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安徽省太和县高庙镇中心学校张海影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等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2.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后《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表入手,结合相关历史记载,设置相关问题,分析汉武帝所采取的各项措施,理解汉武帝实施“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的目的和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等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本课共有三个子目,第一目:“推恩令”的实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统治。第二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讲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提出的背景、内容、实质及影响。第三目:盐铁专卖。介绍汉武帝主要经济政策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和这一政策的作用和影响。汉武帝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行,巩固了西汉大一统王朝,使汉朝达到鼎盛时期。
教学难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首先,要理解实施该政策的原因。汉初诸子百家学说仍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不利于大一统的需要。其次,要把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核心内容是把儒家学说提升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第三,汉武帝所推崇的儒学,与先秦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
思想有所不同。最后,设太学,以“五经”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思想基础。
三、教学策略
通过创设历史情境,直观再现历史,让学生在历史场景中体验感悟历史。
通过设置探究问题,补充史料,引导学生根据问题阅读课文和材料,师生共同探讨思考解决问题,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找相关资料教学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准备:查找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的具体记述,如“七国之乱”“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汉武帝茂陵的图片导入。
有句俗语说“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在陕西咸阳的武陵源上埋葬着西汉自高祖刘邦以来的九位帝王,而其中最大的皇陵便是这座——茂陵。茂陵的主人是一位旷古罕见的帝王。他所创立的昭昭伟业鼎立千秋,他内兴礼乐,外开边境,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与荣耀,他驾驭英雄,总揽豪杰,奠定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与豪情。他是大汉王朝的天之骄子,代天巡狩,抚育万民。在他的率领下,中国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的世界级王朝。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汉族。他就是汉武帝。”两千
年岁月带走了无数英雄之梦,唯有一座高大的帝陵矗立至今。这座帝陵的主人,有过怎样的人生?他采取了哪些措施强化中央权力呢?这些措施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茂陵图片介绍汉武的丰功伟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新课讲授
第一部我的地盘我做主
PPT展示材料和问题
材料一: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
材料二:今诸侯或连成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汉书∙主父偃传》
探究问题:材料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教师引领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材料,思考讨论并解决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诸侯王势力强大,独霸一方,甚至对抗朝廷,企图谋反。
教师讲解:汉武帝即位后,就遇到了王国问题。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的?
请欣赏历史情景剧。
剧情:
武帝后花园
武帝为掩人耳目,密诏大臣主父偃后花园议事。
主父偃:陛下十万火急召臣来,有何要事?
汉武帝:爱卿可知晁错为何而死?
主父偃:为先帝削藩而死。
汉武帝:先帝为何要冒死削藩?
主父偃:古代诸侯的土地不超过百里,国军对他们是很容易控制的。但自高祖以来,有的诸侯竟然拥有接连不断的几十座城池,土地方圆上千里。天下形势平稳时,他们就容易奢侈骄横;形势急迫时,则依仗他们的强大,联合起来反叛朝廷。
汉武帝:以爱卿之见,先帝削藩乃英明之举,但为何失败?
主父偃:如果用法律来强行削减他们的土地,那么他们反叛的事就容易发生。晁错正是实行的强行削藩政策,其结果使得吴、楚七国叛乱,不仅削藩未成,还险些酿成政权倾覆的大祸。
汉武帝:削藩未成,朕寝食难安啊!……
主父偃:陛下,臣有一计。
汉武帝:爱卿快讲!
主父偃:如今诸侯弟子有的十几人了,但只有嫡长子才可以世世代代相继承,其余的虽然也是诸侯王的亲骨肉,却没有尺寸之地的封国,那么皇上的仁爱孝亲之道就得不到显示,陛下何不命令诸侯推广恩德,把他们的土地分割给子弟,封他们为侯?这些子弟必然十分高兴,感念皇恩浩荡,拥护皇上的措施。正所谓,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
汉武帝:(喜不自禁)此计甚妙,即日昭告天下,实施“推恩令”。
(剧终)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说出“推恩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学生: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还可以把王国的封地分给各自的子弟,皇帝又加封这些子弟为诸侯。新封的诸侯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
教师提问:“推恩令”的实施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学生:削弱了诸侯王的实力,使他们无力对抗中央,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教师设疑: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除了实行“推恩令”之外,汉武帝还有什么策略?
学生:建立刺史制度。
问题探究:
(1)什么是刺史制度?
(2)刺史的职能是什么?
(3)汉武帝采取的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总结。
教师补充:“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汉武帝为了强化地方监察制度,在地方设刺史。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派遣刺史一人进行监督。刺史虽然官品很低,权力却很大,他们有权监察郡国长官,如果发现官吏有欺瞒中央等行为,可以直接奏报皇帝,加以制裁。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强。汉武帝的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皇权。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文字史料和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引导学生理解推恩令实施的背景。历史情景剧通过再现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理解推恩令的内容和作用。
第二部我的百姓我做主
环节过渡:汉武帝利用“推恩令”解决了封国问题,设置刺史加强了对全国的监察控制,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那么思想上的统一,又是如何做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