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知觉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知觉实验实验报告
姓名关瀚文学号222012306022011 专业应用心理学年级 2012级课程实验心理学实验时间2013.9.25 同组人姓名洪万里单宏宇成绩
时间知觉实验
关瀚文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
•摘要(小5,黑体,加粗,“摘”与“要”之间空一个字符)本实验旨在检验各种因素对时间知觉的影响,检查自我估计在估计时间中的作用,检查刺激不同方式对估计时间的影
响,学习用复制法研究估计时间的准确性。采用复制法进行实验。结果显示刺激时间长的估
计差值大于刺激时间短的情况,闪光频率慢的估计差值大于闪光频率快的情况以及空时距的
估计差值大于实时距的情况。得出闪光频率的快慢,光点的刺激方式即实时距与空时距,以
及光点呈现的时间长短都是影响估计时间准确性的因素之一,慢闪对于时间估计的准确性要
低于快闪的准确性,空时距下的时间估计准确性要低于实时距的准确性,刺激时间越长时间
估计准确性越低的结论
关键词:时间知觉时距闪光频率
1引言时间知觉指个体对同时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件的顺序性和持续性的反映。主要包括对时间顺序和时间间隔的知觉。时序知觉指对客观事件的顺序性的知觉,能告诉人们
不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时距知觉指对客观事件持续性的知觉,能告诉人们某一事件延续的时间长短。在时间知觉实验中有两种实验范式,分别为预期式研究和回溯式研究。预期式研究是指被试在实验前就知道,刺激时距呈现后,要对该时距进行估计。回溯式研究是指刺激时距呈现后才要求被试对已呈现的时距进行估计,而在实验前被试是不知道要进行时距估计的。Block和Zakay(1997)对这两种研究范式的元分析表明:对于同一时距的判断,预期式判断显著大于回溯式判断。回溯式判断的被试间变异显著大于预期式判断的被试间变异。任务难度只影响预期式时距判断。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时距判断率(判断时距/标准时距)显著减小。而在回溯范式下,则没有影响。本实验旨在检验各种因素对时间知觉的影响,检查自我估计在估计时间中的作用,检查刺激不同方式对估计时间的影响,学习用复制法研究
估计时间的准确性。
2 方法
2.1 被试:西南大学2012级心理学部应用心理学系在校本科生一名
2.2 实验器材:EP405时间知觉测试仪,华东师范大学科教仪器厂生产
2.3 实验设计与实验程序:
实验一:比较估计快闪光和慢闪光呈现时间的准确性
实验设计:2(闪烁频率)×2(时距)的被试内实验设计
实验程序:
主试按功能键,使显示F2-02S、即刺激时间为2S,按声/光键,使指示灯在光处亮。按连续/始末键,使指示灯在两点均亮,此时闪烁
频率为2Hz、若在按两次则为8 Hz(手按时间稍长会显示频率),按开始键实验开始。被试手拿反应盒(键),据仪器刺激(闪光)时间,按任意键,复制(估计)一个与刺激相同的时间,主试立即记下该数,做20次。主试复位、重新设置,使闪光频率从2Hz到8Hz,同样做20次。
主试重复1,使刺激时间F2-10S,分别做2Hz 和8Hz,方法同上。
实验二:检查不同刺激方式对估计时间的影响实验设计:2(刺激类型)×2(时距)的被试内实验设计
实验程序:
主试按功能键F2为02S,按声光键为光,按连续始末键为连续(实时距),按开始键开始实验。被试按反应盒任一键,估计一个与刺激相同的时间,主试记录改时间,重复做20次。
主试重新设置使F2为10S,重复上述实验。主试设置连续改为始末(空时距),刺激时间分别为2S和10S,重复上述实验。
3 结果
3.1 表一:时间估计平均值、差值整理表
3.2
3.3
4 讨论
4.1 通过表一表明,闪光频率的快慢,光点的刺激方式即实时距与空时距,以及光点呈现的时间长短都是影响估计时间准确性的因素之一。
4.2
4.3黄希庭提出的“分段综合模型”。该模型认为,个体对时间的认知取决于多种因素,主要有时间的长短、间隔、顺序、刺激出现的时点以及个体的认知因素和人格特征等。对于不同长度的时间,个体的认知策略也不同。通常个体对时间的认知总是将时序、时距和时点以及影响时间认知的诸因素综合起来加以考虑来认知时间的。该模型还认为,时序、时距和时点是同一时间经历的不可分割的三个属性,单独对某一属性的研究,虽然有利于深入探讨该属性的特点,但必然会忽略时间经历过程的完整性。应将这三个属性统一起来进行多维度的研究。因为不同的时间长度涉及不同的加工机制,而且其时间记忆表征的机制也不会完全相同。分段综合模型是目前唯一把时
序、时距和时点的信息综合起来加以研究的理论。虽然该模型还只是初步的,其主要研究在对变化/分割模型的检验的基础上针对时距的认知而开展的,但它指明了今后关于时间认知的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5 结论
5.1闪光频率的快慢,光点的刺激方式即实时距与空时距,以及光点呈现的时间长短都是影响估计时间准确性的因素之一。
5.2 慢闪对于时间估计的准确性要低于快闪的准确性,空时距下的时间估计准确性要低于实时距的准确性,刺激时间越长时间估计准确性越低。
参考文献
黄希庭、李伯约、张志杰.(2003).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探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9(2),5-9
郭秀艳,聂晶.(2003).大学生实时距、空时距估计的比较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3),58-62
凤四海,黄希庭.(2004).时间知觉理论和实验范型.心理科学,27(5),1157-1160.
附表
统计原始数据
实验Ⅰ实验Ⅱ
快闪慢闪实时距空时距
刺激时估计时刺激时估计时刺激时估计时刺激时估计时2s 1.756s 2s 1.627s 2s 1.749s 2s 2.1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