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教育的文化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英教育的文化差异
中英为教各自存在。英国BBC非要拉郎配,让中国教师与英国学生相遇了。这两种教育的行为重合时出现了冲突性——教师怒了,学生哭了。这涉及两种观念的碰撞:一者的思维方式是以学为中心,教是服务于学的。另一者则主张教师为中心,学生要听从教师安排。前者,在教育管理上要求教师服务于学生,教师要善于应变。而后者,则在同样的管理环境里,自然要找学生的问题,而要改变的是学生。因而当师生相遇,出现教学不适应时——这在任何教育环境里都是客观存在的,势必需要产生归因与教学行为的调整。值得关注的是,在媒体曝光事件中,可见教师归因于英国高福利制度,养出懒汉,迫切改变的是,学生的懒汉思维;而英国学生归因于教师过于严苛,要求遵守课堂纪律,规定按时完成作业,以及上课听讲,这是他们难以接受的。中国教育的固有模式,是依靠教师权威的,他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行为的管理者。因而教育的成败更多依靠发挥教师的作用。在教育的变革中,最难动摇的就是教师核心思维。教师不耐的是,自己的权威性受到质疑,以及学生不太理会教师的管束。在这个文化环境里,教师权威至上,这是教学成立的基础条件。学习模式基本表现为听话、服从模式。在中国教育的长期影响下,在教师管束与讲授的教育模型中,学生中的大多数人,通常情况下已然顺从和适应了。因而,虽然我们一直在呼吁要改变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然而遗憾的是,作为教师,其思想里关于自己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发挥核心作用,这个理念并没有动摇。教师不能耐受这个现象:学生,他不听你的,他太多自由,他不服从你的强力管教。有秩序的教育环境,其实所维系的就是教师的教学指导与教育管理的绝对权力。或许,这就是集权化管理。在英国文化环境里,他们把学生与教师是放在平等地位看待的,而主张学生有独立的人权,其对于自己学不学,学什么,怎么学等,要有选择权和行为自主权。教师无论你在主观上出于怎样美好的意愿,也不要过度干预,更不能替代他做事。在这个文化环境里,教师用权不能任性,也不得滥用权力。教师权力有界,这就使得教育实施,要努力赢得学生的支持,要建立民主的,协商的教育模式。教师要说服学生,否则好心也未必可以做好事。中国教师在英国教育环境,感觉最不适应的,恰是他们总是觉得我发布指令,你要听从,这是你必须要遵守的——如此理念,在英国学生这里,他们不接受。以学生行为自主为基础,构建师生对话,带有协商意味的教育模式。这才是如今英国教育的通用模式。这种鼓励协商,保护个性的文化环境下构造出的教育模式,与教师的绝对化的要求学生听讲和服从的理念,客观存在冲突性。教师中心主义的理念,构造出的教学模式,未必不好。事实上,正是上海教育的卓异表现,才会引发BBC的兴趣,要制造一个两个教育模式碰撞的机会。过分强调学生自主的教育,或许导致自由主义的泛滥,破坏了基本的教学秩序,从而让教师的行为干预能力大为削弱,也势必影响到教育的效果。这个负面性,在大面积教育中,之于学差生,可能体现得尤为明显。一种教育环境,在某些时候,伤害了教师责任心,很容易导致教育的放任与较少关怀。自然,一些学生在失去督促的条件下,学习上也就一无所得了。中英教育应该在碰撞后,要彼此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