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同步训练题:第一单元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同步训练题

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下列能够说明井田制实质的是( )

A.井田的土地归周王所有

B.井田制中有公田与私田之分

C.公田由贵族占有,收获物交给贵族

D.公田由得到份地的农民耕种

解析:井田制的实质是名义上国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贵族实际占有土地和收获物最能说明这一点。

答案:C

2.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 )

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解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答案:A

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提出自己的构想:“以实在田土均之,人户一千六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每户授田五十亩……则天下之田自无不足,又何必限田、均田之纷纷。”这里他针对的社会问题是( )

A.均田制破坏B.土地兼并

C.赋税沉重D.重农抑商

解析:用限定语突破法。由材料信息“又何必限田、均田之纷纷”可知,它针对的是土地兼并问题,故B项正确。

答案:B

4.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题干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 )

A.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起到过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

C.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

D.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

解析:均田制是把国家拥有的荒地分给农民,排除A项;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等可知,均田制起到过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B项正确;C项“完全取消”说法错误;均田制有具体的授田规定,排除D项。故答案选B项。

答案:B

5.史书记载: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廛”(廛:chán,卖东西的店铺)。这一现象的积极意义在于( )

A.佃农获得了生产的自主权

B.佃农与地主的依附关系消失

C.佃农和市场发生联系,获得实际利益,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D.佃农获得产品的完全支配权

解析:材料反映了租佃制下农民的生产状况。租佃制下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农民生产自主权大为提高,甚至能和市场发生联系,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答案:C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均田制下按丁计征的租庸调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由于国家对农民的压迫更重,不堪重负的农民宁愿依托地主也不愿重回自己的家园。逃户现象成为唐代中叶国家极为头痛的问题,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实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承认了乡村社会的土地租佃和土地买卖。在租佃制下,佃农与作为地主的富民是一种互相依赖的经济契约关系,他们在法律身份上是平等的。

——摘编自曹端波《唐代土地制度的

转型与农民身份地位的变化》材料二明清时期盛行一种新的租佃形式——永佃制,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不限年月”“永远耕种”,地租率相对稳定,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永佃权产生之后,地主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保证了佃农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永佃制一般规定地主无权撤佃,佃农有自由退佃的权利,但“不许自行转佃他人”。所有者主体的变化不会影响到使用权主体。永佃制度由于经济上的激励作用,在很多地区都得到了推行,政府对于这一制度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采取了鼓励的政策。

——摘编自王昉《中国古代农村土地

所有权和使用权关系的演变及其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土地租佃制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土地租佃制的积极作用。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租庸调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一中“由于国家对农民的压迫更重,不堪重负的农民……不愿重回自己的家园”得出农民负担沉重,逃亡现象严重;根据材料一中“逃户现象成为唐代中叶国家极为头痛的问题……实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得出政府财政收入锐减,改变赋税征收办法;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地主兼并土地,均田制遭到破坏。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永佃制一般规定地主无权撤佃,佃农有自由退佃的权利”得出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的控制,提升了农民的法律地位;佃农获得了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提高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根据材料二中“永佃权……”得出加速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答案:(1)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负担沉重,逃亡现象严重;地主兼并土地,均田制遭到破坏;政府财政收入锐减,改变赋税征收办法。

(2)作用: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的控制,提升了农民的法律地位;佃农获得了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提高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速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基础巩固

1.《诗经·甫田》中曾这样描述齐国当时的农业状况:“无田(diàn,佃,治理)甫田(tián)(大田),维莠(yǒu,杂草)骄骄。”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战国时期战争频繁

B.春秋时期出现了私田

C.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D.诸子百家有轻农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时期土地私有制的出现。《诗经》反映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历史,故A项错误;“无田甫田,维莠骄骄”反映的主要是农民治私田而不治公田的现象,故B项正确;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在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诸子百家有轻农思想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

2.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变化所反映的实质是( )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

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

D.生产关系的变革

解析:要分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含义,题中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属于生产关系范畴。

答案:D

3.宋代王若叟在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的一道奏疏中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末收货间,借贷赒(同‘周’)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这段材料说明( )

A.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