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海南省海口市湖南师大附中海口中学2021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清前期外贸中,‘只卖不买’导致外银大量流入……‘白银时代’之说是中国作为全球经济中心和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三分之一这两个说法的叠加。”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闭关锁国”使中国成为全球贸易中心
B.合理的经济政策使清朝进入“白银时代”
C.自然经济下清朝前期仍是世界经济大国
D.广州十三行推动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市场
A.郡国并行制的缺陷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察举制的弊端
D.刺史制度流于形式
6.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宗庙之牺Leabharlann Baidu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④①②③B.④①③②C.④②③①D.②④③①
A.武王克商B.平王东迁C.诸侯争霸D.王室衰微
2.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主要有
诸侯国
与王室关系
地理位置
晋
姬姓贵族
山西
卫
姬姓贵族
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
鲁
姬姓贵族
山东南部
齐
功臣
山东北部一带
燕
姬姓贵族
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
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同姓诸侯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
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
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到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表述符合其特征的是
A.由“公天下”到“家天下”
B.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
C.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
D.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C.丝织业的一种绿色丝绸产品
D.著名的“唐三彩”
10.《孟子》一书记载黄河洪水多次泛滥,殃及多个诸侯国。从当时历史发展趋势分析,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
A.委托东周政府专力治黄
B.各诸侯国通力合作,统一治黄
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
D.诸侯国各自为政,加强治理
11.孙立群在《怎样走好人生路》中谈到:“在一个重农抑商的社会,商人社会地位低下,经商只富不贵,从政才能既富又贵。”下列言论中均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①“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②“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③“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④“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13.清朝乾隆皇帝十分关心《四库全书》的编撰,先后发出多道“圣谕”,对收录书籍的原则和历史事件评说有详密周到的指示,其指示体现了“修书以遏邪说”的宗旨。这反映了
A.封建政权反对文化传承
B.统治者推动文化发展
C.专制皇权强化纲常伦理
D.闭关锁国阻碍西学传播
14.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宝玉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15.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种思想
A.知行合一B.格物致知
C.致良知D.经世致用
18.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指当权者),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意:如同水往低处流),沛然谁能御之?”由此推断,该思想家主张()
A.清净无为B.以法治国C.仁政治国D.以德治民
19.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A.孔子的“克己复礼”思想
B.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C.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D.汉武帝的“有为而治”思想
17.北宋文学家苏轼说:“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认识论()
①使天文学受到统治者重视
②在理论上有助于仁政推行
③属于没有价值的封建迷信
④指出要实行政治的大一统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16.司马迁是一个敢于挑战权威,绝不流于世俗的儒者,这与其他的儒家人物有本质区别。比如他反对在科学知识上附着宗教迷信,认为这会使人“拘而多畏”,他常批评“巫祝褛祥”的思想……这实际上挑战了
4.“其阀阅,非复辩其贤愚”。下列史料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于以贵不以长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5.《汉书》记载:“中朝官也,亦谓之内臣。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8.根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清朝),竟只有6.9%.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
A.清朝经济的衰败
B.小农经济的影响
C.市镇经济的发展
D.坊市制度被打破
9.唐代名句“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
A.我国古代精湛的青铜器铸造技术
B.唐代越窑青瓷的美丽色彩
【全国百强校】海南省海口市湖南师大附中海口中学2018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诺侯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的是
A.“闭关锁国”使中国成为全球贸易中心
B.合理的经济政策使清朝进入“白银时代”
C.自然经济下清朝前期仍是世界经济大国
D.广州十三行推动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市场
A.郡国并行制的缺陷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察举制的弊端
D.刺史制度流于形式
6.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宗庙之牺Leabharlann Baidu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④①②③B.④①③②C.④②③①D.②④③①
A.武王克商B.平王东迁C.诸侯争霸D.王室衰微
2.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主要有
诸侯国
与王室关系
地理位置
晋
姬姓贵族
山西
卫
姬姓贵族
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
鲁
姬姓贵族
山东南部
齐
功臣
山东北部一带
燕
姬姓贵族
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
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同姓诸侯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
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
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到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表述符合其特征的是
A.由“公天下”到“家天下”
B.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
C.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
D.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C.丝织业的一种绿色丝绸产品
D.著名的“唐三彩”
10.《孟子》一书记载黄河洪水多次泛滥,殃及多个诸侯国。从当时历史发展趋势分析,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
A.委托东周政府专力治黄
B.各诸侯国通力合作,统一治黄
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
D.诸侯国各自为政,加强治理
11.孙立群在《怎样走好人生路》中谈到:“在一个重农抑商的社会,商人社会地位低下,经商只富不贵,从政才能既富又贵。”下列言论中均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①“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②“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③“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④“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13.清朝乾隆皇帝十分关心《四库全书》的编撰,先后发出多道“圣谕”,对收录书籍的原则和历史事件评说有详密周到的指示,其指示体现了“修书以遏邪说”的宗旨。这反映了
A.封建政权反对文化传承
B.统治者推动文化发展
C.专制皇权强化纲常伦理
D.闭关锁国阻碍西学传播
14.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宝玉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15.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种思想
A.知行合一B.格物致知
C.致良知D.经世致用
18.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指当权者),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意:如同水往低处流),沛然谁能御之?”由此推断,该思想家主张()
A.清净无为B.以法治国C.仁政治国D.以德治民
19.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A.孔子的“克己复礼”思想
B.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C.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D.汉武帝的“有为而治”思想
17.北宋文学家苏轼说:“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认识论()
①使天文学受到统治者重视
②在理论上有助于仁政推行
③属于没有价值的封建迷信
④指出要实行政治的大一统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16.司马迁是一个敢于挑战权威,绝不流于世俗的儒者,这与其他的儒家人物有本质区别。比如他反对在科学知识上附着宗教迷信,认为这会使人“拘而多畏”,他常批评“巫祝褛祥”的思想……这实际上挑战了
4.“其阀阅,非复辩其贤愚”。下列史料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于以贵不以长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5.《汉书》记载:“中朝官也,亦谓之内臣。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8.根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清朝),竟只有6.9%.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
A.清朝经济的衰败
B.小农经济的影响
C.市镇经济的发展
D.坊市制度被打破
9.唐代名句“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
A.我国古代精湛的青铜器铸造技术
B.唐代越窑青瓷的美丽色彩
【全国百强校】海南省海口市湖南师大附中海口中学2018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诺侯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