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大油田群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旅大油田群

第一节开发历程与生产情况

一、开发历程

1 位置与构成

旅大4-2/5-2/10-1油田地处渤海辽东湾中部海域,位于绥中36-1油田CEP平台的西南方向。绥中36-1油田与旅大4-2油田、旅大5-2油田及旅大10-1油田一次近于直线排列。旅大5-2油田距绥中36-1CEP平台约2.4km;旅大4-2油田距旅大5-2油田约8km;旅大10-1油田距旅大4-2油田约13.6km;旅大10-1油田距绥中36-1油田陆上终端57.3km。目前,投产油田有LD10-1、LD4-2。

表4-1 旅大4-2/5-2/10-1油田海上工程组成

二、油藏地质特性

1 概述

旅大10-1构造是一个在古潜山背景上发育起来的断裂半背斜,近北东走向,西北边界为辽西1号

断层,东南侧呈缓坡向凹陷过渡,油田范围内,断层不甚发育,构造较为完整。辽西1号断层呈北东走向,延伸长度达100km以上,是分割辽西低凸起和辽西凹陷的边界大断层,在油田范围内呈弧形绕曲,目的层段的断距为150~250m,该断层对旅大10-1油田的构造演化及沉积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油田范围内发育一条北东走向的内幕断层,延伸长度1.4km,目的层段平均断距60m,为辽西断裂带的派生断层。

旅大10-1构造长约10.0km,宽约2.5km。东营组地层倾向近南东,构造顶部较缓,翼部相对较陡,地层倾角3 o~6.7 o。

一油组:构造圈闭面积8.1km2,高点埋深1,310m,闭合线1,400m,闭合幅度90m。

二油组:构造圈闭面积8.5km2,高点埋深1,460m,闭合线1,650m,构造幅度190m。

2 沉积相

区域沉积相研究认为,渤海辽东湾地区在东营组东二段沉积时期为一湖盆环境,三角洲沉积体系比较发育,旅大10-1地区主要接受来自北西向古水流携带泥砂的沉积。

根据地震、岩心、测井,以及古生物等资料分析,旅大10-1油田东营组东二下段存在“S”斜交型前积反射;砂体中发育块状层理、平行层理和波状层理,具有反粒序沉积特征;砂岩颜色为浅灰色,泥岩颜色较深,多呈灰-褐灰色,全层段发现大量光面球藻属、粒面球藻属、网面球藻属、瘤面球藻属、穴面球藻属等代表滨-浅湖相环境的藻类化石。综上所述,旅大10-1油田东营组东二下段应为湖相三角洲沉积。油田主体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物源来自北偏西方向。根据单井相分析,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分流河道间三个微相。

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岩性为浅灰色粗、中、细砂岩,分选中等,磨圆次圆~次棱状。沉积构造主要为块状层理及平行层理,正粒序。粒度分析,C-M图由Q-R-S段组成,代表牵引流沉积;粒度概率曲线主要为两段式,有跳跃和悬浮段组成。GR及SP曲线呈齿状钟型及箱型。岩心分析孔隙度29%~35%,渗透率为1,000~5,500md。

河口坝微相:岩性主要为灰色细砂岩及中砂岩,分选中等,磨圆次棱~次圆状。GR及SP曲线呈齿状漏斗型,地震剖面上见“S”斜交前积反射,砂岩段具反粒序沉积特征。储层孔隙度25%~31%,渗透率300~2,200md 。

分流河道间微相:岩性主要为粉砂质泥岩及浅灰色粉砂岩。沉积构造主要为水平层理及波状层理,与水下分流河道一起发育。岩心分析孔隙度为22%~29%,渗透率为1~10md。

综合分析认为,2井区二油组属于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的迭置复合体,砂体相对发育,储层较厚;3井区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砂体在平面上分布稳定,连续性较好。

3 储层性质

3.1 储层岩石学特征

根据录井资料以及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东营组东二下段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粗粒长石岩屑砂岩,颗粒分选中等,磨圆次圆~次棱状。石英含量27%~33%,长石30%~35%,岩屑一般为34%~42%,岩屑成分多半为火成岩岩块,填隙物主要为结晶状高岭石,含量2%~5%,成分成熟度平均0.41,粒间

孔面比率25%~30%,粒内溶蚀孔面比率约为2%。

3.2 孔隙结构特征

储层岩性较为疏松,孔隙发育,连通性好。统计结果,粒间孔占总储集空间的93%,粒内溶蚀孔约为7%。孔隙喉道多为粒间缝、溶蚀粒间缝以及胶结物中的微孔隙。

3.3 储集物性特征

常规物性分析,东二下段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在27%~35%之间,渗透率为10~5500md,储层具有高孔、高渗的储集物性特征。

3.4 储层分类

综合储层岩性、沉积相、物性、孔隙结构及含油性特征,根据罗蛰潭、王允诚陆源碎屑岩储层分类标准(1981年),将本油田东二下段储层分为Ⅰ、Ⅱ两种类型,包括Ⅰa、Ⅰb和Ⅱc三个亚类。

Ⅰa类储层,沉积微相属于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沉积,岩性为粗、中、细砂岩。常规物性分析,孔隙度29%~35%,渗透率1,000~5,500md;毛管压力曲线表现为分选好、粗歪度,排驱压力一般小于0.02MPa,饱和度中值压力小于0.2MPa,最大孔喉半径大于50μm,属于大孔隙、粗喉道。Ⅰb

类储层,沉积微相为河口坝沉积,岩性为中-细砂岩。孔隙度在25%~31%之间,渗透率300~1,000md。Ⅱc类储层,主要为分流河道间沉积,岩性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岩心分析孔隙度一般小于30%,渗透率1~10md,储层的储集物性较差。

三、油田生产概况

本部分包含油田采出程度、生产历史、管理模式、生产现状和生产预测等。

旅大10-1油田于2005年1月28日投产,目前约开采了2%;旅大4-2油田于2005年4月25日投产,目前约开采了1.4%;旅大5-2油田于2005年10月28日投产。旅大油田属于绥中36-1区块,由天津分公司绥中36-1作业区统一管理,旅大10-1、4-2油田由10-1CEP总监统一管理,平台总监负责整个平台的生产、维修、人员动态的管理,并向绥中36-1作业区负责。目前该油田保持稳产、高产,外输量约6,200方/天,远远超过预计产量5,536方/天,其中旅大10-1的产量约为5,400方/天,旅大4-2的产量约为800方/天。旅大油田群预计开采年限为15年,届时旅大10-1的采出程度为25.5%,旅大4-2的采出程度为28.0%,旅大5-2的采出程度为14.6%。

1.生产情况

旅大5-2的生产物流在旅大5-2综合平台上处理后,含水30%的原油通过新建海管进入已建的绥中36-1CEP平台,与绥中36-1油田生产的原油一同通过已建长输管道输送到绥中36-1路上终端进行处理、储存;生产污水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回注,不够的用水源井的水进行补充。旅大4-2井口平台生产物流经海底管道旅大10-1中心平台,与旅大10-1井口平台生产的物流一并进入旅大10-1中心平台工艺系统进行处理,处理后,含水1%的稳定原油经新建的海底管线输送登陆;分离出的生产水经旅大10-1中心平台上的含油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首先作为旅大10-1的回注用水,多余的生产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