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客家文化在赣南城市园林中的传承与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首先针对赣州现有的各种园林进行深入分析,继而提出了赣州客家文化在赣南城市园林中的传承与应用建议,以供园林行业的设计和建造者参考。

关键词:客家文化;城市园林;传承与应用

赣州是我国客家文化三大发源地之一,具有丰厚的客家文化资源,但纵观赣南园林,都没能融入客家文化资源,所以,就没有标志性客家建筑等,致使整个赣南城市园林缺乏浓郁的客家文化氛围和代表性的园林景观环境。若想打破这一僵局,将客家文化融入园林中,才能打造赣南园林之灵魂,使其自成一派。

1 赣州园林现状分析

赣州公园是赣州老城区最早的一个综合l生公园,也是江西省第一个免费开放的城市公园,位于文清路64号。总面积2.97hm2。它历史久远,最先为南赣巡抚治所,明弘治八年(1495年)由都御史金泽创建。清康熙四年(1665年),撤销巡抚,改为赣南道署,康熙二十三年巡道丁炜辟其左建为甓园。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园中就建有丰台山、便池一山一水和抚琴堂、春雨轩、玉兰连理馆等建筑。道光二十六年,巡道李本仁概括园中名胜为“甓园十二景”――曲径疏泉、大廓步月、北富新竹、西轩古桂、别墅书声、层霄阁影、柏堂栖鹤、桐院鸣琴、东篱问菊、南楼读画、池馆停云、和林亭延爽。

现在的赣州公园已经成为了市民游览观赏、娱乐休闲的主要场所,园内古木参天,风景优美,更是赣州市民极佳的消暑纳凉、晨练之地。它在园林布局形式和建筑营造上采用了江南古典园林的传统手法,所以,只体现了赣州的“古城”特点,没有体现出客家文化。

龟角尾公园、八境公园位于章江、贡江和赣江三江汇合处,也就是千里赣江源头,它依托赣州名胜古迹――“龟角尾”而建,与宋代历史文化遗迹――古城墙和八境台相连,是一个集休闲、旅游、娱乐于一体的开放式历史名胜公园,总面积5.5万m2。在园林规划布局形式上采用自然式,更强调登上八境台的俯视观赏和平面效果。公园内建有纪念鼎、龟雕塑、石亭和小品、游戏沙滩等。绿地空间收放自如,由园路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用各种广场砖和花岗岩铺装地面。植物造景多采用耐涝植物,以乔木为主,配以适量灌木和草坪,突显了季相变化的四季景观。体现了“千里赣江第一城”景观,没有反映出“客家摇篮”的元素。

郁孤台公园依托赣州文物古迹――郁孤台而建,属开放式历史文化主题公园。位于赣州市老城区西北部贺兰山上的郁孤台(现在西津路),海拔131m,是赣州老城区的制高点,因其山势孤独而名郁孤台。园林规划布局采用混合式,既突出了郁孤台的历史文化特色,也改善了其周边生态环境。公园的规划设计与建造注重了赣州城市古貌与现代的和谐统一,在完整地保护了文物古迹的同时,又进行了个性化的创新,使得它既具有浓郁的江南古典园林特色,又有新中式园林的风格。全园分为主入口景观区、中心景观区、观赏游览区和安静休息区4个功能区。为满足现代化生活的人性化需求,又新建造了具有岭南古典园林风格的上井亭和夜话亭,并修筑了占地1900m2的停车场和长达500m的健身园路。植物选择上以乡土树种为主,季相上常绿和落叶相结合、景观层次上乔灌草搭配,并栽有银杏、广玉兰和天竺桂等多种名贵树木,也只是赣州古城的象征。

黄金广场位于赣州市章江新区南河大桥南端,是集开展大型活动(如每年12月份的赣南脐橙节)娱乐休闲、观光集会于一体的城市现代化广场。园林规划布局上采用了混合式平面,已成为市民的主要休闲活动场所,只有极小部分景观融入了赣州历史文化。

城市中央公园位于赣州市章江新区华润万象城对面,是集景观、湿地、生态、排涝、蓄洪、休闲于一体的功能型主题公园。全园由中心湖区和滨水绿带组成,占地面积约66.8hm2,其中湖区面积41.73hm2、水系面积21.53hm2、引水渠面积3.53hm2。公园平面设计以中心湖区为核心景观,以水绿风光为基质,以乡土文脉为线索。虽然是一个综合性公园,但主要体现“生态”,还是没有体现客家文化。章江新区滨江带状绿地,结合新建的浮桥,沿江方向蔓

延,建有木栈桥,是市民的最佳散步休闲场所,虽然展现了“中国魅力城市”风貌,但也无客家元素。

2 赣州客家文化在赣南城市园林中的传承与应用建议

建筑、山体、水体、道路、植物和小品构成了园林的6大组成要素,赣州客家文化即可在这几要素上进行传承与应用。

2.1 在园林建筑方面的传承与应用

建筑被喻为园林的“眼睛”,应将客家民居聚落建筑景观代表一围屋和客家宗祠融入园林中,在设计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吸取它的地方特性和艺术风格,又要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符合现代审美观点和园林功能要求的新风格,从而达到赣南客家园林文化景观的地方性重构,打造赣南园林中的“客家眼睛”。

2.2 在园林山体、水体方面的传承与应用

山体被喻为园林的“骨骼”,水体被喻为园林的“血液”,在建造地形时,要充分运用赣南风水文化原理――“因形选择,因地制宜,观察来龙去脉,追求优美意境”,就是“择吉而居”理念。

2.3 在园路方面的传承与应用

道路被喻为园林的“脉络”,在园林路交通组织上可采用赣州老城区的地下水利工程――“福寿沟”(在赣州城,它早已成为寄托美好愿望的广大人民福祗)的形式,再运用赣南风水学,将路线设计成弯婉曲折的古篆体之形,极具特色,取得“纵横迂析,或伏或见”之效果,使人印象深刻,更可突显本土园林特色。

2.4 在园林植物方面的传承与应用

植物被喻为园林的“毛发”,在园林植物造景上,可将赣南客家本土的剪纸与纸扎、刺绣图案和服饰文化融于园林中,如可作成各种样式的模纹花坛和植物色块、绿篱等。

2.5 在小品、雕塑等方面的传承与应用

在赣南城市园林中的公共设施创作中,要巧妙合理地运用本土特有的材料(客家陶瓷材料)和艺术造型(雕刻工艺),可通过各种雕塑体现客家饮食文化中的擂茶、米酒酿造和腊货制作工艺等,再将座椅、垃圾箱和路灯等制作成工艺中的各种器具,用各园林元素载体彰显客家文化,作为城市形象的环境识别载体。

3 结论

园林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避免“千城一面”,只有将赣南客家文化真正重构,并融入城市各种园林的设计与建设中,才能真正体现赣州的地方性,给予人们深刻的“赣州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