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动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 两栖纲(Amphibia)(1学时)
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中次登陆的类群,从水生 到陆生的转变不仅是脊椎动物进化中最重要的一步, 也是最难的一步。
1
一、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
1、水陆环境的差异:
温度、密度、氧气、干湿度及环境的复杂性等方 面的差异。
2、从水生过渡到陆生面临的问题:
①如何适应陆地的温度变化 ②如何在陆地支撑体 重和运动 ③如何呼吸陆地上的氧气 ④如何防止 体表水分蒸发及吸水,如何在陆地繁殖后代 ⑤如 何适应陆地险恶的环境等问题。
原脑皮:大脑顶壁出现了一些分散的神经细胞, 形成最原初的脑皮。 感官: 幼体具有侧线,成体除了部分水栖种 类外侧线消失,嗅觉、视觉、听觉器官成为主 要的感觉器官。嗅黏膜位于鼻腔的背面,出现 犁鼻器,位于口腔顶部司味觉;视觉在水中为 远视,在陆上为近视;无尾类具有中耳:鼓室, 12 外有鼓膜,与耳柱骨相连。
7
8
4、呼吸特点:
水生种类和陆生种类的幼体用鳃呼吸和皮肤呼吸,陆生种 类用肺呼吸和皮肤呼吸。 肺的结构:一对中空、富有弹性的薄壁囊状构造,其内壁褶 皱程度不大,呼吸表面积不大。 咽式呼吸:
9
10
5、循环特点:
幼体心脏为一心室一心房,单循环;成体为一心室 二心房,不完善双循环。心脏由静脉窦、心房、心室 和动脉圆锥四部分组成。
(两栖类虽然既有体循环,又有循环,但由于心室不分隔, 在心室中多氧血和缺氧血有混合现象,属于不完全的双循 环。)
11
6、神经系统、感官特点:
脑分五部分:端脑(大脑,主司嗅觉)、 间脑(丘脑区)、中脑(视叶区)、后脑 (小脑)和髓脑(延脑)。大脑半球分化 比鱼类明显,出现原脑皮。小脑不发达。
二、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1、外形:
蠕虫形:无足目,四肢退化,尾短或无尾部,穴居生活。 鱼形:有尾目,尾部发达,水栖生活。 蛙形:无尾目,身体粗短,无尾部,且后肢较强大,陆 栖生活。
5
2、皮肤特点:
皮肤裸露,水生种类未角质化,陆生角质化程 度低,通透性强;富有皮肤腺或毒腺,保持湿润; 且富有血管;皮肤具有重要的辅助呼吸功能。富 有色素细胞,起保护、防光线和吸热作用。
3、无尾目:本纲最高级,分布最广,约2600种,我国172 种。
特点:成体无尾,皮肤裸露,富黏液腺或毒腺,体宽短,四肢发达, 善跳,鼓膜明显。 例:蟾蜍科、雨蛙科、蛙科、姬蛙科、树蛙科等。
18
19
20
21
22
23
四肢 无足目 退化
尾巴 极短
胸骨 无
肋骨 有
代表动物 鱼螈
无尾目 有
有尾目 有
3
4、两栖动物适应陆生的不完善的特点:
①皮肤角质化程度低 (仅是表层1-2层细胞轻微角 质化),不能完全防止水分蒸发,所以还不能离开 潮湿环境。 ②不能在陆地繁殖,必须回到水中生殖,卵子在 水中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和生活。 ③五指型附肢较原始,四肢不能将躯体抬离地面, 运动能力不强。 ④肺呼吸不够完善,还必须有皮肤辅助呼吸。 ⑤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休眠的习 性。 4
肺皮呼吸:
6
3、骨骼特点:
特点:脊柱分化为颈椎、躯椎、荐椎和尾椎;颈椎一枚,头部不 能转动;肋骨发育不良(短小或无,且不与胸骨相连),椎体前 凹、后凹或双凹;开始出现五指型附肢。 五趾型附肢:陆生脊椎动物动物四肢较强大,一般具有五趾,且具有
多支点的杆杠运动的关节,不仅整个附肢可以相对躯体做运动,而且附肢 的各部分彼此可做相对的杆杠运动,陆生脊椎动物的附肢称之为五趾型附 肢。






青蛙
大鲵 、蝾螈
பைடு நூலகம்24
四、两栖类的起源和演化
古总鳍鱼(骨鳞鱼)—→鱼头螈(已知最原始的坚头 类)—→古两栖类—→现存的两栖类
25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肺皮呼吸、咽式呼吸、变态、变温动物、 休眠、五趾型附肢 2、两栖动物从水生过渡到陆生面临哪些问题?两栖动物 初步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是什么?其不完善的特点有哪些? 3、简要总结两栖动物躯体结构的主要特征。 4、两栖动物有哪些主要目?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17
三、分类和举例:
1、无足目:两栖类最原始又特化的类群,行穴居生活。
特点:外形似蛇,尾短或无尾,无四肢和带骨;退化的骨质鳞陷在真 皮之内;听觉、视觉退化,眼睛隐于皮下。 1科:蚓螈科,150种。例:鱼螈
2、有尾目:
特点:终生水栖,少数变态后离水而栖于湿地;体圆柱形,尾发达, 多数具四肢,有些具侧线。 300种。 例:小鲵、大鲵、肥螈,蝾螈等。
26
13
14
7、生殖发育特点:
多数体外受精,均有幼体阶段,发育需变态,不能离 开水。
发育中有变态现象: 幼体:水生 1) 以鳃呼吸 2) 具侧线器官 3)无五趾型附肢 4)一心房、一心室 单循环
成体:陆生 以肺呼吸 侧线器官退化 有五趾型附肢 二心房、一心室 不完全的双循环
15
16
8、变温动物(外温动物、冷血动 物):
变温:动物代谢水平低,神经体液调节能力弱,保温 散热能力差,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休眠:环境恶化是,动物体通过降低代谢水平进入麻 痹状态,待环境改善时重新活动的现象。是对不良环 境的适应。
环境温度是两栖类生存中重要条件之一,当温度降低到7-8℃时, 大都进入冬眠状态。环境温度过高,则进入夏眠状态。
(这些问题在动物进化历程中,从两栖类到哺乳类,不断 地加以解决,且逐步地完善。)
2
3、两栖动物初步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
①发展肺呼吸,用肺呼吸空气中的氧气;随呼吸 系统的改变,循环由单循环进化为不完善双循环。 ②皮肤初步角质化,一定程度上防止水分蒸发。 ③发展五趾型附肢,使之能在陆地上支撑体重及 推动身体爬行。它是从总鳍鱼的偶鳍发展来的。 ④发展适应陆生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尤其听觉器 官,发展了中耳(鼓膜和听小骨),大脑半球完 全分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