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 一小组《文心雕龙·原道》读书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文心雕龙·原道》“文”
“文之为德也大矣”中“德”的意义颇有争议:1)德者,得也,文之为德也就是说文之所以由来的意思;2)非德行,也非“得”是事物一种道派生的一种属性;3)从语义学的角度来看,德字并非重点,“……之为德也”实际上是一种句式,无实义,表示感叹。
在这里我们取“德”在书中“得”的这一含义,讨论“文”之所以由来的问题。
在《原道》中,“文”的含义大致可理解为“文学”与“文采”。
首先“文之为德”是指“文”之所以由来,文学之所以是文学的根由要从自然和人类的更宽阔的视野来理解文学。
而“文”之所以由来,需从“道”和“言”两个方面来看。
“道之文”中的“道”在文中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在文章之初,“道”是指自然,是宇宙的本体,这里将其看做是客观的世界;“文”是指“文采”。
“道之文”是指的大自然的一切都蕴含着文采,是由客观的自然所启发而使人所感受到的自然的“文采”。
所有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有文采的,文学的文采是人受到大自然文采的启发所创造出来的。
所以说人是“五行之秀”、“天地之心”。
自然万物都蕴含着文采,而人自身也应当是有文采的。
“言之文”是语言的文采。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由于人心灵的产生,言辞确立,使文章显现昭著。
这表明人有感悟自然文采的能力,是文学的主体,文章由人心所生。
“言之文”便是人的文采,文学的文采也应当是人的心灵的产物的文章。
“道之文”与“言之文”在刘勰的观念中,都是自然的产物,人作为自然的部分,“言之文”与“道之文”都是相互联系的。
在南北朝时期,人们对于文学的意识觉醒,认为文学的主题不应当只是与政治相联系。
文学应当同人的“志”与“情”相结合,文学的表达应当注重文学的文采。
而要让人意识到文学的重要性,刘勰将其同“道”与“言”相结合,来探讨文学的由来。
“道之文”是自然的文采,“言之文”是语言的文采。
人之有“文”,是因为人是自然的心灵,可以感受到自然的文采,人可以通过“言之文”的产生来确立人类的文章。
可以说“道之文”是文学的根本,“言之文”是可以确立人通过自然而感悟到的文章的手段。
三者是相互联系的,由“言之文”所确立的“文”才是人类的文学。
由此,可以将“道之文”和“言之文”对人类的文学的影响看做一个衍生的过程,它是自然的文学到人类的文学的转变,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文学的文采是人受自然的启发而创作出来的,人类的文章是受自然文采的启,发通过语言的文采而形成。
因此“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
”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根由,便是“道之文”和“言之文”的共同影响下,而在人的文章中显现的文学。
它是自然本身所具有的,也是人对自然的感悟所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