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大学新生的教育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大学新生的教育管理

认真做好大学新生教育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而在大类招生的培养新模式下,针对这一特定群体的新特点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需要帮助他们尽快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开启全新大学生活。

标签:大类招生;新生教育;班级管理

目前,大类招生模式作为一种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模式在全国高校已经被普遍采用。所谓大类招生指的是在高校招生录取时,按照学科或者院系制定的招生计划来进行招生录取的一种招生模式。大类招生的学生在进校后,实行的是通识教育,不分专业,一年之后学校再根据学生的综合情况,考虑其个人意愿、教学资源、社会需求等因素,进行专业分流并组织有针对性的专业教学直至学生毕业。这是一种“宽专业、多方向、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新人才培养模式,它的优势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比如在强化基础教学、拓宽专业口径、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对于在大类招生模式下的新生来说,它教育管理的意义就更加深刻,我们就需要针对这一特定群体的新特点,创新性地开展我们的学生管理。

一、大类招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优势

1.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人才素质

按大类招生及培养,同时在学分制体制下,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部分课程,以及自主选择任课老师,这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培养各类优秀人才创造条件。

2.有利于体现“按需培养”的原则,为就业创造条件

按大类招生及培养,一方面可使学校培养的人才具备专业口径宽、基础扎实等特点;另一方面通过大类培养,有利于学生更理智地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选择自己将来愿意从事的事业。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跨专业课程,为专业课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这无疑缩短了专业教育与用人市场的距离,为就业创造了条件。

3.大类招生提升了学校的学风建设

大类招生的初衷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人才质量,这与学风建设相辅相成。大类招生实施后很多高校管理工作者都发现班级学风明显改善,学生为进入自己理想的专业努力学习,班级学习氛围较浓,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二、大类招生模式下新生管理工作的问题

1.新入校的学生对通识课程学习缺乏认识,积极性不高

学生在进校后一年中,基本上接触的都是通识课教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专业口径,增强了学生的适应性,但专业课程的后移必然减少专业学时,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专业教育。通识课程的学习内容难以和专业课联系起来,学生在进行一年级课程学习的时候就会产生厌倦的情绪,而且对专业的了解渠道比较少,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比较迷茫,这也会影响到学生积极性,导致影响学习的效果。

2.班级管理难度加大

大类招生模式下,学生进校一年后要进行专业分流,班级、宿舍都有可能要变换,对原班级的归属感降低,还有的学生为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忙于文化课学习而班级活动参加较少,造成集体意识淡薄,班级凝聚力不强。大一是学生认识大学生活、规划大学生涯的起步时期,也是学生交往形成性格的关键期。如果学生忽略人际交往,集体活动不愿意参加,则会阻碍日常管理工作、思政工作以及学生各类活动的正常开展。

3.专业定位模糊不清

按大类招生的方式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选择机会,但由于对专业的定位模糊不清,一旦专业指导及教育不到位,学生容易在自由选择中迷失。此类学生在面临专业选择的情况时,只能避重就轻或从众跟风。而跟风盲目选择专业也会导致分流后选择专业的冷热不均,人数失衡。成绩好的学生集中在一个专业,而成绩不理想且贪玩的学生集中到相对劣势专业,甚至有的专业无人问津。这不利于学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培养,同时给班级管理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4.学生评价体系失去可比性

理论上,学分制打破了传统的专业和年级的界限,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特长、能力,跨专业、跨年级选课和选任课教师,每个学生的课程表都是不一样的。但与此同时,以统一的教学计划为依据,以学习成绩为主要指标的现行学生评价体系失去了可比性,以班级和年级为学生评价基层单位失去了可操作性,必然导致人们对现行的学生奖惩措施产生质疑。

三、大学新生管理的对策

1.充分发挥班主任、辅导员、辅导员助理的作用

大一是学生从高中时代步入大学生活的最初阶段,在思想意识、情感上对班主任存在惯性信任和依赖,因此大一第一学期应加大班主任的工作力度,实行以班主任管理为主或班主任管理与辅导员管理并重的模式,在第二学期逐渐过渡到以辅导员管理为主,班主任为辅,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上来,实行管理模

式的平稳有序过渡。

而对于刚入校的低年级学生来讲,学长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辅导员助理的作用就是对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的有力补充。辅导员助理一般从高年级的优秀学生中选拔,他们都是本学院比较上进、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将会在学生管理中起引导作用。辅导员助理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帮助,让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实现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身份转变。在工作实践中,辅导员助理在学生和辅导员及班主任之间起到了良好的桥梁作用。

2.加强专业培训,营造专业氛围

专业知识和专业氛围熏陶可快速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学生对所学专业具有浓厚兴趣后才能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学风和班风的建设。学院可以通过聘用专业导师,开设导师值班日,对学生进行专业交流、科研协作等方面的培养并传授专业知识;另外学院应通过组织专业介绍讲座、学术交流等活动加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通过成立科研兴趣小组使学生进入专业研究,充分发掘专业兴趣,培养专业型人才。

3.通过建立学生信息网络系统,跟踪学生成长历程

组建“网络班级”。可以利用设置班级主页、班级论坛、班级QQ 群等等,建立一个既符合“90 后”学生兴趣又满足他们需求的虚拟空间。不仅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可以构建班级文化,引导学生成长,增进班级凝聚力。建立班级信息档案。新生班主任可以通过微信、博客等形式把学生的一切记录下来,比如学生的基本信息、家庭信息,助学档案,奖惩情况等,分流后转交给新班主任,以便于新班主任更好地了解每一位同学,便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学生管理。

4.实行学生宿舍自治管理

学校按宿舍区、按楼栋化管理,通过建立楼栋大学生自律组织,使学生在宿舍区充分实现“自律、自治、自觉”,还可以利用宿舍文化建设、宿舍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各宿舍成员之间的交流,为以后分流后的学生宿舍重组减少不熟悉、不适应的情况。

5.注重生涯规划教育

学校在进行常规的爱校教育、社会成长教育、适应教育,养成教育的基础上还要注重生涯规划教育,我们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优秀学长和班导师来开展新生讲坛,谈谈他们的成长经历,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学习方法及自我管理的理念,还可以通过职业规划讲座、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大赛等形式来让学生正确规划大学生活,建立职业发展意识。

6.加强专业社团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