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变诱发塑性(TRIP)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外,Si元素有缩小奥氏体相区的的作用,Si 元素含量提高,在两相区退火时使奥氏体比例 下降
低碳Si—Mn系TRIP钢中含Si量只有在超过1.0% 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导致最终显微组织中残余 奥氏体的体积分数显著提高
低碳Si—Mn系TRIP钢中,Si元素含量控制在 1.0%~1.5%之间
Mn元素有较强的稳定奥氏体的作用,在TRIP钢 中加入Mn元素,有利于在最终显微组织中保留 较多的残余奥氏体
Mn主要影响奥氏体生成后向铁素体长大的过程 以及奥氏体与铁素体的最终平衡
加入Mn元素使先共析铁素体析出线右移,这样 使退火冷却过程中铁素体析出量较少,以保证 最终显微组织中残余奥氏体含量
当钢中Mn含量较高时,会导致TRIP钢板中生成 带状组织;但是Si元素的存在,可消除钢板中 的带状组织
低碳Si-Mn系TRIP钢中Mn元素的成分变化范围 在1.0%~2.0%之间
Mo是强烈稳定奥氏体元素,同时具有重要的固 溶强化作用,此外Mo能强烈延迟碳化物的析出, 能起到部分取代Si的作用
P:磷可以用来减小硅在TRIP钢中的聚集而不影 响钢的力学性能,对Ac1、Ac3的影响较小
Cu:铜有很强的固溶强化作用,但铜的溶解仅 在高温时发生;铜还通过细化晶粒来提高强度; 含铜的TRIP钢避免了贝氏体相变过程中碳化物 的形成,使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得到提高,综 合力学性能最佳,而且具有降低等温温度和缩 短等温时间的作用,能够降低能量消耗,节省 时间,提高生产率
Al:铝降低了碳在铁素体中的活度系数,提高 碳在铁素体中的固溶度,高的铝含量,导致了 残余奥氏体的高的碳含量;铝提高了渗碳体开 始温度,更重要的是,铝加速了贝氏体的形成; 铝的缺点是固溶强化效果差,以及大大的提高 了Ms温度
ຫໍສະໝຸດ Baidu
TRIP钢的成分以C-Mn-Si合金系统为主,有时 也可根据具体情况添加少量的Cr、V、Ni等合金 元素。因此,它的成分特征是:低碳、低合金 化、钢质纯净
热轧工艺
热轧 TRIP钢通过形变 热处理来获得 , 在形 变热处理的过程中 , 热轧后的钢板组织随 冷却发生快速的相变 , 可以获得包含铁素体、 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的多相显微组织。在 卷取过程中奥氏体会 发生相变 ,成为贝氏体。
TRIP 钢在变形过程中 , 残余奥氏体转变成高强度的 高碳马氏体 , 同时伴随着体积膨胀 , 因而抑制了塑 变的不稳定 , 增加了均匀延伸的范围 , 故使得强度 和塑性同时提高。
基本合金元素
C元素的影响 Si元素的作用 Mn元素的作用
非基本元素
微合金元素作用 其它合金元素的作用
在低碳Si-Mn系TRIP钢中,能最有效地稳定奥氏 体的元素是C,奥氏体中含C量是影响其Ms点的 主要因素
微合金元素铌可有效控制TRIP钢的奥氏体化、 再结晶、晶粒长大以及元素迁移,还可控制热 轧、临界区退火、冷却、贝氏体形成温度范围 内的等温和应变过程中的各种相变,影响奥氏 体向铁素体和贝氏体中的转变及残余奥氏体的 体积分数和稳定性,这些均有利于TRIP钢获得 优良的力学性能
ω(Nb)=0.05%与不含铌的热轧TRIP钢相比,前 者可以同时获得高的伸长率和高强度
TRIP钢具有多相组织,既有软相铁素体,也有 硬相贝氏体,还有亚稳定的残余奥氏体,钢中 组织的合理配比、亚稳相的稳定性等决定了 TRIP钢的力学性能
铁素体是TRIP钢中的基体组织,硬度低,塑性 较好,其含量由两相区等温转变过程控制,一 般在50%以上
贝氏体作为TRIP钢中的硬质相,能提高TRIP钢 的强度
Si元素可提高C在铁素体中的活度,起到净化铁 素体中C原子的作用,使奥氏体富C,增加了过 冷奥氏体的稳定性
冷却过程中,Si元素抑制碳化物的形核与析出, 使珠光体转变“C”曲线右移,滞缓了珠光体 的形成
在贝氏体转变区等温时,由于Si元素为非碳化 物形成元素,又以置换固溶体的形式存在,扩 散很困难,故使碳化物形核困难,导致贝氏体 铁素体和过冷奥氏体中均无碳化物析出
钢板在贝氏体转变区等温处理时,发生奥氏体 向贝氏体的转变,由于碳原子在贝氏体中固溶 度远小于奥氏体,因此大量的碳原子将扩散到 相邻奥氏体内
随着贝氏体区的长大,相邻奥氏体内的碳浓度 不断升高,直到奥氏体的临界转变温度T0接近 于等温温度
残余奥氏体是TRIP效应的来源
残余奥氏体含量与稳定性对TRIP效应都有影响, 只有达到残余奥氏体含量与稳定性的统一,才 能获得最佳的力学性能
残余奥氏体含量主要受贝氏体区等温温度和时 间控制,而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主 要有:化学成分、温度、残余奥氏体的晶粒尺 寸、残余奥氏体的强度和周围相的强度
位于多边形铁索体内或铁素体、贝氏体晶粒间 的粗大的残余奥氏体在变形的前阶段就转化为 马氏体;而沿晶界分布的残余奥氏体却很稳定, 甚至在变形结束时还存在于显微组织内
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 Steel
TRIP钢板最先是由V.F.Zackay发现并命名
随着节能减排要求逐渐严格和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高强度钢板被用于汽车结构件和覆盖件 的制造
与其它高强度钢板相比, DP 钢和 TRIP钢都具有高强 度和良好韧性的优点, 是汽车轻量化的理想材料
同时,随着低碳Si-Mn系TRIP钢中C含量的提高, 其在临界温度范围内退火时所形成的奥氏体体 积分数也提高,由此可见增加钢中C元素的含 量,可显著提高显微组织中残余奥氏体含量
当然,TRIP钢作为成型用钢含碳量不能太高, 一是影响成型性,二是影响焊接性能
C-Si-Mn系TRIP钢中C含量一般低于0.02%
目前, DP 钢在汽车上的应用比 TRIP 钢广泛
虽然 TRIP 钢目前在汽车用钢中所占比例仅 4 % , 但 由于其独特的强韧化机制和高的强韧性 (强塑积可 达21000MPa·%) ,被公认为是新一代汽车用高强度 钢板
日本的钢铁公司目前在TRIP 钢方面的研究、开发 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TRIP 效应是残余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使得强度和 塑性同时提高的效应。这种残余奥氏体在室温下比 较稳定 , 但在变形时会发生马氏体相变 , 诱发钢的 塑性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