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环境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与后工业社会的概念没有什么原则性的区别。信息社会也称信息化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以后,信息将起主要作用的社会。

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物质和能源是主要资源,所从事的是大规模的物质生产。而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的信息经济活动迅速扩大,逐渐取代工业生产活动而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信息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并构成社会信息化的物质基础。以计算机、微电子和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革命是社会信息化的动力源泉。

由于信息技术在资料生产、科研教育、医疗保健、企业和政府管理以及家庭中的广泛应用,从而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信息社会的特点:

(1)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2)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3)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

(4)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其主流是积极的,但一些负面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

1.信息技术产生的积极影响。

(1)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科学技术前沿,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步入信息社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它已经引起了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加快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信息资源成为继物质,能源之后将成为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如今人们能够及时分享社会进步带来的成果,减少地域差别和经济发展造成的差异,这样不仅促进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学习,还使文化更加开放化和大众化.

(2)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信息技术促进了新技术的变革,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帮助人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难题,使得原本用人工需要花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解决的复杂的计算,用计算机可能几分钟就能完成;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模拟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便于验证各种科学的假设.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带动了空间开发,新能源开发,生物工程等一批尖端技术的发展.此外,随着信息技术在基础学科中的应用及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了新兴学科(如计算物理,计算化学等)和交叉学科(如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的产生和发展.

(3)对人们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也正发生转变.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人不离家照样能办事.一部分人可以由原来的按时定点上班变为可以在家上班,网上看病,网上授课,网上学习,网上会议,网上购物,网上洽谈生意,网上娱乐等成为人们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使得人们的学习内容更丰富,学习方式更灵活.

2.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

对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我们必须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设法消除其不利影响.

(1)信息泛滥.一方面是信息急剧增长,另一方面是人们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却找不到有用的信息,信息的增长速度超出了人们的承受能力,导致信息泛滥的出现.

(2)信息污染.一些错误信息,虚假信息,污秽信息等混杂在各种信息资源中,使人们对错难分,真假难辨;人们如果不加分析,便容易上当受骗,受其毒害.

(3)信息犯罪.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人们对信息体系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信息安全已成为日趋突出的问题.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信息技术

手段及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漏洞,进行犯罪活动,如信息窃取,信息欺诈,信息攻击和破坏等,造成了社会危害.

(4)对人们身心健康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人们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信息识别能力,就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的毒害,它导致了一些行为偏差.如果过多依赖于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媒体,人们阅读书本,亲身实践,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容易被弱化.网络环境中的虚拟世界,网络中的匿名化活动,给人们带来了新的伦理问题,容易使人产生双重人格,现实生活中是一种身份,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又扮演另外一种身份.有少数同学长期沉溺于上网,以致诱发实际生活中的社交恐惧症.长期使用电脑,如果不注意自我调节,容易引起视力下降,颈椎疼痛等疾病.

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第一,信息化;第二,智能化;第三,国际化;第四,未来化。

美国社会预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认为信息社会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信息是经济社会的驱动;

第二,信息和知识在经济增长因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三,人们的时间和生活观念总是倾向未来;

第四,人与人相互交往的增多,使竞争和对抗成为人们相互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等等。其中,“智力工业”、“知识

工业”是信息社会的核心工业,这是信息社会的最重要的特

点。如果说,产业革命时代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是机器代替了

人的体力,那么本世纪中叶以来的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则是电

脑代替了人的部分脑力,社会生产趋于智能化。

现代教育有如下特征:

1、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和平等性。工业社会由于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工人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普及义务教育的思想得以形成为国家的法律和制度。义务教育的最重要的意义是使全社会成员不分民族、种族、性别、家庭状况、财产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从而在相当的程度上实现了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和平等性。这种广泛性和平等性的程度,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包括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的发展,等等。因此,实现教育现代化,首先要建立一个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教育体系。

2、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时空性。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广泛应用,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巨大变革,使得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能力已远远不能满足这种变革的需要。人们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思想在本世纪60年代应运而生。所谓终身教育,俗话说就是活到老、学到老。正如郎格朗所说的,把人生分为两半——前半生用于受教育,后半生用于劳动的概念,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教育要为社会每个成员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终身教育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时讲到:“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7]现代生产的发展证明了马克思的论断的科学性。几百年来,由于新的技术和工艺在生产上的应用和变革,使得一些传统的行业不断消失,一些新的行业不断产生。这种变革就要求人们不断地学习。所谓教育的全时空性,是指教育已经不限于学校,而且来自家庭和社会。特别是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