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英语泛读教学.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确的泛读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
两方面:
第一、泛读强调在单位时间内更多更好地获取信息,所以泛读的根本目的是掌握文章的主旨,即了解其基本内容和中心思想。
在进行泛读训练时,教师不必讲深、讲细,以词汇不做过高的要求,对语法不做过多分析。
第二、泛读是为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进行泛读教学时,对选文阅读理解程度,在不同年级要有不同层次的明确的目标要求。
按理解题的难度划分,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表层理解。
它只要求懂得文章字面意思,对学生的要求是机械地重复文中主要内容,能在头脑里对选文内容再现。
我认为目前对初中学生所要求的理解水平即可限制在表层理解的这个程度上。
第二层:深层理解。
深层理解的问题具有创造性,它要求学生利用作者所传递的信息,凭借自己的社会背景知识、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和吸收读物中没有明确表述的、却又与主题有联系的思想与信息,即“弦外之音”。
我觉得在进行高中英语泛读训练是时,尤其是在高一开始阶段,这类理解程度的题目不宜过多,要把握一个“度”字。
第三层:评价性理解。
即需要学生对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
阅读就是为了吸收信息并利用获取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并对文章作价值性判断,同时也获得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这是阅读的最终目标,在近几年《高考考试说明》中对阅读理解能力测试的主要要求也明确提到了这些。
所以,到高考前夕,在进行泛读训练时,要有意加大第二层次和第三次层理解的分量。
总的来说,教师在进行泛读训练时,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渐实现由知识向技术能的转化。
理解的三个层次逐步深化,可由下图来表示:
要使学生提高泛读水平,无论是为了求和,还是为了了解信息,选材都非常重要。
笔者认为泛读材料应低于精读材料的难度,以便精泛结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选材的难度因素主要是词汇量、语法现象等,所以选文太难或太易都不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既要符合大纲要求,又要照顾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循序渐进。
材料的内容也应多样化,故事、寓言、童话、人物传记、科普小品、历史、地理知识、使用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学生生活等等这些都是中学生很喜欢阅读的题材;同时也要适当选取如新闻报道、通知广告等生活时宜文章。
目前,尽管教学大纲对泛读教学提出了总的要求,可国内尚不多见能系统规范中学英语泛读教学的教程,而我们在泛读教学中又实在是很需要的。
所幸的是,笔者新近发现,知识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英语泛读指导》第一册(上、下)、第二册(上、下)
可分别配合高一、二的英语教科书作为泛读材料。
历年来在《中小学外语教学》杂志上刊载的各年级限时阅读训练文章,也是很好的泛读材料。
另外由L、G
Alexander编著的系列教材──New
Concept
English学生也会很感兴趣,高一可选用第二册中的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到高二高三继续选取第二册和第三册的一些文章。
此外,美国Jamestown
Publishers
出版的Comprehension
skills
是按照训练各种专项阅读技能而编写的。
配合每项阅读技能均有若干篇练习材料,理解题紧扣文章主旨,是一套好的泛读训练材料。
五、泛读训练的具体实施
(一)制定明确具体的泛读计划。
泛读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主渠道。
只有通过系统的、严格的阅读训练,才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形成基本的阅读技能,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发展能力。
笔者认为从高一开始每周就可开设一节泛读课。
假如每节泛读课读3-4篇300-400字的文章,按每学期18周计算,一期可读70篇,高中三年累计可泛读300篇左右,其阅读量可达12万字左右,是中学六年教科书词汇总量的两倍。
不言而喻,学生会受益匪浅。
同时,泛读教学除了时间的安排要纳入计划外,我们也要规定教学指标,如对阅读速度、阅读技巧等项目要做出具体的安排。
(二)采取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阅读是一种书面交际活动,是理解音、形、义相结合的书面语符号的过程。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阅读是一种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言语活动。
古德曼(K、S、Goodman)于1972年说过:“阅读是对三种相互有关而有区别的信息,即形符的句法的和语义的信息,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种形式。
”我们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分别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来加以训练,让学生积累词汇,形成语感,掌握技能。
进行泛读训练的有效方法很多,如:
SQ3R法:Survey,
Question,
Read,
Recite,
Review
Matching:分别给学生若干篇文章和若干个文章标题,让学生迅速找出哪个标题应该是哪篇文章的。
Skimming:略读,只要求了解文章大致梗概。
Scanning:只为获得个别信息,如年代、数据、事件等而阅读。
Task-reading:为了解决某个具体实际问题而阅读。
Authentic-reading: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料,职广告、时刻表、商业信函等作为阅读理解材料。
Timed-reading:限时阅读。
在实际教学中,广大教师要不拘形式,采用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一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分析、综合、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的形成。
(三)处理好读速与理解率的关系。
理解和速度是泛读的两个基本要求。
只有读速而高有理解率的阅读是无效阅读,但片面追求高理解率而放慢阅读速度,一词一句去抠,这样做即使理解率达百分之百,也无益于提高阅读能力。
为了能衡量出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及比较学生与学生之间阅读能力水平的高低,笔者在此推荐一种检测阅读理解能力
的计算方法:
1.理解率的计算。
理解率,即读者所做正确回答的量与理解题总量的百分比。
2.读速的计算。
公式如下:
Z(wpm)=
如果10秒数精确到0.1,当然测出的读速要精确些,但实施时不太方便,所以建议采取四舍五入法。
比如一个学生在读一篇180字的文章,用了128秒钟(可看作13个10秒),则其读速为:
Z=180/13×6=83
3.阅读能力的计算。
公式如下:
P(阅读能力)=Z×n=
(P的绝对值愈大,表明阅读能力愈强。
)
假如三人同读一篇字数为1200个的文章,A用了50个10秒,理解率为70%;B用了60个10秒,理解率为85%;C用了80个10秒,理解率为100%。
用公式分别算出:
PA=70%=100.8
PB=85%=102
PC=%=90
显然,B的阅读能力最高;C尽管理解达100%,但由于速度慢,所以阅读能力也最低。
我们可以根据大纲的要求,计算出各年级学生应达到阅读能力的标准P值。
再根据每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计算出其P值,两相比较,可得出该生的阅读能力的强弱。
当然,要客观地检测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单凭一篇文章是不科学的。
六、结束语
根据本学习、教学和教研的实践,要搞好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中学必须进行泛读训练。
有关专家研究表明:中学六年时间要阅读21万字,有人甚至提出要读35万字,毕竟这三个数字出入很大,而《大纲》对具体的阅读量也无具体规定,我们建议有关部门及专家提出较权威的意见,编撰出规范的泛读教程;同时,期待老师们积极投入到泛读教学的研究、探索之中来,使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完善!
主要参考书目:
1.《英语学习策略论》文秋芳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2.《外语教育学》章兼中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
3.《阅读心理学》张必隐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4.《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
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1999)
6.《阅读能力检测》任义孝著
载《中小学外语教学》1992年第9期
(湖南剩涟源市教研室
吴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