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人民大学622中西哲学史考研真题

合集下载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马哲、中哲、外哲)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马哲、中哲、外哲)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2000-2003考博试题2000年:西哲:中哲:1.亚里斯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说的批判与继承。

1.庄子对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安瑟尔谟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2.《坛经》的心性论综述。

3.休谟因果学说述评。

3.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述评。

4.斯宾诺莎唯理论的认识。

4.章太炎儒学观的演变。

5.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的批评和继承 5.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2001年:西哲:中哲:1.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1.离间白和合同异的异同。

2.康德的感性 2.郭象的独化论述评。

3.经验论的。

3.王阳明的“四句教”的哲学意义。

4.托马斯•阿奎那的理性和信仰的关系 4.谭嗣同的仁学。

5.黑格尔的矛盾 5.以德治国的现实意义。

2002年:西哲中哲1.柏拉图的理念论。

1.先秦天道观的区别。

2.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的哲学思想。

2.张载的气学。

3.休谟的习惯性联想。

3.密宗《原人论》的基本思想。

4.托马斯阿奎拉关于上帝存在的五种证明。

4.严复的中西观。

5.康德的知识如何给信仰留地盘的。

5.中西哲学思维模式的比较。

2003.西哲:1.简述亚里斯多德的“四因”说。

2.简述笛卡儿、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学说的异同。

3.论述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的思想。

4.论述黑格尔的辨证思想。

中哲:1.试论道家的道论及其现代意义。

2.试论葛洪对道家思想的改造。

3.试论二程思想的异同。

4.试论孙中山的进化学说。

5.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04年马哲原理1、如何从哲学角度理解社会发展。

2、实践在现实生活中的超越意义。

原著1、《提纲》的伟大变革。

2、列宁三者统一思想。

3、毛泽东《实践论》《反对本本主义》《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内在联系。

05年马哲原理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点、主要经验及其意义。

2、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3、人与社会矛盾的当代特点及出路。

原著1、《提纲》第二条。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

中国人民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

2018中国人民大学世界史一、名词解释1、埃赫那吞改革2、汉谟拉比法典3、李锡尼随克斯图法案4、索贡巡行5、伏尔泰6、丁路德宗教改革二、简答1、古印度种姓制度2、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三、论述题1、罗马征服地中海的过程及影响2、古希腊城邦与中世纪和近代早期意大利城市共和国的异同3、1500前后为什么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4、19和20世纪城市化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2017中国人民大学世界史一、名词解释1、苏美尔城邦2、摩奴法典3、芬兰化4、克里米亚战争5、哈瓦利及派6、沙皇特辖区7、威尔逊主义8、幕府9、精神分析法二、简答题1、扼要评析大宪章2、英联邦的创立与发展三、论述题1、为什么说文艺复兴是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发现,请给予诠释和阐述2、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体系及实践3、古典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征4、冷站时期欧美关系及变化2016中国人民大学世界史一、名词解释1、埃赫那吞2、金帐汗国3、战国大名4、伊克特5、因信称义6、1848年欧洲革命7、华夫脱运动8、揭露黑幕运动9、东南亚国家联盟10、三边委员会二、简答题1、简述罗马共和体制衰亡的根本原因2、简述19世纪后半期英国近东政策三、论述题1、论述古希腊和中古西欧的宗教信仰的异同2、论述中世纪前期西欧封建制度的建构以及意义3、论述德日法西斯主义理论及实践的异同4、论述二战后美国对日政策的得失2015中国人民大学世界史一、名词解释1、埃赫那吞2、瓦尔那制度3、阿黑美尼德王朝4、伊比鸠鲁5、町人6、价格革命7、魏玛共和国8、非殖民化9、欧洲一体化10、进步主义运动二、论述题1、分析罗马共和国时期土地问题2、试述11世纪至16世纪教权俗权关系3、试述启蒙主义理论4、试评艾森豪威尔政府外交和安全政策2014世界史部分一、名词解释1、陶片放逐法2、大流士一世3、吠陀4、伊凡5、卡里达6、战国大名7、启蒙哲学家8、波士顿倾茶事件9、新经济政策10、缓和战略二、论述题1、古罗马奴隶制的兴起及社会影响2、14到16世纪西欧历史的发展趋势3、工业革命的社会影响4、长电报和诺维科夫报告的异同2013中国人民大学世界史一、名词解释1、尼布甲尼撒二世2、马尔克部民制3、撒切尔主义4、庇隆5、四谛6、普鲁士道路7、民粹派运动8、八九年原则9、民粹派运动二、论述题1、简述希腊城邦2、14到16世纪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思想的异同3、简述美国两党制的形成4、杜鲁门遏制的理论和实施。

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622中西哲学史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

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622中西哲学史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

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622中西哲学史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考研学习中,专业课占的分值较大。

对于考研专业课复习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中公考研为大家整理了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622中西哲学史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并且可以提供中国人民大学考研专业课辅导,希望更多考生能够在专业课上赢得高分,升入理想的院校。

2009年真题原题第一部分哲学综合一、下列题目中任选两题加以论述:1、试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及1978年实践检验标准大讨论的重大意义。

2、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3、试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下列题目中任选两题加以论述:1、试述孔子仁学的基本思想。

2、试述庄子“齐物论”的基本思想。

3、试述王守仁的“致良知”说。

三、下列题目中任选两题加以论述:1、试述柏拉图的理念论。

2、试述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3、试述康德的认识论。

第二部分科学技术哲学一、名词解释1、机械还原论2、可观察性3、环境伦理学4、纸草书5、《吠陀》6、儒略历二、简答题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2、怎么样理解恩格斯所说的“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势就是假说”?3、科学理性和技术理性有哪些异同?4、简要阐述牛顿学说的内容和意义。

5、斯佩雷对裂脑人研究的结论是什么?三、论述题1、结合当代实际,论述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与生产力革命之间的关系。

2、论述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4.1.1 2009年真题答案解析第一部分哲学综合第一大题中选择2和3进行解答。

2.解答: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具体表现在:每个不同的事物和不同的运动形式各有其自身特殊的矛盾;在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同一过程的不同阶段,都有各自的特殊矛盾。

全国名校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全国名校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目录1.北京大学历年考研真题 (6)2015年北京大学629西方哲学史一考研真题 (6)2015年北京大学628综合考试二(现代西哲+中哲)考研真题 (7)2014年北京大学850西方哲学史二考研真题(回忆版) (8)2014年北京大学849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9)2013年北京大学860西方哲学史二考研真题(回忆版) (10)2012年北京大学861西方哲学史二考研真题(回忆版) (11)2012年北京大学629西方哲学史一考研真题(回忆版) (12)2.中山大学历年考研真题 (13)2015年中山大学620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13)2014年中山大学620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16)2012年中山大学618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17)3.江西师范大学历年考研真题 (23)2014年江西师范大学802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23)2013年江西师范大学802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24)2012年江西师范大学802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25)4.河南师范大学历年考研真题 (26)2014年河南师范大学84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26)2013年河南师范大学84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27)2012年河南师范大学84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28)5.其他院校历年考研真题 (29)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90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29)2014年清华大学647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33)2014年四川大学96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34)2014年河北大学80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38)201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39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43)2014年西北政法大学701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44)2014年同济大学869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45)2014年兰州大学630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46)2014年华中科技大学858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47)2013年华中科技大学858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48)2013年武汉理工大学887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49)2013年武汉大学842西方哲学史与现代西方哲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50)2013年深圳大学91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51)2013年山东大学802西方哲学史(从古代至德国古典哲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52)2013年吉林大学801哲学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53)2013年华南师范大学80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54)201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39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55)2012年清华大学647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56)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90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57)2012年武汉大学844西方哲学史与现代西方哲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58)2012年华南师范大学80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59)2012年燕山大学B27西方哲学史考研复试真题 (60)2012年西北师范大学801中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61)2012年华侨大学879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62)2012年河北大学80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63)2012年同济大学618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64)2012年兰州大学633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65)2012年深圳大学904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66)2012年山东大学802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67)1.北京大学历年考研真题2015年北京大学629西方哲学史一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德性是知识2.流溢说3.能动的自然和被动的自然二、论述分析题1.柏拉图理念论中“分有说”的困难2.分析贝克莱的“物质”概念3.笛卡尔的“我思”与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异同2015年北京大学628综合考试二(现代西哲+中哲)考研真题现代部分一、简答题:1.本体论承诺2.范式3.在世之在4.逻各斯中心主义5.公平与正义二、论述题:1.尼采的永恒轮回说2.胡塞尔的生活的世界中哲部分一、论述题:1.荀子正名学说2.张载太和及诚明学说一、简答(10*5分)1.简要解释右边一段话“我们踏进又不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们存在又不存在”2.四因说3.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安瑟尔谟)4.简要解释右边一段话“因为一切用以认识和领会蜡的本性或别的物体的本性的理由都更加容易、更加明显地证明我的精神的本性”(笛卡尔)5.《利维坦》6.真观念(斯宾诺莎)7.简要解释右边一段话“普遍同意这个论据本来是被利用证明天赋原则的,在我看来却正好证明了没有什么天赋原则;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全人类普遍同意的原则。

(NEW)中国人民大学《622中西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NEW)中国人民大学《622中西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目 录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622中西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622中西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622中西哲学史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622中西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405中西哲学史考研真题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622中西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第一部分 中国哲学史1.简述易经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哲学内涵。

答:(1)天道①《易传》哲学继承儒家的“修人道以证天道”与“明天道以弘人道”的传统,把天道与人道统一了起来。

②天地阴阳之气使万物得以生、成、长、养;人承接天地之气,继承“道”而参与、赞助天地万物,那就是善;成就天道的事业正是人的本性。

③《易》道即天地之道帮助、促进、贞定万物各自的本性,保存万物的存在,道义正是从这里出来的。

在人性论上,这就寓含有人的善性源自天道,源自宇宙生生之德,同时又强调人的后天努力,效法天道、扩充其性的双重含义。

(2)从天道到人事①三才之道是是顺着天道下贯而来的,是顺天、地、人的性命之理而来的。

②就人之道而言,是义理、是仁义。

道是过程,理是其中的道理。

③人之本性也就是人所以为人之理,按《易传》的讲法,这是乾道下贯的结果。

(3)总结①《易传》的人性论既包含有天赋人性说,即“天命之性”是善的,具有一种超越意义、价值意义;又不排斥材质主义的“气命之性”,即人的材质也在灭地之气的流行中形成,气可以鼓动,气有力量。

这就为尔后哲学史上的“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理”与“气”之争埋伏笔。

②《易传》认为,人性源自天地之性,人道赞助天地之道。

君子效法天地,具有刚健自强、积极人世的精神,又有承受、宽容、协调、合作的能力,用深厚的德泽来化育人物。

③与天地的大生、广生之德相匹配,《易传》强调人在人事活动中崇德广业、进德修业。

a.推尊人的智慧、德性,发展社会人事的各项事业;讲求忠信,提高品德;修饰言辞,确立在诚实上,以诚信来处理事务。

人大哲学考研16.17.18年622真题

人大哲学考研16.17.18年622真题

人大哲学考研16.17.18年622真题第一篇:人大哲学考研16.17.18年622真题16年中国哲学1.易经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哲学内涵,2.王阳明岩中花树故事反应什么哲学内涵,3.郭象的独化论及其命运观4.举两个比喻,论证中国古的形神关系西方哲学5.亚里士多德的“存在”,6.休谟的温和怀疑论,7.上帝存在的三种证明,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虽然提出了“五路”之多,但是总括起来不过两种,分别是:上帝存在的自然神学证明、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

加上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一共有三种。

康德称这三种证明为“从思辨理性证明上帝存有的三种方式”8.卢梭和霍布斯社会契约的异同。

17年中国哲学1.《尚书》有云:“兹乃不义,性与习成”。

《论语》中说:“性相近,习相远”根据以上两句话,说明儒家思想中性与习的关系2.《诗经》有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体现了什么哲学思想?3.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

周敦颐是否同意这一观点?4.比较朱熹和陆九渊对于《中庸》的“尊德性而道问学”的解释的异同西方哲学1.如何理解赫拉克利特的火的思想和逻各斯的思想2.试论述奥古斯丁的自由意志及其和神义论的关联3.试比较霍布斯和洛克对于个人和国家关系的论述的异同4.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原文。

论述真理和体系的关系,实体和主体的关系18年中国哲学1.论述先秦儒家人性论的观点和内容,及其异同。

2.论述魏晋玄学对于有无之辨的观点和内容。

3.比较朱熹与王阳明的“格物致知”思想。

4.结合“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简述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

西方哲学1.柏拉图说“正如普罗泰戈拉所言,人是万物的尺度,事物呈现在我眼中的样子就是我心中的样子”,普罗泰戈拉这种观点是什么主义?这种主义的要旨是什么?2.举例论述唯理论和经验论之争。

3.分析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

4.论述海德格尔的“此在”。

第二篇:科学技术哲学考研真题科学技术哲学考试科目:科学技术哲学招生专业:科学技术哲学一、简答题(选4题,每题12分,共48分)1、列出亚里士多德关于逻辑和自然哲学的主要著作(至少4种)2、近代欧洲哲学中唯理论和经验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3、十九世纪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哪些?简述实证主义的主要特征。

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622中西哲学史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622中西哲学史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622中西哲学史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第一单元(中国哲学史,四选三)1.结合“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简述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

答:“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反映出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基本精神。

(1)“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含义《易经·说卦》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理”是指物理、万事万物之理,“穷理”就是对形而下的万物加以穷究,就是格物致知。

“性”是指人性、德性,“尽性”就是对人内在德性的彻底洞明。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命”的内涵并不是单一的,包括天命、命运在内。

天命是指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内在运动规律,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命运是指一个人的生命运数。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是指穷究天下万物的根本原理,彻底洞明人类的心体自性,以达到改变人类命运的崇高目标,使人类行为与自然规律能够和谐平衡、生生不息。

这种思想反映出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基本精神。

(2)“天人合一”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观念,发源于周代,经过孟子“性天相通”观点与董仲舒“人副天数”说,到宋代张载、二程达到成熟。

张载、二程的“天人合一”思想,主要包括四个命题:①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②自然界有普遍规律,人服从普遍规律。

③人性即是天道,道德原则和自然规律一致。

④人生的理想是天人谐和。

总之,中国哲学史上有关“天人合一”的种种说法,都是力图寻找天与人之间相通、相近之处,实现自然与人事之间协调、和谐或统一。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最早的崇拜自然、敬畏自然为基础,经过宗教化、哲学化的演变过程,最终形成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天人合一”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宇宙观,又是社会法则和人生理想,是中国古代先贤们对于天人关系这一根本问题的主流答案。

从理论实质而言,“天人合一”是关于人与自然或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问题。

2.朱熹说:“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源,但所居之位不同,则其理之用不一。

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试题目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试题目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试题目(仅供参考)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3)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含原著) (3)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4)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含原著) (5)考试科目:欧洲哲学史(含原著) (6)考试科目:现代西方哲学 (7)考试科目:伦理学原理 (8)考试科目:科学技术史 (8)考试科目:科学技术哲学(含自然辩证法原著) (9)考试科目:自然科学基础(含数学、物理学、生态学、生物学) (10)考试科目:中西美学史(含原著) (11)考试科目:艺术创作(国画、油画) (12)考试科目:中国美学史 (14)考试科目:美学原理(含马克思主义原著) (15)考试科目:西方美学史(含原著) (16)考试科目:宗教学基本知识(含佛教、道教、基督教) (17)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8)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含原著) (18)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含原著) (19)考试科目:欧洲哲学史(含原著) (20)考试科目:现代西方哲学 (23)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24)考试科目:伦理学原理 (25)考试科目:宗教基本知识(含佛教、道教、基督教) (26)考试科目:中国美学史 (27)考试科目:美学原理(含马恩美学原著) (27)考试科目:西方美学史(含原著) (28)考试科目:外国美术史 (30)考试科目:创作或设计 (31)考试科目:自然科学基础(含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生态学) (31)考试科目:科学技术史 (32)考试科目:科学技术哲学(含自然辩证法原著) (33)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34)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 (34)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 (35)考试科目:现代西方哲学 (36)考试科目:西方哲学史(含原著) (36)考试科目:科学技术史 (38)考试科目:科学技术哲学 (38)考试科目:中西哲学史 (39)考试科目:伦理学原理 (40)考试科目:宗教学基础知识 (40)考试科目:美学原理(含原著) (41)考试科目:艺术创作(国画、油画) (42)考试科目:中西美学史(含原著) (43)考试科目:艺术创作(国画、油画) (44)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含原著) (45)考试科目:中外美术史 (46)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招生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含原著)试题:一、解释下列范围:(每题5分,共20分)1、物质与运动2、个性与共性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4、社会结构二、指出下面这段话出自何人何著作,并谈谈你队这段话的内容和意义的理解(20分)这种历史观与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由此还可以得出下述结论: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可以用精神的批判开消灭的,也不是可以通过把它们消融在“自我意识”中或化为“幽灵”、“怪影”、“怪想”等等来消灭的,而只有实际地推翻这一切唯心主义谬论所由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才能把它消灭。

2018年考研历史学真题与答案解析

2018年考研历史学真题与答案解析
2018
—、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4•下列考古学文化中,与后来游牧文明有密切关系的是
马家窑文化
红山文化
仰韶文化
屈家岭文化
Ao
Bo
【考查知识点】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
2•整合儒学,结束经学今文、古文之争的汉化学者是
董仲舒
刘歆
1•下列考古学文化中,与后来游牧文明有密切关系的是
马家窑文化
红山文化
仰韶文化
屈家岭文化
【考查知识点】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
込整合儒学,结束经学今文、古文之争的汉化学者是
董仲舒
刘歆
郑玄
许慎
【参考答案】A
oaNTlUh6y6
Ao
Bo
Co
【参考答案】C
2018
—、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考古学文化中,与后来游牧文明有密切关系的是
马家窑文化
红山文化
仰韶文化
屈家岭文化
【考查知识点】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
込整合儒学,结束经学今文、古文之争的汉化学者是
董仲舒
1•下列考古学文化中,与后来游牧文明有密切关系的是
马家窑文化
红山文化
仰韶文化
屈家岭文化
【考查知识点】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
込整合儒学,结束经学今文、古文之争的汉化学者是
董仲舒
刘歆
郑玄
许慎
【参考答案】A
oaNTlUh6y6
Ao
Bo
Co
【参考答案】C
2018
—、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符考答案】C

人大哲学考研必备中西哲学试题人大十年真题

人大哲学考研必备中西哲学试题人大十年真题

一、古希腊1.从原文出发,柏拉图区分了存在、不存在、既存在又不存在以及知识、无知、意见,试述柏拉图的知识观。

2.请根据《范畴篇》中亚里士多德的谓述原则,阐明第一实体为什么是终极主词和终极主体。

3.试述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四线段理论并分析其认识论内涵。

4.试从潜能与现实的关系出发分析亚里士多德的四因理论和资料与形式的实体观。

5.简述苏格拉底的德性论。

6.柏拉图为何提出回忆说?回忆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它和天赋观念有何异同?7.据说“赫拉克利特在某处说,万物流变,无物常驻。

他把存在着的东西比作一条河流,声称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声称“万物流变,无物常驻”的根据或者前提是什么?如果“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是否存在“同一条河流”?8.请以《巴门尼德篇》为主要文本,试述柏拉图理念论中的“第三人”问题。

9.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10.柏拉图的理念(idea)具有何种含义?这一核心概念在柏拉图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结果是怎样的?11.请写出三篇柏拉图对话录的名称。

12.《毕洛主义概略》及《反杂学》的作者是?13.在《范畴篇》中,亚里士多德根据什么标准认定“个别的具体事物(如苏格拉底)是第一实体”?在《形而上学》第七卷中,亚里士多德为什么又得出“事物的形式才是第一实体”的结论?14.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存在—实体论。

15.潜能与现实16.柏拉图的“洞穴比喻”说明了什么?17.原子论、实体、第一哲学、《形而上学》、《会饮》、逻各斯(logos)、巴门尼德的真理之路、人是万物的尺度、能被思维者和能存在者是同一的、《尼各马可伦理学》、逻各斯、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德性即知识、四因说【名解】18.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或“辩证法”的主要内容是?他的“辩证法”如何推进了柏拉图理念论的产生?19.原著:哲学思考源于好奇、惊叹,哲学的自由性20.原著:四因说21.原著: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22.补充:苏格拉底“德性即知识”的思想的主要意义。

(NEW)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NEW)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目 录第一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含部分答案)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第二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相关专业考研真题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现代史(1840~1949)考研真题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回忆版)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现代史(1840~1949)考研真题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代史考研真题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代史考研真题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现代史(1840~1949)考研真题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代史考研真题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代史考研真题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代史考研真题第一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法经2.给事中3.多伦会盟4.整理党务案5.海防塞防之争6.乡村建设派二、史料分析1.苏轼的一篇文章《人法并任》问题:(1)用现代汉语说明苏轼的问题。

(2)解释两句话的含义:久留不易之格;封糊誊录。

(3)说说自己对解决上述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2.考的应诏统筹全局折问题:(1)说明作者和本文的出处。

(2)说明其内容和意义。

三、分析题1.列举南北朝走向统一的关键事件,并分析北方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

2.明清时期的黄河治理以及政治社会影响。

《中山大学625中外哲学史基础知识2013-2018年考研真题》

《中山大学625中外哲学史基础知识2013-2018年考研真题》

目录Ⅰ历年考研真题试卷 (2)中山大学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2)中山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3)中山大学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4)中山大学201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5)中山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6)中山大学201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7)Ⅱ历年考研真题试卷答案解析 (8)中山大学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8)Ⅰ历年考研真题试卷中山大学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科目代码:625科目名称:中外哲学史基础知识考生须知:答案必须使用墨(蓝)色墨水(圆珠)笔;不得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凡未按规定作答均不予评阅、判分一、释名(任选10题,每题8分,共80分)1、与命与仁2、齐物论3、贵无论4、四法界5、慧能6、知行合一7、大同书8、理想国9、四因说10、我思故我在11、社会契约论12、四假象说二、简答(任选3题,每题15分,共45分)1、简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

2、简述朱熹的“性即理”论和王阳明的“心即理”论。

3、简述托马斯对于上帝存在的五个证明。

4、如何理解贝克莱的“存在即被感知”?三、论述(任选1题,25分)1、比较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

2、分析评价柏拉图的理念论。

中山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科目代码:625科目名称:中外哲学史基础知识考生须知:答案必须使用墨(蓝)色墨水(圆珠)笔;不得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凡未按规定作答均不予评阅、判分一、释名(任选10题,每题8分,共80分)l、孔子的正名说2、庄子的心斋说3、老子的反者道之动4、格义5、一心二门6、性具善恶7、六经注我8、心即理9、柏拉图的洞穴说10、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11、莱布尼兹的“前定和谐”说12、尼采的“上帝已死”二、简答(任选3题,每题15分,共45分)1、简述老庄哲学关于知识与体道的关系。

哲学考研真题九套

哲学考研真题九套

哲学考研真题九套A.哲学通论一、论人之存在的自在性和自为性(30分)二、对价值的哲学思考(30分)三、哲学的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30分)四、真的哲学追问(30分)五、哲学的语言转向与实践转向(30分)哲学综合一、哲学命题分析(三选二,每题30分,共60分)1、人是万物的主宰2、美即和谐3、诚信而不知耻,则不如羞耻而知耻二、案例分析题(每题30分)1、广东一个县有个小女孩刚好要被车撞的时候,被一个女孩救了,而那个女孩的腿就被轧了,公安依法处理的时候判说女孩应负25%的责任,问题是你赞不赞同公安的做法?然后哲学分析。

2、奥运会的羽毛球队员消极比赛的做法受到了惩罚,而对于这件事赞同的有,不赞同的也有,英国报纸还为他们喊冤。

用哲学分析这件事。

三、写作题1、以有限和无限为题,写一篇小论文(30分)B.哲学通论一、有人说,哲学是全部科学的王冠,请论述哲学和科学的关系(30分)二、请论述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分歧(30分)三、如何理解“认识你自己”,请阐述其中的哲学奥秘(30分)四、人与自然的关系(30分)五、生活的意义(30分)哲学综合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万物始于水”是哪位哲学家的思想?A.赫拉克利特 B.泰勒斯C.亚里士多德D.柏拉图2.“我思故我在”是哪位哲学家的思想?A.斯宾诺莎B.莱布尼茨C.笛卡尔D.贝克莱3.“可证伪性”是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是由谁提出的?A.石里克B.波普尔C.拉卡托斯D.库恩4.“美是意象”指的是?A.人对美感的抽象体验B.物理世界的感觉投射C.主体对客体的审美意识D.情境交融的意象世界5.“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句话是谁提出的?A.马克思B.奥古斯丁C.霍布斯D.罗素6.孟子的“性本善”表达的意思是?A.人的本质是善的B.人天生就有恻隐和共情的趋向C.人的善是先天就具有的D.善是人的最高道德要求二、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40分)1.柏拉图的理念论2.孔子的中庸之道3.科学与技术4.社会契约论三、论述题(每小题40分,共80分)1.论述传统文化如何实现现代化2.请对人工智能进行哲学思考C.哲学通论一、论哲学的批判性(30分)二、论哲学与宗教的区别与联系(30分)三、论哲学的语言转向和实践转向(30分)四、论哲学的后现代主义思潮(30分)五、智慧与爱智(30分)哲学综合一、哲学命题分析(五选三,每题15分,共45分)1、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2、阿基里斯追不上兔子3、存在就是被感知4、我思故我在5、形质神用二、案例分析(每题30分)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对话——因果联系的观点2、无人驾驶汽车发展的道德困境——对立统一律三、写作题1、人类存在的矛盾性:自在性与自为性(45分)D.哲学通论一、论述理性和感性的矛盾(30分)二、解说形而上学(30分)三、创新在哲学中的阐释(30分)四、如何达到真善美的统一(30分)五、论述社会与人类存在的矛盾的认知(30分)哲学综合一、哲学命题分析(三选二,每题30分,共60分)1、水是万物的本原2、我思故我在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二、案例分析题(每题30分)1、人工智能和人类意识的关系2、后现代主义的一系列观点分析三、写作题1、以经验论和唯理论为题,写一篇小论文(30分)E.哲学通论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何以可能(30分)二、对“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理解(30分)三、对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关系的哲学审思(30分)四、论审美意识与道德意识的关系(30分)五、对真理本质的理解(30分)哲学综合一、名词解释(每题15分)1、五行2、崇高3、四因说4、小乘佛教二、简述题(每题20分)1、简述中国古代“仁”之思想2、简述波普对归纳逻辑的批判三、论述题(50分)1、2018年,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将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学以成人”,请从哲学角度对这一命题加以全方位的阐释。

2018考研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学完整版专业课真题

2018考研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学完整版专业课真题

626文学基础一.名词解释 10个每题5分共50分1.白鹿原2.普罗文学3.九歌4.世说新语5.牡丹亭6.崇高7.审美游戏8.安提戈涅9.流浪汉小说10.象征主义戏剧二.论述题 8选4 每题25分,共100分1.结合具体的文学现象或作品,谈谈你对\\\\\\\\\\\\\\\"翻译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的理解。

2.试论上海“孤岛”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及其文学成就。

3.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请评述这句话。

4.严羽《答吴景仙书》“ 盛唐诸公之诗 , 如颜鲁公书 , 既笔力雄壮 , 又气象浑厚”请评述这句话。

5.谈谈《人间词话》“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划分标准及其影响。

6.韦勒克把文学划分为内部研究、外部研究,谈谈划分标准及其影响。

7.结合卢梭的创作,谈谈你对十八世纪启蒙文学的理解。

8.结合托尔斯泰的《复活》,谈谈你对十九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解。

2018文学理论一、名词解释 6×5=30艺术起源论伯明翰学派后殖民批评替罪羊《文赋》二、简答题 20×3=601.简论对17世纪后期法国的古今之争的内容与影响。

2.简论黑格尔对于艺术的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浪漫型艺术分类与其理论的启示。

3.简论二十世纪文论的语言学转向。

三、论述题 30×2=601.马克思说:“五官的感觉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围绕实际需要的感官也只具有有限的意义。

”根据这段话,谈谈你对美感的感官基础以及历史性生成的理解。

2.根据法兰克福学派阿多诺的一段话,谈论批评与救赎的关系,并说说你的批评观。

1。

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622中西哲学史考研真题

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622中西哲学史考研真题

2011年真题答案解析第一部分中西哲学史第一单元中国哲学史(本单元选答1、2、3题)1.解答:(1)“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万物包括人类生活都有阴阳两个方面、两种力量在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推移,二者相反相成、不可偏废,由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它包涵以下内容:(1)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阴、阳两个方面的矛盾运动,它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因;一事物和它事物的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外因。

(2)阴阳两种对立因素既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存,又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又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3)阴阳两方面的矛盾运动具有普遍性。

它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4)阴阳两方面的矛盾运动又具有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就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

我们观察和分析事物的矛盾运动,就是要学会从个性到共性,再从共性到个性的思维方法,从中找出解决矛盾的具体办法。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1.“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是儒家关于仁学思想的核心论述,但遭到不少现代学者的批评。

其中,相当重要一点就是,有子将家庭伦理道德与国家政治道德混淆在一起,并将两者基础都归之于孝弟。

2.从现代政治学的角度,我们很容易发现,中国传统社会延绵数千年之久的家国同构政治体系,其政治道德基础正是有子所提的“孝弟”。

而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体系,其政治道德基础则可能是“民主、人权、自由”等。

事实上这两种政治体系的道德基础都是被预设的,被其社会所公认,无需证明的。

正如初等数学上“两点间直线距离最短”的公理一样。

因此,要想彻底的分析两种政治道德基础的异同,就必须从分析“孝弟”和“民主、人权、自由”两个“政治道德公理”入手。

(1)很明显“孝弟”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而衍生出来用于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

2018历史学统考真题及解析

2018历史学统考真题及解析

2018历史学统考真题及解析2018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试题(科目代码:313)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40 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考古发现的古人类中,与今中国人渊源最为直接的是A.元谋人 B. 北京人C. 丁村人D. 山顶洞人2.西周前期,曾先后向东、南和西三个方向扩张,其中向南扩张主要发生在A.成王时期 B. 穆王时期C. 昭王时期D. 宣王时期3.韩愈学说的核心是“道统论”,其“道”是指A.正宗的儒家学说 B. 道家的本体论C. 事物运行的规律D. 阴阳变化的根本4.宋代至清代我国书籍印刷的主要方式是A.泥活字印刷 B. 木活字印刷C. 雕版印刷D. 铜活字印刷5.刺绣是中国的传统工艺,清代有“四大名绣”之说。

四大名绣是A.苏绣、粤绣、湘绣、蜀绣 B. 汴绣、越绣、苏绣、闽绣C. 汴绣、粤绣、湘绣、闽绣D. 苏绣、鲁绣、湘绣、蜀绣6.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史地。

鸦片战争后,主要以《四洲志》为基础成书的重要著作是A.《海国图志》 B. 《瀛寰志略》C. 《中西纪事》D. 《各国史略》7.在晚清,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被欺骗、拐卖至海外,从事奴隶般的劳动。

使西方国家“招募”华工出国合法化的不平等条约是A.中英《南京条约》 B. 中英、中法《天津条约》C. 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D.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8.中国近代对甲骨学研究作出卓越贡献,被学界为“甲骨四堂”的四位学者是A.孙诒让、罗振玉、陈垣、顾颉刚B.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C.王懿荣、陈寅恪、王国维、郭沫若D.吴其昌、董作宾、陈寅恪、陈垣9.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1920 年在上海出版了最早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译者是A.陈独秀 B. 木活字印刷C. 杨匏安D. 铜活字印刷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断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兵役制度改革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