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的周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中的周易

一开始我选修周易文化是因为我舍友叫我选,然后她想了解一下周易中的文化,但随后发觉自己慢慢地对王振复讲师的周易文化产生了兴趣。在这之前,我所认知的周易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只认为“周易”与“算卦”、“风水”之类的名词相等同。但看了讲师的第一集,我就改变了我的想法跟看法。

《周易》其实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者密切的关系。在中国文化史上地位重要且特殊,对后代的影响非常大,中国历史上良多著名的典籍和著作都与《周易》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为汉、唐、宋明的文化学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直至今日,仍能给大家以深刻的启迪。

《周易》分经传两部分。传说“上下经”是周易王所作,但无确切证据。今日多说哲学史家都承认《周易》上下经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周易大传》十篇传说是孔子所作,亦无确凿证据。然而有两件事实是确定无疑的:第一,《周易大传》是孔门弟子或再传弟子所传授的;第二,《周易大传》在历史上是以孔子手著的名义发生影响的。

在战国时期,《周易》已成为各国大夫所传诵。《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普师救郑”,知庄子评论云:“此师殆哉!”引用《周易师卦》:“师出以律,否凶”。足证《周易》在年龄时以流传于周、鲁、秦、晋诸国。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象》、《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这当是根据当时儒家学者的传说。《大传》对“上下经“作了较详的诠释,提出了良多非常深刻的哲学观点,从而使《周易》成为一部哲学典籍。《庄子.天下篇》说:“《易》以道阴阳“。其所说的《易》显然包括上下经与《大传》。《汉书.艺文志》著录“《易经》十二篇“,颜师古注:“上下经及十翼,故十二篇“。“上下经“及“十翼“统称为《易经》了。《论语》和《孟子》中关于天道的言论很少,在先秦儒家典籍中,唯有《周易大传》含有较详细的天道论。对于天地的本原,对于天地万物的普片规律,都提出了精湛的观点。这些学说增添了《论语》、《孟子》的不足,为后儒建立的本体理论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周易》经传在汉代居于五经之首。《汉书.艺文志》的《六艺略》首列《易经》。《汉书.扬雄传》赞述扬雄云:“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统文化与《周易》的关系莫大于《论语》,作《法言》。”以为经莫大于《易》,这是汉儒的共鸣。三国时代,玄学兴起,老庄之说流行起来,儒家经典之中唯有《周易》仍受尊崇,与《老》、《庄》并称“三玄“,列为玄学的经典之一。

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经过魏晋南北朝,佛教逐渐流行,到隋唐时代,佛教高度繁荣,泛起了中国化的佛学。当时“儒门恬澹,收拾不住人才“,良多人都被佛教吸引去了。韩愈力图复兴儒学而未获成功。直到北宋中期,理学兴起,才恢复了儒学作为统治思想的权威。

理学何以能回应佛教的挑战而赢得统治的地位呢?理学的创始人周敦颐、张载以及程颢、程颐,大都“出入老释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几十年是说几乎十年,不是说数十年)。即在儒学经典中找到了理论根据,从而建立了自己的完整遂密的学说体系、超越了佛老的思想水平。从理学家创始人的学说来看,他们主要是得力于《周易》经传,他们都是凭藉《周易》经传而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的。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固然接受了道家的影响,但其中“太极“、“阴阳“都是来自《易传》的,篇末赞《易》云:“故曰'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又日: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表明了自己的思想渊源。所著《通书》首章亦云:“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通书》本名《易通》,亦与《易传》有密切的关系。

张载早年著《易说》(即《横渠易说》),着重阐发了《周易大传》中的辩证观念与唯物

主义思想,晚年又将《易说》中的精粹文句收入所著《正蒙》之中,这表明张载的主要思想是在钻研《周易》时提出的。《正蒙.太和篇》云:“太和所说的道,……语道者知此,谓之晓得;学《易》者见此,谓之见《易》。“又云:“知虚空即气,则有无隐显、神化性命通一无二,顾聚散出入,形不形,能推本所从来,则深于《易》者也。“这即表明,他的基本哲学观点是深研《易经》而引发出来的。

隋唐佛学,如天台、华严,虽各自建立了独具特色的体系,但论其传承,则远绍天竺,尊仰释迦。禅宗最具特色,论其传承,亦远尊释迦,近亲达摩,都推崇印度佛教的“法统“。宋代理学,虽吸取容纳了佛学的一些思想资料,但论其传承,则莫不绍述孔颜思孟。韩愈以来的“道统“之说,虽有其狭隘的束缚人们思想的一面,也有其维护民族传统、保卫民族尊严的一面,这都是值得留意的。佞佛之士诽谤宋儒为“阳儒阴释“,那是分歧事实的。理学兼取释老的一些思想观点,突破了汉唐儒生之拘陋,这恰是宋儒的优点。值得惋惜的是,宋儒对于墨家之学无所了解,不能容纳墨学的优长。

《周易大传》内容丰湛,其中一些精粹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义蕴,具有令人赞叹的感染力,因而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我以为,《象传》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发奋图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可以说集中表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两条是以孔子的名义发生影响的,在长期历史中,广泛地受到人们的服膺尊崇,激励着泛博民众奋发前进、在困难眼前决不屈服,同时保持着泛阔的襟怀胸襟。直至本日,“发奋图强“,“厚德载物“对于大家仍然起着鼓舞激励的作用。

然而,也要看到,历代易学亦多虚妄之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焦,入于讥祥;再变而为陈邵,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胡瑗程子,始阐明儒理,再变而李光杨万里,又参证史事,《易》遂日启其论端。此两派六宗,已互相攻驳。又易道泛博,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至于本日,异论叠出,《易》说较往昔更繁了。大家今天研究《周易》经传,应以实事求是为准则,力求避免任何穿凿附会之谈。应该承认,《周易》经传在历史上对于文化学术的发展曾经起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而且在今后仍能发人神智,仍然具有充沛的生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