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要素禀赋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对新古典贸易中
只有自由贸易才能产生福利的观点提出了置疑, 认为在一国国内要素自由流动条件下,该国对 其使用相对稀缺要素的生产部门进行关税保护, 可以明显提高稀缺要素的收入。斯托尔珀—— 萨缪尔森定理的基本思想是:关税提高受保护 产品的相对价格,将增加该受保护产品密集使 用的要素的收入。如果关税保护的是劳动密集 型产品,则劳动要素的收入趋于增加;如果关 税保护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则资本要素的收 入趋于增加。
假定 8 :消费者偏好相同假定。假定两国 消费者对两种商品偏好相同。消费者偏好可 以用一组常规的(即凸向原点)的社会无差 异曲线表示。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在形状 和位置上一致。在假定7、8的基础上,要素 禀赋的两种计量方法是确定一致的; 假定 9 :资源充分利用假定。假定两国在 贸易前后都能生产出最大可能的产量,生产 点总是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国际贸易虽然能提高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
但是并不对每一个人有利,一部分人在收 入增加的同时,另一部分人的收入却减少 了。国际贸易会对一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 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这也恰巧恰恰是为什 么有人反对自由贸易的原因。
里昂惕夫反论(The Leontief Paradox)
按照H—O定理,一个国家应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裕的生 产要素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美国作为一个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 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投入 - 产出分析方法,用统计 数据分析美国的对外贸易,发现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 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一节结论在理论界引 起了巨大的震动,成为一个难解的谜,被称为“里昂惕夫 之谜”或“里昂惕夫反论。
劳动熟练说 (人类技能说)
该学说主要是解释里昂惕夫之谜 由里昂惕夫自己提出,后由美国经济学家基辛加 以发展。里昂惕夫认为: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 是其它国家工人的3倍。因此在劳动以效率单位衡 量的条件下,美国就成为劳动要素相对丰富,资 本要素相对稀缺的国家。 基辛研究结论为:资本较丰富的国家倾向于出口 熟练劳动密集型商品,资本较缺乏的国家倾向于 出口非熟练劳动密集型商品。 这种解释违背了H-O理论中劳动同一性假定,也 夸大了美国工人的劳动效率(有人已证明最多为 1.2-1.25倍)
1966年部分国家的要素禀赋
国家
资本/劳动(每个 劳动力比美元数) 资本/土地(每 公顷土地比美元 数) 劳动 / 土地(每公 顷土地比劳动人 数)
澳大利 亚 巴 西 加 大 拿
7415.5 1151.6 10583.1 3358.5
67.2 42.8 198.0 5286.5
0.009 0.038 0.019 10574
3.3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主要结论
1)每个区域或者国家利用它的相对丰富的生产要 素从事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利 用它的相对稀少的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生产,就处 于不利的地位。因此,每个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 际贸易体系中生产和输出前面那些种类的商品, 输入后面哪些种类的商品; 2)区域贸易和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 即各个地区间或者国家间的商品价格不同 3)商品贸易一般趋向于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 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别,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 和要素价格的均等化
人力资本说 由美国经济学者凯南等人提出的。认为劳动是不 同 质的,表现为劳动效率的差异,高劳动效率和熟练 劳动归根到底是一种投资的结果,是资本支出的产 物。国际贸易商品生产所需的资本应包括有形资本 和无形资本,即人力资本。如果把熟练技术劳动的 收入高出简单劳动的部分算作资本并同有形资本相 加,经过这样处理之后,美国仍然是出口资本密集 型产品。 用对人力投资的差异来解释美国对外贸易商品 结构是符合赫-俄原理的学说。但困难在于难以具 体衡量人 力资本的真正价值
第3章 要素禀赋理 论
要素禀赋理论最早由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和俄林(Bertil Ohlin)提 出,经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等 人加以完善。要素禀赋理论在理论和 实际运用中的成功使其在20世纪前半 叶——70年代末这段时期内成为国际 贸易理论的典范,至今仍在国际贸易 中占据重要地位。
要素丰裕或要素稀缺程度一个相对的概念,
它与一个国家实际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量有 很大区别。 要素丰裕度是指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种 要素供给的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 例,其相对价格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价格。 衡量要素丰裕的程度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 以生产要素的供给总量来衡量;二是以生产 要素的相对价格来衡量。总量法只考虑要素 的供给,而相对价格法考虑了要素的供给和 需求,相比来说相对价格法较为科学。
3.2 模型假设
赫克歇尔、俄林认为国际贸易建立在生产要素 禀赋的基础上,即使生产技术相同,只要两国 要素禀赋条件不一,就仍存在国际贸易的可能 性,带来国际贸易利益。 赫克歇尔 — 俄林模型建立在以下严格的假定之 上: 假定 1 : 2×2×2 假定。假定只有两个国家,两 种商品X、Y,两种生产要素K、L。这一假定使 现实经济简单化,有利于分析问题; 假定2:自由贸易假定。假定没有运输成本、关 税以及其他限制商品自由流动的障碍;
技术差距理论(技术间隔说)
该理论由美国学者波斯纳于1959年提出。后由格鲁伯、弗 农等人进一步论证。该理论认为,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生产 要素,并且实际的科技水平一直在提高,但是在各个国家 的发展水平不一样,这种技术上的差距可以使技术领先的 国家具有技术上的比较优势,从而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 随着技术被进口国的模仿,这种比较优势消失,由此引起 的贸易也就结束了。 人力资本是过去对教育和培训进行投资的结果,而技术是 过去对研究与发展进行投资的结果,因此技术可以作为一 种资本或独立的生产要素。这样各国技术上的差距就使得 技术资源相对丰裕的或者在技术发展中处于领先的国家, 有可能享有生产和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 在某种意义上(将技术作为生产要素),技术差距论完全 可以与H-O原理相衔接。
假定 3 :要素流动性假定。生产要素只能 在一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自 由流动。因而,国内劳动力和资本收益相 等,国家间由于要素流动障碍可能存在要 素收益的差异; 假定 4 :完全竞争假定。假定两个国际的 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实现完全竞争。参 与市场交易的供给者、需求者众多,生产 要素、商品是同质的,具有完全信息。在 长期内完全竞争市场商品的价格等于生产 商品的边际成本,同时等于商品的边际收 益;
Intensity)是指生产某种商品 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 要素密集度主要通过两种产品中投入的生产要素 比如资本-劳动比率比较而确定,与生产要素的绝对 投入量没有关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般来说, 如果某一要素投入比例大,可以称该产品为该要素 密集程度高。并根据产品生产过程中投入比例最高 的要素种类不同,将产品分为若干种类型。如:生 产纺织产品投入劳动比例最大,则称之为劳动密集 型产品;生产电子产品,资本投入比例最大,则称 之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3.4要素禀赋理论的拓展
赫克歇尔 — 俄林定理的结论显然是要素禀 赋差异引起国际间自由贸易。然而,斯托 尔珀和萨缪尔森却发现,在某种条件下, 一国采取保护贸易的措施也能使实际收入 趋于增加。
1941年美国经济学家斯托尔珀和萨缪尔森合写的 《保护主义与实际工资》 (“Protection and Real Wages”,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9 (1941), 第58-73页) 一文中提出关于关税对 国内生产要素价格或国内收入分配影响的一种 西方经济学理论,被称之为斯托尔珀——萨缪 尔森定理(The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斯托尔珀和萨缪尔森研究了关税对收入分配的 影响,并把其研究结果扩大到一般国际贸易对 收入分配的影响。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证明了:实行保护主义会提高一国相对稀缺要 素的实际报酬,或者说,保护主义会提高进口 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
保on ) 1915 年 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加里城。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1935 年芝加哥大学学士、 1936 年 哈佛大学硕士、 1941年哈佛大学博士。其博士论文《经济理论的运 营 意 义 》 ( The Operation Significance of Economic Theory)获哈佛大学威尔斯奖。` 在1947 年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学会会长保罗 . 道格拉斯 把美国第一届克拉克奖章授予萨缪尔森,并预言萨 缪尔森将在经济学领域前途无量。1970年萨缪尔森 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萨缪尔森曾任麻省理工学院 经济学助理教授、副教授、经济学教授、客座教授, 1945 年 任 弗 莱 契 法 律 与 外 交 学 院 ( Fletcher School of Law and Diplomacy )国际经济关系教 授。此外,萨缪尔森还曾担任美国计量经济学学会 会长、经济学学会会长、国际经济学学会会长和终 生荣誉会长,以及一系列政府机构和公司任经济顾 问和研究员。
假定 5 :规模收益不变假定。假定两国在两
种商品的生产上保持规模收益不变。产量增 加的比例等于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比例。 f(tK、tL)= tf(K、L); 假定 6 :技术相同假定。假定两国具有相同 的技术水平,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投入同 样数量的生产要素生产同等数量的某种商品。 强调技术不是不变,而是,两国生产同种商 品的技术保持相同; 假定 7 :要素密集度假设。假设两种商品的 要素密集度不同,一种为劳动密集型,另一 种为资本密集型。由于两个国家生产同种产 品的技术相同,生产函数相同,所以同种商 品在两个国家密集度是相同的。没有要素密 集型转变的情况;
赫克歇尔(EliFilip.Heckscher,1879-1952)
瑞典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史学家,乌普萨 拉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斯德哥尔摩商学院 经济统计学教授和斯德哥尔摩学院经济史 教授。作为瑞典著名经济学家,赫克歇尔 以其杰出的生产要素禀赋论闻名于世。 俄林(Bertil Ohlin,1899-1979)瑞典著名经 济学家和政治学家,并以《贸易理论》获 经济学博士学位,是当代瑞典学派的奠基 人和主要代表人物。1977年俄林获诺贝尔 经济学奖。1917-1919进入斯德哥尔摩商学 院学习,师从赫克歇尔。
日 本
香港地 区
美 国
1368.5
10260.9
90739.1
1058.6
66.308
0.103
美国是资本拥有量最多的国家,
但是如果以资本/劳动的比率衡 量,加拿大的资本要素比美国更 丰裕,如果以资本土地的比率来 衡量,香港地区的资本丰裕度远 远高于美国。
3.1.2要素密集度
要素密集度( Factor
3.1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假设前提
3.1.1要素禀赋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 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的或使用的主要手段, 通常指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如果加 上企业家才能则称之为四要素。 要素禀赋( Factor Endowments )是指一个 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资源状况。在新古典经济 中,对生产有重要影响的生产资源为土地、 劳动和资本。国家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并不 是指生产要素的绝对量在两个国家不同,而 是指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量在两个国家不同。
赫克歇尔和俄林所运用的分析工具是 由新古典经济学所建立起来的等产量 线、无差异曲线、生产可能性边界等, 该理论也被称之为新古典贸易理论。 新古典贸易理论与古典贸易理论相比, 不仅在于它承认比较利益是国际贸易 发生的基本原因,更重要的是它找到 了比较利益形成的源泉,即贸易双方 要素禀赋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