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心理学论文
浅谈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王彦力1 王胜章2
(1.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9;2.中国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山西沂州)
摘要:本文旨在分析聋生心理障碍的主要特点,并探讨其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从而简要论述如何对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聋生心理障碍心理问题原因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聋哑学生,先天生理的缺陷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他们后天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缺陷,如果这些心理缺陷没有得到及时的排解和矫治,他们将很难适应社会环境,更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因此,教师在引导聋生获得知识同时,更应该现则无房贷地承担起聋生“心理医生”的角色,像“春雨润物”一样,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为他们的成长护航。
1.聋生心理障碍的主要特征
1.1自卑心理
自卑往往伴随着孤僻与固执,对聋生来说,自卑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刚入学的听觉障碍儿童尚未掌握语言,自我意识还未分化,因此他们对自己的生理缺陷并没有什么异常的体会。
随着年龄的增大及知识的增加,认为自己“不如他人”或“低人一等”。
1.2狂妄自大心理
学生这种建立在自我中心基础上的自尊,往往由于语言的障碍造成的知识经验
的贫乏而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冲动性,如果谁触发了他的自尊,他便会暴跳如雷。
1.3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不良的环境,教师和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使聋生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另一个原因是听力障碍影响了聋生对事物本质的准确认识。
可以认为,认识能力的偏缺是导致聋生逆反心理的关键原因。
1.4失衡心理
最直接的行为表现是“小偷小摸”。
自己的东西掉了,就把别人的东西拿来了;见到别人有好吃、好玩的东西,自己没有,就去偷来吃、玩。
这类学生认为自己没有的东西,别人有,是不公平的;有的则是出于好奇心而拿了同学的东西。
对他们来说,不认为这些行为是“偷”。
这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外因,社会上存在的假丑恶现象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学校没有及时开展规范教育,或虽然开展了这方面的教育,但方法不当;二是内因,听觉、语言的缺陷制约着他们对道德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制约着他们道德认识的水平,制约着他们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同时,来自社会的冷漠和歧视,自卑心理又是造成聋生心理失衡的基础。
2.造成聋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2.1自身因素
聋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因而自暴自弃,甚至甘居落后,严重时会丧失自尊心。
加之聋生的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的能力,不能理智地去分析和思考,自我控制能力差,造成了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心理问题。
2.2家庭因素
家长自身具有不良心理,行为不检点,作风不端正;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父母
关系不和谐,家庭气氛冷漠;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长采取专制粗暴或放任自流的态度;家庭主要成员变动,致使一些单亲家庭聋生缺少关爱,一旦遭到别人的嘲讽,更容易出现自卑、嫉妒、孤僻等心理,形成心理畸形发展。
2.3学校因素
校风学风不良、师生关系不和谐等,都会使聋生的心理压抑,焦虑,如不及时调适,就会造成心理失调,导致心理障碍。
2.4社会因素
聋生了解社会和环境只能凭视觉,他们看到周围人歧视的目光和人们的窃窃私语,会使他们感到被排除于社会之外。
3.如何对聋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1塑造健全的人格
人生观是价值的核心成份,由于各种原因使得有的聋生不能正确地认识生活的意义,有的则随遇而安,得过且过,对生活采取消极的态度。
作为从事聋生教育工作的教师,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则是我们教学工作的第一课。
它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可是由于听觉的缺陷,与之相反的自卑倒是困扰着大部分聋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
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对他们实行“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育原则。
聋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差一点,一旦遇到挫折他们往往更脆弱、更容易灰心
丧气。
教师应告诉学生,困难和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如何战胜困难和挫折,成为生活的强者。
3.2融洽师主感情
在我国的聋校中,聋生多数都在学校寄宿,长期生活于学校之中,他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健康心理的形成,都离不开教师。
融洽的师生感情是聋生较好接受教育的催化剂,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更要注意他们的心理需求,解决好他们心理上存在的困难,照顾他们,促进师生之间情感的培养,为更好地形成聋生健康的心理提供前提条件。
3.3提高认知水平
聋生由于个性差异较大,在各个方面会存在不同的困难与需求,这要教师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地心理辅导工作。
如帮助聋生克服学习上的心理障碍,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改进学习方法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有效的智力活动策略和自我监控智力活动的意志与技能;帮助聋生正视生理缺陷,增强他们面对现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知道如何正确面对家庭、学校和社会;帮助聋生自我认识、自我按纳和完善自我形象,养成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性格,增强竞争的意识,矫正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帮助聋生形成根据自己的实际和社会的需求正确选择就业的意向等。
除此之外,更需要对他们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如建立心理咨询室,家庭访问,制定个别聋生的心理矫正计划并实施等。
在对聋生进行认知水平的提高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他们正确评价自己,通过自身努力或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步建立心理的自我调控意识,并在实际的学习与生活中形成心理自我调控的能力。
3.4循序渐进,点面结合
聋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为学校,要始终把这项工作长久深入地开展下去,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聋生入学开始,在坚持从整体着眼,提高全体聋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同时,还要注重加强对部分聋生的个别心理问题的诊治,尽量使每一位聋生在心理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地发展。
总之,聋生和普通孩子一样,他们也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现实自我的需要。
但由于听力的缺陷,他们会遭遇到更多的困难,因此,聋生需要更多的关爱,需要家长和老师不断的鼓励和支持,需要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促进聋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夏凌翔(2007).心理健康教育
[2]施建军.(2012).残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现代特殊教育.2012(10).
[3]呼冬云.(2009).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甘肃教育.2009(2).
[4]孙岳广.(2005).试析造成聋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对策.特殊教育.2005(4).
[5]贾骄芳.(2007).谈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殊教育.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