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精品教案课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标要求本框教学内容就是贯彻落实课程标准2.6规定的“列出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述课堂教学就是重新认识的基础”的建议。

教材分析本框共有两个目题:第一目从实践的含义入手,引出实践的三大特征;第二目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四方面论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从地位来看,努力学习本框不仅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住庶务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能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鲜明特点和本质特征,同时实现全书的教学目的,在全书中处在关键的地位。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对高中政治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高中政治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政治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政治现象、政治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政治思维能力。

但辩证能力还比较弱,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鼓腮课堂教学的含义、课堂教学的形成要素、课堂教学的特点,认知:课堂教学具备三个基本特征、课堂教学就是重新认识的基础、课堂教学活动的三种形式,运用根据所学科学知识,融合有关原理,分析表明课堂教学就是人们改建客观世界的物质性的活动。

依据有关原理,表明课堂教学就是重新认识的基础。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使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切实认识到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确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认识要服务于实践。

教学重点、难点1、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点2、课堂教学就是重新认识的来源教学策略方法:运用故事等具体的事例,让学生走进故事、参与故事,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哲理。

在讨论、探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在民主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引入:呈现出《斗牛图》你能够辨认出这幅名画中存有什么错误吗?来到生活合作探究:播出视频《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是不是实践活动?为什么?你能举出其他的实践活动吗?一、实践的含义及特点生:愚公移山就是课堂教学活动。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28张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28张ppt)

认识的初级阶段
认识的高级阶段
感觉:看到颜色、闻到味道、触摸到形状 概念:用语言概括出苹果的本质属性,具
等(个别属性:红、甜、圆)
有抽象性。
知觉:对苹果整体认知(又红又甜又圆的苹果) 判断:有的是甜的,有的是酸的。 表象:当苹果不在眼前时,根据记忆可以 推理:根据苹果落地,得出万有引力规律。
浮现它的样子。
自身思的考认结:识人能论们力:对也冥有实王了践星大认大是识的认的提变高识化。发表明展了的什么动哲力学道
理?
区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通过实践产生认识,认识是从无到 有的一种过程。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指通过实践推动认识的进一步深 化和发展,强调认识在实践的基智 ——动力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检验标准
书到用时方恨少 ——动力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来源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检验标准
设计方案
(主观)
修建桥梁 (实践)
桥梁
(客观)
补充: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是主观见之于与客观的活动。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主体: 人客观的
实践手段: 探测器客观的
实践对象: 火星客观的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蜜蜂筑巢
祝融号火星车建造
实践具有能动性
实践主体的能动性(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实践主体的创造性 改造自然(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改造社会(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①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 高级阶段。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 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③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高二政治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高二政治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前案)课标要求了解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及实践活动的特性,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核心素养1.科学精神:理解实践的含义,区分实践的各个特征,把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

2.公共参与:积极投身实践,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一、认识与实践1.认识(1)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________。

(2)两个阶段: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________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________。

②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________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________、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________和表象三种形式。

③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________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________、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________的认识,包括概念、________和推理三种形式。

④感性认识是认识的________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________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________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2.实践(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________的物质性活动。

①凡是实践,都是以________为主体、以________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________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________。

(2)基本形式基本的实践活动有改造自然的________、变革________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________等。

(3)特征①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________、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具有________。

②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________的活动。

③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在一定________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________发展着的。

高二政治《1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

高二政治《1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的?
课后作业
《考一本》中本框题——
“记忆清单、自主成长、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 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 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 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 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 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 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 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漫画《“点子”从哪儿来?》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知识只能通过亲自实践来获得 C.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D.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的机能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下列 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学生学习文化 ) B.教师授课
C.农民种田
D.经济体制改革
2011年3月在北京召开两会,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
作报告,提出2011年GDP增长为8%。这体现了实
践的( ) B.主观能动性 D.决定作用 A.客观物质性 C.社会历史性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及其特征
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 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人脑 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1、实践及其特征
实践的特征——
◇客观物质性(要素、过程和结果都具有客观性) ◇主观能动性(有意识、有目的、创新) ◇社会历史性(社会关系;受历史条件制约、发展) 补充:①实践三特征的关系 ②实践的基本形式(三种)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22张)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22张)


促进

人类 结论 识
认识 的发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 认识本身不能回答
(2) 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
(3) 实践是把主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和纽带,只有实践,
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实践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 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 主义哲学
辩证唯 物主义
历史唯 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 第2课 物质、意识、运动、规律 唯物辩证法 第3课 联系、发展、矛盾
认识论 第4课 认识、实践、真理 社会历史观 第5课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基本规律、人民群众
价值观、人生观 第6课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②实践具有能动性。
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区别于旧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总之, 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 的物质活动,是社会历史性活动。
合作探究: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材料一: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我们对它的认识几乎为零,我们只有通过临
公式: 实践——认识——实践;行 ——知 ——行
【知识补充】认识的目的≠认识的根本任务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 律。
知识归纳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表现的区分
表现
侧重点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无到有”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新冠病毒不是中国病毒)议题式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部编版必修4)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新冠病毒不是中国病毒)议题式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部编版必修4)
1.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分析新冠病毒争议性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认识本质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3.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与新冠病毒相关的争议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
2.讨论过程:学生在小组内展开热烈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提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认识论知识进行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人的认识的本质,掌握影响认识的因素,如客观事物本身、主观世界、社会实践等。
2.能够运用所学的认识论知识,分析新冠病毒起源、传播和防控等问题的不同观点和说法,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
3.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观点,看待和处理争议性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病毒研究者、医生、记者等,围绕新冠病毒的起源、传播和防控等主题展开讨论,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导向
1.针对新冠病毒争议性问题,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新冠病毒的起源究竟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新冠病毒不是中国病毒’的观点?”“如何看待和处理这类争议性问题?”等。
新冠病毒自2019年底爆发以来,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在这个过程中,关于病毒的起源、传播和防控等方面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和说法。其中,有一个观点认为“新冠病毒不是中国病毒”,这一观点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我将这个争议作为教学案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这一议题,理解人的认识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看待和处理争议性问题。

高二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高二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之后,华国锋 担任党政军最高领导职务。他不但没有勇气纠正毛泽东 晚年的错误,反而批准“两报一刊”( 《人民日报》、 《红旗》杂志、《解放军报》 )1977年2月7日在社论 发表题为《学好文件抓住纲》的社论。提出“凡是毛主 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 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既不足以维护毛泽东的历 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权威,更不可能使党从极“左” 思想教条的束缚下解脱出来,开创新的工作局面。 “两个凡是”提出后,遭到了邓小平、陈云等人的 坚决反对,并引发了全党范围内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 讨论。
改造自然:创造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改造社会:创造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想一想” :袁隆平的成就 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成就吗?
A.科学家的实践是在一定 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B.科学家也是一定社会关 系中的人,他们离不开与 社会各方面的联系; C.他们的实践活空(前苏联)
古代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对季节的 需要产生了古代天文学;农业提水灌 溉、城市建筑、手工业、航海的需要 产生了古代力学;测量土地面积、计 算时间、制造机械的需要产生了古代 数学. “久病成良医”这句话包含什么道理?
巧 对 对 联
竹 篮 装 笋 母 怀 儿
(丫鬟)
稻 草 捆 秧 父 抱 子
(农夫)
(2)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
①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 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 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残废和 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 惊人的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 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 认识的标准。 ④为救人而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 现人的确定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 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政治关于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范文(精选3篇)

政治关于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范文(精选3篇)

政治关于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范文(精选3篇)政治关于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范文篇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懂得既要认真读书,更要努力实践的道理。

培养学生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分析“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从具体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实践是认识来源的教学,引导学生树立实践意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通过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的学习,培养好的学风,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教学难点】: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仰望夜空,星光点点,惟月为大。

缺缺圆圆,变幻摇曳。

从旧石器时代刻在甲骨上的简单符号,到如今咏叹唱和的诗歌文章;从东方传说中的嫦娥奔月,到如今的九天揽月,人类从来没有停息对茫茫苍穹中那轮皎皎玉盘的追求。

新课讲授:人类对月球的探索1610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球,发现月球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1959年,前苏联科学家利用无人驾驶的火箭,飞过月球的背面,对它进行了拍照,使人们了解了月球的全貌。

1969年,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宇宙飞船,成功的登上了月球,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带回了岩石和土的样本,使人们对月球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20xx年,中国“嫦娥一号”卫星成功撞月,使人们获取了全月球影像图、月球部分化学元素分布、月表土壤厚度等一系列认识。

20xx年,美国宇航局利用一枚“宇宙神—5”运载火箭将两个月球探测仪发射升空。

科学家对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获得的撞月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后确认,月球存在水。

20xx年,中国“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国际上第一次获取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

探究一:人类的这些对月球的认识是从哪儿来的?一、实践及其特点(1)含义两层基本含义:①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高二【思想政治(统编版)】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高二【思想政治(统编版)】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你认为是非能够说清楚吗?怎样才能说清楚?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 事物,如果不超出认识的范围,人们就无法 判定其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客观事物自 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
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 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 是否相符合。
从西红柿的食用之谜被解开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 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 客观事物的认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 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阅读与思考
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 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 向前进。”
荀子提出,没有什么“生而知之”,而是“求之 而后得”,认为人的知识和才能并非“天性”,而是 后天学习积累而成。
上述三种关于认识的观点有何不同?
1.认识与实践 (1)什么是认识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②认识过程的阶段: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初级阶段)
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 内 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 区 涵 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 别 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 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 目的。 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 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 义。
本课小结
1.认识与实践 (1)认识是什么: ①认识的含义;②认识过程的阶段 (2)实践是什么: ①实践的含义; ②基本的实践活动形式; ③实践的特点

高中政治 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新人教版必修4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中政治 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新人教版必修4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本框题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第六课的第1个框题。

本框探讨的是实践的含义及其特征,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2.解析:人类探究世界、追求真理的过程,是在实践中实现的。

本课主要是帮助学生明确实践在人们探索世界,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明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本框下设两目:第一目,实践及其特点,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实践的含义—实践的两层基本含义—实践的三个基本要素—实践的三个特点。

第二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二、目标及其解析(一)目标:1.理解实践的含义及三个基本特点。

2.知道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是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

3.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能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二)解析:1.通过对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和历史上其他哲学派别实践观的比较,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2.通过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的学习,正确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提高概括总结的能力。

3.全面把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提高自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深化发展认识、用正确的认识指导自身实践活动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及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框的教学重点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讲好这个问题,要从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检验认识的标准四个方面讲述。

但是,在这四点中,更为重要的、根本的、起基础作用的,则是前两点,即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因为实践决定认识,主要在于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检验认识的标准和认识的目的是在前两点基础上的引申和发展,没有前两点,就没有后两点。

所以,本框的教学重点应放在来源和动力上。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最新版)高二政治课件(统编版必修4)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最新版)高二政治课件(统编版必修4)

俗话说: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是不是意味着认识来 源还有书本等?
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
一是参加实践,这就是直接经验; 二是就是读书学习,这就是间接经验。
知识的传播问题
人一生中很多知识都是通过读书学习得来的
人类认识的来源则是实践, 而且也是唯一来源。
认识的产生问题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不是唯一途径。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核心:认识论,围绕 认识与实践展开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圣人 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没有什么“生而知之”,而是“求之而后得”, 认为人的知识和才能并非“天性”,而是后天学习积 累而成。
“认识即回忆”,认为存在一个独立于现实世 界之外的“理念世界”,人的知识来源于对其中 “理念”的回忆。
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 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 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
“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 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人
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 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 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 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的判断和推理
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
能力也有了大侧大重的提于高“。认识从旧能到力新,,从从而推不动全认面识到不全断面深”化。
区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二者的侧重点不同: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通过实践产生认识,前提是这种认识之前 没有,是从无到有。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指推动认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是实践, 前提是已经有了这种认识,是这种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是认 识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浅入深”。侧重强调实践是随着社会条件的 变化发展不断向前发展的,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高二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

高二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

考点分析:
2、实践的基本特征:
(1)实践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有主观能动性。 (最本质特征) (3)实践有社会历史性。
(1)客观物质性
原因: 构成实践的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实践的主体
(体力、智力)
客观
实践的对象
(自然界、社会关系)
实践的手段
(工具、设备)
实践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 C )
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
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D、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
(2)下列活动属于实践活动的有( B )
①学生看书 ②法官办案 ③蜘蛛织网 ④调节分配结构
A、②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强化安全责任意识
壮扭公主旋风般地让自己金海冰石框的超视距眼镜鸣出海蓝色的粉条声,只见她奇特古怪的耳朵中,轻飘地喷出五十片颤舞着¤雨光牧童谣→的手掌状的帽徽,随着壮扭公主的旋动,手掌状的帽 徽像蝌蚪一样在身后豪华地搞出缕缕光雾……紧接着壮扭公主又摇起睡意朦胧、但却时常露出欢快光彩的眼睛,只见她明朗奔放极像菊黄色连体降落伞一样的胸罩中,变态地跳出四十道耍舞着¤雨 光牧童谣→的面袋状的小妖,随着壮扭公主的摇动,面袋状的小妖像天鹰一样念动咒语:“原野嘤嘱啭,肥妹嘤嘱啭,原野肥妹嘤嘱啭……¤雨光牧童谣→!公主!公主!公主!”只见壮扭公主的身 影射出一片天青色神光,这时从天而降变态地出现了三飘厉声尖叫的雪白色光贝,似妖影一样直奔亮青色亮光而去……,朝着女打手腾霓玛娅婆婆怪异的水绿色白菜似的脖子横抓过去……紧跟着壮 扭公主也窜耍着咒符像鹭鸶般的怪影一样向女打手腾霓玛娅婆婆横抓过去随着两条怪异光影的瞬间碰撞,半空顿时出现一道火橙色的闪光,地面变成了亮黄色、景物变成了深青色、天空变成了墨 紫色、四周发出了绝妙的巨响。壮扭公主圆圆的极像紫金色铜墩般的脖子受到震颤,但精神感觉很爽!再看女打手腾霓玛娅婆婆异常的屁股,此时正惨碎成彩蛋样的水绿色飞沫,狂速射向远方, 女打手腾霓玛娅婆婆闷呼着变态般地跳出界外,快速将异常的屁股复原,但元气已损失不少人壮扭公主:“老奇人,好好玩!你的法术水平好像很有狼性哦……女打手腾霓玛娅婆婆:“我再让你领 会领会什么是恶毒派!什么是腐烂流!什么是珍贵腐烂风格!”壮扭公主:“您要是没什么新专业,我可不想哄你玩喽!”女打手腾霓玛娅婆婆:“你敢小瞧我,我再让你尝尝『粉宝蟒鬼弯月绳』 的风采!”女打手腾霓玛娅婆婆突然把脏脏的眼睛转了转,只见九道游动的活像车灯般的青光,突然从柔软的天蓝色菊花般的脸中飞出,随着一声低沉古怪的轰响,水白色的大地开始抖动摇晃起 来,一种怪怪的瘟神蛙睡凶静味在华丽的空气中晃动!接着粗犷的墨黑色谷堆一般的脖子瞬间闪烁抽动起来……极似气桶造型的肩膀穿出米黄色的朦胧冰云……水蓝色莲花造型的手掌露出钢灰色的 阵阵疑臭。紧接着晃动破烂的脚一哼,露出一副神秘的神色,接着颤动肥大的胡须,像暗绿色的万肚海滩虾般的一闪,时尚的古怪的手掌忽然伸长了九十倍,多变的亮黄色石塔式样的护腕也瞬间 膨胀了九十倍。最后摇起古怪的耳朵一晃,轻飘地从里面滚出一道余辉,她抓住余辉潇洒地一晃,一组亮晶晶、绿莹莹的功夫『灰雪扇精匕首耳』便显露出来,只见这个这件东西儿,一边摇晃, 一边发 小产权 小产权房 深圳小产权房 / 农民房 军产权房 东莞小产权房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精品课件共41页文档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精品课件共41页文档
说明: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 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 人们实践 遇到 新问题 产生 新要求 推动 新探索和研究
② 实践的发展 提供 认识工具 促进 认识的发展
③ 实践
锻炼 提高
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吃一堑,长一智 学然后知不足 书到用时方恨少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这个道理的?
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 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 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 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 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 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 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 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 血的大门。
为什么只有实践才能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呢?
指导
改造
主观认识
实践
客观事物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实践过程就是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 系的桥梁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认 践识
正确 实 践
错误
主客观相符 主客观相悖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
行与知的关系?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陶行知
评析:老者和农夫的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公式:实践——认识——实践 行——知——行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学以致用 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 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 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
第一节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理解实践 2.实践的特点:
特点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社会性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 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横向)
历史性
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类实践的内 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
(纵向)
第一节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易错提示】澄清几个误区: ①要区分认识的来源和途径,获取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认识的唯一来 源是实践。 ②促进认识发展的动力有多个,但根本动力是实践。 ③马克思主义等理论都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④认识的根本目的是实践,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⑤盲目的实践是指在错误意识指导下的实践,而不是缺乏意识指导的实践。
理解认识
2.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 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 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 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 象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如:地球的大小、形状、运动...... 宇宙(其他星球)的颜色、形状、成分、构成......)
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 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 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 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 三种形式。
改造自然的 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的 实践
探索世界规 律的科学实
验活动
第一节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分议题二
析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唯一来源)
获取认识 的途径
A 直接经验(通过实践) B 间接经验(通过学习)

高二政治学案:《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高二政治学案:《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高二政治学案:《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是为治。

下面是本文库为您推荐高二政治学案:《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学习目标】--导1、识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2、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理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重难点】重难点: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一、基础梳理--思1、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是什么2、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几个4、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5、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6、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二、合作探究--议、展、评1、下列谚语主要体现的哲理归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2)吃一堑,长一智(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5)说了不算,做出来再看。

(6)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7)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8)学以致用(9)社会一旦有某种需要,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2、20世纪20年代,弗莱明第一个发明了抗生素青霉素。

抗生素问世后,1肺炎、脑膜炎等疾病得到了救治,抗生素成为应用最广的治疗药品。

然而大量的临床实践使人们发现,抗生素具有导致血液疾病和产生耐药性等弊端。

现在,医学界也不再把抗生素看成灵丹妙药。

而是慎重使用抗生素。

以上材料是怎么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三、自我检测--检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③实践出真知④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③④2、"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

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

高二政治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高二政治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导学案姓名:班级: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习目标】1.准确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与联系,准确理解实践的含义与特点。

2.通过了解人的认识的来源,区分获得认识的途径,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3.结合理论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从四个方面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自觉树立并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想一想】导入:问题思考①:写下你对夏天的认识?问题思考②:看看你写的对于夏天的认识,哪些是感性认识?哪些是理性认识?问题思考③: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拓展:◆感觉是通过各种感官对事物的表面的个别的属性和特性的反映。

如:视觉反映事物的颜色、听觉反映事物的声音等。

(夏天的天是蓝色的,夏雨声哗啦哗啦的。

)◆知觉--将各种感觉加以综合,形成反映该事物各方面特性的整体的感性形象。

如:关于苹果的知觉,就综合了它的色、香、味等感觉。

◆表象一一是客观对象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大脑对过去的感觉和知觉的回忆,是对事物形象的再现。

如:你对某名胜古迹旅游后的印象。

◆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

如:物质、认识等。

◆判断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明或断定。

如:张三是优秀团员,太阳不是绕着地球转。

◆推理--是从已有的判断合乎规律地推出新的判断的反映形式。

如:①归纳推理(从个别到一般):“杨树有光合作用,槐树有光合作用,榆树有光合作用,杨树、槐树、榆树是绿色植物的一部分,所以,绿色植物都有光合作用学科②演绎推理(从一般到个别):“凡是画家都是艺术家,齐白石是画家,所以齐白石是艺术家。

”【归纳总结】填一填1.认识(1)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____。

(2)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及其关系①阶段:感性认识和____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②表现形式: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____三种形式。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1 - 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 5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认识(1)含义: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2.实践(1)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②变革社会的实践。

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3)特点①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

它们都是客观的。

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

②主观能动性: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辨析] 有人认为,盲目的实践是无目的、无意识的活动。

如何看待这一观点?提示:盲目的实践是错误意识指导下的实践,而不是无目的、无意识的活动。

③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

1.认识的两种反映形式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区别内涵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概念、判断和推理水平认识的初级阶段认识的高级阶段联系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顺利发展,而错误的认识则会导致人们的实践活动产生挫折(1)应抓住“主体”和“对象”①实践的主体是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而进行的一源自“利己主义”活动辩证唯物主义
实践具有社会性,不是
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
黑格尔 实践是人的精神的,观念的活动
(3)
辩证唯物主义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3)实践的基本形式
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形式:
A、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最基本的形 式
B、变革社会的实践
C、科学实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伽利略:不同重 量的物体下落速 度相同。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
性的唯一标准
为什么?
认识本身无法 成为判断标准
客观事物本身 无法回答认识 是否正确反映 了它
主观和客观联 系起来加以比 较和对照的东 西(实践)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认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为实践服务, 为人类造福 。
B、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离开了对 实践的指导,认识不为改造世界服务,认识就是 空洞的,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
材料一:“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 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 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
材料二:李时珍吞服草本植物曼陀罗,直到精 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入药麻 醉作用。
问:这两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因为:
为什么?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目的和归宿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孙子兵法是怎样产生的?
●军事上的需要 ●在具体的军事活动中 产生的
2006年8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议,部分 通过将冥王星列入“矮行星”。有关专家认为:冥王 星之所以被“降级”,一是新天体“齐娜”的出现, 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借助于 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 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 的提高。
我们能获得 真理吗?
我们怎样获得 真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
(1)实践的含义:
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注意点:
一是实践的主体是人,对象是客观事物,是一种 客观物质性的活动(人类特有,不同于动物的本 能活动)
二是实践是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把观念存在变为 现实存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C、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实践的观点。实践既是认识的起点,又是认识的 归宿。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公式:实践——认识——实践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 实践中去。认识脱离了实践,不 服务于实践的话,那么就失去了 认识的意义。
实践的基本含义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人 实践及其特点

实践的特点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 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来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下列观点包含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有: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②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 百闻不如一见 ⑤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
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的活动
历史性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规模 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探究活动1(P42)
杜威
实践和动物的活动没有本质的区别
(1) 辩证唯物主义
实践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与动物本能有本质的区别
费尔巴哈 实践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生理需要
实践的主体(体力、智力)
客观
实践的对象 (自然界、社会关系)
实践的手段 (工具、设备)
B、实践的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鸟儿筑巢和人类建造房子有没有 区别?为什么?
②实践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主观能 动性的活动
实践主体 原因 的能动性
表现 实践主体 改造自然 的创造性 改造社会
③实践有社会性历史性 社会性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退( D)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③④
2、“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
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
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
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 C )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了实们什践对么是冥道认王理识星?认发识展的的变动化力表明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 人们实践 遇到 新问题 产生 新要求
推动
新探索和研究 促进
认识的 发展
② 实践的发展 提供 认识工具 促进 认识的 发展
③ 实践 锻炼
提高
人的认识能力 促进 认识的 发展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亚里士多德:不 同重量的物体下 落速度不同。
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1、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
康社会 √
2、学习理论、讨论问题、研究学问
×
3、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
4、《2010年远景规划的发展目标》×
5、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共同绘
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 √
6、小行星撞击地球 ×
①实践有客观物质性
1、原因: A、构成实践的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 段。
3、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 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
把科学推向前进。”( B)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