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值的选取对迭代法的影响实验报告

初值的选取对迭代法的影响实验报告
初值的选取对迭代法的影响实验报告

初值的选取对迭代法的影响

实验目的:通过具体的数值实验,体会选取不同的初值对同一迭代法

的影响。

实验内容:用牛顿迭代法求方程x‘—X—1=0在X=1.5附近的根。

实验要求:

3 彳

(1)对牛顿迭代公式:X ki =x「了-1,编写程序进行实验,分

3X k -1

别取X0 ",X0 =1.5迭代10次,观察比较其计算值,并分析原因。

(2)用MATLA内部函数solve直接求出方程的所有根,并与(1) 的结果进行比较。

试验过程:

①首先保存牛顿切线法的MATLAB程序为M文件,命名为n ewt onq x.m.

fun cti on

[k,xk,yk,pia ncha,xdpia ncha]=n ewt onq x(x0,tol,ftol,gxmax)

x(1)=x0;

for i=1: gxmax

x(i+1)=x(i)-fnq(x(i))/(dfnq(x(i))+eps);

pia ncha=abs(x(i+1)-x(i));

xdpia ncha二pia ncha/( abs(x(i+1))+eps); i=i+1;

xk=x(i);yk=fnq(x(i)); [(i-1) xk yk pia ncha xdpia ncha]

if (abs(yk)

k=i-1; xk=x(i);[(i-1) xk yk pia ncha xdpia ncha]

return ;

end

end

if i>gxmax

disp('请注意:迭代次数超过给定的最大值gxmax ')

k=i-1; xk=x(i);[(i-1) xk yk pia ncha xdpia ncha]

retur n ;

end

[(i-1),xk,yk,pia ncha,xdpia ncha]';

②建立名为fnq.m的M文件

fun cti on y=fnq(x)

y=x A3-x-1;

③建立名为dfnq.m的M文件

fun cti on y=dfnq(x)

y=3*xA2-1;

a.当初始值取冷=0时,迭代次数为10,要求精度为;二10",在MATLAB 工作窗口输入程序为

[k,xk,yk,pia ncha,xdpia ncha]二n ewt onq x(0,1e-3,1e-3,10)

运行后输出结果如表1-1

表1-1

由以上可知初始值取x0= O时,迭代次数为10时,迭代次数超过给定

的最大值gxmax根的近似值xk=-0.4049,函数值yk=-0.6615,偏差

piancha=0.5375 和相对偏差xdpiancha=1.3272。

b .当初始值x0 =1.5,迭代次数为10,要求精度为;=10",在MATLAB 工作窗口输入程序为

[k,xk,yk,pia ncha,xdpia ncha]二n ewt onq x(1.5,1e-3,1e-3,10)

运行后输出结果如表1-1

表1-2

由以上可知初始值取x0M.5时,迭代次数为10时,迭代次数k=3。根

的近似值xk= 1.3247 ,函数值yk= 9.2438e-007 ,偏差piancha二

4.8222e-004 和相对偏差xdpiancha=3.6402e-004。

c.用solve函数直接计算方程x3 - x -仁0的所有根,在MATLA工作窗

口输入程序

solve(W3-x-1');roots([1 -1 -1])

运行后输出结果为ans=-0.6180

1.6180

实验结果分析:

比较初始值分别为x0=0和1.5的两组结果,在x0=0处迭代10次, 迭代次数超过给定的最大值gxmax,得到根的近似值xk=-0.4049,函数值yk=-0.6615。在x0=1.5处迭代3次就得到根的近似值,根的近似值xk=1.3247,函数值yk= 9.2438e-007。由此可见牛顿迭代法在初始值接近于近似根处的迭代速度要比远离近似根初始值的迭代速度快很多,而且近似值和函数近似值要精确很多,所以在进行牛顿迭代法进行根的近似求解时,初始值的选择非常重要。

用MATLA内部函数solve直接求出方程的所有根,得到ans=-0.6180 和1.6180,与(1)的结果进行比较时可以发现其两个根分别和初始值和近似根差别很大时和接近近似根的两个值相差不大。虽然用MATLA内部函数solve 直接求出方程的根的方法比较快,但是其计算结果和用迭代法求方程的根的方法相比存在一定的误差,即没有迭代法求解方程时精确值高。

用SOR迭代法

一、数值求解如下正方形域上的Poisson 方程边值问 二、2222(,)2,0,1 (0,)(1,)(1),01(,0)(,1)0, 01u u f x y x y x y u y u y y y y u x u x x ??? ??-+==<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牛顿环法测曲率半径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牛顿环法测曲率半径

————————————————————————————————作者: ————————————————————————————————日期: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牛顿环法测曲率半径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牛顿环法测曲率半径 实验目的 1.学会用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 2.正确使用读书显微镜,学习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实验原理 如下图所示,在平板玻璃面DCF上放一个曲率半径很大的平凸透镜ACB,C点为接触点,这样在ACB和DCF之间,形成一层厚度不均匀的空气薄膜,单色光从上方垂直入射到透镜上,透过透镜,近似垂直地入射于空气膜。分别从膜的上下表面反射的两条光线来自同一条入射光线,它们满足相干条件并在膜的上表面相遇而产生干涉,干涉后的强度由相遇的两条光线的光程差决定,由图可见,二者的光程差等于膜厚度e的两倍。此外,当光在空气膜的上表面反射时,是从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反射光不发生相位突变,而在下表面反射时,则会发生相位突变,即在反射点处,反射光的相位与入射光的相位之间相差π,与之对应的光程差为λ/2 ,所以相干的两条光线还具有λ/2的附加光程差,总的光程差为 (1) 当?满足条件(2) 时,发生相长干涉,出现第K级亮纹,而当 (k = 0,1,2…) (3) 时,发生相消干涉,出现第k级暗纹。因为同一级条纹对应着相同的膜厚,所以干涉条纹是一组等厚度线。可以想见,干涉条纹是一组以C点为中心的同心圆,这就是所谓的牛顿环。 如图所示,设第k级条纹的半径为,对应的膜厚度为,则

(4) 在实验中,R的大小为几米到十几米,而的数量级为毫米,所以R>> ek,ek 2相对于2Re 是一个小量,可以忽略,所以上式可以简化为 k (5) 如果rk是第k级暗条纹的半径,由式(1)和(3)可得 (6) 代入式(5)得透镜曲率半径的计算公式 (7) 对给定的装置,R为常数,暗纹半径 (8) 和级数k的平方根成正比,即随着k的增大,条纹越来越细。 同理,如果r k是第k级明纹,则由式(1)和(2)得 (9) 代入式(5),可以算出 (10)

计算方法第二章方程求根上机报告

实验报告名称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1实验目的 1)通过对二分法与牛顿迭代法作编程练习与上级运算,进一步体会二分法与牛顿迭代法的不同特点。 2)编写割线迭代法的程序,求非线性迭代法的解,并与牛顿迭代法。 2 实验内容 用牛顿法和割线法求下列方程的根 x^2-e^x=0; x*e^x-1=0; lgx+x-2=0; 3实验步骤 1)根据二分法和牛顿迭代法,割线法的算法编写相应的求根函数; 2)将题中所给参数带入二分法函数,确定大致区间; 3)用牛顿迭代法和割线法分别对方程进行求解; 3 程序设计 牛顿迭代法x0=1.0; N=100; k=0; eps=5e-6; delta=1e-6; while(1) x1=x0-fc1(x0)/fc2(x0); k=k+1; if k>N disp('Newmethod failed')

break end if(abs(x1-x0)=delta) c=x1; x1=cutnext(x0,x1); x0=c; %x0 x1μYí?μ?μ?x1 x2 è?è?±£′??úx0 x1 end k=k+1; if k>N disp('Cutline method failed') break; end if(abs(x1-x0)

等厚干涉牛顿环实验报告材料97459

等厚干涉——牛顿环 等厚干涉是薄膜干涉的一种。薄膜层的上下表面有一很小的倾角是,从光源发出的光经上下表面反射后在上表面附近相遇时产生干涉,并且厚度相同的地方形成同一干涉条纹,这种干涉就叫等厚干涉。其中牛顿环是等厚干涉的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最早为牛顿所发现,但由于他主张微粒子学说而并未能对他做出正确的解释。光的等厚干涉原理在生产实践中育有广泛的应用,它可用于检测透镜的曲率,测量光波波长,精确地测量微笑长度、厚度和角度,检验物体表面的光洁度、平整度等。 一.实验目的 (1)用牛顿环观察和分析等厚干涉现象; (2)学习利用干涉现象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 二.实验仪器 读数显微镜钠光灯牛顿环仪

三. 实验原理 牛顿环装置是由一块曲率半径较大的平凸面放在一块光学玻璃平板(平镜)上构成的,如图。平凸透镜的凸面与玻璃平板之间的空气层厚度从中心到边缘逐渐增加,若以平行单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上,则经空气层上、下表面反射的两光束存在光程差,他们在平凸透镜的凸面相遇后,将发生干涉。从透镜上看到的干涉花样是以玻璃接触点为中心的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圆环,称为牛顿环。同一干涉环上各处的空气层厚度是相同的,因此他属于等厚干涉。 图2 图3 由图2可见,若设透镜的曲率半径为R ,与接触点O 相距为r 处空气层的厚度为d ,其几何关系式为 2222222)(r d Rd R r d R R ++-=+-= 由于r R >>,可以略去d 2得

R r d 22 = (1) 光线应是垂直入射的,计算光程差时还要考虑光波在平玻璃上反射会有半波损失,,从而带来2λ的附加程差,所以总光程差为 2 2λ + =?d (2) 所以暗环的条件是 2 ) 12(λ +=?k (3) 其中 3,2,1,0=k 为干涉暗条纹的级数。综合(1)(2)(3)式可得第可k 级暗环的半径为 λkR r k =2 (4) 由式(4)可知,如果单色光源的波长λ已知,测出第m 级的暗环半径r m,,即可得出平图透镜的曲率半径R ;反之,如果R 已知,测出r m 后,就可计算出入射单色光波的波长λ。但是用此测量关系式往往误差很大,原因在于凸面和平面不可能是理想的点接触;接触压力会引起局部形变,使接触处成为一个圆形平面,干涉环中心为一暗斑。或者空气间隙层有了灰尘,附加了光程差,干涉环中心为一亮(或暗)斑,均无法确定环的几何中心。实际测量时,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距中心较远的两个暗环半径r m 和r n 的平方差来计算曲率半径R 。因为 λMR r m =2 λnR r n =2 两式相减可得 λ)(22n m R r r n m -=-

等厚干涉牛顿环实验报告

等厚干涉牛顿环实验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等厚干涉——牛顿环等厚干涉是薄膜干涉的一种。薄膜层的上下表面有一很小的倾角是,从光源发出的光经上下表面反射后在上表面附近相遇时产生干涉,并且厚度相同的地方形成同一干涉条纹,这种干涉就叫等厚干涉。其中牛顿环是等厚干涉的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最早为牛顿所发现,但由于他主张微粒子学说而并未能对他做出正确的解释。光的等厚干涉原理在生产实践中育有广泛的应用,它可用于检测透镜的曲率,测量光波波长,精确地测量微笑长度、厚度和角度,检验物体表面的光洁度、平整度等。 一. 实验目的 (1)用牛顿环观察和分析等厚干涉现象; (2)学习利用干涉现象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 二. 实验仪器 读数显微镜钠光灯牛顿环仪 三. 实验原理 牛顿环装置是由一块曲率半径较大的平凸面放在一块光 学玻璃平板(平镜)上构成的,如图。平凸透镜的凸面与玻 璃平板之间的空气层厚度从中心到边缘逐渐增加,若以平行单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上,则经空气层上、下表面反射的两光束存在光程差,他们在平

凸透镜的凸面相遇后,将发生干涉。从透镜上看到的干涉花样是以玻璃接触点为中心的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圆环,称为牛顿环。同一干涉环上各处的空气层厚度是相同的,因此他属于等厚干涉。 图2 图3 由图2可见,若设透镜的曲率半径为R ,与接触点O 相距为r 处空气层的厚度为d ,其几何关系式为 由于r R >>,可以略去d 2得 R r d 22 = (1) 光线应是垂直入射的,计算光程差时还要考虑光波在平玻璃上反射会有半波损失,,从而带来2λ的附加程差,所以总光程差为 2 2λ + =?d (2) 所以暗环的条件是 2 ) 12(λ +=?k (3) 其中 3,2,1, 0=k 为干涉暗条纹的级数。综合(1)(2)(3)式可得第可k 级暗环的半径为 λkR r k =2 (4) 由式(4)可知,如果单色光源的波长λ已知,测出第m 级的暗环半径r m,,即可得出平图透镜的曲率半径R ;反之,如果R 已知,测出r m 后,就可计算出入射单色光波的波长λ。但是用此测量关系式往往误差很大,原因在于凸面和平面不可能是理想的点接触;接触压力会引起局部形变,使接触处成为一个圆形平面,干涉环中心为一暗斑。或者空气间隙层有了灰尘,附加了光程差,干涉环中心为一亮(或暗)斑,均无法确定环的几何

数值计算(二分法、简单迭代法、Newton迭代法、弦截法(割线法、双点弦法))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数值计算方法 学院名称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 二〇一六年五月二〇一六年五月

实验一非线性方程求根 1.1问题描述 实验目的:掌握非线性方程求根的基本步骤及方法,。 实验内容:试分别用二分法、简单迭代法、Newton迭代法、弦截法(割线法、双点弦法),求x5-3x3+x-1= 0 在区间 [-8,8]上的全部实根,误差限为10-6。 要求:讨论求解的全过程,对所用算法的局部收敛性,优缺点等作分析及比较, 第2章算法思想 2.1二分法 思想:在函数的单调有根区间内,将有根区间不断的二分,寻找方程的解。 步骤: 1.取中点mid=(x0+x1)/2 2.若f(mid)=0,则mid为方程的根,否则比较与两端的符号,若与 f(x0) 异号,则根在[x0,mid]之间,否则在[mid,x1]之间。 3并重复上述步骤,直达达到精度要求,则mid为方程的近似解。

2.2 简单迭代法 思想:迭代法是一种逐次逼近的方法,它是固定公式反复校正跟的近似值,使之逐步精确,最后得到精度要求的结果。 步骤:1.构造迭代公式f(x),迭代公式必须是收敛的。 2.计算x1,x1=f(x0). 3.判断|x1-x0|是否满足精度要求,如不满足则重复上述步骤。 4.输出x1,即为方程的近似解。

开始 输入x0,e X1=f(x0)|x1-x0|

牛顿环实验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牛顿环实验测量 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学号 1218060075 姓名钟建洲 同组实验者 1218060067余浪威 1218010100杨孟雄 2013 年 1 月 17日

实验名称 牛顿环实验测量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牛顿环干涉现象条纹特征; 2.学习用光的干涉做微小长度的测量; 3.利用牛顿环干涉测量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4.通过实验掌握移测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一块平面玻璃上安放上一焦距很大的平凸透镜,使其凸面与平面相接触,在接触点 o 附近就形成一层空 气膜。当用一平行的准单色光垂直照射时,在空气膜上表面反射的光束和下表面反射的光束在膜上表面相遇相干,形成以 o 为圆心的明暗相间的环状干涉图样,称为牛顿环。如果已知入射光波长,并测得第 k 级 暗环的半径 r k ,则可求得透镜的曲率半径 R 。但 实际测量时,由于透镜和平面玻璃接触时,接触点有压力产生形变或有微尘产生附加光程差,使得干涉条纹的圆心和环级确定困难。第m 环与第n 环 用直径 D m 、 D n 。 () λ n m n D m D R +-= 42 2此为计算 R 用的公式,它与附加厚度、

圆心位置、绝对级次无关,克服了由这些因素带来的系统误差,并且D m 、 D n 可以是弦长。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用牛顿环测量透镜曲率半径 (1).按图布置好实验器材,使用单色扩展光源,将牛顿环装置放在读数显微镜工作台毛玻璃中央,并使显微镜筒正对牛顿环装置中心。 (2).调节读数显微镜。 1.调节目镜,使分划板上的十字刻度线清晰可见,并转动目镜,使十字刻度线的横线与显微镜筒的移动方向平行。 2.调节45度反射镜,使显微镜视觉中亮度最大,这时基本上满足入射光垂直于待测量透镜的要求。 1.转动手轮A,使显微镜平移到标尺中部,并调节调焦手轮B,使物镜接近牛顿环装置表面。 2.对显微镜调焦。缓慢地转动调焦手轮B,使显微镜筒由下而上移动进行调焦,直到从目镜中清楚地看到牛顿环干涉条纹且无视差为止;然后移动牛顿环装置,使目镜中十字刻度线交点与牛顿环中心重合 (1).观察条纹的特征。 观察各级条纹的粗细是否一致,其间距有无差异,并做出解释。观察牛顿环中心是亮斑还是暗斑? (2).测量暗环的直径 转动读数显微镜的读数鼓轮,同时在目镜中观察,使十字刻度线由牛顿环中心缓慢地向一侧移动到43环;然后再回到第42环。自42环起,单方向移动十字刻度,每移3环读数一——直到测量完成另一侧的第42环。并将所测量的第42环到第15环各直径的左右两边的读数记录在表格内。 四、数据处理与结果 1.求透镜的曲率半径。 测出第15环到第42环暗环的直径,取m-n=15,用逐差法求出暗环的直径平方 差的平均值,按算出透镜的曲率半径的平均值R。 R1=(d422-d272)/[4(42-27]λ= 895.85 mm R2=(d392-d242)/[4(39-24]λ= 896.97 mm R3=(d362-d212)/(4(36-21)λ= 887.94mm R4=(d332-d182)/(4(33-18)λ= 893.30mm

用牛顿迭代法求解非线性方程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一) 实验 名称 用牛顿迭代法求解非线性方程实验时间2011年11 月19日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求解非线性方程的解的常见方法。 2.编写牛顿迭代法程序求解非线性方程。 二、实验内容 分别用初值 0.01 x=, 10 x=和 300 x=求113,要求精度为5 10-。 三、实验原理 设113 x=,则21130 x-=,记f(x)= 2113 x-,问题便成为了求2x -113=0的正根; 用牛顿迭代公式得 2 1 113 2 k k k k x x x x + - =-,即 1 1113 () 2 k k k x x x + =+(其中k=0,1,2,3,…,) 简单推导 假设f(x)是关于X的函数: 求出f(x)的一阶导,即斜率: 简化等式得到: 然后利用得到的最终式进行迭代运算直至求到一个比较精确的满意值。 如果f函数在闭区间[a,b]内连续,必存在一点x使得f(x) = c,c是函数f在闭区间[a,b]内的一点 我们先猜测一X初始值,然后代入初始值,通过迭代运算不断推进,逐步靠近精确值,直到得到我们主观认为比较满意的值为止。 回到我们最开始的那个”莫名其妙”的公式,我们要求的是N的平方根,令x2 = n,假设一关

于X的函数f(x)为: f(X) = X2 - n 求f(X)的一阶导为: f'(X) = 2X 代入前面求到的最终式中: X k+1 = X k - (X k 2 - n)/2X k 化简即得到我们最初提到求平方根的迭代公式: 四、实验步骤 1.根据实验题目,给出题目的C程序。 当初值为0.01、10、300时,即x=0.01,10,300 分别应用程序: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float number; printf("Please input the number:"); scanf("%f", &number); float x=1; int i; for (i=0;i<1000;i++) { x = (x + number/x)/2; } printf("The square root of %f is %8.5f\n", number ,x); } 得出结果 2.上机输入和调试自己所编的程序。 当x=0.01时,结果为:10.63015 x=10时,结果为:10.63015 x=300时,结果也为:10.63015 3.实验结果分析。 当初值取0.01、10、300时取不同的初值得到同样的结果10.63015。 五、程序

SOR迭代法超松弛因子选取

《计算方法》实验报告(二) 实验名称:SOR 迭代法松弛因子的选取 班级: 数学1402班 姓名: 高艺萌 学号:14404210 一、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学习线性方程组的SOR 迭代解法以及SOR 迭代法的编程与应用。对比分析不同条件下的超松弛因子w 的取值大小会对方程组的解造成影响,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的w 不同取值会对方程组的解产生的影响。培养编程与上机调试能力。 二、 实验题目 用逐次超松弛(SOR )迭代法求解方程组b Ax =,其中 ?????????? ????????????=????????????????????????????????????????????=555555122-12-122-112-122-112-122-112-122-12-12201918321 x x x x x x A (1)给定迭代误差,选取不同的超松弛因子1>ω进行计算,观察得到的近似解向量并分析计算结果,给出你的结论; (2)给定迭代误差,选取不同的超松弛因子1<ω进行计算,观察得到的近似解向量并分析计算结果,给出你的结论; 三、 实验原理 1.逐次超松弛迭代法可以看作Gauss-Seidel 迭代法的加速, b D Ux D Lx D x k k k 1)(1)1(1)1(--+-+++= 2.SOR 迭代计算格式 b D L wD I w x U wD I w L wD x k k 111)(111)1()(])1[()-1(------+-++-= 其中,w 叫松弛因子,当w>1时叫超松弛,0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 牛顿环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牛顿环法测曲率半径实验日期: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 2.正确使用读书显微镜,学习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二、实验仪器 牛顿环仪,读数显微镜,钠光灯,入射光调节架。 三、实验原理 如图所示,在平板玻璃面DCF上放一个曲率半径很大的平 凸透镜ACB,C点为接触点,这样在ACB和DCF之间,形 成一层厚度不均匀的空气薄膜,单色光从上方垂直入射到 透镜上,透过透镜,近似垂直地入射于空气膜。分别从膜 的上下表面反射的两条光线来自同一条入射光线,它们满 足相干条件并在膜的上表面相遇而产生干涉,干涉后的强 度由相遇的两条光线的光程差决定,由图可见,二者的光 程差等于膜厚度e的两倍,即 此外,当光在空气膜的上表面反射时,是从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反射光不发生相位突变,而在下表面反射时,则会发生相位突变,即在反射点处,反射光的相位与入射光的相位之间相差π,与之对应的光程差为λ/2 ,所以相干的两条光线还具有λ/2的附加光程差,总的光程差为(1) 当?满足条件(2)时,发生相长干涉,出现第K级亮纹,而当 (k = 0,1,2…)(3)时,发生相消干涉,出现第k级暗纹。因为

同一级条纹对应着相同的膜厚,所以干涉条纹是一组等厚度线。可以想见,干涉条纹是一组以C点为中心的同心圆,这就是所谓的牛顿环。 如图所示,设第k级条纹的半径为,对应的膜厚度为,则 (4) 在实验中,R的大小为几米到十几米,而的数量级为毫米,所以R >> e k,e k2相对于2Re k是一个小量,可以忽略,所以上式可以简化为 (5) 如果r k是第k级暗条纹的半径,由式(1)和(3)可得 (6) 代入式(5)得透镜曲率半径的计算公式 (7) 对给定的装置,R为常数,暗纹半径 (8) 和级数k的平方根成正比,即随着k的增大,条纹越来越细。 同理,如果r k是第k级明纹,则由式(1)和(2)得 (9) 代入式(5),可以算出(10)

解线性方程组基本迭代法实验(ca)

Lab .解线性方程组的基本迭代法实验 【实验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深入理解Jacobi 迭代法、Gauss-Seidel 迭代法和SOR 迭代法; 2.通过对Jacobi 迭代法、Gauss-Seidel 迭代法和SOR 迭代法的程序设计,以提高学生程序设计的能力; 3.应用编写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掌握三种基本迭代法的使用,通过结果的分析了解每一种迭代法的特点。 【实验内容】 1.根据Matlab 语言特点,描述Jacobi 迭代法、Gauss-Seidel 迭代法和SOR 迭代法。 2.编写Jacobi 迭代法、Gauss-Seidel 迭代法和SOR 迭代法的M 文件。 3.给定2020?∈R A 为五对角矩阵 ??????????????? ???????????????? ?---- -------- ------ 32 141213214 141213214141213214 141213 2141213 (1)选取不同的初始向量)0(x 及右端面项向量b ,给定迭代误差要求,分别用编写Jacobi 迭代 法和Gauss-Seidel 迭代法程序求解,观察得到的序列是否收敛?若收敛,通过迭代次数分析 计算结果并得出你的结论。 (2)用编写的SOR 迭代法程序,对于(1)所选取的初始向量) 0(x 及右端面项向量b 进行求解,松驰系数ω取1<ω<2的不同值,在5 )1()(10-+≤-k k x x 时停止迭代,通过迭代次数分析计算结果 并得出你的结论。 【实验仪器与软件】 1.CPU 主频在1GHz 以上,内存在128Mb 以上的PC ; 2.Matlab 6.0及以上版本。 实验讲评:

牛顿迭代法实验报告

用牛顿迭代法求非线性方程的根 一、 实验题目 求方程()013=--=x x x f 在5.1附近的根。 二、 实验引言 (1)实验目的 1. 用牛顿迭代法求解方程的根 2. 了解迭代法的原理 3. 改进和修缮迭代法 (2)实验意义 牛顿迭代法就是众多解非线性方程迭代法中比较普遍的一种,求解方便实用。 三、 算法设计 (1)基本原理 给定初始值0x ,ε为根的容许误差,η为()x f 的容许误差,N 为迭代次数的容许值。 1.如果()0='x f 或迭带次数大于N ,则算法失败,结束;否则执行2. 2.计算()() 0001x f x f x x '-=. 3.若ε<-21x x 或()η<1x f ,则输出1x ,程序结束;否则执行4. 4.令10x x =,转向1. (2)流程图

四、程序设计program nndd01 implicit none real,parameter::e=0.005 real,parameter::n=9 real::x1 real::x0=1.5 integer::k real,external::f,y do k=1,9 if (y(x0)==0) then write(*,*)"失败" else x1=x0-f(x0)/y(x0) if (abs(x1-x0)

else x0=x1 end if end if end do end function f(x) implicit none real::f real::x f=x*x*x-x-1 return end function function y(x) implicit none real::y real::x y=3*x*x-1 return end function 五、求解结果 3 1.324718 4 1.324718 5 1.324718 6 1.324718 7 1.324718 8 1.324718 9 1.324718 六、算法评价及讨论 1.在求解在1.5处附近的根,不难发现在输入区间左端值为1时 需要迭代6次,而输入区间左端值为1.5时,却只要4次。初

SOR迭代法求解线性方程组

实验三:用SOR 迭代法求解线性方程组 ?????? ? ??=??????? ????????? ??----------74.012.018.168.072.012.006.016.012.001.103.014.006.003.088.001.016.014.001.076.04321x x x x 取初始点T x )0,0,0,0()0(=,松弛因子05.1=ω,精度要求610-=ε。 1,建立SOR.m 函数文件,此函数文件可调用,程序源码如下: function [x,n]=SOR(A,b,x0,w,eps,M) if nargin==4 eps= 1.0e-6;%精度要求 M = 200; elseif nargin<4 error; return elseif nargin ==5 M = 200; end if(w<=0 || w>=2) error; return; end D=diag(diag(A)); %求A 的对角矩阵 L=-tril(A,-1); %求A 的下三角阵 U=-triu(A,1); %求A 的上三角阵 B=inv(D-L*w)*((1-w)*D+w*U); f=w*inv((D-L*w))*b; x=B*x0+f; n=1; %迭代次数 while norm(x-x0)>=eps x0=x; x =B*x0+f; n=n+1; if(n>=M) disp('Warning: 迭代次数太多,可能不收敛!'); return; end end

2,输入矩阵。并根据要求调用函数,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 即经过7次迭代算出结果,且求得: 1.27151.28440.48581.2843x ?? ? ?= ? ???

Steffense迭代法和代数Newton法实验报告

实 验 报 告 实验班级:xxx 学生姓名:xxx 学生学号:xxx 指导老师:xxx 实验时间: xxx

实验题目 用Steffense 迭代法和代数Newton 法求1)(5--=x x x f 的近似解 1、实验目的: (1)通过MATLAB 编程实现Steffense 迭代法和代数Newton 法,掌握他们的非线性方程迭代算法,培养编程与上机调试能力; (2)应用所编程序求解1)(5--=x x x f 的近似解; (3)比较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并与计算器所求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误差。 2、基本原理: Steffense 迭代法: 把Aitken 迭代算法加速技巧与不动点迭代结合,则可得到如下的Steffense 加速收敛迭代格式思想: k k k k k k k k k k k x y z x y x x y z x y +--- ===+2)(), (),(21?? (k=0,1,2,........) 这称为Steffensen 迭代法。它是二阶收敛或平方收敛的,可以让不收敛函数的收敛,即使是收敛的用Steffensen 后可达到二阶收敛. 代数Newton 法: 设*x 是方程0)(=x f 的一个实根,又设0x 为*x 的一个近似值,且)(x f 二次可微,将)(x f 在点0x 处作 Taylor 展开得: ()()()()()ξ''200'002 1 )(f x x x f x x x f x f -+ -+=,其中x x <<ξ0。令*x x =,有()()()()() ()η''20*0'0*0*2 1 0f x x x f x x x f x f -+-+==,其中*0x x <<η。略去上式的 () 0* x x -的二次项,可得*x 的一个近似解为()() 0001*'x f x f x x x - =≈,以1x 代替0x ,重复上述过程可得*x 新的近似解2x ,如此下去,得*x 的近似解序列 ()()() ,3,2,1'1=- =+n x f x f x x n n n n 。在序列{}∞0 n x 收敛时,即* lim x x n n =∞ →,则获得方程()0=x f 的解。

牛顿环等厚干涉标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实验时间: 一、实验室名称: 二、实验项目名称:牛顿环测曲面半径和劈尖干涉 三、实验学时: 四、实验原理: 1、等厚干涉 如图1所示,在C点产生干涉,光线11`和22`的光程差为△=2d+λ/2 式中λ/2是因为光由光疏媒质入射到光密媒质上反射时,有一相位 突变引起的附加光程差。 当光程差△=2d+λ/2=(2k+1)λ 即d=k λ/2时产生暗条纹; 当光程差△=2d+λ/2=2kλ/2, 即d=(k-1/2)λ/2时产生明条纹 图1 因此,在空气薄膜厚度相同处产生同一级的干涉条纹,叫等厚干涉条纹。 2、用牛顿环测透镜的曲率半径 将一个曲率半径较大的平凸透镜的凸面置于一块光学平板玻璃上则

可组成牛顿环装置。如图2所示。 这两束反射光在AOB 表面上的某一点E 相遇,从而产生E 点的干涉。由于AOB 表面是球面,所产生的条纹是明暗相间 的圆环,所以称为牛顿环,如图3所示。 将两块光学平玻璃重叠在一起,在一端插入一薄纸片,则在两玻璃板间形成一空气劈尖,如图4所示。K 级干涉暗条纹对应的薄膜厚度为d=k λ/2 k=0时,d=0, 即在两玻璃板接触处为零级暗条纹;若在薄纸处呈现k=N 级条纹,则薄纸片厚度为 d ’=N λ/2 若劈尖总长为L,再测出相邻两条纹之间的距离为△x,则暗条纹总数为N=L/△x , 即 d ’=L λ/2 △x 。 五、实验目的: 深入理解光的等厚干涉及其应用,学会使用移测显微镜。 六、实验内容: 1、用牛顿环测透镜的曲率半径 2、用劈尖干涉法测薄纸片的厚度 七、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牛顿环装置,移测显微镜,两块光学平玻璃板,薄纸片,钠光灯及电 图2 L d

数值实验报告

数值实验报告五 班级:2017级学号:**** 姓名:*** 2017.12.5 1.数值实验问题 试用雅可比迭代法,高斯-赛德尔迭代法,超松驰迭代计算线性方程组: 取=(0,0,0,松弛因子分别取w=0.1t,1要求达到精度 。试通过数值计算得出不同的松弛因子所需要的迭代次数和收敛最快的松弛因子,并指出哪些松弛因子使得迭代发散。 2.数值方法 A=, L=-, U=-, D=diag() (1)雅可比迭代公式:

D. (2)高斯-赛德尔迭代法公式: (3)超松驰迭代方法公式: 其中w为松弛因子。 3.数值结果 如下表

最后四组,测得其在前10次内迭代所产生的结果,其中每一列为一

次迭代结果,分别如图: SOR-1.6 SOR-1.7 SOR-1.8 SOR-1.9 由于计算数据限制,其前五十列数据基本为空,所以取51到60列

由此看出,最后四组数据是发散的,数据结果不稳定,不收敛。所以最后四组得不到所需数据。 4.讨论 本次实验,分别用雅可比迭代公式,高斯-赛德尔迭代公式,超松驰迭代公式计算了此线性方程组。其中,雅可比和高斯迭代能够很好的进行运算,而超松驰迭代方法中,若松弛因子取得不够恰当,则会导致整个运算失败,得不到所需的结果,迭代不收敛,发散。此外,在进行初始值的赋值中,我是对每个矩阵都进行了赋值操作,而更简便的是,调用matlab中存在的函数,对矩阵进行运算,从而简化操作和代码,也使程序适用性更广。 程序代码: 1.雅可比迭代 function [x]=yakebi(D,L,U,b,j) format long B=D\(L+U);

牛顿迭代法的实验报告

牛顿迭代法实验报告 1.功能 本程序采用牛顿法,求实系数高次代数方程 f(x)=a0x n+a1x n-1+…+a n-1x+a n=0(a n≠0)(1) 的在初始值x0附近的一个根。 2.使用说明 (1)函数语句 Y=NEWTON_1(A,N,X0,NN,EPS1) 调用M文件newton_1.m。 (2)参数说明 A n+1元素的一维实数组,输入参数,按升幂存放方程系数。 N整变量,输入参数,方程阶数。 X0 实变量,输入参数,初始迭代值。 NN整变量,输入参数,允许的最大迭代次数。 EPS1实变量,输入参数,控制根的精度。 3.方法简介 解非线性议程f(x)=0的牛顿法是把非线性方程线性化的一种近似方法。把f(x)在x0点附近展开成泰勒级数 f(x)=f(x0)+(x-x0)fˊ(x0)+(x-x0)2 !2) (0x f'' +… 取其线性部分,作为非线性方程f(x)=0的近似方程,则有 f(x0)+fˊ(x0)(x-x0)=0 设fˊ(x0)≠0则其解为 x1=x0-f(x0)/fˊ(x0) 再把f(x)在x1附近展开成泰勒级数,也取其线性部分作f(x)=0的近似方程。若f(x1)≠0,则得 x2=x1-f(x1)/fˊ(x1) 这样,得到牛顿法的一个迭代序列 x n+1=x n-f(x n)/fˊ(x n) 4.newton_1.m程序

function y=newton_1(a,n,x0,nn,eps1) x(1)=x0; b=1; i=1; while(abs(b)>eps1*x(i)) i=i+1; x(i)=x(i-1)-n_f(a,n,x(i-1))/n_df(a,n,x(i-1)); b=x(i)-x(i-1); if(i>nn)error(ˊnn is fullˊ); return; end end y=x(i); i 5.程序附注 (1)程序中调用n_f.m和n_df.m文件。n_f.m是待求根的实数代数方程的函数,n_df.m 是方程一阶导数的函数。由使用者自己编写。 (2)牛顿迭代法的收敛速度:如果f(x)在零点附近存在连续的二阶微商,ξ是f(x)的一个重零点,且初始值x0充分接近于ξ,那么牛顿迭代是收敛的,其收敛速度是二阶的,即平方收敛速度。 6.例题 用牛顿法求下面方程的根 f(x)=x3+2x2+10x-20 7.运行结果 >>a=[1,2,10,-20] ; >>n=3; >>x0=1; >>nn=1000; >>eps1=1e-8; >>y=newton_1(a,n,x0,nn,eps1)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Sor法分析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1、会使用Sor 法求解一个线性方程组 2、熟悉matlab 语言并结合原理编程求方程组 3、改变ω的值观察实验结果 4、会分析实验结果 二、实验题目 编制Sor 迭代格式程序进行求解一个线性方程组的迭代计算情况,运行中要选用不同的松弛因子ω进行尝试 三、 实验原理 Jacobi 迭代和seidel 迭代对具体的线性方程组来说,逼近*x 的速度是固定不变的,遇到收敛很慢的情况时就显得很不实用。 Sor 法是一seidel 迭代为基础,并在迭代中引入参数ω以增加迭代选择的灵活性,具体为: ! 用seidel 迭代算出的,)()1()()1(k k J k k J x x x x x -=?++相减得到差向量与再用参数ω乘之再加上 )1()()()1()1()()()1(++++-=?+=k J k k k k k k x x x x x x x x ωωω,即的下一步迭代作为,由seidel 迭代的公式可以得到Sor 法的迭代格式为 n i x a x a b a x x k j n i j ij k j i j ij i ii k i k i ,2,1),()1()(1)1(11)()1( =--+-=∑∑+=+-=+ω ω 式中ω称为松弛因子。 四、 实验内容 用matlab 编程得到Sor 法求线性方程组的算法为: function [x,n]=SOR(A,b,x0,w,eps,M) if nargin==4

eps= ; M = 200; elseif nargin<4 error return : elseif nargin ==5 M = 200; end if(w<=0 || w>=2) error; return; end D=diag(diag(A)); %求A的对角矩阵L=-tril(A,-1); %求A的下三角阵( U=-triu(A,1); %求A的上三角阵B=inv(D-L*w)*((1-w)*D+w*U); f=w*inv((D-L*w))*b; x=B*x0+f; n=1; %迭代次数 while norm(x-x0)>=eps x0=x; x =B*x0+f; n=n+1; if(n>=M) (

牛顿环测量曲率半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牛顿环测量曲率半径实验 1.实验目的: 1 观察等厚干涉现象,理解等厚干涉的原理和特点 2 学习用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 3 正确使用读数显微镜,学习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2.实验仪器: 读数显微镜,钠光灯,牛顿环,入射光调节架 3.实验原理 图1 如图所示,在平板玻璃面DCF上放一个曲率半径很大的平凸透镜ACB,C点为接触点,这样在ACB和DCF之间,形成一层厚度不均匀的空气薄膜,单色光从上方垂直入射到透镜上,透过透镜,近似垂直地入射于空气膜。分别从膜的上下表面反射的两条光线来自同一条入射光线,它们满足相干条件并在膜的上表面相遇而产生干涉,干涉后的强度由相遇的两条光线的光程差决定,由图可见,二者的光 程差等于膜厚度e的两倍,即

此外,当光在空气膜的上表面反射时,是从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反射光不发生相位突变,而在下表面反射时,则会发生相位突变,即在反射点处,反射光的相位与入射光的相位之间相差π,与之对应的光程差为λ/2 ,所以相干的两条光线还具有λ/2的附加光程差,总的光程差为 (1) 当?满足条件 (2) 时,发生相长干涉,出现第K级亮纹,而当 (3) 时,发生相消干涉,出现第k级暗纹。因为同一级条纹对应着相同的膜厚,所以干涉条纹是一组等厚度线。可以想见,干涉条纹是一组以C点为中心的同心圆,这就是所谓的牛顿环。 如图所示,设第k级条纹的半径为,对应的膜厚度为,则 (4) 在实验中,R的大小为几米到十几米,而的数量级为毫米,所以R >> e k, e k 2相对于2Re k 是一个小量,可以忽略,所以上式可以简化为 (5) 如果r k是第k级暗条纹的半径,由式(1)和(3)可得 (6)代入式(5)得透镜曲率半径的计算公式

数学实验“线性方程组的J-迭代,GS-迭代,SOR-迭代解法”实验报告(内含matlab程序代码)

西京学院数学软件实验任务书 课程名称数学软件实验班级数0901 学号0912020107 姓名李亚强 实验课题线性方程组的J-迭代,GS-迭代,SOR-迭代方法。 实验目的 熟悉线性方程组的J-迭代,GS-迭代,SOR-迭代方法。 实验要求运用Matlab/C/C++/Java/Maple/Mathematica等其中一种语言完成。 实验内容线性方程组的J-迭代;线性方程组的GS-迭代;线性方程组的SOR-迭代。 成绩教师

实验四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线性方程组的J-迭代,GS-迭代,SOR-迭代。 二、实验目的:熟悉线性方程组的J-迭代,GS-迭代,SOR-迭代,SSOR-迭代方法,编程实现雅可比方法和高斯-赛德尔方法求解非线 性方程组121231 235210 64182514 x x x x x x x x +=?? ++=??++=-?的根,提高matlab 编程能力。 三、实验要求:已知线性方程矩阵,利用迭代思想编程求解线性方程组的解。 四、实验原理: 1、雅可比迭代法(J-迭代法): 线性方程组b X A =*,可以转变为: 迭代公式(0)(1)() k 0,1,2,....k k J X X B X f +???=+=?? 其中b M f U L M A M I B J 111),(---=+=-=,称J B 为求解 b X A =*的雅可比迭代法的迭代矩阵。以下给出雅可比迭代的 分量计算公式,令),....,() ()(2)(1)(k n k k k X X X X =,由雅可比迭代公式 有 b X U L MX k k ++=+) () 1()(,既有i n i j k i ij i j k i ij k i ij b X a X a X a +- -=∑∑+=-=+1 )(1 1 )() 1(, 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