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和物理两门学科具有密切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和物理两门学科具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可以说,数学渗透于物理思维的全过程,物理思维是一种精确的定量思维。这一特点使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成为物理思维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

第一、

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首先便会遇到力的分解与合成,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三角函数关系及正、余弦定理,另外在处理物体沿同底不同倾角的光滑斜面滑下,问哪种情况历时最短的问题时,又需要三角函数2倍角的展开公式,而这些数学知识高一学生还没学到,这就需要物理教师首先安排1-2节时间给学生讲解这些数学知识,可见学好数学是学生进一步学好物理的基础和工具。

数学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和延伸

内容提要:

数学知识对于物理学科来说,决不仅仅是一种数量分析和运算工具,更主要的是物理概念的定义工具和物理定律、原理的推导工具;另外,

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抽象思维,因此,数学也是研究物理问题进行科学抽象和思维推理的工具。中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包括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进行推理计算的能力,以及进行物理估算的能力。

使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灵活应用到物理学习中,不仅对数学知识起到积极巩固作用,而且影响着物理教学的效果。解决上述问题应从以下几个途径入手:

一、用数学式子表达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用字母表达物理量、已知量、未知量

二、用方程表达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及方程组解决物理问题

三、用分式的性质等量代换的思想进行单位换算

四、区分物理平均与数学平均

五、利用函数图像表达物理量的意义

六、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七、数学思维在物理教学中延伸

主题词:数学知识物理问题有效途径

正文:

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尤其在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以及解决物理问题时,数学知识起着重要的工具作用。有些初中学生数学学得比较好,但物理不一定学得好,因为这些学生往往用纯数学的思维方式理解物理概念、规律或求解物理问题,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容易出现错误,解决上述问题的

有效途径就是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有效的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物理问题。

一、用数学式子表达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用字母表达物理量、已知量、未知量。

初中学生初学物理时往往对用符号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不习惯,不会应用这些物理量的符号去表示相应的数字信息,不清楚公式中的符号哪些是已知的,哪个是未知的,导致公式变形出错,乱套公式,物理结果出错。

解决途径:

(1)首先引导学生学会“读题→标量→选公式”的方法。即学生边读题,边在相应的数字下面标上相应的物理量的符号,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明确了已知量和未知量,再根据物理问题情境选择恰当的公式来求解。

(2)解题时强调运用“三步法”,即“公式→带入数据(数字+单位) →结果(数字+单位)”。要让学生明确物理公式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依据,所以要先写出公式,再带入相应的数字和单位,然后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得结果。

(3)物理量用规定的符号来表示,学生往往不能把字母和它表示的物理量联系在一起。如学生在数学中未知数都可以用X、Y表示,有时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不管是求哪个物理量,他们都用X、Y表示,这样不便于理解物理含义。在分析题时让他们在物理量的旁边写出表示这个物理量的符号,再看求哪个量就用他在这个物理量旁边标

出的字母来表示。

通过不断强化及练习,学生学会了运用数学能力来求解物理问题,使学生对符号的认识由不熟悉到能够灵活运用。

二、运用方程及方程组、解决物理问题。

学生往往在数学中会列方程解方程,但不会求解物理关系式。

解决途径:

教师应教会学生将物理关系式与数学方程概念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理解物理关系式实际上是将方程概念赋予了具体实际的内容。在建立物理情境的基础上,利用数学方法求解物理问题。

例如:用弹簧测力计提着体积为10cm3的铁块浸没水中,不触底,此时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多大?

引导学生分析:求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多大,实际是求铁块在水中受到向上的拉力多大。

(1)受力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如图:重力、浮力、拉力。(2)引导学生分析能求哪些量:

如:F浮= ρ水gV铁,G=ρ铁gV铁

(3)建立力的平衡式F拉+ F浮=G

(4)代入求解F拉=G + F浮F拉

F浮

例题:G

可以看出物理中力的平衡式实际上就是数学中的方程式,教师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方程思想来求解物理问题。通过例题分析、训练,学

生逐步增强数理结合的意识,能将物理问题自觉地灵活地转化为受物理规律制约及显示物理规律、物理情境的数学问题。

例如:

三、用分式的性质等量代换的思想进行单位换算。

初学物理的学生在单位换算方面成为学习物理知识的障碍。

解决途径:

首先让学生理解物理中的单位换算,实际上是数学中的等量代换思想的体现,其次让学生理解记忆基本换算关系。

例如:速度的单位换算,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

(1)分子分母分别换算法

例如:20m/s = 20 = 72km/h

(2)利用速度进率法:1 m/s = 3.6 km/h

20m/s = 20 3.6 km/h = 72km/h

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理解单位换算的方法和技巧,今后能灵活自如的进行单位换算,不要让单位换算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障碍。

四、区分物理平均与数学平均。

学生对物理中的平均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数学的平均思想上,不注意条件,不注意适用范围,导致结果出错。

解决途径: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物理中的平均与数学中的平均概念的区别,要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