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学习教材PPT课件
第五章 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流
中国哲学亦在17到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比较深刻的影 响。 德国古典哲学的先驱莱布尼茨是第一个认识到中国文 化对于西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开启了 以后启蒙思想家借重中国文明鞭笞欧洲旧传统之先河。莱 布尼茨对二进制算数的研究,曾从中国古代易经中得到重 大启示。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广泛展开,而中国古 代文明成为启蒙思想家汲取精神力量的重要来源。 首先,热烈追求理性与智慧的启蒙思想家注意到中国 哲学宗教色彩淡薄,而以“认识道的各种形式为最高的学 术” ,他们对此大加推崇。而在德国,以“哲学的宗教” 来代替神学宗教的思潮也受到中国哲学的影响。在英国, 有的启蒙学者,也常常引用“中国人的议论”来批驳《圣 经》。中国文化的伦理型倾向也引起欧洲某些思想家的注 意。
第二次文化交汇的标志是明代万历年间西方耶稣会士 来华传教。 万历年间,罗明坚、利玛窦(意大利人)、庞迪我等 天主教士由海路至中土,崇祯十一年天主教士发展到3.8 万人。清时,德国人汤若望、比利时人南怀仁等至中土, 在清政府中任要职,传播西洋文化并传教。顺治十五年 (1658)罗马教廷于中国设第一批监教区,康熙时全国 有28个城市有天主教堂,教徒有十多万人,康熙四十三年 (1704)罗马教皇禁约中国教众“祭孔祀祖”,康熙五 十四年重申该禁约,康熙帝令禁天主教在中土传教,以后 帝王如是。 明清之际耶稣会士传入中国的西方文化,包括欧洲的 古典哲学、逻辑学、美术、音乐以及自然科学等,而后者 又是最主要的部分。中国早期启蒙者对外域学术态度非常 开明,同时体现了深深的爱国精神。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一方面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以滋补本民族的文 化血脉,另一方面,在与外民族文化系统的交流中,也传递 出其独有的“智慧之光”,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 贡献。中国的科学技术发明、文学、史学、哲学、文字学等 被介绍和传播到西方,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极大影响。 梁启超曾分中国史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 国”“世界之中国”三段,而以秦统一至清乾隆末年为“亚 洲之中国”时期,在此期间,中国是亚洲历史舞台的主角, 中国文明强烈的影响着亚洲国家。日本、朝鲜和越南均以中 国为文化母国,大规模的受容中国文化。 中国和日本直接的交往由来已久。公元600年,日本派 出第一次遣隋使,新兴强大的隋帝国给日本使节留下了深刻 印象。7世纪初,圣德太子仿效中国制度实行改革,革新初 见成效使日本统治者更坚定了移植中国文化的信心。公元 645年,日本发生著名的大化革新,大化革新以“中国化” 亦即“唐化”为最高理想。此后,日本所推行的种种政策皆 模仿唐朝,日本社会各阶层也深受唐文化浸染。中国文化的 大规模输入,有利地推动了日本文明的长足进步。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课件(共16张PPT)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丝路重生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 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 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 之路”的合作倡议。
第一章
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中 外 文 化 交 流 使 者
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课程标准及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 和意义。
1.能够说出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区别和联系。 2.阐释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对文化发展的意义。 3.坚持正确态度,自觉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章节
壹 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贰 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2.文化交融的意义:
(1)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
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 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 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
(2)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 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文化交流被译成中文,在中国媒体上播出。中缅
互播互译( )
①尊重了文化差异,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推动了文化传播,有利于彰显两国优秀文化魅力 ③创新了文化内涵,有利于促进文化与经济相交融 ④实现了文化共享,有利于促进两国文化同步发展
A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今年是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 议10周年。提出这一倡议的初心,是借鉴 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 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 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 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 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
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PPT课件9 北师大版
唐太宗(天可汗) 西北各部拥戴 唐太宗为他们共 同的君主。
和亲
吐蕃
开明的民族政策
南诏
请观看课本剧《文成公主入藏》,在观看的过 程中请你思考以下的问题: 1、松赞干布为什么想和唐朝联姻? 2、唐太宗给文成公主准备了什么嫁妆? 3、文成公主入藏给吐蕃社会带来了什么变化?有什 么历史意义?
侍从:禀报陛下,吐蕃有使者前来朝见! 太宗:宣! 侍从:宣吐蕃使者进殿! 旁白:禄东赞进 东赞:大唐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宗:平身,你千里迢迢来这里有什么事呀? 东赞:奉赞普之命,特向陛下求亲来了! 太宗:你的赞普为何多次向我大唐求婚呀? 东赞:因为我们的赞普十分仰慕大唐的文化,同时我们 吐蕃人民也想世代与大唐友好相处!
日本
六次航行, 五次失败, 历尽磨难。 历尽千难万 险,九死一 生
结伴
否
僧人
天竺(印 度)
独行
回国
天可汗 唐太宗
民族和睦 文成公主入藏 唐太宗 中印(天竺)交流 玄奘西行 唐太宗
遣唐使
中日交流
鉴真东渡 唐玄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他们是谁?
他们的目的在于向中国学习;
他们大量输入中国文化典籍; 他们来自日本; 他们是唐朝时派赴中国的使节团。
遣唐使
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 交流的使团。 遣唐船
多民族文化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章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内容提要人类历史进程,离不开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华文化之所以辉煌灿烂,气象恢弘,正是与多个民族交流和融合的结果。
一、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华大地上大致分为三个文化类型:一是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二是南方山地游耕文化;三是中原定居农业文化。
在长达三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以中原农业文化为中心,通过战争、聚合等形式,使游牧、游耕、农耕文化得以交流和融合。
(一)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交融中原受太平洋及印度洋季风气候影响,适宜农业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比较稳定。
而“天苍苍,野茫茫”的北方,适宜放牧为生。
但单调的放牧生活满足不了游牧民族的生活需要,农耕区的富庶吸引着他们,一方面,他们以畜牧产品交换农耕区的粮食、茶叶、布帛、铁器,这种形式被称为“茶马互市”;另一方面,在草枯水乏之际,饥饿迫使他们躁动南下劫掠,甚至导致大规模的征服战争,入主中原,13世纪蒙古人建立的元朝,17世纪满洲人建立的清朝都是典型的实例。
对此中原人也做过各种努力,汉武帝的“远征匈奴”,明成祖的“五征漠北”和对长城的修筑都是对游牧民族的抵御和反抗。
产品交换、战争征伐、和亲等,使得胡汉互化,文化得到了交流。
胡人南下,入主中原,把游牧文化带到了中原,如养马技术传到中原,使汉民族在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中得以广泛使用,中原人学习骑射技术使军事力量得到了增强。
胡物的传入,如胡桃、胡萝卜等,丰富了汉民族的饮食生活内容,胡歌、胡戏、胡乐、胡舞的传入,又丰富了汉民族的精神生活,同时,游牧民族对粮食、茶叶的需求也刺激了汉农业的发展。
(二)中原农耕文化与南方山地游耕文化的交融南方山地游耕民族分布在南中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山地游耕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不同,耕作方式上为“刀耕火种”,生活方式上为迁徙不定;社会生活处于不成熟阶段,商品交换与手工业生产不发达,种植作物单一,以渔业为主,婚俗原始。
汉民族关注游耕民族,采取教化措施,一方面设官治理、羁縻柔远;另一方面也不乏强硬镇压。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PPT
有“戏剧活化石”之称的傩戏先后赴新加坡、韩国、德 国、匈牙利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演出,社会反响强烈。中外 文化交流( )
A.是文化创新的根本源泉 B.能推动中华文化与各国优秀文化的交融 C.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D.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解析:傩戏进行对外文化交流演出,社会反响强烈,说明中 外文化交流能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交融,B项 入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源泉,A项错误;国家利益是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C项错误;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 展的精神根基,D项错误。
A.世界文化不断走向融合 B.中国文化受到世界认同 C.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发展 D.文化发展源于文化交流
解析:孔子提出的思想得到许多国家赞同,并被誉为处理 国家间关系的“黄金法则”,这充分体现了文化交流促进文化 发展,C项正确;A项“融合”说法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所有中国 文化都受到世界认同,B项错误;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其发展的 根源在于社会实践,D项错误。
二、民族文化融合与民族文化交融的区别 1.民族文化融合 一是一些民族在长期交往过程中相互吸收对方的文化,逐渐生 成新的特征和认同,最终形成另外一种民族的现象和过程;二 是民族在交往交流过程中共同性逐渐增长,互相之间最终完全 融为一体,导致民族消亡。后者应属于民族过程终结性的融合, 也就是民族现象的消失,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的“民族自身”的 消亡。
4.从前提上看 各文化主体之间须有很强的文化生产力,须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须有文化自主权。此外,文化入侵现象、强势文化压制弱势文 化现象,都不是文化交流的表现。文化交流须有起始点和机会 平等。顺从、勉强等都不是文化交流的本义。 5.从交流的途径上看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与人员交往、教育是主要的文化交流途径。
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
第二节 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交汇
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 (一)中国文化在亚洲的传播与影响: (一)中国文化在亚洲的传播与影响: 1、朝鲜 2、日本:文字 、史学 、佛教 、历法、文学、 服饰、饮食、风俗、科技工艺等 3、越南、柬埔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第二节 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交汇
走向世界的中文化 (二)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与影响 1、物质 2、艺术 3、哲学
第二节 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交汇
中外文化第一次大交汇 汉唐——西域· 汉唐——西域·佛教 历法、医学、语言文学、音乐、美术、建 筑以及马球运动,伊斯兰教、袄教、景教、 摩尼教等等都被汉唐人所吸收
第二节 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交汇
中外文化第二次交汇
明万历至今——西方科技 明万历至今——西方科技 本次文化大交汇始于耶稣会士来华 从16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 ,故步自封、禁海锁国 16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 鸦片战争后 ,带有强制性质
参考书目
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海: 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1996 朱谦之.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上海: 朱谦之.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上海:上海人 民出版社,2005 民出版社,2005
第五章 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 交汇
第一节 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第二节 中外文化交汇
第一节 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交融 (战争、贸易、迁徙、通婚) 中原文化农耕文化与南方山地游耕文化的交融 (设官治理、移民、汉化、夷化) 少数民族的文化贡献 (经济生活 、衣着服饰 、日常起居 、 音乐舞蹈 、文学史学 等) 历史上民族文化交融比较明显的几个时期 (汉代 、北朝 、唐朝 )
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共50页PPT
第五章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PPT课件
❖ 黄瓜原名叫胡瓜,是汉 朝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 来的。胡瓜更名为黄瓜, 始于后赵。
38
❖ 胡萝卜(Daucus carrot),又称红萝卜 原产亚洲西南部,阿富 汗为最早演化中心,栽 培历史在2000年以上。
❖ 公元10世纪从伊朗 引入欧洲大陆,约在13 世纪,胡萝卜从伊朗引 入中国,发展成中国生 态型。并于16世纪从中 国传入日本。
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五章 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 汇
❖ 文化交汇有其必然性与优越性。人类历史 的前进,离不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对于任 何一个民族文化而言,拥有文化输出与文化 接受的健全机制,才能获得文化补偿,赢得 空间上的拓展与时间上的延伸。
9
❖ 中国文化自诞生之日起,决非自我禁锢的系 统。
❖ 文化交汇的途径:迁徙、聚合、贸易、战争。
腾冲(古腾越)——缅甸——印度。
17
18
19
20
21
一、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 中国境内文化有着丰富的多样性,从根本上 讲这是因为环境的多样化而形成的。
❖ 中国境内民族尽管多姿多彩,大致可以分为 三种类型: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山地游 耕文化、中原定居农业文化。其中以中原定 居农业文化为核心。
连接处在右腋下方,所以称为右衽。这也是 汉服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 2 )上衣下裳 ❖ 3 )系有腰带,腰带的结必须打在正中间
53
54
55
56
❖
胡服
胡 服 骑 射
57
长袍马褂
58
旗袍
59
60
❖ (三)日常起居 ❖ 汉族:席地而坐 ❖ 西域:马札子“胡坐”
61
❖ 东汉末年,埃及的“胡 床”(折叠椅子)传入中国。 当时的汉灵帝酷好胡俗,大 殿里就摆放着“胡床”,引 起了王公贵族的争相模仿, 结果让“胡床”在京都洛阳 红极一时。《三国志·武帝 纪》甚至记载说,曹操在行 军打仗时,仍不忘带上“胡 床”。
第五章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PPT课件
❖ 3〉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尚处于不成熟水平: 商品交换与手工业生产不发达,种植作物单 一,渔业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住宅 简陋,保留原始婚俗风习等
❖ 早在汉王朝开辟西北丝路之先,已有一条更古 老的国际商道存在,那就是被历史尘封的西南 丝绸之路。
❖ “西南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由三大干线组 成,全长2000多公里。
16
❖ 西南丝绸之路在西汉时称为“蜀——身毒道”,它起于四 川省成都市,止于现在的印度。其线路由灵关道、五尺道和 永昌道组合而成。
❖
8
第五章 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 汇
❖ 文化交汇有其必然性与优越性。人类历史 的前进,离不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对于任 何一个民族文化而言,拥有文化输出与文化 接受的健全机制,才能获得文化补偿,赢得 空间上的拓展与时间上的延伸。
9
❖ 中国文化自诞生之日起,决非自我禁锢的系 统。
❖ 文化交汇的途径:迁徙、聚合、贸易、战争。
10
丝绸之路
11
Hale Waihona Puke ❖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时,由张 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 东汉时以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 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 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 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 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 道、北道三条路线。
28
❖ 民族融合的结果是通过 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 原定居农业文化发挥主 导作用,使境内两大文 化类型抟合为一个有机 的整体,两大文化类型 实现共存共荣。
29
二、中原农耕文化与南方山地游耕文 化的交汇:
❖ 什么是“游耕”? ❖ 它是人类学上的一个术语。其核心要素是
【初中历史】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ppt6 华东师大版
隋唐时期
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
情景引入
图中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古代新罗、天竺、大食、波斯 等国分别是指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
合作探究
一、文成公主入藏
1.读史料:
材 料 一 :
回纥 西突厥 东突厥
靺 鞨
2.吐蕃人生 活在哪里, 是哪个民族 的祖先? 吐蕃族生活 在青藏高原, 是今天藏族 的祖先。
4.读材料三和课本知识,请同学们说出文成公主远 嫁的情况及其影响。
①情况: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 藏时,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 技术方面的书籍。还带去了很多手工工匠。 ②影响:对加强汉藏两族的联系,发展藏族的经济、文化,做 出了很大贡献。 。
二、玄奘西行
……
课堂小结
民族 外民 关系 交族 流和 睦 与 中 对外 关系 文成公主入藏 开明的民族政策 玄奘西行 民间 交往 鉴真东渡 唐朝兼容 并蓄、泽 被东西, 全面开放, 文化更加 辉煌。
政府交往: 遣唐使
1.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行政管理 B.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C.使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归属于中央政府 D.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高 2.唐朝的对外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主要是因为( ) A.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政治制度领先于世界各国 C.开辟了发达的水陆交通路线 D.统治者以开明态度吸纳世界先进文化 3.唐朝时期,中国与古印度交往密切,其中中国与印度之间的交往纽带是 ( ) A.互派使节 B.佛教 C.交换土特产 D.科技交流
《西游记》里徐少华扮演的唐僧 玄奘 结合你看到的影视作品《西游 记》,比较一下书中的玄奘与影视作 品中的唐僧有何异同。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共17张ppt)
2、文化交融的作用(意义)
①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 融而丰富。 ②纵观几千年文化发展历程,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融,积极 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 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 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
③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 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鉴真东渡
具有极大的历史 意义促进了中日 文化的交流与发 展,使佛教更为 广泛的传播。他 不畏艰险,东渡 日本,讲授佛学 理论,传播博大 精深的中国文化, 促进了日本佛学、 医学、建筑和雕 塑水平的提高, 受到中日人民和 佛学界的尊敬。
(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游记》 (又名《马可·波罗行 纪》、《东方见闻 录》)记述了马可·波 罗在东方最富有的国 家——中国的所见所 闻,后来在欧洲广为 流传,激起了欧洲人 对东方的热烈向往, 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西方地理学家 还根据书中的描述, 绘制了早期的“世界 地图”。
互借鉴,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
(二)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1、文化交融的原因
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 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 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古代两河流域人民在法律和天文学上的成就、古代埃及人 民在建筑和医学上的成就、古代中国人民的四大发明、古代希 腊人民的哲学和艺术成就等,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 界文化。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 PPT课件5 华东师大版
•
25、牵念,轻捻着如风的时光,无奈捣碎着凌乱的思想,这样一个微凉的夜,心,为谁妖娆,为谁感伤。
•
26、悲伤逆流成河我为谁而不顾一切。
•
27、因为你,我懂得了什么是遗憾。
•
11、多美的幻想,多美的你,多美的过去,多美的回忆。梦想与现实交错,颓废与纯真相依。
•
12、深沉的孤独中,无法控制的一次次回想你的微笑,你的温度,你的纤手,你的话语!一种渴望一种期待一种失落,一种真情,让我此刻如此的难过。 19、伤心也许总是难以避免,落泪成为不舍的
一段距离;一次离别,一份伤感。
•
•
4、爱上你,缘于那一滴泪。晶莹剔透中饱含着凄美,轻轻滑落的瞬间,为我种下了今生刻骨的相思。
•
5、将爱深深地埋在心底,曾经认为真正的爱不用说出来,但是我错了,其实爱要说出来,让她明白让她知道你的爱,但我却错过了。
•
6、要走的,任凭你怎么哭叫也呼唤不回来,不走的,任凭你怎么驱赶,也不会弃你而去远离你的!
•
16、沉沦苍白了我美丽的幻梦,这是个多雨的秋天,天气也非常的寒冷,总接触到一些事物,不免睹物思人,引起泛滥成灾的那股洪流,淹没了这个伤情的季节。
•
17、不明白,别人都说痛苦的记忆可以随着时间慢慢改变,可它在我心里,总是在这样的深夜,悄悄袭上心头,不断的蔓延,不断的重复。
•
18、触摸不到的幸福,再努力也是徒劳。
四、鉴真东渡
鉴真坐像
供奉在日本唐招提 寺内的鉴真坐像
四、鉴真东渡
1.鉴真东渡的经过
2.他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 学习?
(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终 成大业的志向。)
3.从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的 史实中,你得出什么启示?
比较鉴真和玄奘
【初中历史】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ppt1 北师大版
六次航行, 五次失败, 千难万险
结伴
否
独行 回国
九死一生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时间来定夺。 25、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日后打脸的时候疼不疼。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 好运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天人合一与征服自然 中国人习惯于把人的精神融于自然 界之中,并把自然人格化、人格自然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进。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西方人把二者置 于对立状态。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控制 自然,向自然开战 “天人合一”与“征服自然” 有何现实意义(利与弊) “天人合一”的观念有其思想 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西方文化中“家族本位”与“个人本 位”的得失及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本位”观念的核 心是重家族轻个人,重群体、轻个体, 强调个体在群众中的义务和责任。这种 观念要求父严、母慈、子孝、兄友、弟 恭。通过尊祖敬宗,天伦和谐达到整个 社会的安定和有序。如果把这种思想推 而广之,从家族到民族、从国家到世界, 乃至广阔的宇宙空间,如果都能强调团 结和协作,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这 对人类的并生共存、和平与发展都是极 有现实意义的。
第一节 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三大文化类型,即北方草原游牧文化、 中原定居农耕文化,南方山地游耕文 化 一、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 游牧文化的交融 北方游牧民族指东北、内蒙边陲的守 卫者,西北部的拓荒者,主要民族有 东北的蒙古族、满族、朝鲜族、赫哲 族、鄂伦春族等,西北的回族,土族, 撤拉族、保安族、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以及藏族等。
中西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1)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 中国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 “天人合一”,西方文化则强调人对自 然的征服与改造,即征服自然。 (2)在对待家庭问题上,中国文化强 调“家族本位”,突出国家和家族的整 体利益。西方文化则奉行“个人本位”, 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个人的人格与尊严。 (3)在对待民族关系问题上,中国文 化奉行的是“亲仁善邻”和“协和万 邦”,而西方则奉行“征服天下”。
元代黄道婆的纺织技术和西南少数民 族的音乐和歌舞 三、少数民族的文化贡献
1、在经济生活方面: 羊肉串、烧饼 葡萄酒、烧酒 2、在衣着服饰方面: 棉花种植和 织布技术 胡服骑射 旗袍马褂 3、在日常起居方面: “马扎子”
4、在音乐、舞蹈方面: 石磬 铜鼓 羌族人的笛子 维吾尔族的手鼓,壮族 和苗族的笙 箜篌、琵琶、铜钹、唢 呐、胡琴、马头琴 宗教祭祀舞蹈、民 族风俗舞蹈,古典娱乐舞蹈 5、文学方面: 《格萨尔王传》(藏) 《江格尔》(蒙 )《福乐智慧》 《阿 凡提的故事》 (维吾尔) 6、史学方面: 蒙古族人用蒙文 创作的《元朝秘史》、《蒙古源流》、 《蒙古黄金史》 西藏史学家宣奴贝所 著的《青史》
第二节
中外文化交汇
一、中西文化的差异 德国人做“精”(精密制造业在世界占首位), 美国人做“大”(世界五百强,美国占了近一 半)。法国人做“时尚”(如香水、时装、旅 游、展览等)。这些都与西方人的“征服自 然”、“个体为本”、“力取天下”等文化观 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东方国家,如中国做“廉”(中国产品在世 界上是以廉价闻名遐迩的)。日本人做“省” (日本产品追求低成本),则与东方人“顺天 应物”、“粗放为本”、“执两用中”等文化 观念有紧密的 联系.。
第五章 多民族文化融合与 中外文化交汇
一、教学目的 通过介绍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 汇的有关情况,使学生明白中国文化是各民族 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国文化曾对亚欧各国文化 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1、 中原文化与北方及南方文化交融的途径。 2、 少数民族在文化方面所作的贡献。 3、 中外文化两次大交汇的时间及内容,中 国文化对亚欧各国的影响。
其积极意义是自然规律,毫无 节制地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而要在 顺应和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利用自然, 让人与自然界和其它生物和谐共存。 它的不足是:突出表现了重人文、轻自然, 对自然界缺乏积极的探索与改造,这也 正是中国科学技术自古以来就处于落后 状态的根本原因。 天人合一思想在当代被视为21世纪的生 存救星,认为它是解决现代社会无度开 发自然、改造自然而导致的生态失衡、 环境污染的最佳选择。
“征服自然”也有其双重的意义。 其积极意义是:这一观念引导西方 人去征服自然,去利用与开发自然, 由此带来了工业革命和科技时代的 到来和物质文明的繁荣。 征服自然这一西方文化中的基本精 神,在现代东西方社会发展中,仍 是创造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精神动 力。
其弊病表现在:过分强调人对自然 的征服,或者滥用科学技术,也会 给人类和社会带来重大的乃至灾难 性的影响。 如对自然资源过度的开采和索取而 导致的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如原 子弹的研制与扩散、核武器竞赛等 等,就直接威胁着人类自身的安全。
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进行交 融主要通过以下途径:第一种途径是 战争。 长城 第二种途径是贸易。 “茶马互市” “丝绸之路” 第三种途径是迁移。 鲜卑 契 丹 党项 除了上述三种方式外,通婚也是 中原民族与游牧民族文化交融的一种 形式。昭君出塞 文成公主与松 赞干布通婚
二、中原文化农耕文化与南方山地游耕 文化的交融 南方山地游耕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 和南部,包括西南的彝族、白族、傣族、 景颇族、苗族等,南部有壮族、瑶族、 土家族等等。 南方山地游耕文化具有不同于中原农耕 文化的诸多特征:一是在耕作方式上刀 耕火种。二是过着迁徙不定的游动生活。 三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尚处于不成 熟的状态。 这两种文化交融的方式主要是 移民和教化。
藏族的医学及其经典著作《四部医典》 布达拉宫 《藏文大藏经》 藏传佛教 回族民歌“花儿” 元代天文学家扎 马鲁,明代航海家郑和,进步思想家 李贽 四、历史上民族文化交融 比较明显的几个时期 一是汉代。汉匈文化交流频繁。 二是北朝。孝文帝 三是唐朝。唐太宗说:“自古皆贵 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2、家族本位与个体为本 家族本位在中国人的思想意识 中根深蒂固,家是中国人心中 温馨的港湾,具有超常的凝聚力和向心 力,中国人格外注重家族,其语言表现 是亲属称谓系统的繁杂精细。 西方文化中奉行个人本位,以自我为中 心,注重人格尊严。文艺复兴运动 “启蒙运动” “天赋人权” 个人本位 思想渗透到西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对中国而言,西方的家庭观念淡漠, 家庭结构也松散的多。而个体意识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