱意。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用“爸爸”、“妈妈”、“爱”等词语表达爱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新学的词语造句,表达对家人的爱意。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家人的爱》2. 生字词:爸爸、妈妈、爱3. 课文大意:家人之间的关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爸爸”、“妈妈”、“爱”各5遍。
(2)用新学的词语造句,表达对家人的爱意。
2. 答案:(1)略。
(2)示例:我爱我的爸爸,他每天陪我学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家人的爱》,使学生们理解了家人之间的关爱,学会了表达爱意。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可以布置一道拓展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表达爱意,记录下这个过程,下次课分享给大家。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优质教案特殊儿童送教优质教案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优质教案特殊儿童送教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选取教材《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中第五章节“生活中数学”,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数字、理解数量、以及简单加减运算。
这部分内容对于残疾儿童来说,既实用又具有挑战性,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数字认识,能进行简单数数活动。
2. 培养学生对数量理解,能进行基本加减运算。
3.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数字与数量之间关系,进行简单加减运算。
教学重点:数字认识,数量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实物(如水果、玩具等)、PPT课件。
学具:学生用计算器、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带来一些水果和玩具,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数量,引导学生理解数字与数量关系。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数字认识,以及如何进行加减运算。
例如,出示3个苹果和2个苹果,引导学生计算出总共有5个苹果。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数数活动,然后进行简单加减运算练习。
4. 小组讨论(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解决遇到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左边是数字和数量关系,右边是加减运算方法。
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数一数家里有多少个玩具,用数字和词语表示出来。
(2)妈妈给你3个糖果,爸爸又给你2个糖果,你一共有多少个糖果?2. 答案:(1)学生需要写出数字和对应词语,如“5个玩具”。
(2)学生需要计算出结果,并写出算式,如“3+2=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课堂表现,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困难,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如购物时计算价格、比较数量等。
同时,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进来,共同促进学生学习进步。
特殊教育送教上门教案
特殊教育送教上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特殊教育学校教材》第四册,第十章“生活中的数学”。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钱币、简单计算、购物情景模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钱币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各种面额的钱币。
2. 使学生掌握简单的钱币计算方法,能够进行加减运算。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钱币的计算和运用。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钱币,掌握简单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钱币模具、购物场景图片、计算器。
学具:学生用计算器、练习本、钱币模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购物场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钱币,并提问:“你们知道图片中的钱币有哪些吗?”2. 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1)介绍各种面额的钱币,让学生认识并区分。
(2)讲解钱币的换算关系,如1元=10角,1角=10分。
(3)教授简单的钱币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购物情景模拟中遇到的问题,分享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钱币的认识与换算1元=10角,1角=10分2. 简单的钱币计算方法3. 购物情景模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计算:3元+5角、10元2元5角。
(3)运用所学知识,描述一次购物经历。
2. 答案:(1)5元、2角、1分。
(2)3元5角、7元5角。
(3)例:我和妈妈去超市购物,我们买了一个5元的面包,一袋2元的牛奶,一共花费7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购物体验,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送教上门教案
小学送教上门教案•引言•教学内容与计划•教学方法与手段•学生情况分析目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与反馈引言01目的和背景目的为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服务,保障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利,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背景当前,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还不能满足残疾儿童少年的需求,尤其是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的受教育问题更加突出。
送教上门作为特殊教育的一种形式,可以弥补特殊教育的不足,为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适用范围适用对象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包括智力、肢体、精神、视力、听力等方面的残疾。
实施条件送教上门服务需要专业的教师团队、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适合的教学资源。
同时,还需要得到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
注意事项在实施送教上门服务时,需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和安全,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内容,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同时,还需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和需求。
教学内容与计划02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科目的基础知识,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
基础知识拓展知识德育与心理健康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科学、艺术、体育等拓展课程,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030201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制定长期的教学目标和发展规划。
长期计划针对每个学期或每个月的教学任务,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
短期计划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辅导方案。
个性化计划课时安排课时长度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注意力集中能力,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时长,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吸收知识。
课间休息设置适当的课间休息时间,让学生有机会放松身心,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课程表制定每周或每日的课程表,明确各科目的上课时间和顺序,便于学生和家长了解学习进度。
教学方法与手段03利用实物、图片等教具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生动的表象。
直观演示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2024年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精彩教案特殊儿童送教精彩教案
2024年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精彩教案特殊儿童送教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指导方案》的相关要求,选取教材《特殊儿童生活与交流》的第3章“我们的身体”,详细内容涉及认识身体部位、描述身体功能和简单自我护理。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并说出基本的身体部位,如头、手、脚等。
2. 学生能够简单描述身体部位的基本功能,如手可以拿东西,脚可以走路。
3. 学生能够通过模仿和实践,学会简单的自我护理技巧,如洗手、整理衣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身体部位的认识与描述、身体功能的理解。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学会简单的自我护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身体部位图卡。
2. 洗手液、毛巾等自我护理用品。
3. 视觉支持材料,如大字体的教学卡片、简单图解步骤说明。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歌曲《头、肩膀、膝盖、脚》带领学生做身体部位认知操,活跃课堂气氛。
2. 新知识学习(15分钟)展示身体部位图卡,引导学生认识并说出身体部位名称。
讲解身体部位的功能,用简单的动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3. 例题讲解(10分钟)举例说明如何洗手,通过图解步骤引导学生学习自我护理。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身体部位卡片匹配游戏,加强记忆。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洗手练习,巩固自我护理技能。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身体部位和自我护理技巧。
六、板书设计1. 身体部位图解。
2. 洗手步骤图解。
3. 课堂重点知识点清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的身体并标记出学习的部位。
答案示例:画出人形图,正确标记出头、手、脚等部位。
2. 作业题目:家庭实践作业——洗手记录。
答案示例: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记录一天中洗手的时间点,并简单描述洗手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在家中继续强化身体部位和自我护理的教育。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特殊儿童送教教案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特殊儿童送教教案第一章:送教上门的意义与目的1.1 了解送教上门的背景和意义介绍我国残疾儿童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儿童因身体原因无法到校接受教育。
强调送教上门对残疾儿童的重要性,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利。
1.2 明确送教上门的目标确保残疾儿童接受适合其身心特点的教育。
提高残疾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促进残疾儿童与家庭、社会的融合。
第二章:残疾儿童评估与分类2.1 残疾儿童的识别与评估介绍残疾儿童的定义和分类。
讲解如何识别和评估残疾儿童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
2.2 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根据评估结果为残疾儿童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明确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方式。
第三章:送教上门教学内容与方法3.1 教学内容的选择依据残疾儿童的需求和兴趣选择教学内容。
结合生活实际,注重培养残疾儿童的实践能力。
3.2 教学方法的应用采用直观、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图片、教具、游戏等。
注重手把手教学,帮助残疾儿童掌握技能。
第四章:家庭支持与协作4.1 家庭支持的重要性强调家庭在残疾儿童教育中的支持作用。
鼓励家长参与教学过程,给予心理和生活上的支持。
4.2 家庭协作的方式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定期与家长交流儿童学习进度。
培训家长教育技能,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第五章:送教上门的评估与反馈5.1 教学过程的监控与评估定期对残疾儿童的学习进度进行评估。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满足儿童的需求。
5.2 教学效果的反馈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家长,使其了解儿童的学习情况。
鼓励家长提出建议和意见,共同改进教学质量。
第六章:送教上门的安全与伦理6.1 安全知识教育教授残疾儿童基本的安全知识,如紧急情况下的求助方式、防火防盗等。
确保教学环境安全,无潜在危险物品。
6.2 伦理原则与尊重强调尊重残疾儿童的人格和选择,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和侮辱。
保护残疾儿童的隐私和个人信息,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第七章:特殊教育资源的整合7.1 特殊教育资源介绍了解和介绍各类特殊教育资源,如专业教师、辅助设备、教材等。
2024年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教案
2024年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特殊教育学校教材》第七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生活中的数学——时间的认识”。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认识时钟,学会读取时间,并了解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时钟的基本结构,认识时针、分针、秒针,并学会读取时间。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时间管理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时针、分针、秒针的识别及读取时间。
教学重点:时钟的基本结构,读取时间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时钟、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学生用时钟、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中关于时间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时间的重要性。
2. 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介绍时钟的基本结构,讲解时针、分针、秒针的作用。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学习读取时间的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在时钟模型上练习读取时间,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5. 动手操作(15分钟)学生分组制作彩色时钟,加强时钟结构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时间的认识2. 板书内容:时钟的基本结构时针、分针、秒针的作用读取时间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在时钟模型上画出早上7点30分、下午3点整、晚上8点15分的时间。
(2)请写一篇关于“我的时间管理”的短文。
2. 答案:(1)见附件。
(2)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时间管理,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详细步骤4. 动手操作的分组与指导5. 作业设计的内容与答案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践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时钟的基本结构,读取时间的方法。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特殊儿童送教教案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特殊儿童送教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残疾儿童的基本情况,掌握与他们沟通的技巧。
2. 针对残疾儿童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案,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和综合素质。
3. 培养教师关爱残疾儿童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残疾儿童的基本情况:包括身体残疾类型、程度、生活环境等。
2. 残疾儿童沟通技巧:如何与残疾儿童建立信任、理解他们的需求、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等。
3. 特殊教育方法:根据残疾儿童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教育手段,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刺激,以及游戏化教学等。
4. 生活能力培养:教授残疾儿童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饮食、卫生等。
5. 综合素质提升:通过教育,提高残疾儿童的知识水平、社交能力、心理素质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残疾儿童的基本情况、特殊教育方法等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法:教师示范生活能力培养技巧,学生跟随实践。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的教育案例,讨论学习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残疾儿童教育中的问题和方法,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看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残疾儿童教育相关书籍、案例资料。
2. 教具:生活用品、教学游戏等。
3. 场地:教室、活动室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考试成绩:了解学生对残疾儿童教育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特殊教育方法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不断改进教学。
4. 案例分析报告: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
六、教学实施步骤:1. 第一步:介绍残疾儿童的基本情况,使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特点。
2. 第二步:教授与残疾儿童沟通的技巧,帮助学生建立与他们的信任关系。
3. 第三步:讲解特殊教育方法,培养学生根据残疾儿童特点制定教育方案的能力。
4. 第四步:示范生活能力培养技巧,引导学生跟随实践。
5. 第五步:分析成功的教育案例,讨论学习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特殊教育送教上门教案
特殊教育送教上门教案特殊教育送教上门教案篇一为了保障因残疾等客观原因暂不适宜到学校进行教育的特殊学生能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根据上级部门有关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积极探索残疾学生学习生活的教育经验,努力实现我校残疾学生教育“全覆盖、零拒绝”。
二、服务原则“送教上门”服务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注重发展残疾学生的教育潜能,提高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服务时间服务时间:每个服务对象每月提供上门教育不少于2次,每次2个课时,每学期不少于20个课时,每课时30分钟。
四、服务对象送教上门的服务对象为暂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但基本具有接受教育教学能力的我校残疾学生。
五、服务形式学校指派教师到学生家中开展教育指导活动。
六、领导小组及送教教师组长:xxx送教教师:xx、xxx等七、经费保障设立相应的“送教上门”工作专项经费,主要用于“送教上门”服务教师的交通费、劳务费等补贴,购置相关教育教学设备费以及业务指导等费用。
八、工作要求(一)送教上门服务学生纳入学籍管理,保证其正当的权益。
(二)送教上门时间及课时安排,须依据针对服务对象的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三)每次送教上门工作完成后,监护人需签字确认。
(四)送教上门是我校开展特殊教育工作的途径之一。
教务处按照要求落实相关工作。
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热情和娴熟的业务水平开展送教上门工作,精心准备,保证质量。
每次开展送教上门服务,要做好电子材料的拍照(摄)和存档。
xxxx年六月二日篇二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 -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相关要求,切实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施一人一案,保障所有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切实保障残疾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根据残疾儿童少年的实际情况,结合“送教上门”的工作要求,特制定xxx“送教上门”工作实施方案。
一、服务对象(一)送教上门服务对象。
特殊教育送教上门教案
特殊教育送教上门教案第一章:特殊教育的概述1.1 特殊教育的定义解释特殊教育的含义和目的强调特殊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2 特殊教育的对象介绍特殊教育所针对的不同能力和需求的学生解释各种特殊教育需求的分类和特点1.3 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回顾特殊教育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强调现代特殊教育的发展和进步第二章:送教上门的意义和原则2.1 送教上门的定义解释送教上门的含义和实施方式强调送教上门的特殊教育服务的重要性2.2 送教上门的原则介绍送教上门的基本原则和实践准则强调尊重学生和家庭的选择和需求第三章:送教上门的实施流程3.1 学生评估和鉴定解释学生评估和鉴定的重要性介绍评估和鉴定的方法和工具3.2 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强调个别化教学计划的作用和内容介绍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的方法和步骤3.3 教学实施和评估强调教学实施的方法和技巧介绍教学评估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第四章:特殊教育教师的角色和能力4.1 特殊教育教师的角色强调特殊教育教师的重要性和职责介绍特殊教育教师的角色和责任4.2 特殊教育教师的能力强调特殊教育教师所需的专业能力和技能介绍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培训第五章:家庭和支持系统的合作5.1 家庭的重要性强调家庭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和支持介绍与家庭合作的方法和技巧5.2 社区和资源的支持强调社区和资源在特殊教育中的重要性介绍社区和资源的利用和合作方式第六章:送教上门的教学策略6.1 适应性教学策略介绍适应性教学策略的概念和重要性强调针对学生的特殊需求调整教学方法6.2 视觉和听觉辅助教学强调视觉和听觉辅助教学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介绍使用视觉和听觉辅助教学的方法和技巧6.3 行为支持策略解释行为支持策略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行为支持策略的实施方法和技巧第七章:跨学科合作和团队教学7.1 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强调跨学科合作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和必要性介绍跨学科合作的模式和流程7.2 团队教学的实施强调团队教学的概念和实施方式介绍团队教学中的角色和职责分配7.3 协作沟通技巧强调协作沟通在跨学科合作中的重要性介绍有效的协作沟通方法和技巧第八章:心理支持和情感发展8.1 心理支持的重要性强调心理支持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和必要性介绍心理支持的方法和技巧8.2 情感发展的关注解释情感发展在特殊教育中的重要性介绍关注学生情感发展的方法和策略8.3 社交技能的培养强调社交技能在特殊教育中的重要性介绍培养学生社交技能的方法和技巧第九章:安全和隐私保护9.1 学生安全的重要性强调保障学生安全在特殊教育中的必要性介绍学生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9.2 隐私保护的原则解释隐私保护在特殊教育中的重要性介绍保护学生和家长隐私的方法和技巧9.3 遵守法律法规强调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在特殊教育中的必要性介绍特殊教育中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合规措施第十章:送教上门的评估和反思10.1 教学评估的方法强调教学评估在特殊教育中的重要性介绍教学评估的方法和技巧10.2 反思和改进策略解释反思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介绍反思和改进的方法和技巧10.3 持续支持和专业发展强调持续支持和专业发展在特殊教育中的重要性介绍持续支持和专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特殊教育的定义和对象:了解特殊教育的含义和目的,以及它所针对的不同能力和需求的学生。
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精品教案设计
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学”,具体包括第三章“认识货币”和第四章“简单的数量比较”。
详细内容涉及货币的辨识、面值理解和简单的加减运算,以及通过日常物品进行数量比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并区分不同的货币,理解货币的面值,并能够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进行数量判断的能力,提高其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增强其自信心和社会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货币面值的理解和数量比较的运用。
教学重点:货币的辨识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真实货币、购物场景图片、计数器、教学PPT。
学具:学生用计数器、不同面值的货币卡片、学习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购物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货币,并讨论货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新课内容(15分钟):详细讲解不同货币的面值和辨识方法,通过互动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货币的价值。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用真实货币进行模拟购物,练习货币的使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10以内的加减运算,并引导学生用计数器进行实际操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数量比较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货币的认识与使用货币的面值货币的辨识数量比较与加减运算10以内的加减实物数量比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写出你所认识的所有硬币和纸币的面值。
如果你有5元,请列出至少3种不同的购物组合。
2. 答案:硬币面值:1角、5角;纸币面值:1元、5元、10元等。
例如:购买2元笔记本、1元铅笔和1元橡皮;购买1元糖果和4元图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巩固了学生对货币的认识和简单运算能力。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送教教案(秋季学期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送教教案(秋季学期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制定,涉及教材《生活语文》第四单元“家”的章节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我的家》,学习家庭成员的称谓、家庭日常生活用品的名称,以及描述家的简单句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家庭成员的称谓,能正确称呼家人。
2. 使学生了解家庭日常生活用品的名称,并能进行简单描述。
3.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爱家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庭成员称谓的掌握,家庭日常生活用品的描述。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对家人的关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家庭成员图片、家庭日常生活用品图片、教学卡片、课文录音机。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家庭成员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家庭成员的称谓,展示家庭日常生活用品图片,让学生进行简单描述。
2. 课文学习(10分钟)a. 播放课文《我的家》录音,让学生跟读。
b. 分组朗读,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
c. 课文内容讲解,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称谓和家庭日常生活用品的名称。
3. 例题讲解(10分钟)a. 出示例题:“请说出你的家庭成员。
”b. 教师示范回答,并引导学生回答。
c. 出示例题:“请描述一下你的家庭日常生活用品。
”d. 教师示范描述,并指导学生描述。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让学生用所学家庭成员称谓,进行自我介绍。
b. 让学生描述自己的家庭日常生活用品。
b.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关心和帮助家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我的家2. 板书内容:家庭成员称谓家庭日常生活用品名称热爱家庭,关爱家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你画一幅自己的家,并标注家庭成员的称谓。
b. 请你描述一下你的家庭日常生活用品,至少写三句。
2. 答案:a. 家庭成员称谓: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
b. 家庭日常生活用品描述:我的家里有一张桌子,四把椅子和一台电视。
2024年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教案
2024年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特殊教育学校教材》第四册,第十章“生活中的数学”。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货币、了解货币的使用、学会简单的货币计算、掌握购物中的找零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货币的基本知识,能识别各种面额的硬币和纸币。
2. 培养学生运用货币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购物活动,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货币的计算与使用、购物中的找零。
重点:认识各种货币、理解货币的价值、学会简单的货币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面额的硬币和纸币、购物场景图片、计算器。
学具:学生用计算器、学生用购物清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购物场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15分钟)(1)展示各种面额的硬币和纸币,引导学生认识货币,了解货币的价值。
(2)通过实例讲解,教授货币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简单的货币计算。
(3)设置购物场景,让学生参与模拟购物活动,掌握购物中的找零概念。
3. 例题讲解(10分钟)(1)给出例题,让学生尝试解决购物中的找零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器辅助计算,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学生用购物清单,让学生独立完成购物活动。
(2)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生活中的数学——货币的认识与使用2. 板书内容:(1)货币的认识:硬币、纸币(2)货币的计算:加法、减法(3)购物中的找零:实际操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你所认识的各种面额的硬币和纸币。
(2)在购物过程中,如何使用货币进行支付和找零?2. 答案:(1)略(2)略(3)例:购物清单如下:商品名称单价(元)数量总价(元)面包 5 2 10牛奶 3 3 9鸡蛋 1 5 5总计:24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货币的认识和计算能力,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精品教案特殊儿童送教精品教案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精品教案特殊儿童送教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特殊教育学校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题为“生活中数学”。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数字110,学会用手指表示数字,通过实物操作理解数字意义,并进行简单数数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110认识,能熟练运用手指表示数字。
2. 培养学生通过实物操作理解数字概念,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字概念理解,运用手指表示数字。
2. 教学重点:数字110认识,实物操作数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计数棒、水果模型、磁性白板。
2. 学具:学生用数字卡片、计数棒、水果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带着一个水果篮子进入教室,与学生打招。
让学生观察篮子里水果,引导学生用手指表示水果数量。
2. 例题讲解(15分钟)(1)我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10。
(2)我用手指数数字,让学生模仿,并用自己手指表示数字。
(3)我拿出计数棒,演示如何用计数棒表示数字。
(4)邀请学生上台演示,用水果模型进行数数。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我发放学生用数字卡片,让学生自己用手指表示数字。
(2)我让学生分组,每组用计数棒和水果模型进行数数活动。
(3)我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错误。
六、板书设计1. 数字110书写顺序和格式。
2. 用手指表示数字图示。
3. 实物操作数数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手指表示数字110。
(2)用计数棒和水果模型进行数数活动。
(3)画出数字110书写格式。
2. 答案:(1)见板书图示。
(2)见板书步骤。
(3)见板书示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数字110认识和运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数字概念理解仍有一定困难,需要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字,例如门牌号、电话号码等,增强数字实用性。
2024版智障送教上门教案智障送教上门教案20次
智障儿童的感知觉发展通常比正 常儿童缓慢,对外部刺激的敏感
性和反应速度较低。
注意力不集中
智障儿童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 容易分心或走神,导致学习效率 低下。
记忆力较差
智障儿童的记忆力通常较差,难 以记住新知识和技能,需要反复 练习和强化。
语言发展迟缓
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往往迟缓, 表现为词汇量有限、语法错误多、
智障送教上门教案智障送教 上门教案20次
目 录
• 引言 • 智障儿童特点分析 • 送教上门教学策略设计 • 教案实施过程记录与反思 • 家长参与与支持体系建设 • 社会资源整合与利用探讨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教学目标与意义
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 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 能力;
通过送教上门的形式, 打破传统教育模式, 实现教育公平。
成立家长互助小组,为家长提供一个交 流、分享、互助的平台。
定期举办小组活动,如座谈会、经验分 享会等,鼓励家长之间互相交流经验和
心得。
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家长之间的合作与 互助,共同为智障孩子的教育和康复提 供支持。同时,也可以让家长在互相帮 助的过程中感受到彼此的理解和支持,
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
06
01
02
03
04
进一步完善教案内容,提高教 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 素养和教学能力。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形 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员进
步。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效果和学员参与度。
THANK YOU
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像、 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形 式融合在一起,使教学更 加生动、形象、有趣。
特殊教育送教上门教案
特殊教育送教上门教案教案名称:特殊教育送教上门教案教案目标:1. 提供特殊教育学生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和行为上的困难。
2. 促进特殊教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帮助特殊教育学生融入普通教育环境,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社交能力。
4. 与特殊教育学生的家长和学校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
教案步骤:第一步:确定学生需求1. 了解特殊教育学生的个别需求,包括学习困难、行为问题等。
2. 与学生的家长和学校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期望和目标。
第二步: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1. 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目标,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2. 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包括认知、语言、社交、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培养。
第三步:开展送教上门教学活动1. 前期准备:携带必要的教学材料、工具和器材,确保教学环境符合学生的需求。
2. 教学过程:根据教育计划,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活动,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3. 督导评估: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第四步:与学校和家长沟通合作1. 定期与学校教师和特殊教育工作者进行沟通交流,共同商讨学生的教育方案和进展。
2. 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分享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家校合作。
第五步:评估与总结1. 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制定下一阶段的教育目标和计划。
2. 总结教学经验和方法,不断改进和优化送教上门教育。
教案评估:1. 定期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评估,包括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等方面。
2. 与学生和家长进行反馈和沟通,了解他们对教育服务的评价和建议。
3. 监控特殊教育送教上门教育的实施情况,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案附加资源:1. 特殊教育学习材料和教具,根据学生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资源支持。
2. 相关教育专家和机构的支持,提供专业意见和指导。
3. 学生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的特殊需求和发展。
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教案
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活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第三节,主题为“身边的交通工具”。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不同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电动车、汽车、公交车等;学习描述交通工具的词语,如快速、便捷、舒适、安全等;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使用场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同交通工具的名称和特点,能正确描述交通工具的使用场景。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交通工具,提高他们的生活认知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词语描述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使用场景。
重点:认识不同交通工具的名称、特点和使用场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交通工具图片、实物(如自行车、电动车、汽车模型等)、教学PPT。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交通事故现场图片,引发学生对交通安全的关注,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交通工具。
2. 新课内容:展示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认识不同交通工具的名称、特点和使用场景。
结合教材,学习描述交通工具的词语。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并描述它们的特点和使用场景。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运用所学词语描述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是一种快速、便捷的交通工具,适合短途出行。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用所学词语描述其他交通工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身边的交通工具2. 板书内容:交通工具名称:自行车、电动车、汽车、公交车等交通工具特点:快速、便捷、舒适、安全等使用场景:短途出行、长途旅行、公共交通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你生活中常见的三种交通工具,并描述它们的特点和使用场景。
(2)你认为哪种交通工具最安全?为什么?2. 答案:(1)示例:电动车、公交车、火车。
电动车速度快,操作简便,适合短途出行;公交车容量大,能容纳多人,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火车速度快,舒适度高,适合长途旅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 教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锻炼舌头和口部各个肌肉的灵活性,帮助使参与发音的各部分肌肉功能得到提高。
3、提高学生身体平衡能力
教 学 过 程
口肌的训练:
1、“两操”的设计
两操分别是:按摩操和口舌操。
按摩操是以按、摸、揉、捏、搓、弹等手法刺激穴位,从而使参与发音的各部分肌肉功能得到提高。
反复练习,加深学生对数字的认识。
四、小朋友都来运水果了。
1、发给学生学具,让学生按顺序粘贴数字,靠近火车头的第一节车厢上贴数字“1”。
最后一节车厢上贴数字“10”,中间依次排开。
2、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将水果卡片插入相应的车厢里。
教师作巡回指导。
教学成果:
在游戏中学生不仅复习了数字还玩的很开心。在玩中学这让学生整堂课下来都感到轻松和愉快,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的配合使得教学进行的很顺利。
对,是火车,再看看老师带来的火车厢上有什么?(数字)
1、请学生一起复习火车厢上的数字1—10。
2、出示水果卡片,请学生将水果卡片放入教师规定的数字车厢里。
如教师说把苹果装入6号车厢里,上来的学生便将苹果卡片插入6号车厢内。
直道将水果卡片全部放入车厢。
3、教师说出水果名,学生回答在几号车厢内。
4、教师说出车厢号,学生说出车厢里装的是什么水果。
教学成果:
学生有一定的模仿能力,能做口舌操,模仿张嘴、叩齿、打哇哇、伸舌头、舔上唇,需增加活动量
送 教 时 间:
送 教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观察、游戏、动手操作来复习巩固10以内的数字认读。
2、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灵敏的思维能力。
教 学 过 程
一、看电视了
1、教师引起学生看电视的兴趣
2、教师演示课件第一幅图,引导学生说出这是些数字娃娃,并且说出数字的名字。
按摩操分五个步骤:
(1).抹口轮
(2)、捏下颜
(3)、擦下巴
(4)、揉面颊
(5)、轻拍面部,在舒缓的音乐中对口部进行按摩。
口舌操步骤:
第一节:张大嘴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一张一合;
第二节:伸舌头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一伸一缩;
第三节:顶舌头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用舌头顶两腮,左一次右一次;
第四节:舔牙床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用舌尖舔牙齿背后,一上一下;
第五节:卷舌头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用舌尖舔上牙膛,由前往后;
第六节:弹舌头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舌头由卷变为放平,反复做(如同发啦音的方式);
第七节:活动嘴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使嘴进行张一咧一撮一抿的变化练习。
2、口部模仿
主要锻炼舌头和口部各个肌肉的灵活性,帮助孩子学习发音。
口部模仿包括:张嘴、叩齿、打哇哇、伸舌头、舔上唇、翘舌等。
运动康复:
1、步行训练
独立步行必须具备正常的立位平衡反应、双侧下肢交替协调运动和一侧下肢支撑体重等基本条件。
对脑瘫患儿进行步行训练以前必须做认真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判断患儿步行可能达到的水平,如独立步行、拄拐步行还是终生依靠轮椅生活。
在做出判断以前应充分考虑到患儿发育的特点,尽最大努力争取达到独立步行。应当严格地设计训练方案,使其尽量接近正常的步态。
4、玩数字娃娃找朋友的游戏。
游戏过程:
教师找一名学生找出教师所说数字娃娃的名字,找对了,数字娃娃把头饰送给找对自己的小朋友。
并且说:“对,我的名字是x(数字),我把头饰送给你,我们是好朋友。”
然后一起回到座位上。游戏持续到数字娃娃全部找到好朋友为止。
三、果园里的水果成熟了,大家快来运水果吧。
师:果园里的水果都熟透了,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运水果?(火车)
3、依次演示课件其他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数字,并且说出与数字对应的象形
如:1像铅笔、2像小鸭。加深学生对数字的认识。
二、数字娃娃来和我们做游戏了
1、引导学生参与和数字娃娃做游戏。
2、10个小朋友分别戴上1—10的数字头饰,走进活动室,分别自我介绍自己是数字娃娃1—10。
3、全体学生认读数字娃娃头饰上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