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羊山湿地研学旅行方案设计
地理实践力下的高中研学旅行方案设计
地理实践力下的高中研学旅行方案设计摘要:2008年教育部正式将研学旅行纳入了教学方案中,并对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和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尤其是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文章基于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进行研学旅行的计划设计研究。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研学旅行;计划设计高中地理课程是义务课程和专业课程衔接性比拟强的一门根底课程,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学会用地理的眼光来观赏世界。
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和教师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尤其是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研学旅行继承和开展了中国古代“游学〞中注重实践和实际体验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而与古代的游学比起来,现代的研学旅行更科学,更系统,更具备教育意义,旨在通过教育部门和学校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安顿,引导学生在集体旅行中发展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具备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该学习方式让学生受益匪浅,徐明波[1]的研究说明,研学旅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学生形成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并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育部等部门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要根据学生不同学段的研学旅行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发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
其中各种科目的活动课程开发中,就包括了地理类。
因此研学旅行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理实践力的概述及基于此的研学旅行方式地理实践力指学生在进行考察、调研、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展现出来的行动能力和意志品质。
[2]地理实践力主要展现在五个方面:第一是通过各种地理工具示例地图、罗盘等,进行方位确定和周边环境特征如云层变化、土壤植被分布、地质地貌水文特征等的描述;第二是学会运用地理视角如从气候、地形水源等视角进行生存营地的选择,从而防止在野外遭遇自然灾害,确保学生具备积极自信的环境适应、独立生活和自我认知的能力;第三是通过察看和描述来刺激自我想象力和发明力,从而进行环境演变过程的推断模拟,能够对环境变化进行观赏解释的综合能力;第四是能够设计自然规律和原理模拟演示试验计划来进行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的模拟演示计划,并且借助实验环境,完成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具备有关的科学调研能力;第五是能够根据身边的生活环境进行有关的调查访问,关注社会生活和文化现象,对现实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从而推动地区的区域开展,同时还具备一定的合作交流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学校开展湿地活动策划方案
学校开展湿地活动策划方案一、背景介绍湿地是地球上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于生态平衡的维持、水源的净化和防止自然灾害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增强,湿地面临严重的破坏和减少的问题。
为了增强学生对湿地保护意识的培养,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我们学校决定开展湿地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推动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积极参与湿地保护行动。
三、活动内容1. 参观湿地公园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湿地公园,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
通过观察和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湿地的重要性和受到的威胁。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体验活动,增加对湿地生物和植被的认识。
2. 湿地保护科普讲座组织相关专家为学生进行湿地保护的科普讲座,让学生了解湿地保护的重要性、目前面临的问题和保护方法。
讲座可以采用互动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加学习的兴趣和深度。
3. 湿地调研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湿地调研活动,通过野外考察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湿地的生态状况、面临的问题和保护现状。
学生可以选择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调研活动,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相应的保护方案。
4. 湿地环境整治行动组织学生进行湿地环境整治行动,通过清理湿地垃圾、种植湿地植被等方式,改善湿地环境。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行动,感受到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个人参与的价值。
5. 湿地生态艺术创作组织学生进行湿地生态艺术创作活动,可以选择绘画、摄影、手工制作等形式,表达对湿地的热爱和保护的呼吁。
创作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还可以通过展览和宣传,向更多人传播湿地保护的理念。
6. 湿地科普知识竞赛组织湿地科普知识竞赛,以小组形式进行,增加学生对湿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竞赛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答题、拼图、模拟情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四、活动时间本次湿地活动预计在一个月内完成,具体时间安排如下:1. 第一周:参观湿地公园。
基于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研学旅行活动方案设计
基于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研学旅行活动方案设计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强调了社会参与和地理实践在学生群体培养和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础上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明确了地理实践力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
地理课程改革要求更加重视学生模拟实验、社会调查和野外考察方面的能力与品格养成,让学生通过实践感知地理魅力、发现地理现象并解读其原理。
教育部等部门明确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日常教育范畴,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
本文在梳理总结现有研究基础上将地理实践力和研学旅行相结合,厘清两者概念关系,探寻理论基础。
对汉中市高中生研学旅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依据分析结果,结合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最终进行研学旅行活动方案设计并析出方案设计评价方法与指标。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
通过查阅文献分析了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结合现有文献深入剖析国内外研究现状,依据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介绍了研究方案。
第二部分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对“研学旅行”和“地理实践力”两个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尝试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本文的主要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汉中市高中生研学旅行影响因素分析。
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汉中市高中生研学旅行影响因素展开调查,运用因子分析及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1)安全因素、时间因素、目的地因素、效果因素是影响学生研学旅行的主要因素。
(2)安全因素、目的地因素、效果因素与“多参加研学旅行”呈正相关;时间因素与“多参加研学旅行”呈负相关。
(3)回归分析表明,安全因素对研学旅行的影响程度最大。
第四部分研学旅行活动方案设计的原则与程序。
根据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认为研学旅行活动方案设计应满足基础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地理学科性原则、完备性原则,并将研学旅行程序设定为包含前期准备、研学过程、后期总结三个阶段。
湿地研学行程安排
湿地研学行程安排
湿地研学行程安排可以参考以下方案:
第一天:
上午:抵达目的地,参观湿地博物馆,了解湿地的形成过程、生态系统以及保护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下午:参观观鸟塔,观察湿地的鸟类活动,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和保护意义。
第二天:
上午:参加湿地生态活动,如划船、徒步等,亲身感受湿地的独特魅力,观察湿地植物和动物的生态特征。
下午:进行湿地环保实践活动,如清理湿地垃圾、种植湿地植物等,增强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三天:
上午:参观当地的民俗文化村落,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了解湿地与当地文化的关系。
下午:进行湿地研学总结分享,回顾这几天的学习和实践经历,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互相学习和交流。
在整个行程中,可以安排专业的导师进行指导和讲解,提供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支持,同时也可以安排一些互动和娱乐环节,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此外,还可以根据当
地的实际情况和特色,安排一些特别的活动和项目,如观星、夜探湿地等,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湿地的生态和文化价值。
以上是一个大致的湿地研学行程安排方案,具体的行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达到更好的研学效果。
高中地理实地考察活动策划与组织
高中地理实地考察活动策划与组织简介高中地理实地考察活动是为了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提升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而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
本文将介绍如何策划和组织一次成功的高中地理实地考察活动。
活动策划1.确定目标:明确活动的主题、目标以及所期望达到的效果。
例如,探索当地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加深对某个概念或理论的理解等。
2.确定时间和地点:根据学生的课程安排和考察内容选择合适的时间,并确定具体考察地点。
可以选择城市、乡村、海滨等不同类型的地方。
3.研究前期准备工作:了解考察地点的基本情况,预先联系相关机构或当地导游,获取必要的许可证和手续,并计划好路线图。
4.设计实践任务:制定考察任务,包括观察、测量、数据搜集等内容,以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并运用他们已学到的知识。
5.安排评估方式:确定考察活动的评估方式,例如考试、报告、展示等形式,并制定评估标准。
活动组织1.分组安排:根据班级人数和活动要求,合理安排学生分组。
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爱好或专业领域等因素进行分组。
2.活动指导:为每个小组分配一名教师指导员,负责指导学生们在考察中的问题解决和知识应用。
3.资源准备:确定所需的材料和设备清单,并确保所有必要资源齐备。
例如地图、测量工具、相机等。
4.安全措施:重点关注参加活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进行考察。
5.行程安排:制定详细的行程表,包括出发时间、交通方式以及每个地点所需花费时间。
确保时间的合理利用,并预留适当休息时间。
6.后期总结和反馈:完成活动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反馈,以评估活动的效果并提供改进意见。
以上是高中地理实地考察活动策划与组织的一般步骤。
具体的活动安排和考察内容还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专业知识进行调整和补充。
通过合理策划和组织,高中地理实地考察活动将成为学生们探索世界、增长见识的重要机会,并为他们的学习旅程增添更多色彩。
基于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研学旅行活动方案设计
基于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研学旅行活动方案设计
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研学旅行活动方案
近几年,随着高中生素质教育的发展,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越来越多的高中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以开阔高中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积累。
本文就针对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展开研学旅行活动方案的设计进行分析。
首先,为提升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在设计研学旅行活动方案时要回答以下问题:首先,该旅行活动要设计到哪些城市?其次,应选取哪些客观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地理特征?再次,出行开设什么样的活动?确定好这些问题之后,再把重点放在开展观测、记录、总结、归纳、比较、分析上,以帮助学生实现实际知识的落地演绎。
其次,在活动的设计上应充分利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从理论上走向实际,让他们用自己的手把自然地理要素逐一记录、比较、分析等,并在现场进行汇报。
此外,也可采用网络实践等手段,如竞赛、分组活动、视频剪辑、影片展示等,让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和双手体会和了解自然地理,补充实施野外实践活动,有助于推动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研究。
以上三点就是针对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研学旅行活动方案设计的具体部分,只有采取务实的措施,才能实现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发挥和有利发展。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研学旅行设计与实践案例
60
事汇报、不贸然行事。
表1
研学前准备
草拟研学注意事项(结合研学特征),做好研学
前相关教育
教师 编组分队,设立小组长,成员分工,建立成员通
讯录
研
研学旅行相关资料的准备与发放
学
准
个人证件(身份证、
学生证、
成员牌等)
备
研学用具和资料(草纸、记录本、绘图工具,定位
确立主题。主题选择必须基于地理学科教学需要、课
程标准和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选择,这也是确定研学
地以及出行前预先设计研学思路和实施步骤的关键
所在。
(2)据主题,选地方。区域差异决定了不同学校
所在地的地理环境不同,研学设计面对的是不同的环
境基础。因此,研学活动必须依据研学主题,结合地
区实际灵活选取研学活动地。
研学旅行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研学旅行设计与实践案例
李盼盼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西安学校,
陕西 咸阳 712000)
摘
要: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其培养更依赖户外真实地理情境,户外考察成为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重要
途径。文章以研学旅行为切入点,结合教学实践,以案例形式探讨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研学设计与实践策略,从
2021 年第 2 期
研学旅行
怀;观察分析后,现场完成相关习题,巩固知识原理,
③习题巩固。图 3 为某两大河入海口区域示意
对比教材理论与生活实践,明确地转偏向力存在的
图,随着泥沙堆积,入海口的小岛面积在不断增大,结
“ 北 右 南 左 赤 不 变 ”的 道 理 ,说 明 渭 河 公 园 选 址 的
合地转偏向力影响及特征,想一想,它们最终分别将
指向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方案设计
指向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方案设计作者:何宇来源:《地理教育》2024年第14期高中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四大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1]。
而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受到了诸多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为此他们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与模式。
研学旅行是国家倡导的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热点之一,现已成为一种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式。
地理以地理实践力作为学科核心素养,并且是基础教育阶段唯一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学科,无疑是研学旅行的最佳课程。
而研学活动的设计是有效开展研学旅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以大连金石滩滨海国家地质公园为研学实践点,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研学旅行,以此探究研学旅行活动设计和评价的策略。
一、研学地选取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坐落于辽东半岛南端,主体以半岛南部沿海山水为核心,以黄渤海两海岸的海蚀地貌、构造景观、完美的古生物化石、上寒武系层型剖面、各种沉积构造等地质遗迹为主要景观。
公园被誉为“奇石的园林”“天然地质博物馆”和“凝固的动物世界”,是一个多种地质遗迹资源并存,集科学性、美学观赏性、科普性于一身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实为难得一见的科普景观。
金石滩园区是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园区,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海岸带国家地质公园。
园区由鳌滩、南秀园、恐龙园、玫瑰园四大景观区组成。
地质公园为地质、构造剖面、三叶虫化石产地、海蚀地貌、沉积构造、韧性剪切带等综合类型。
各种由长期构造侵蚀作用和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貌景观随处可见。
拥有典型的褶皱、断裂、地层、中生代火山岩、古生物及海蚀地貌等多种地质景观,现已成为中国北方地区地质科普基地和地学教学基地[2]。
二、研学前準备1.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是本次研学活动的主要对象。
在学科知识方面,学生经过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已掌握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地形与地势、海陆变迁等基础知识。
地理研学活动方案计划书
为了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结合我校地理学科教学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次地理研学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地理国情,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2. 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4.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主题“走进自然,探索地理奥秘”四、活动时间2023年X月X日-2023年X月X日五、活动地点XX风景名胜区、XX地质公园、XX自然保护区等六、活动对象我校初中、高中全体地理学科学生七、活动内容1. 野外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XX风景名胜区、XX地质公园、XX自然保护区等,了解地质构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等地理知识。
2. 实地调研: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调研,收集相关地理数据,撰写调研报告。
3. 地理知识竞赛:组织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4. 环保实践活动:开展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 团队协作游戏: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协作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1. 活动前期:成立活动筹备小组,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联系参观地点,准备活动物资。
2. 活动期间:按照活动安排,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竞赛、环保实践活动和团队协作游戏。
3. 活动后期:整理活动资料,撰写活动总结报告,进行活动成果展示。
九、安全保障1. 活动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强调活动纪律,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2. 活动期间配备专业导游和教师,负责学生的安全及活动组织。
3. 活动过程中,加强学生管理,防止学生发生意外事故。
4. 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类似活动提供借鉴。
十、预期效果通过本次地理研学活动,预计达到以下效果:1. 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4. 为学校地理学科教学提供实践案例,促进地理学科发展。
地理研学旅行活动方案设计
地理研学旅行活动方案设计1. 活动目的与意义地理研学旅行,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其实,它就是带着一颗探索的心,走出教室,去看一看、摸一摸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你想啊,书本上那些晦涩难懂的地理知识,到了实地就活灵活现了,真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最佳例证。
这不仅让我们对地理产生浓厚兴趣,还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而且,这种体验式学习,绝对能让同学们的记忆更深刻,嘿,谁还会忘记那次在大自然中大口呼吸的感觉呢?2. 活动内容2.1 目的地选择选个好地方是关键,大家知道,没去过的地方总是最有吸引力的。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或者是历史遗址,比如长江边、黄山顶,甚至是一些有趣的小镇。
这里面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绝对能让大家大开眼界!哦,顺便提一下,选择的时候别忘了考虑一下交通和安全,毕竟“安全第一”嘛,不能因为贪玩把小伙伴们的安全抛在脑后。
2.2 研学活动设计到了目的地,咱们得好好安排一下活动哦!首先,可以组织一场“寻宝”游戏,带着地图,分组出发,寻找特定的地理标志,比如山峰、河流、岩石等。
这个过程可有趣了,大家在一起讨论,甚至还有可能因为找不到而争论几句,但这不就是增进友谊的好时机吗?然后,我们可以请个专业的地理老师,给大家普及一下当地的地理知识。
想想看,大家围坐在一起,听着老师讲那些有趣的故事,肯定能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得紧紧的。
3. 活动流程3.1 准备阶段当然,活动的成功可离不开充分的准备。
首先,要提前确定好行程,制定详细的日程安排,做到“有备无患”。
接下来,咱们还得准备一些小礼品,比如徽章、手绘地图等,作为大家的参与纪念,谁不喜欢这样的“战利品”呢?然后,动员大家提前了解一下目的地的相关知识,形成一个小小的“知识储备”,到时候不至于一头雾水。
3.2 实施阶段实施阶段就是大家期待的旅行啦!一大早,大家欢天喜地地集合,背上背包,出发啦!一路上欢声笑语,路边的风景也成了大家讨论的热点,简直是“一路有你,欢声笑语”。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主题研学课程设计与实施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主题研学课程设计与实施作者:***来源:《新课程》2024年第06期一、研学设计背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为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
地理实践力指学生在实验、考察和调研等实践活动中所具有的行动能力和意志品质。
考察、实验、调查等是高中地理实践活动中比较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
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必须由教师提前规划课程,然后组织学生到自然界去观察、研究,并在地理实践活动中使学生深刻体验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联性。
研学课程通过确定主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活动,将学校理论教育与校外实践活动相互衔接,教会学生在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大自然課堂中学习和体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想。
基于此,本文以苏州市灵岩山—天平山地质地貌考察研学活动为例,从地理研学背景、研学过程、研学总结与反思等方面,说明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主题研学活动课程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设计和开展,以期为其他的研学提供参考。
二、课程设计开发1.研学主题新课标指出:“学生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能够识别3~4种地貌景观,并描述其主要特点。
”苏州市地势低平,自西向东缓慢倾斜。
苏州西郊分布有山地丘陵,特别是苏州的花岗岩全国闻名。
相对苏州其他山区,灵岩山—天平山在学校所在地黄埭镇南偏西约28千米处,离学校较近,交通便利。
在灵岩山、天平山一带既有典型的花岗岩地貌,又有花岗岩与围岩接触交界产生的地质现象。
通过“灵天线”一段的地质地貌野外考察,根据区域特征,确定研学主题:苏州灵岩山—天平山地质地貌研学之旅。
2.研学目标(1)通过野外观察,掌握地质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使用地理工具的能力和绘制地图的能力,进而提升其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
(2)学会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和地质作用原理发现、解释并能够解决研学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进而提升其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基于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研学旅行活动方案设计
基于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研学旅行活动方案设计地理实践是一种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通过实地考察、实践活动等,可以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为了有效地提高高中生的地理实践力,设计一次科学合理的研学旅行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份基于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研学旅行活动方案设计。
一、活动目标1.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地理实践能力;2.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3.拓宽学生的国内地理知识和国际视野;4.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地点选择地理特色明显、景观多样的地区。
例如云南丽江、四川九寨沟等。
三、活动内容1.实地考察:参观、调研丽江古城、泸沽湖、藏民家庭等地,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文化特色等。
2.地理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地形地貌实地测量、水源地调查、气候观测等活动,提高学生实验实践能力。
3.科普讲座:邀请专业人士讲解有关地理知识,为学生传授地理实践技巧和知识。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专长,进行小组研究,发表研究成果。
5.学生分享: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做一次分享报告,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心得。
四、活动安排第一天:抵达目的地,进行研学导师介绍和活动安排说明。
第二天:参观丽江古城,了解其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
第三天:进行地形地貌实地测量活动,学习地理知识和实践技巧。
第四天:参观泸沽湖,进行水源地调查活动。
第五天:参观藏民家庭,了解当地民族文化。
第六天:进行气候观测活动,了解当地的气候特点。
第七天:进行小组讨论和研究,准备研究成果的分享。
第八天: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第九天:整理行囊,返回学校。
五、活动评估1.学生问卷调查:由学生填写问卷,评估活动的整体效果和对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影响。
2.活动总结报告:学生撰写研学旅行的总结报告,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反思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六、活动预算预算会根据具体目的地和活动安排而有所不同,但需要考虑交通费用、住宿费用、食物费用、导游费用等。
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方案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方案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丁毅
【期刊名称】《好日子》
【年(卷),期】2022()3
【摘要】随着培养地理核心素养和地理实践力要求的全面加强,中小学的研学旅行也逐渐地在全国各地区之间进行试点构建,研学旅行的课程逐渐成为地理教育教学的一种基础结构模式。
地理研学旅行的构建是学生现阶段地理教育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落实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地理研学旅行的开发构建可以有利于丰富地理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本文结合当前的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现状,基于宁波地区的四明山、北仑港等地的区域特点,制定出相关的设计方案和实施策略,为高中地理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总页数】3页(P0109-0111)
【作者】丁毅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四明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0
【相关文献】
1.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化策略研究
2.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羊山湿地研学旅行方案设计
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方案设计
——以鄂尔多斯市为例4.基于地理实践力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方案设计分析5.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研学旅行方案设计与实施——以静泉山研学活动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地理实践力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地理实践力的概念、意义和内涵;(2)掌握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方法、途径和策略;(3)了解地理实践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调查、实验和创新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关注发展的责任感;(3)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实践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地理实践力的概念、意义和内涵;2.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方法、途径和策略;3. 地理实践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将地理实践力与高中地理教学有机结合;2.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 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张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地理事物,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地图上的这些地理事物是如何形成的吗?”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3. 教师总结,引出地理实践力的概念。
(二)新课讲授1. 地理实践力的概念、意义和内涵(1)介绍地理实践力的概念: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自身地理素养、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的能力。
(2)阐述地理实践力的意义:地理实践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增强学生的地理应用能力。
(3)分析地理实践力的内涵:地理实践力包括地理观察力、地理调查力、地理实验力和地理创新力。
2.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方法、途径和策略(1)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地理调查、地理实验等。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开展地理学科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3. 地理实践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1)将地理实践力融入课堂教学中,如:地理观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
湿地研学活动方案
湿地研学活动方案湿地是指水生生态系统与湿地生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自然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和高度灵活性特征,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保障区之一。
湿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之一。
对于学生们来说,湿地研学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湿地研学活动适合探究生命、环境和社会等多方面的问题,能够使学生们在实地探索和实践中获得更深入和更广泛的知识、技能和情感。
湿地研学活动也符合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注重实践的课程改革理念。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湿地、学习湿地、保护湿地,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湿地研学活动。
具体方案如下:一、活动目标1.了解湿地的生态系统2.了解湿地的形成和演化过程3.探索湿地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作用4.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5.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二、活动流程1. 前期准备(1)制定活动计划(2)选定研学地点(3)联系当地生态专家和志愿者(4)向学生介绍活动目的和流程(5)准备所需物资和资料2. 实地探究(1)了解湿地的地理位置和分布范围(2)了解湿地的类型和特征(3)观察湿地的植被和动物(4)探究湿地的生态系统平衡3. 知识普及(1)介绍湿地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让学生了解湿地的历史和现状(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向学生普及湿地保护知识(3)介绍湿地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湿地的重要性4. 实践活动(1)清理湿地垃圾和野生动物痕迹(2)进行湿地植树活动(3)进行湿地保护标志标注活动5. 总结交流(1)分组进行活动总结(2)学生发言和展示活动成果(3)班级师生进行互动交流三、活动环节详细描述1. 前期准备(1)制定活动计划在确定活动目标的基础上,制定针对不同学段和不同难度级别的活动计划,确定活动时间和研学地点。
活动计划需要包括以下内容:活动目标和流程、学生报名和分组、人员安排和联系方式、安全保障和应急预案、所需物资和资料。
(2)选定研学地点选择有代表性、符合活动目标的湿地地点,可以是自然形成的湿地或者人工修建的水生生态系统。
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羊山湿地研学旅行方案设计
凤翔美舍河人工湿地公园位于美舍河上游,椰海大道北侧。作为海口市新建的最大湿地公园,秉承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设计理念,实现湿地生态修复系统与旅游景观相结合,从控源截污到内源治 理,成为城市河道的巨大净化池。在海口凤翔湿地公园生态科普馆内分别设引导语、修复篇、保护篇、 科普窗等九个,结合 AR 技术清晰的介绍海口湿地及海南湿地建设与发展问题,生动模拟凤翔公园的立 体净化机制。
地理观察与测量能力:在高中研学旅行过程中,学会使用罗盘、指南针、测量仪、地图等地理工具, 学习并实践现场过程观察自然现象如:气候、植被、土壤、水资源和生物特点,判别地形地貌、岩石等 地质特点以及绘图制图能力等等。
地理调查与考察能力:在研学过程中,针对某种人文现象、工业、农业区位影响因素、水质等自主 合作设计收集资料,进行调查问卷和访谈以及撰写地理调查分析报告等。
4.2. 研学导读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是水生、陆生生态系统领域相互拓展 延伸的交互空间区域。近年来,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资源开发逐渐步 入教育视野,从自然教育、生态教育、环境教育再到教育先导的研学旅行,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是良好的 自然与人文环境研究学习场所,具有非凡的教育科研价值。
Received: Nov. 2nd, 2019; accepted: Nov. 16th, 2019; published: Nov. 25th, 2019
探索美丽湿地活动方案设计
探索美丽湿地活动方案设计背景介绍湿地是地球生命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
湿地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生态服务,如水源的净化、洪水的控制、鱼类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等。
保护和探索湿地不仅能增强我们对环境的认识,也能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湿地并参与到湿地保护中来,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美丽湿地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1. 湿地考察和导览活动地点:当地湿地保护区活动时间:每周六上午活动人数:30人活动内容:- 专业导游带领参与者深入湿地保护区,了解湿地的形成、作用和生态系统;- 分享湿地保护区的历史、文化和重要性;- 指导参与者观察湿地中的植物、鸟类等,学习如何识别和保护湿地中的生物。
2. 湿地清洁行动活动地点:当地湿地公园活动时间:每月第二个周末活动人数:50人活动内容:- 分组清理湿地公园内的垃圾和杂草;- 教育参与者垃圾分类和环保知识;- 进行小型讲座,让参与者了解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发放宣传资料,让更多人了解湿地保护行动。
3. 湿地摄影比赛活动地点:整个湿地地区活动时间:一个月的时间内活动人数:不限活动内容:- 发布摄影比赛的启事,邀请公众参与拍摄湿地的美景;- 要求参赛作品突出湿地的特色,如湿地植被、动物、季节变化等;- 评选出优秀作品,并组织展览,让更多人欣赏和了解湿地的美。
4. 湿地主题讲座活动地点:当地图书馆或社区中心活动时间:每季度举办一次活动人数:100人活动内容:- 邀请湿地专家或环保人士进行湿地保护方面的讲座;- 深入讲解湿地的重要性、保护方法和前景;- 进行问答环节,让参与者提问和互动。
活动效果评估为了评估这些活动的效果,我们将采取以下方法:1. 参与者满意度调查,了解他们对活动的满意程度和收获;2. 参与者知识测试,测试他们在活动后所学到的知识;3. 参与者行为观察,观察他们在活动后是否有更多的环保行为;4. 监测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观察活动对湿地的影响。
高中地理教学研学旅行的设计研究
高中地理教学研学旅行的设计研究闫玉玲研学旅行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研学旅行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大胆创新,这对现在高中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在实际教学中,制定适宜的研学旅行方案,对于学生学习和研学旅行活动的顺利开展都有一定的帮助。
一、开展研学旅行的作用1.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研学旅行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带着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可以和自然亲密接触,打破了传统教学给学生带来的束缚,也使得地理教学由课堂转向了自然和社会。
开展研学旅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思维能力。
通过研学旅行,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进而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激发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2.促进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形成。
对于中学生来说,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形成。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习目标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走进自然,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理解书本上的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重新梳理,对重点内容进行稳固。
因此,开展研学旅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环境中。
二、高中地理研学旅行的设计研究方案1.地理课标和教材设计相结合的研学方案。
地理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素质的根本要求,为学生构建课程和内容框架,并为地理教学提供指导。
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设计的质量、教学方法的选择等。
开展地理研学旅行必须以课程标准为根底,从一开始就确定主题,规划路线,以提高地理的实用性,最后进行总结和思考。
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研究之后,根据教材各章节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进行学习的模块,更好地表达研学旅行的课程性质。
因此,对于研学旅行来说,将地理课标和教材设计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2.乡土地理和情感教育相融合的研学方案。
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高中地理研学活动设计——以“赴约洋湖,悦研湿地”为例
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高中地理研学活动设计——以“赴约洋湖,悦研湿地”为例摘要:处于青春期后期的高中生常面临各种心理健康问题,通过挖掘研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内涵,使研学旅行在创新素质教育、疗愈不良情绪、破除交往障碍和培养自我效能感等方面的价值有所突破。
依托洋湖湿地公园优越的资源设计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研学活动,在审美、科学调研、劳动和规划设计活动中渗透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地理研学旅行;心理健康教育;洋湖湿地公园在飞速发展的社会生活节奏背景下,近年来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自残甚至自杀发生事件层出不穷,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新时代教育部门重点展开的工作之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强调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是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的必修课程,以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融合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形式之一。
地理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实现形式,纲要也将其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中。
[[1]]地理学是一门与自然和社会亲密接触的学科,学生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经验实现自我与自然、自我与社会和自我内心的和谐统一,这是地理研学旅行的达成目标,也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
作为国家4A级景区的洋湖湿地国家公园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总规划面积约4平方千米,其由洋湖湿地公园、雅河及靳江河部分滩涂组成,是湘江新区重点生态保育区,被称为长沙市的“绿肺”,同时与湘江、大学城、岳麓书院等构成了洋湖湿地独特的文化符号。
基于洋湖所拥有自然和人文融合的先天条件,在地理研学活动中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又能在各种活动中实现人与环境的互动,契合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因此确定洋湖湿地作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学基地。
一.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研学意义1.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创新素质教育方式研学实践走出课堂,在真实世界探究问题,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知识层面,而是拓展延伸到社会和生活领域,是真正的“学以致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谭玲,余光辉
摘要
研学旅行是具有探究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实现地理实践力现代化、社 会化发展的重要教学方式,是培养高中地理学习生活化的重要教学途径。通过跨自然带、流域和省市的 湿地研学旅行活动,不仅全面提升高中生的地理实践力,拓宽知识视野和丰富人生阅历,更有利于学生 的健全人格、道德、价值观的培养。
地理观察与测量能力:在高中研学旅行过程中,学会使用罗盘、指南针、测量仪、地图等地理工具, 学习并实践现场过程观察自然现象如:气候、植被、土壤、水资源和生物特点,判别地形地貌、岩石等 地质特点以及绘图制图能力等等。
地理调查与考察能力:在研学过程中,针对某种人文现象、工业、农业区位影响因素、水质等自主 合作设计收集资料,进行调查问卷和访谈以及撰写地理调查分析报告等。
Se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Practice Ability Training—Yangshan Wetland Study Travel Scheme Design
Ling Tan, Guanghui Yu
School of Resource & Environment and Safety Engineering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gtan Hunan
教学组织:按学生兴趣分组现场教学
时长:7 天
湿地 研学 旅行 具体 方案 设计
关键词
研学旅行,地理实践力,湿地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
2. 研学旅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性
2016 年,《关于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定义中小学研学旅行是指由教育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 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研学旅行是 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2]。研学旅行的课程目标确定、课程资源选择、课程 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全过程中,坚持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教育原则,学生是课程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 实施者和体验者;坚持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性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开放性,教育环境多样 性,教学设计个性化和普适性;坚持“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的实践性教育理念,课堂理论联 系实际生活,在实践活动中使地理实践力得以运用、提升、创新;坚持自主、探究、合作的探究性和合 作性学习方法,促使学生思维全面发展和个体的个性化和社会化发展。
4.3. 湿地研学地理实践力培养方案(见表 1)
湿地研学旅行中地理实践力培养方案,设计见 the tourism design of the Yangshan Wetland 表 1. 羊山湿地研学旅行方案设计
研学主题:地理视角下的城市湿地生态系统——以羊山湿地为例
4. 湿地研学的地理实践力培养方案设计 4.1. 设计前要
本次研学旅行主要通过跨省市、跨流域、跨气候带的明显生活文化差异背景,针对湘潭市某高中高 一年级学生设计,选址海口市为教育研学基地,使学生在自然环境、交通、住宿、饮食文化、民俗风情 等方面有全面的隐性感知。地理研学旅行通过学校、教育部门和第三方研学机构的合作开展,并在高校 地理环境专家、中学教师老师、自然生态组织导览员组成的导师团队带领下,根据学生特点,开展本次 研学活动。活动内容选取上,参考高中地理新课标要求,在巩固升学考点的基础上,发展并提升社会竞 争和户外生存能力,拓展视野和知识范围。本次课程设计思路将目标确定、资源选择、课程实施和课程 评价按照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时间顺序展开,并结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提出 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4]。活动开展以泰勒现代课程理论、多尔后现代课程理论和构建主义理论相互补 充,从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关注学生的多元发展。
4.2. 研学导读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是水生、陆生生态系统领域相互拓展 延伸的交互空间区域。近年来,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资源开发逐渐步 入教育视野,从自然教育、生态教育、环境教育再到教育先导的研学旅行,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是良好的 自然与人文环境研究学习场所,具有非凡的教育科研价值。
Open Access
1. 引言
研学旅行最早以“修学旅行”的形式实行于日本,并在英、美、韩等国家风行,成为中小学生、大 学生综合实践的必修课程[1],强调通过室外课堂对自然社会的观察与探索成为自然人。在中国,随着素 质教育的推进,创新性、实践性、科学性的开放式课堂逐渐受到关注,于 2012 首批研学旅行试验区成功 实验至今,全国已有 20 多个省(直辖市、区)发布研学旅行实施方案。中国高校的研究性活动课程计划与 研学旅行活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与中学室外综合实践活动不谋而合。高中地理作为一门涉及社会、 自然、化学、生态等的综合学科,与研学旅行的科学知识背景具有极大的联系性,地理研学旅行将丰富 高中课堂的生活化知识,提升学生的实践力。
高中阶段学生研学旅行内容主要以增进学生对省情和国情的自然社会认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实践 力,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地理研学旅行是在学校–教育部门–旅游机构(户外教育、生态教育组织等) 联合推动下,教师–学生–导览员之间以教育优先的校外实践拓展课程,通过跨区位、跨省市、跨流域、 跨自然带和人文环境的知识传承与实践力提升的教育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的知识视野,健全的 人格、道德、价值观等综合素质,丰富人生阅历。
DOI: 10.12677/ass.2019.811267
1953
社会科学前沿
谭玲,余光辉
3. 研学旅行的地理实践力培养
地理实践力作为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是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 具备的意志品质和实践能力[3]。通过开展户外探索、实验、观察、研究自然和分析人文历史现象为主题 的地理学科研学旅行活动,充分利用生活地理,寓教于乐,做中学、玩中学,在符合应试理论知识的背 景下进行素质能力拓展。目前,研学旅行资源结合自然和文化遗产、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等, 通过教育部门的政策和方针引导,学校结合本校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特点、兴趣爱好和经济状况设计 不同主题路线和多种地理实践力为主题的集体活动,并采用专业导览员、科研人员、高校教师为主导, 本校任课教师课辅,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形式,弥补课堂知识偏差,拓展兴趣空间,提升社会化、现代化 的地理实践力。
那央湿地是羊山湿地自然与人类活动的结合代表区,在范围内有多处冷泉资源、湿地荷花塘、农业 区、王居正墓和龙华庵以及文化历史可靠的水资源保护条令。那央湿地位于羊山湿地西南方的冷泉湿地, 物种丰富,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水菜花、水蕨等。湿地气后常年 26℃左右,气候宜人,是良好的湿地景 观观赏与研究基地。
凤翔美舍河人工湿地公园位于美舍河上游,椰海大道北侧。作为海口市新建的最大湿地公园,秉承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设计理念,实现湿地生态修复系统与旅游景观相结合,从控源截污到内源治 理,成为城市河道的巨大净化池。在海口凤翔湿地公园生态科普馆内分别设引导语、修复篇、保护篇、 科普窗等九个,结合 AR 技术清晰的介绍海口湿地及海南湿地建设与发展问题,生动模拟凤翔公园的立 体净化机制。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9, 8(11), 1952-1957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9 in Hans. /journal/ass https:///10.12677/ass.2019.811267
地理实验能力:在旅行途中专业指导员的指导下,能够有目的地开展模拟实验、水质监测、风速风 向测定等地理实验。
地理问题分析与决策能力:能够在指导员的引导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发展、分析 并解决现实问题,能够分析某种国情和人文现象。
地理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在全程活动过程中,运用地理信息工具如:GPS、GIS、RS 等工具进行信 息收集、传输、处理、应用,并解决地理实际问题。
Keywords
Study Travel, Geographical Practice, Wetlands
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羊山湿地研学旅行 方案设计
谭 玲,余光辉
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 湘潭
收稿日期:2019年11月2日;录用日期:2019年11月16日;发布日期:2019年11月25日
羊山湿地位于海口市南部火山熔岩地区,南北方向由海口市市区至新坡镇,东西向沿龙塘镇到石山
DOI: 10.12677/ass.2019.811267
1954
社会科学前沿
谭玲,余光辉
镇,总面积约 370 km2,是海南省海口市城市生活毗邻的生态保障区和“城市之肾”湿地生态系统。在湿 地范围内有具有净化生活污水和湿地生态景观相结合的功能的模拟湿地生态修复湿地——凤翔人工湿地 公园,也有自然水库、湖泊、天然冷泉、水稻田等多样性湿地,湿地全域共有羊山水库、玉龙泉、羊山 立交湿地、那央村湿地等六个片区,湿地出水经美舍河、南渡江流域汇入琼州海峡。热带海洋季风影响 下的“野生荔枝林热带林–淡水泉–草本沼泽复合型火山熔岩湿地”共记录水生植物、动物、大型真菌 共 448 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 种,二级保护动物 12 种,二级保护植物 3 种[5],是海口市琼北 火山岩性地下水和生物多样性的忠诚守卫。同时,羊山湿地位于海南环岛高速的“十字口”,交通便捷, 已发展成为教育、科研、观光、保育等多功能一体湿地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