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闭关守国”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及其历史教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闭关守国”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及其历史教训

曾凡伟

(厦门大学医学院药理学)

摘要:清朝“闭关守国”政策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灾难,直到近代它的阴魂还未彻底消散,有时还会影响到我们民族的前进所以,研究弄清这一时期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经过、后果和教训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闭关守国,清朝,教训,社会发展

恩格斯说:当国家权力沿着经济发展的相反方向起作用的时候,“能给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害,并能引起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同时,马克思曾说过,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是欧洲资产阶级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千古传颂的三大发明正是古代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它昭示着古代中国在长期的对外交往中遥遥领先于世界的无可争辩的事实。

但在清代,东西方的历史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此以前,中国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而此以后,却逐步变成落后了。其由先进到落后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清政府执行了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灾难,直到近代它的阴魂还未彻底消散,有时还会影响到我们民族的前进。所以,研究弄清这一时期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经过、后果和教训是非常重要的。

一、闭关政策的社会历史根源

“闭关”一词的含义是指关闭城门,闭关政策指的就是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交通、贸易的政策。其实,这种政策不仅限于对外贸易和外交领域,而且在经济、文化上都带有与世隔绝和盲目排外的倾向,清政府为何要闭关?

第一,清政府依然遵循重农抑商政策。

中国出现了唐朝对外贸易的繁荣时期,那时,中国对到唐朝的外国商人以优惠条件,丰富了自己的经济文化,促进盛唐局面的早一步到来,只可惜后人没继承这一点,明朝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而政府却长期实行禁海。清朝统治中国以后,康熙曾亲绘“耕织图”,雍正一再颁布“劝农诏,重申古代”重农抑末之意,可以说,闭关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对外的自然延续,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封建经济。自明朝中后期起,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闭关政策就不再是合理的,它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清统治者妄图隔绝人民与外界的联系,以利于专制统治。

清朝企图通过“海禁”、“闭关”,将国内汉人与外界完全隔绝,以防止他们内外联结,形成反清力量。清廷曾严令在南洋一带的华侨,限三年回国,否则“,不得复归故土”。华侨回来了,又被歧视“。一个从海外归国的商人很可能被逮捕审讯,甚至说他私通外番而被判为汉奸,杀掉脑袋”。对在国内居住的人民,

特别是汉族人民,则严禁与外国人有所接触,甚至对略通外语的人也要横加迫害。第三,防止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

十六世纪以后,西方殖民主义者远来东方,就是为了掠夺。它们在中国沿海一带烧杀抢劫,侵犯领土和主权,犯下了大量的侵略罪行。此后,它们之间为了争夺在华利益,又不断发生纠纷,对我国东南沿海的秩序是一种扰乱。中国澳门、台湾相继被占,北部黑龙江流域多次被犯,这些,都迫使清朝政府不得不采取防卫措施。

二、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过程

(一)海禁政策。

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并下令在福建、广东、浙江、江南、山东、北直隶六省实行迁海,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迁出之地焚其房屋,荒其土地,以防居民出海。(二)四口通商。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统一台湾后,开始开放海禁,允许中国商民出海贸易,并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但规定禁止炮械、军器、火药、硝磺的贸易。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因为担心本国商人到南洋勾结海寇进行反清活动,除东洋贸易外,严禁中国商人至南洋贸易,只许外商来华贸易。雍正五年(1727年)解除这项禁令,至乾隆十二年(1747年)又复行禁止。

(三)一口通商。

后来,因发现到宁波的英国商船数量不断增加,并带有大量武器,清政府担心“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粤海关志》卷8),遂以“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清高宗圣训》卷281)为由,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下令停止厦门、宁波、云台山等港口的贸易,只留广州一个港口与外商贸易,并规定外商不得直接与官府交往,由“广州十三行”办理一切有关外商的交涉事宜。对出口货物的品种也加以限制,除原先规定的不许军火出口外,粮食、五金、书籍也严禁出口,丝茶的出口品种和数量也有一定限制。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又制定

《防夷五事》,规定外国商人在广州必须住在政府指定的行商的会馆中,并不许在广州过冬,中国商人不得向外国商人借款或受雇于外商,不得代外商打听商业行情。

三、闭关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一,闭关政策使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生产和技术的发展。清朝闭关政策还严重地阻碍及其他主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在中国出口货物中占有很大比重的茶叶,主要产于福建、安徽等地,清政府不准就近从海上出口,

必须经陆地运往广州再出口,经长途运输不仅时间长,茶叶容易变质,而且被沿途的关卡层层敲诈勒索,又增加成本,这对茶叶生产的发展显然是个障碍。

第二,闭关政策也妨碍了中国人学习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人类的科学文化,总是在互相渗透、互相交流中前进的,清政府对西方国家,却是闭目塞听,不愿意学习,不愿意了解,甚至舍其所长而取其所短。知识分子依然死守旧例旧制,埋头八股,脱离现实,与世隔绝,可悲的不是我们的落后,可悲的是我们把自己锁在一个自己编织的美好世界里不能自拔。

第三,闭关政策还严重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生成。自明朝中叶后就闭关了,至清更为严厉,死死地卡住对外贸易,限制造船出海,资本的原始积累,国内工商业的发展,在闭关政策下是何等艰难,这样的环境之下资本主义萌芽何以茁壮成长?另外,清统治闭关国门是防止外国人“滋扰生事”,却阻断了中国与外国之间的商品贸易往来,使原本的稀疏的资本生产不复存在,这种办法是狭隘的、落后的。闭关国门只能使自己在经济上不断萎缩。没有起到抵挡外国“滋扰生事”的作用。第四,闭关政策对西方殖民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闭关政策对外国人的侵略者的活动,具有一定自卫作用,但这些规定不是长久的,更不是防止侵略的有效办法。资本主义的本性就是要侵略别国,中国能不能抵抗住外来侵略,而决不能依靠这种政策来改变侵略者的本性,又不能阻碍侵略国家力量的增长,只能作茧自缚,阻碍中国的发展,扼杀中国的生机和进取精神。综上所述,闭关政策是封建专制和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其目的就是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阻止封建经济解体,它使中国丢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使中国与世隔绝,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交流,它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同时也是清王朝逐渐走向灭亡。以史为鉴,任何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必须顺应历史潮流,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的技术,同时要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好印正了这一点

四、从闭关锁国政策中吸取教训

在世界日益开放的形势下,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确导致中国的发展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近现代经济落后的首要原因。但是,闭关锁国政策在实行之初的确起到过民族自卫作用,对保持清初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有积极意义。“满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对防止西方殖民主义的扩张,防止西方的渗透和侵略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8]因此对其评价,尤其是对清初统治者实行该政策的评价一味地批评责备似乎是求全责备的。

首先,从上述清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来看,清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有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清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一来有利于其政权的巩固,保证国内有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发展经济和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