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的审美价值与当代建筑的美学追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是以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为 基础,揭示人的视觉艺术感受和生理基 础之间关系的学科. "完形"即为"格式 塔" (Gestalt), "完整" "形式" 含有 和 的 双重含义,好的格式塔是组织结构规则, 有秩序,完整(对称,统一,和谐),具有 最大限度的简明性[3].为此,美国数学家 D·伯克霍夫(D·Birkhoff)在 《美学标准》 中,用公式 M=O/C 表达了他对完形审美 价值的理解,其中 M:形式美,O:秩序, C:复杂性.公式表明:完形的美学价值 与其秩序化的程度成正比,与复杂程度 成反比,美学秩序价值的顶端是正方形 或正方体和直线性网格(图1-1). 1.2 变化秩序的审美价值 其实,美并不是我们想象的这么简 单, 秩序的简单一方面易于感受, 但形式
about aesthetic object, aesthetic value and aesthetic main bod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order"is a most easily understood aesthetic ob- ject with highest aesthetic value. Comparing with the evolution of aesthetic style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painting, it interprets that contemporary °chitects aesthetic pursuit of deep order also reflects a progressive and inevitable aesthetic law, and the follow-up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foretells a new round of simple order.
3 现代主义建筑美学的简单秩序
4 后现代主义建筑美学的变化秩序
5-1 Voronoi图
建筑理论 ARCHITECTURAL THEORY
秩序的审美价值与当代建筑的美学追求
石孟良
彭建国
汤放华
美是什么?美与秩序有何关系?这 是艺术哲学和建筑美学中最基本也是最 混沌的问题.从根源论讲,美是客观的, 它来源于客观存在(审美对象);从本质论 讲, 美是主观的, 是基于客观对象美学评 判的人类共同社会意识(审美价值), 审美 价值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从中介论讲, 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是客观审美对 象所具有的审美价值满足人的主观审美 需要时, 人(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所获 得的愉悦感受(美) .审美对象,审美价 值和审美主体是美的三大要素,它们互 相独立又相互关联.具有审美价值的审 美对象,审美主体才有可能形成愉悦的 审美感受;审美价值的大小依赖于审美 主体对审美对象的理解深度与感悟程度.
湖南省建设厅资助科研项目(2008) 作者单位:湖南城市学院(益阳,413000) 收稿日期:2010-01-05
1-1 简单秩序 M=O/C 1-2 变化秩序 M = O·C 1-3 深层秩序 M = O·C 2 , M = O / C 2 或 M = ……
1 秩序形式的审美价值
建筑学报
16
[2]
上的单一会使人感到单调乏味.如果在 图 1 - 1 直线性网格基础上添加变化的要 素, 使简洁中有变化, 变化中有秩序— 变化秩序,人的审美视线会随变化的线 条流动,形成形式欣赏的动态美和时间 美, 变化秩序的审美价值似乎更高了. 于 是, 心理学家H·J· 埃森克(H.J.Eysenck) 提出了与 D·伯克霍夫的公式截然相反的 观点,即:M=O·C(图 1-2).他认为,在 现实中, 秩序与复杂是相伴相生的, 是同 一现象密切相连的两极,秩序需要复杂 彰显自己,复杂需要秩序才变得可以理
[1]
摘要 / 通过对审美对象,审美价值和审美主体 等美学概念的阐释, 提出秩序是最易感悟和最 具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对比现,当代绘画艺 术风格的嬗变, 阐明了当代建筑基于深层秩序 的美学追求,是审美层次循环递进的必然规 律,并提出当代建筑美学的后续发展,是新一 轮简单秩序(美的回归). 关键词 / 秩序 深层秩序 ABSTRACT/ Making account of the concept
组合,把它们安排在彼此关系都更加紧 张的复杂状态之中(图 2-2).这种平面构 成的格局, 采用了一种动态的, 隐性的中 轴, 几何图形以此为界互相对称, 并在看 似零散的画面中取得了构图的平衡,画 面的秩序是内在的,暗含于形式背后的. 构图的变化体现了至上主义从简单美学 秩序到变化美学秩序的积极探索. 2.3 抽象表现主义的深层秩序 "抽象表现主义"是用以定义一群艺 术家所作的大胆挥洒的抽象画,他们的 作品往往具有反叛的, 无秩序的, 超脱于 虚无的特异感觉. 特别是杰克逊·波洛克 的创作, 其过程都与众不同, 他先把画布 钉在地板上或墙上,然后随意在画布上 泼洒颜料, 任其在画布上滴流, 创造出纵 横交错的抽象线条效果, 其作品 《秋天的 节奏》 整个画面是一片无边无际混 , 沌……就连波洛克自己也意识不到他在 画什么, "只有在完成以后,我才明白我 做了什么" 我想表现我的感觉,而不是 , " 解释它们" .于是,八月秋高风萧萧…… 便是我们对 《秋天的节奏》 画面内在深层 秩序的先入为主的"感觉" .其实,由于 画面蕴含深层复杂的秩序, 《秋天的节 奏》 不仅仅只有秋天, 人们还可以感悟到 冬天,春天……另外,画面的内在秩序 (动势)引导人的视线和思维继续向外延伸 和挥洒, 扩散到画面之外的空间, 使观者 的眼睛一旦进入画面,其思绪便久久不 能停滞,仿佛进入一个三维之外的空间. 因此,波洛克的"滴画"及其对深层秩序 的探索,已经被赞誉为 1911 年毕加索和 勃拉克的分析立体主义绘画以后,最引 人注目的绘画空间方面的新发明(图2-3).
[6]
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 的崭新建筑;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 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等问题,具有鲜 明的理性主义色彩 .与此同时,现代主 义建筑美学,要求建筑表现手法和建造 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 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 称构图; 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 等. 在建筑设计实践中, 现代主义建筑严 格遵从欧几里德的几何美学,认为只有 从其中挑选的"明晰""确定"的形状才 , 是"可读"及可描述的,并逐渐走向简略 的极端. 密斯设计的范斯沃斯住宅, 可谓 是现代主义建筑简洁风格中的巅峰之作, 体量单一, 线条凝练, 充分体现了现代主
2 2 [5] [4]
律,当下复杂的规律必将随着人们认知 能力的提升而不断简化. 因此, 秩序形式 及其审美层次依赖于人的认知能力,是 一个由简单到复杂, 再由复杂嬗变到 "新 一轮简单秩序" 的循环递进. 秩序的形式 蕴含审美对象的客观美,秩序审美层次 的嬗变则体现人类不断探索的智慧美. 现,当代绘画艺术便是在秩序形式美及 秩序嬗变的探索过程中流派纷呈,各领 风骚. 2.1 风格派的简单秩序 风格派的代表人物蒙德里安认为, 艺术要表达宇宙存在的客观法则,而这 种法则其实就是事物某种内在的秩序, 他对于艺术的探寻,其目的是在寻找一 种运动过程的系统化方法,以建立一种 具有凝聚力的, 良好的组织系统. 宇宙世 界是纷繁复杂的,但蒙德里安将视觉艺 术由对自然事物的模仿,直接抽象到了 只有水平线, 垂直线以及基本色(红, 黄, 蓝)组成的简单秩序,用这些能反映客观 世界的, 具有普遍规律性的作品, 来构筑 一种具有清晰性和规则性的纯粹的艺术 造型(图 2-1),体现了风格派艺术对简单 美学秩序的执着追求,同时也形成了风 格派艺术的美学理论. 2.2 至上主义的变化秩序 "至上主义"又称"极限主义" ,是当 代艺术中"极少主义"的始祖. "至上主 义" 是抽象艺术中几何抽象, 创立之初也
[3]
义建筑对简单美学秩序的追求(图 3).范 斯沃斯住宅几乎舍弃了一切"多余"的东 西,密斯"少就是多"的理论亦在当时受 到广泛的推崇.
4 后现代主义建筑美学的变化秩序 在经典数学时代,线性思维给建筑 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 然而, 极端线 性思维下的现代主义建筑经历短暂的辉 煌之后, 也逐渐显现出它的弊端. 现代主 义"简单合宜"的线性设计模式,从语言 的角度来说可谓"言简意赅""浅显易 , 懂" .其明确与和谐的形体在产生的一瞬 间马上就能被理解和接受,但其吸引力 却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迅速降低.
(美的回归) ……
2-1 风格派的简单秩序Biblioteka 2-2 至上主义的变化秩序
2-3 抽象表现主义的复杂秩序
2-4 新一轮简单秩序(……)
2 秩序审美层次的循环递进
解.秩序与复杂并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 的反比线性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加强的 互补关系 . 1.3 深层秩序的审美价值 深层秩序是隐藏在事物内部或尚未 探明的某种规律.深层秩序的外在表现 是复杂的, 其内在规律可能是简单的, 如 图1-3的复杂秩序便是几种简单秩序的叠 加.这种叠加的复杂秩序,其审美价值 M = O / C 还是 M = O ·C 呢?这是我们非此 即彼的线性思维. 事实上, 审美价值是客 观与主观统一, 客观可能是线性的, 而人 的主观思维不可能是线性的.也就是说, 审美价值一开始就具有线性和非线性的 各种特征和属性,只是受时代的局限以 及美学相关学科发达程度的制约,长久 以来,美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了以线性为 主要特征的观念 .另外,伴随当代非线 性理论的研究,非线性思维中时空观念 的转变以及对复杂事物自组织规律的揭 示,事物深层秩序本身的非线性属性也 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由于非线性系 统本身的复杂和对初值的敏感,深层秩 序的审美价值可能随规律的复杂而出现 突变强化或突变消弱,理论上不可能再 用精致数学进行分析和描述,但是我们 可以把这种审美价值的突变理解为: M=O·C (强化),M=O/C (消弱) ,或者 M=……(其他).
建筑学报
2 秩序审美层次的循环递进 值得指出的是,简单秩序并不一定 是指事物的简单规律,简单秩序在揭示 之初可能是事物内在复杂,深层的规律; 深层秩序也不一定是事物内在的复杂规
是对简单美学秩序的探索. 后来, 其开拓 者马列维奇对抽象几何形状的复杂关系 产生了浓烈的好奇心,从而使他放弃了 简单美学秩序的静止的矩形构图,转而 去研究更富于动态的,斜线方向的矩形 17
建筑理论 ARCHITECTURAL THEORY
3 现代主义建筑美学的简单秩序 建筑美学是建立在建筑学和美学基 础上, 研究建筑美和审美问题的学科. 其 具体研究领域有:建筑艺术的审美本质 和审美特征;建筑艺术的审美创造与现 实生活关系;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建 筑观念,流派,风格的发展嬗变过程;建 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建筑艺术的创造 规律和应具有的美学品格;建筑艺术的 审美价值和功能;鉴赏建筑艺术的心理 机制,过程,特点,意义,方法等 .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 19 世纪后 期,成熟于 20 世纪 20 年代,在 50~60 年代风行全世界.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建 筑师应该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
审美价值
嬗变
当代建筑
KEY WORDS/ order, aesthetic value, evolution,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deep order
1 秩序形式的审美价值 秩序是事物有条理,不紊乱存在的 状态.美在于秩序 ,秩序本身是人们最 易理解的外在形式美;与此同时, 凭借对 秩序的理解,人们还能感悟到审美对象 的内在逻辑美. 因此, 秩序是最易感悟和 最具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其具体表现 形式有简单,变化和深层 3 种. 1.1 简单秩序的审美价值 简单秩序是审美对象内在规律的简 洁表达.简单秩序具有最高的审美价值, 这是完形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完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