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关系研究的层次分析方法
国际关系研究的目的——是发现国际关系的一般性规律和有序的行为模式。
国际关系研究者重视学理思辨和学术分析,希望通过国际关系知识的系统化,不能完全单凭个人经验来研究国际关系的传统做法,主张应科学的分析国际关系中的事件和国际行为体的行为。强调客观事物的内部关系是有序的,而且认为通过观察事实、创立理论、验证假说就可认知这些关系。科学的功能就是创立和发展表述、解释和预测客观事物的理论。
国际关系研究者的工作就是找出涉及国际关系中的变量(两个或多个),并发现这些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变量:就是可以有不同取值的某个概念。例如,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某个政党在两党制选举中获得的选票。
自变量:是作为因果理论或假设中的原因的现象。例如,在“识字产生民主”的假设中,识字率就是自变量。
因变量:是因果理论或假设中作为结果的现象,例如,在“识字产生民主”的假设中,民主程度就是因变量。
中间变量:是因果理论解释中作为中间现象的变量,其由自变量引起,并引发因变量。例如,在“日照产生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促进生长”的理论解释中,光合作用就是中间变量。一个具体的变量究竟是因变量、自变量还是中间变量取决于研究内容,并随着研究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如,在A导致B的陈述中,A是自变量;在C导致A的陈述中,A则变成了因变量;在C导致A,而A又导致B的陈述中,A则又变成中间变量。
此外,还有条件变量和研究变量。
条件变量:是构成前提条件的变量。它的值制约着自变量或中间变量对因变量和其他中间变量的影响程度。如,在“只有得到降水的情况下,日照才能促使生长”的假设中,降水量就是条件变量。
研究变量:在研究中作为原因或结果而被探究的变量就是研究变量。在一个课题中,研究变量可以是自变量、因变量、中间变量、也可以是条件变量。
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研究方法,在当今的国际关系研究中被广泛应用。所谓“层次”是指影响国际关系的诸要素的层次。一般来讲研究者总是建议从两到六个可能的层次出发去研究国际关系。
一、分析的层次
1、首次有意识地、系统地使用层次分析法的是美国学者肯尼斯·沃尔兹,他在1959年的著作《人、国家与战争》中,探讨了战争发生的原因。其认为战争的爆发与3个层次上的因素有关,即决策者个人因素、国家内部因素和国际系统因素,是明确的国际关系分析层次。
沃尔兹认为,虽然国际战争的发生与作为决策的个人和作为主要行为体的国家有关,但是,国际系统的特征对于战争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最终,沃尔兹得以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国际系统层次上,建立了以国际系统结构为国家行为主要原因的结构现实主义(或现实结构主义)。
2、第一位把层次分析法专门作为国际关系学方法论加以讨论的是美国的政治学家戴维·辛格,其于1961年发表了《国际关系中的层次分析问题》的文章,明确指出了层次分析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方法,并详细讨论了层次分析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作用。
辛格认为,国际关系研究主要包括国际系统和国家两个层次。国际系统是最全面、最具综合特征的层次,使研究者能从宏观上把握国际关系的规律;国家是微观层次,可使研究者分析国家政策细节。
其上述两者间的关系比喻为,树林与树木、石场与石块、花园与花朵,国关的研究者可根据个人的需要选择分析层次。
辛格的论述是一种比较平衡的分析,其既讨论了不同层次的优点,也指出了不同层次的缺陷,其学术意义在于将层次分析作为国际关系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问题系统提出来,引起了国关研究者对层次分析的自觉和重视。自辛格之后,国关学者越来越重视层次分析方法的完善和使用,致使其越来越系统,层次间隔越来越小。
詹姆斯·罗斯诺提出了五个分析层次变量:个人、角色、政府、社会、国际系统。
布鲁斯·拉西特和哈维·斯塔尔在罗斯诺的基础上提出了六个层次,从宏观到微观依次是:世界系统、国际关系、国内社会、国家政府、决策者角色、决策者个人。
世界系统:是指国际行为体所处的世界环境,如国际系统结构、世界科学发展水平等;
国际关系:是指国际行为体(国家和非国家)间的关系
国内社会:是指决策者所处的国内社会环境,如社会的富裕程度、利益集团的行为特征、社会成员素质等;
国家政府:是指决策者所在政府的性质和结构,如国家政治制度和政府机构的安排等;
决策者角色:是指决策者的职务;
决策者个人:是指决策者的性格、价值观念等纯属个人的因素。
布鲁斯·拉西特和哈维·斯塔尔以上述六层次为基本框架,编写了《世界政治:供选择的菜单》,在此基础上,强化了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的理论研究。
国际关系学研究中三种层次划分方法
二、层次分析的应用
一)、国际关系学者们总是建议从上述的两到六个层次的分析出发来研究国际关系,但一般最常用的做法是采取三层次分析的方法,即系统(体系)层次、国家层次、个体(个人)层次。
1、系统(体系)层次:即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分析全球政治(国际关系)的世界观。该层次的的理论认为,世界的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和互动模式(国际体系)强烈的影响着国家和其他国际行为体的政策。因此,理解国际体系的结构和类型将可以使我们理解国际政治如何运作。
2、国家层次分析:关注的是单个国家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该国行为的影响。该层次理论认为,国家是关键的国际行为体。因此,理解作为复杂组织的国家如何决策将可以使我们理解国际政治如何运作。
3、个体(个人)层次分析:这种方法关注的是人。该层次理论主张,归根结底是人制定政策。因此,理解人(作为个人、群体或整个人类)如何决策可以使我们理解国际政治如何运用。
下面以沃尔兹的三层次分析为例,其表示的因果关系如下:
在上述这种因果链条中,层次因素是自变量,是原因;所要解释的某一行为或国际事件是因变量,是结果。也就是说层次分析法假定某一个或某几个层次上的因素会导致某种国际事件或国际行为。
因此,集中关注某个分析层次并不意味着排斥别的分析层次。实际上,最好是逐一地从一般(体系层次分析)到个别(个体层次分析)地思考这些层次。有可能集中关注某一个层次而仍使用其他层次的要素。
进行层次分析时,重要的是我们假设某一国际事件或行为与哪些分析层次上的因素有关,在作出这一假定之后,我们还可以进一步通过观察利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发现这些层次上的因素对于事件或行为所产生的影响的大小。
我们仍以三个层次分析为例。
一)、体系层次分析
我们在进行分析的时候一般需要多个层次的信息,那究竟首先从哪个层次入手呢?通常依据“简约原则”,即好的解释方法必须抛开不必要的细节,以简单语言概括较复杂问题的能力,故简约是我们分析的起点。体系层次的解释最为简明,所以它是一个很好的分析的起点。如果体系层次的解释被证明是不恰当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把注意力转移到体系内部的单位,增加分析的难度,直至得到合理的解释。
这种方法分析的起点是假设国家和其他国际行为体的行为处于一个全球社会——经济——政治——地理的环境之中,因此,体系的具体特征在决定行为体之间的互动模式方面能起作用。体系层次的分析者们相信,所有的国际体系都按照某种可预见的方式进行运作,也就是说,作为行为体的国家之间在其行为方式上常常出现趋同的现象。
1、体系的结构与过程
沃尔兹等一些新现实主义者认为,简约是最重要的东西,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结构上。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者则认为,沃尔兹的体系概念过于简明,解释不了多少东西。
对此,我们在进行体系层面分析的时候,应分清体系的两个方面,即结构和过程,就可以理解这种争论,并消除只关注结构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