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牛故事的启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牛的故事》
从前,有一条鱼和一只青蛙,一起在一口井里生活了很长时间。

有一天,青蛙跳出了井,来到了岸上,它东看看,西看看,觉得一切都是那样的新鲜。

这时,它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一头牛,就仔细的观察了一番。

回到井里后,它向鱼描述自己在岸上看到的事物,介绍的最具体的就是牛了: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有大大的乳房。

鱼边听边把牛的样子画了下来,但它画的仍然和鱼的模样一样,一个大大的鱼身子, 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头上长着两个
犄角,还有大大的乳房,嘴里吃着青草……
这是“建构主义”中“鱼牛”的故事。

由此,可以想到有关教育方面的五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学习是怎样实现的?
从画中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学习是学习主体的自我建构。

无论青蛙如何仔细地观察、详细的描述,都不能代替小鱼对“奶牛”形象的建构,小鱼的“奶牛”形象只能通过自己获得。

它对教育实践的启示意义在于:学习必须通过学习者自己的主观努力才能实现,要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追求,根本出发点在于激发学生的主观努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

第二个问题:小鱼对“奶牛”的形象是怎样建构的?
是根据小鱼自己的经验建构的。

小鱼生活在池塘里,没有其它动物的形象,没有看见奶牛,它的经验就是自己同类的形象,所以,当它听了青蛙对奶牛一些形象的描述“有两只脚,四条腿,吃草,身上有花纹”以后,就在小鱼身体基础上,建构了“鱼牛”的形象。

实际上,每个人的学习都建立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教学就是基于经验、改组经验、提升经验。

没有经验的基础,学生很难完成建构。

借用乔纳森对建构主义理论作如下解释:建构主义认为实在无非是人们的心中之物,是学习者自己构造了实在或至少是按照他的经验解释实在。

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由自自己的思维构造的,不存在谁比谁的世界更真实的问题。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因而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

它对教学的重要启示在于:教学能否找到原有经验的起点,实际上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所以,奥苏贝尔曾说:“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成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第三个问题:教学需要什么?
从“鱼牛”的故事可以看出:教学需要交流,需要学生发言。

如果小鱼不说出来,不画
出来,青蛙知道小鱼的“鱼牛”吗?肯定不会。

建构主义有“问题情境、会话、协商、意义建构”四个要素,会话实际上就是要求建构者抛出自己的理解和建构,大家在协商和碰撞中完成意义建构。

教学实践中,也需要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需要学生把自己问题抛出来,可是很多时候教师没有这份耐心,不给学生机会,或者对学生的错误建构冷嘲热讽,消极的评价使学生闭口不言,这样,老师根本不知道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学生似懂非懂,教师糊里糊涂,教学质量必然大打折扣。

第四个问题:教师的作用何在?
教师的作用在于有价值地引导。

一方面要看到学生意见的独特性和价值,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学生是不成熟的人,他们的知识和经验还很有限,而且他们的思路和建构方法也需要发展,因此,必须重视教师作用的发挥。

课堂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有价值的引导方面。

学生接不接受,能接受多少,都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有很大关系,只有那些为学生所深刻感悟领会的东西才能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知识体系当中。

教师更多的不应仅仅是“传递”知识,更应该努力的是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建构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只有他们自己建构的东西才能真正转化为他们自己的东西。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知识是无法传递的。

第五个问题:怎样避免错误的建构?
避免错误的建构,应尽可能让学生到现场,获得直接经验。

打开学生的眼界,让他们像青蛙一样,走出自己的小天地,依靠自己的体验去获取知识。

正像池塘中的小鱼一样,跳出水面,有直接的感受,效果远远超过青蛙的仔细描述。

这就是加强教学直观性的意义和价值。

“鱼牛”的故事的启示: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主动建构)。

☆了解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取中的结构性知识和非结构性知识)。

☆了解每个学生的需要(每个年龄阶段的不同需要,同一年龄阶段不同学生的需要,同一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