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有关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研园地

JIAOYANYUANDI

JIAOYANYUANDI

在课堂教学上,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对它的研究可以追述到2000多年前孔子的“启发式”提问和苏格拉底“产婆式”提问,他们用提问成功地引导学生学习,至今为人称颂。近几年教学问题聚焦在真实的课堂,关注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①。课堂提问是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也是课堂互动最经常使用的形式之一,因此受到许多研究者关注。本文旨在对国内外有关教师提问的研究做一些总结与分析,希望对教师有些帮助。

一、教师提问的理论研究(一)

提问的功能与作用

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对提问的功能与作用提出了各自的建议。具代表性的有:1967年心理学家帕特等调查190个小学教师后总结提问的5种作用。

1973年,特纳列出了提问的12种功能。美国教学

论专家L.H.克拉克和Ls.斯塔尔则认为课堂提问有

19种功能。威伦(WilliamWilen)、爱仕拉尔(Mar-garetIshler)、凯茨沃特(RichardKindsvater)等学者

归纳出提问的5种作用。瑞格查询了36名教师提供的材料中,归纳出提问的12种作用。国内学者姚安娣指出:提问作用有7种作用。宋振韶等人指出提问有10种作用。以上诸人的结论均具有相当

大的广泛性和包容性。从中可以看出提问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是表现在两个方面。

对教师来说,提问可以引导教学,突出学习的重点;检查教学,检查不同层次的学生已经掌握和未掌握的内容,技能的程度,检查学生的能力、态度和倾向,揭示学生的心理过程;补救教学,帮助教师作为改进教学的参考,改变教学的内容、方式、进度等;诊断教学,诊断妨碍学生学习的特殊困难;管理教学,管理学生学习及教室秩序,形成合适的学习环境;评价教学,了解教学效果,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指导。

对学生来说,提问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回忆已有的知识,评价、纠正和加强当前的学习观点;使学生关注教学进程的变化,促进理解知识技能,促进记忆;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加入到课堂互动之中,如:表达意见、讨论等,加强师生的交流;促进思考。

(二)

教师提问的技术与艺术

国内学者对提问的技术与艺术关注较多,如李如密、刘显国、金传宝、姚安娣、张东红、张丽等人,总结上述学者的研究结果,发现提问的技术与

国内外有关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综述

[摘要]提问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已经有很长的历史。近年来随着教学问题逐渐聚焦于真实的

课堂,提问受到很大的关注。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师提问的研究的分析后发现:教师提问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问的功能与作用、艺术与技术两大方面;教师提问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问的数量、分类、教师的候答方式、教师的反应四大方面。继而对已有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关键词]教师提问研究综述

研园地

JIAOYANYUANDI

JIAOYANYUANDI

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5大方面:在设计问题上,要根据教学需要,在重要处设置关键问题;要提出各种水平的问题;要使问题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清楚的、详细而精确的表述问题;组成简明合理的问题结构;问题难度与坡度要合理;要善于提探究性问题。在发问上,要抓住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时发问;发问对象要面向全体,区别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要均等,鼓励全体学生参与;问题难度要由浅入深,由易入难,循序渐进;发问方式,灵活多变,丰富多样。在候答方面,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与回答时间。在理答方面,教师要注意倾听,对学生表示尊重;学生不能回答知识性问题的时候,教师宜直接给予答案;处理低层次单一答案的问题,教师宜对个别学生的答案直接评论;处理高层次的问题宜延迟评论,学生发表意见之后,再归纳答案;处理高层次的问题要容多纳异;给学生答问以积极强化;紧随学生回答继续发问。在反馈方面,要给予有效的教师反馈。

二、教师提问的实证研究(一)

提问的数量分析

在对提问的数量研究的时候,提问研究中最简单的,就是对课堂提问的总数与各类型的提问进行统计,因此也就吸引了大量的研究者。在提问的总数上,最早是在1912年心理学家史蒂文斯的研究指出:教师们大约每天提问395个问题,每分钟约问2 ̄4个问题,教师的发问时间占80%的教学时间②。之后,提问的数量研究成了一个热点,国内外的很多资料均表明教师提问偏多,尤其是在国内,教师几乎完全霸占了课堂。如:上海静安区调查发现在小学、初中,不论语文,还是数学学科,每堂课的教师提问次数平均都在30次以上(除了九年级的一堂语文课外)。初中的课堂提问数较小学来得少。大量的问题固然能带动学生积极的思考,但问题数量过多,以一堂课45分钟计算,平均每12分钟就有一个问题,有些课在短短45分钟内竟问了四五十个问题,最多的一堂课问了98个问题。申继亮的调查也发现,12节语文阅读课上,平均每节课提问34次,其中最多一次竟达50次,占用课时23分钟,最少也达21次之多。

(二)

提问的分类方法

对提问的研究必须要有明确的问题分类方法,因此提问的分类是众多研究者的热点。

最简单的是将问题分为:封闭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也有研究者称其为“敛聚性”的问题和“发散性”的问题③。

第二种影响很大的分类法是根据问题认知层次来划分:最有名的是根据布鲁姆的认知领域六层次分法: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还有研究者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二维分类法,将记忆性、理解性提问归为低层次提问,将应用性、分析性、综合性、评价性提问归为高层次提问④。

第三种较为有名的分类法是根据吉尔福特三元智能结构提出的,他将提问分为:认知、记忆、扩散性思考,聚敛性思考、评价5类。之后,桑达士据此将问题分为:记忆性、转换性、解释性、应用性、分析性、综合性、评价性7类。葛、亚二氏也据此将问题分为:认知—记忆性、聚敛性、扩散性、评价性4类。

至于其他的分类则有很多,有将提问分为两类的,如:KeithA.Acheson和MeredithDamienCall等。有将提问分为三类的,如DavidHopkins、摩根、萨克斯通和弗雷泽等人、陈瑶、程晓樵、沈贵鹏。有将提问分为4类的,如拉赫和阿什纳等人、阿斯纳。有将提问分为5类的,如布罗菲———古德、美国查尔斯·C·狄诺凡、张玉成、张孔义。有将提问分为6类的,如张晓奇。甚至有人分为7类,如格斯雅克。

对课堂提问类型的调查发现教师提问偏向低层次。国外早年斯蒂文思研究时发现,教师提的问题绝大多数只需要学生直接回忆课文出现的信息,后来其他人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教师提的问题中,大约

60%是要求学生记忆文章信息,20%要求学生进行

思维,20%属于推进教学过程发展⑤。全莉娟研究高中的课堂教学后发现,有90%属于封闭性问题,而只有大约10%的问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利用布鲁姆的认知分类观察后发现:第一第二水平总起来占全部认知性问题的80%,而其中要求学生回忆事实的问题则占到80%中的80%与之相对比的是第五!第六类问题微乎其微。上海静安区的调查报告发现:从问题的类型看,事实记忆理解类问题占80%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