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2024年不同介入方式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对比研究和预后分析》范文
《不同介入方式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对比研究和预后分析》篇一不同介入方式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对比研究与预后分析一、引言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见于老年人,由于其胆汁流出受阻导致皮肤发黄,消化道功能紊乱等病症。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多种介入治疗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中。
本文旨在对比不同介入方式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预后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二、方法本研究选取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四组:内镜治疗组、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组、胆道支架植入术组及保守治疗组。
对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
三、结果1. 治疗效果内镜治疗组和胆道支架植入术组在短期内缓解黄疸症状方面效果显著,患者黄疸消退时间较短,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PTCD组患者黄疸消退时间较慢,但总体效果较好。
而保守治疗组患者黄疸消退缓慢,病情恶化较快。
2. 并发症发生率内镜治疗组在操作过程中易引发胰腺炎等并发症,而胆道支架植入术则可能导致支架移位、再次梗阻等并发症。
PTCD组和保守治疗组则可能因长时间黄疸导致的其他并发症风险较高。
总体来说,各组并发症发生率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3. 预后分析经过长期随访发现,内镜治疗组和胆道支架植入术组患者的生存期相对较长,预后较好。
PTCD组患者生存期略短于前两组,但总体预后尚可。
保守治疗组患者生存期较短,预后较差。
四、讨论不同介入方式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各有优缺点。
内镜治疗和胆道支架植入术在短期内可迅速缓解黄疸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可能引发一定程度的并发症。
PTCD作为一种姑息性治疗手段,虽然黄疸消退时间较长,但总体效果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
而保守治疗则因病情恶化较快,预后较差。
在预后方面,内镜治疗和胆道支架植入术因能迅速缓解黄疸症状,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从而提高生存期和预后质量。
而PTCD虽然短期内效果略逊于前两者,但总体预后尚可。
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护理_0
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护理标签: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护理经皮经肝胆道外引流术(简称PTCD)在临床开展已近30年,我科与介入放射科配合开展PTCD已近10年,主要用于梗阻性黄疸的姑息性治疗。
由于该技术能有效解除梗阻性黄疸的梗阻症状,为手术赢得宝贵时间,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延长恶性肿瘤患者的寿命,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1],因此PTCD的临床应用越来越普及。
2000年8月~2013年4月我科为8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施PTCD,临床效果良好。
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86例,男39例,女47例,年龄36~87岁,平均62岁。
其中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8例,肝门肝细胞癌侵及膽道6例,肝门胆管癌31例,其他肿瘤肝脏转移伴梗阻性黄疸4例,胆囊癌伴梗阻性黄疸2例,胆管结石伴梗阻性黄疸25例。
有26例恶性肿瘤患者经过外科手术治疗,有病理诊断为依据。
临床均表现为腹痛、腹胀、高热、黄疸进行性加重、皮肤瘙痒、食欲减退、消瘦、恶心、呕吐、等。
1.2 手术方法术前先行CT检查或MRCP检查,以了解胆道梗阻的部位及胆管扩张情况。
常规消毒、铺巾后,应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X线透视下确定进针点,嘱患者屏气后迅速进针进入肝脏,一定要避免穿刺针划破肝包膜表面,进针到达预定深处后,嘱患者平静呼吸,退出针芯,用5ml注射器抽稀释的造影剂,边注入边后撤穿刺针,直至胆管显影,成功后继续加注10-20ml造影剂,至主要胆管显影。
确认穿刺位置合适后送入细导丝至胆道远端,经逐级扩张穿刺通道后,顺导丝置入引流管,撤除导丝后注意观察引流液体的颜色、性状,同时抽取一针管胆汁作细菌培养。
置管成功后仔细固定好引流管,严防脱出、折叠。
2 术前护理2.1 心理护理由于本组患者长期受疾病折磨,高热、疼痛、皮肤瘙痒常致患者彻夜难眠,患者基本上处于烦躁、易怒等负性情绪状态。
护士应着重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对持续外引流的不接受。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见于胆道癌或胰腺癌等恶性肿瘤的晚期,导致黄疸、上腹痛和恶心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预后。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治疗手段的进步,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也逐渐得到了改善和创新,本文将对其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一、内镜治疗内镜治疗是一种无创的治疗手段,通过内窥镜操作,在胃肠道内直接作用于胰胆管系统,常见的内镜治疗包括胆管内支架置入、胆道括约肌切开术(ES),以及胆囊引流术等。
1、胆管内支架置入胆管内支架置入是一种介入式治疗方法,通过内镜将支架放置于肝内或肝外的胆管狭窄处,以保持胆管通畅,有效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症状。
目前,内支架的种类包括金属支架、聚环酯支架和自展式支架等,其中金属支架是最常用的种类。
2、胆道括约肌切开术(ES)ES是一种通过内镜操作放置支架的治疗方式。
相比内支架置入,ES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切开胆道括约肌,增加内支架的留置时间,从而减少再次梗阻的发生率。
同时,ES还可同时进行黄疸原因的活检,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3、胆囊引流术胆囊引流术通常是针对于胆管结石或胆囊梗阻引起的黄疸,通过内镜将胆管直接引流至胆囊内,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则较少采用胆囊引流术。
二、外科手术治疗1、胆道解剖复原手术胆道解剖复原手术是一种治疗胆管结石、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手术方法,其主要作用在于修复胆管通畅,并可同时摘除癌肿等患病部位。
但由于其较高的手术风险和较长的术后恢复期,一般只在特殊情况下使用,如癌瘤部位较小,患者身体状况好等。
2、胰十二指肠切开术胰十二指肠切开术是一种可行性较高、风险较低的手术方法,可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症状并减少死亡风险。
该手术的主要作用在于切开胰头和十二指肠间的组织,以缓解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疸和胆汁淤积等症状。
三、介入放疗介入放疗是一种以介入手段将放射性物质置于肿瘤部位进行治疗的方法,可减少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具有一定的疗效。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恶性梗阻性黄疸(M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MOJ)是由于肝外胆管的阻塞而引起的黄疸。
常见原因是胆道结石、胆管癌、胆囊癌、胰头癌等。
MOJ患者严重程度参差不齐,病情发展迅速,危及患者的生命。
治疗MOJ的方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对于某些患者,还需要探索和改进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对于MOJ患者,应优先采取基础治疗。
包括清除内毒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营养平衡、防止感染等。
此外,为了预防胰腺炎和急性胰腺坏死的发生,可以使用胰酶抑制剂,减轻胰腺的分泌功能。
内镜治疗内镜治疗是治疗胆道梗阻的有力工具。
对于MOJ患者,内镜治疗通常包括放置胆道支架和行胆管引流术。
放置胆道支架是通过胆道内镜将支架放到梗阻部位,以保持胆管通畅。
行胆管引流术则是通过胆道内镜将导管插入胆管,并排空胆汁,以减轻黄疸和疼痛。
外科治疗对于不能通过内镜治疗或内镜治疗无效的MOJ患者,外科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手术包括胆管憩室切除、胆管狭窄切除、胆管部分切除、肝切除等。
或者更常见的是Whipple手术,即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手术前需要进行术前评估,以确定患者的手术可行性。
新兴治疗方法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MOJ的方法。
介入治疗是通过血管介入技术和医用影像学设备,将导管放入肝动脉,输送肝内化疗药物和放射性微粒,直接杀死肝癌细胞。
该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复发率低、治疗效果好的优点,可以有效治疗MOJ患者。
总之,MOJ是一种常见、危险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基础治疗、内镜治疗、外科治疗和介入治疗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式,并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摘要】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
方法对2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及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术(PTIBS)或结合局部动脉化疗术,所有患者均经B超、CT或MRI明确诊断,并确定梗阻部位。
结果 23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外引流管及支架置入术。
术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均明显下降。
术后23例患者黄疸消退满意;16例黄疸消退,置入内支架术后4周在DSA下行局部灌注化疗术。
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外引流加内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方法,结合局部动脉灌注化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胆管梗阻介入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常由于胆管癌、胰头癌、原发性肝癌、肝脏转移瘤、肝门淋巴结转移等压迫和侵及胆管所致,外科手术切除率低,预后较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1]。
患者常由于早期诊断困难而失去手术机会,随着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发展,经皮肝穿刺引流术加内支架置入术作为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治疗手段,具有安全、简便、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疗效显著等优点,近年来已被临床医师和患者所认知和接受。
可缓解黄疸,改善由于梗阻性黄疸引起的种种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2]。
现将我们进行的23例资料完整的外引流加内支架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33~84岁,平均64岁;其中胰头癌3例,胆囊癌2例,肝门部胆管癌18例。
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小便赤黄、白陶土样大便、全身瘙痒、乏力纳差、恶心呕吐。
术前均经B超、CT、MRI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术前均查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和生化检查,心电图。
术前给予安定10mg肌注,术中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穿刺器械包括胆道穿刺套盒,超滑导丝、超硬导丝、5F Cobra或猎人头造影导管:内支架用10例。
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PTCD胆道内支架引流术适应症
1. 适合各种阻塞性黄疸,尤其适合于恶性病变 2. 黄疸患者经外引流1-2周,全身状况改善 3. 导丝能通过狭窄段 4. 经皮穿刺点到胆管狭窄段的引流路径合适
PTCD手术的方式
1. 外引流
内外联合引流
内引流:内涵管、金属内支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梗阻严重,导管不能通过 狭窄段,胆汁全部引出体外
6、 外引流者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打折、扭曲, 观察胆汁的引流量、性质及全身情况,记录每日引 流物的量和性状;术后适当变换体位,以利胆汁引 流;注意防止引流管滑脱,如有特殊情况及时与医 生联系
7、 加强皮肤的护理:黄疸病人常出现皮肤瘙痒, 应修剪指甲,防止抓破皮肤而至症状加重,每天用 温水擦浴更衣,禁用肥皂、碱性溶液,防止碱性物 质刺激皮肤而使症状加重。
3、 饮食护理: 术后如果没有恶心、呕吐,可以少量清淡饮 食;部分患者会有恶心、呕吐,就先不要吃东西,第二天 再从少量清淡饮食开始。宜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大量 维生素、宜消化食物,增强营养。忌食肥肉、油煎、油炸 的高脂类食物以及浓茶、咖啡、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使 用高纤维食物,以防支架管腔堵塞。
• 2. 梗阻性黄疸对肝脏的影响:梗阻性黄疸常常导致肝功能不全,内毒 素血症(发生率24%-81%),肝枯否氏细胞功能障碍,胆汁性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 3. 梗阻性黄疸对胃肠道的影响:应激性溃疡(发生率5.8%-15.3%)— 黄疸致胃粘膜屏障功能破坏、胃粘膜缺血,肠道细菌移位。
• 4. 梗阻性黄疸对心血管的影响:胆汁的毒性作用引起心肌收缩无力, 心输出量减少,心率减慢、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功能衰竭;
2、 介入治疗:常见的有经皮肝穿胆道造影、 胆汁引流术、胆道内支架植入术等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及护理
术前护理
• 术前向病人说明手术的目的、意义及术中 注意事项,争取病人密切配合
• 皮肤护理:勿搔抓 • 术前常规做造影剂过敏试验。 • 术前禁食4小时 • 术前半小时肌注安定10mg • 术前用物准备:造影剂、2%利多卡因、肝
素、生理盐水
.
PTCD的器械准备
• 穿刺针:COOK18G针,套管针 • 导丝 • 扩张球囊导管 • 胆道引流管
.
.
.
.
PTCD的术后常规护理
术后需卧床24小时,每2小时观察血压和脉搏1 次,观察1日
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腹痛及上腹部有无进行 性增大的肿块及腹膜刺激征
注意观察体温,术后3天每日测体温4次,遵医 嘱应用广谱抗生素、止血药和维生素K,注意 补充电解质3-5日,必要时给予输血
观察皮肤、巩膜黄染情况及患者精神状态改善 情况
对这些少见并发症应警惕,及时发现, 采取措施,减少死亡率
.
带管出院指导
长期保留外引流管的自我护理: 避免提取重物或过度活动,以免牵拉引
流管而致脱出。 尽量穿宽松柔软的衣服,以防引流管受
压。 忌盆浴,沐浴时用塑料薄膜覆盖引流管
以防增加感染机会。
.
带管出院指导(续)
隔日用抗生素盐水冲洗一次,严格无菌 操作,以防逆行感染
.
.
效果
• 据Nayakama报道,恶性肝外胆管梗阻行根治术 或姑息手术,术前行PTCD使血清总胆红素低于 86µmol/L,可使手术死亡率由28%降至8%。由 于PTCD简单实用,创伤性相对小,成功率高, 疗效显著、迅速,可重复操作,可做长期胆汁 引流,使之成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重要治疗手 段,甚至部分取代了外科手术治疗,成为恶性 梗阻性黄疸姑息性疗法的最佳选择
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讲课课件
• 剑凸下入路进针时向右侧指向肝门区穿刺.胆管 造影的标志为一管道持续显影,并缓慢流动形成 树枝状管道.在千叶针穿刺成功后,不要给予扩 张和留置引流管,应尽量推注脚多稀释造影剂, 全面了解肝内胆管扩张情况,判断梗阻部位和梗 阻类型。
(PTCD)胆汁引流适应证
• 不推荐 • 1.肝内外胆管不扩张,胆红素增高明显。 • 2.血清胆红素<4mg/dl(60μmol/l) • 3.恶液质或KPS≤20分
PTCD术前准备
• 术前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使凝血功 能的到良好的纠正。
• 术前可给予病人一定量的口服或静滴广 谱抗生素1—2天,如疑有胆道感染应加强 抗生素的应用。
高位梗阻性黄疸
Bismuth 将肝门 区肿瘤 根据其 胆管梗 阻部位 不同分 为4型
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定性诊断
• 实验室检查 • 影像学诊断
实验室检查定性诊断
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定性诊断如 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恶性病变的 患者一般低于良性病变的患者。谷丙 转氨酶,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恶 性病变高于良性病变,这与胆道梗阻 的时间长短程度以及肝细胞受损的程 度和恶性肿瘤的本身消耗有直接关系 。某些肿瘤标志物对黄疸的定性诊断 具有决定作用。
• 肝总管长约2—4cm,胆囊长约8—12cm,宽约3— 5cm,胆囊管长约3—4cm,直径约0.3 ,颈部有螺 旋襞,为结石易嵌顿部位。
• 胆总管长约4—8cm,直径0.6—0.8cm,依次为十 二指肠上段、后段、胰腺段、壁内段,末段与 胰管汇合成肝胰壶腹,开口与十二指肠大乳头 。
胆道正常解剖
胆道正常解剖
肝总管上端梗阻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以导致肝脏功能衰竭和其他并发症。
治疗进展通常包括对梗阻的治疗、黄疸的管理和并发症的预防。
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手术或介入放置支架来解除梗阻。
手术通常是选择肝切除术或胆管手术,而介入放置支架则是通过内窥镜或X射线引导下将支架插入梗阻部位来维持胆汁流动。
梗阻解除后,患者可能会需要进一步的药物治疗,如抗生素和抗炎药。
黄疸的管理主要包括监测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和症状的改善。
一旦梗阻解除,黄疸通常会逐渐减轻。
对于严重的黄疸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如血液透析或血浆置换,以帮助消除体内的胆红素和其他代谢产物。
对于并发症的预防,主要包括液体管理、营养支持和防治感染。
由于恶性梗阻性黄疸可以导致体内液体丢失和蛋白质分解,患者可能需要接受补液和营养支持,如静脉输液和肠外营养。
患者可能还需要接受抗生素治疗,以预防和治疗感染。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进展主要包括解除梗阻、黄疸的管理和并发症的预防。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梗阻的性质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尽早诊断和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非常重要的,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高龄患者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
高龄患者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目的评价介入治疗高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价值。
方法25例70岁以上的患者全部接受了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及(或)胆道支架植入术。
术后1、2周复查血生化,分析总结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介入治疗在全部患者中均取得了技术成功,所有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获得了明显缓解和有效控制,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部分患者出现局部疼痛、少量出血、发热等,经处理均很快恢复正常。
未发生与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
结论介入治疗是高龄阻塞性黄疸患者治疗的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标签:介入放射学;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胆道支架置入术恶性梗阻性黄疸常由胆管癌、胆囊癌、胰腺癌以及转移性肿瘤等所引起[1]。
进一步发展可继发胆道感染、肝功能衰竭等,威胁患者生命。
及时、有效地解除胆道梗阻,是使患者获得进一步治疗肿瘤的机会、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的重要手段。
高龄患者往往没有外科手术机会,介入治疗风险也较大[2]。
现将本院介入科近三年来治疗的高龄梗阻性黄疸患者25例进行分析总结,探讨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70岁以上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共25例。
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中位数76.2岁(70~93岁)。
本组患者中,肝癌4例,胆管癌9例,胆囊癌3例,胰头癌7例,转移癌2例。
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上腹部疼痛不适,纳差,灰白色大便等。
查血清总胆红素(STB)176~457 μmol/L(正常值0~50 μmol/L),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术前均经超声、CT、MRI、MRCP等影像学检查或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肝外胆管9例,肝门部梗阻16例。
黄疸病史7~35 d。
术前转氨酶均升高,血清尿素氮升高4例,低蛋白血症12例,贫血16例,凝血功能异常3例。
1.2 方法术前针对心、肺、肝、肾功能情况,给予支持治疗,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术前2 d开始用止血药,纠正凝血功能。
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护理(1)
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护理(PTBS+PTCD术)【一般概念】良性、恶性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疸均可行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
这项技术很快使胆管减压和改善症状。
为择期手术创造条件或作为永久性姑息引流延长生命。
【护理常规】一、按外科疾病手术护理常规二、术前护理;1.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恐惧。
2.完善术前准备血常规、血生化与出凝血时间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碘过敏实验,皮肤准备,禁食水4-6小时。
三、术后护理:1. 心理护理积极疏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术后平卧6-8小时,观察腹部体征及生命体征。
3. 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打折、扭曲,观察胆汁的引流量、性质及全身情况。
4. 观察皮肤、巩膜黄染及精神状态改善情况。
5.保持穿刺点局部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
6. 加强皮肤护理黄疸病人常出现皮肤瘙痒,防止抓破皮肤,禁用肥皂、碱性溶液,防止碱性物质刺激皮肤而使症状加重。
7. 饮食护理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大量维生素、宜消化食物,忌食肥肉、油煎、油炸的高脂类食物以及浓茶、咖啡、辛辣刺激性食物。
8.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⑴胆道腹腔内瘘和腹腔内出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腹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⑵感染,寒战发热观察体温和病人的反应,发热时做好发热病人的护理。
⑶气胸和液胸注意观察病人呼吸情况,有无呼吸困难。
⑷胆道内出血观察引流液的性状,色泽以及生命体征。
四、健康教育:1.注意休息,适当活动,保持心情舒畅,劳逸结合。
2.宜进清淡低脂肪饮食。
3.外引流者应注意固定,防止脱落,保持外引流管口敷料干燥,定期复查。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术护理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术护理1. 引言1.1 胆道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性治疗胆道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性治疗。
恶性胆道梗阻是由于肝胆道系统被肿瘤、胆结石或其他病变阻塞而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从而引起黄疸、胆汁淤积等临床症状。
胆道支架置入术通过内镜技术将金属或塑料支架植入胆道,扩张狭窄段,恢复胆汁的正常流通,从而缓解黄疸症状。
这种治疗方法具有无创伤、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中。
患者经过这种治疗后,黄疸得到迅速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也为后续的肿瘤治疗和康复奠定了基础。
胆道支架置入术虽然是一种介入性治疗,但在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理团队的配合下,术中风险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也会更好。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患者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步骤、术后护理措施、并发症处理和合理饮食建议,帮助读者更全面了解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的治疗过程和护理要点。
2. 正文2.1 患者术前准备患者术前准备是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重要环节。
在手术前,患者应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工作,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身体检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患者需要告知医生有无过敏史、药物过敏史、血液凝固功能等相关情况,以便医生能够作出合理的手术方案。
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
在术前,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如停止食物和水的摄入、停止某些药物的使用等。
患者还需要做好心理准备,了解手术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与医生充分沟通。
2.2 手术操作步骤手术操作步骤是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的关键环节,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一下该过程:1. 麻醉与镇痛:患者在手术前会接受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没有疼痛感。
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新技术
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新技术标签:恶性梗阻性黄疸;胆道造影;胆道支架自1921年Burkhardt及Muller率先报道了经皮经肝胆道造影术至今,历经70余年,该技术被不断地改进,器械不断地更新,已成为一项较成熟的诊断(经皮经肝胆道造影术PTC)及治疗(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BD)梗阻性黄胆的方法[1]。
在PTBD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胆道支架植入术现已成为治疗恶性梗阻黄疸的重要方法[2]。
笔者导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选教授研究设计了一种双导丝经单通道双支架植入新技术,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患者,张××,男,53岁,病历号:4446841,该患以上腹部胀痛2周,皮肤、巩膜黄染1周为主诉于2006年8月14日入院。
该患者于入院2周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为持续性钝痛,并伴有尿色加深,大便渐呈陶土色,体重减轻2 kg。
入院1周前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无发热、恶心、呕吐等其他不适。
既往高血压病30年,糖尿病3年。
入院查体:一般状态良好,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语明,自动体位,查体合作。
皮肤、巩膜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无显著变。
腹部平坦、软,肝、脾未触及,全腹未触及压痛及反跳痛,肝区叩击痛阳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6次/min。
双下肢未见浮肿。
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入院后实验室检查:WBC:7.2×109/L,RBC:4.62×1012/L,Hb:140 g/L,PLT:236×109/L,ALT:174 U/L,AST:65 U/L,TB:262.9 μmol/L,DB:202.8 μmol/L,CEA:2.72 ng/ml,AFP:1.87 ng/ml,凝血功能未见异常。
B超:肝门部占位性病变,伴肝内外胆管扩张。
腹部CT:肝门部及腹腔内多发占位性病变。
入院诊断:肝门部胆管癌,侵及近端胆总管,腹腔内淋巴结转移,恶性梗阻性黄疸。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ppt课件
综合治疗的内容及研究进展 1 2 3 近距离放疗 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
光动力疗法
综合治疗
相关文献
综合治疗 |覆膜支架|粒子链植入|粒子支架植入|胆道消融技术
综合治疗|覆膜支架|粒子链植入|粒子支架植入|胆道消融技术
综合治疗|覆膜支架|粒子链植入|粒子支架植入|胆道消融技术
综合治疗|覆膜支架|粒子链植入|粒子支架植入|胆道消融技术
适应症
良性胆道狭窄但经多次胆道修补、胆道重建等
通过引流管行化疗、放疗、光动力治疗、细胞学检查等
PTCD
适应症及禁忌症
1 2 3
4 5
凝血功能严重障碍 脓毒血症或脓毒败血症 大量腹水
禁忌症
终末期患者
肝门以上多支肝内胆管阻塞,无法有效引流
PTCD
操作方法
PTCD
预后及相关文忌症
支架置入
适应症及禁忌症
目录
发展历史
传统治疗
治疗弊端
新的尝试
治疗弊端
传统方法的弊端及处理原则
重新放置支架、单纯外引流 血培养、胆汁培养、抗生素 止血、补血等对症处理
定期冲洗、更换 引流管
胆系感染 胆道出血 引流不畅
支架内、外 再狭窄
新的尝试
治疗弊端
支架再狭窄的预防及治疗原则
病 因
十二指肠 乳头癌
临 床 症 状
黄疸进行 性加重 肝肾功能 恶化
皮肤瘙痒
腹水加重
1
发展历史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
传统外科治疗
介入治疗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原则: 1、求通过有效的姑息性减黄术使梗阻的各级胆管得到充分引流; 2、防止肝功能逐渐恶化和胆管感染。
2
《2024年不同介入方式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对比研究和预后分析》范文
《不同介入方式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对比研究和预后分析》篇一一、引言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因胆道系统恶性病变导致的胆汁排泄障碍,进而引发的黄疸症状。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不同介入方式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预后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我院近五年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照不同介入治疗方式分为四组:内镜下胆道引流组、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组、胆道支架置入组及外科手术治疗组。
2. 治疗方法(1)内镜下胆道引流:通过内镜进行胆道扩张及支架置入,缓解胆道梗阻。
(2)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通过经皮肝穿刺途径插入引流管,缓解胆道梗阻。
(3)胆道支架置入:通过介入手段将金属或塑料支架放置于狭窄或梗阻的胆道内,以恢复胆道通畅。
(4)外科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及医生判断,进行相应的外科手术治疗。
3. 数据分析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因、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1. 治疗效果各组患者经不同介入治疗后,胆道梗阻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其中,内镜下胆道引流组和胆道支架置入组在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显著。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组和外科手术治疗组在解除梗阻、恢复胆道通畅方面效果较好。
2. 预后分析(1)生存时间:各组患者生存时间存在差异,其中外科手术治疗组生存时间相对较长。
胆道支架置入组和内镜下胆道引流组次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组生存时间相对较短。
(2)并发症:各组患者均可能出现并发症,其中内镜下胆道引流组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主要为感染、出血等。
胆道支架置入组和外科手术治疗组并发症相对较少。
3. 不同治疗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1)内镜下胆道引流:优点在于创伤小、操作简便、恢复快,适用于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
缺点在于可能诱发感染、支架移位等并发症。
(2)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适用于无法进行内镜治疗的患者,可迅速缓解胆道梗阻。
医院介入科恶心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诊疗常规
医院介入科恶心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诊疗常规恶心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胆道恶心肿瘤或气体多种恶心肿瘤侵犯或压迫肝内外胆管造成的胆管阻塞,引起梗阻性黄疸的一组综合征。
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胆管癌,胰头癌,壶腹周围癌,胆囊癌,原发性肝癌,肝门淋巴结转移瘤,肝转移瘤等。
临床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尿液深黄、陶土色大便,患者常伴有食欲下降。
患者就诊后实验室检查提示:总胆红素升高,并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影像学超声、MRCP、增强CT、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等提示肝内和(或)肝外胆管扩张并排除胆结石等良性病变所致;临床上常由于病变生长部位较高、病变较晚期或高龄合并其他杂症不能通过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缓解黄疸。
需行姑息性介入治疗,经皮肝穿刺胆汁外引流、内外引流、内引流、支架植入等缓解黄疸。
一、适应症(一)胆汁引流1.恶性胆管梗阻伴黄疸;2.合并胆道感染;3.血清总胆红素≥4mg/dl(70μmol/L);4.肝内和(或)肝外胆管扩张;5.肝内外胆管多发性、多段狭窄。
(二)胆道支架植入1.恶性胆管梗阻伴黄疸;2.胆管引流后黄疸消退,希望拔出引流管者可行植入支架;3.沿引流管周围渗出腹水较多者可行支架植入;4准备在减黄后行放疗或介入灌注化疗者可尽量植入支架;5.短期内支架出现再狭窄重复放置支架;6.复杂的多支胆管梗阻可部分放置支架,部分使用引流管。
二、禁忌症1.凝血功能障碍;2.重度肝性脑病患者;3.严重的低蛋白血症;4.严重肾功能不全者;5.患者临终状态。
三、术前准备1.完善各种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资料;2.术前推荐使用维生素K;3.使用抗生素预防胆道感染;4.支持治疗、纠正一般情况;5.术前禁食、水;6.推荐使用监护仪对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7.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介入操作技术1.右侧入路:腋中线(腋后线/腋前线)肋膈角下方进针;2.左侧入路:剑突下进针;3.常采用局麻,必要时采用全身麻醉;4.可采用一步法或两步法穿刺肝内扩张胆管;5.应尽量避开肝内肿瘤病变部位进行穿刺;6.扩张穿刺道,置入外引流导管;亦可通过狭窄部位和壶腹,置入内外引流管;7.胆管炎症明显者,常在控制感染后放置胆管支架;胆管感染不明显者可直接放置胆管支架;8.放置金属支架前后可以选择球囊扩张成形术;9.放置支架后亦可同时保留外引流管,观察支架通畅情况,尔后择拔除;10.必要时封堵穿刺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今天我们重点讲解恶性梗阻性证
①胆道良性狭窄; ②有阻塞性黄疸表现,病因不明者; ③恶性肿瘤引起的胆道梗阻,无法进行手术根
治者; ④各种原因引起的胆道梗阻,作为术前引流; ⑤手术后阻塞性黄疸复发者; ⑥严重胆道感染者。
的禁忌证
①有明显的出血倾向者; ②呼吸困难,不能很好屏气配合检查者; ③腹水贮留使肝脏与腹壁分离者; ④穿刺路径有占位性病变者。
(一)梗阻性黄疸的定义
➢ 梗阻性黄疸: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胆汁排泄障 碍,从而引起胆汁在肝内淤积的一种病变。
➢ 根据其梗阻部位分:
➢
)肝外梗阻性黄疸
➢
)肝内梗阻性黄疸
(二)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表现
()全身皮肤和巩膜黄染,伴有皮肤瘙痒 ()大便呈白陶土色、尿黄 ()食欲减退、进行性消瘦、器官衰竭等 ()合并感染可出现寒颤、发热、腹痛,甚至休克
()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以直接胆红素()升 高为主。
()影像学检查 )无创性检查: 超、、(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有创性检查:(逆行胰胆管造影)、 (经皮 肝穿胆道造影)
梗阻性黄疸目前治疗手段
➢ ()内科保守治疗
➢ ()外科手术治疗
➢ ()介入治疗包括:
➢
①经皮肝穿胆道引流()
➢
②胆道支架置入
症状
(三)梗阻性黄疸的病因
()良性病因: 各种良性疾病引起的胆道梗阻,如胆道结石
、胆管炎、胰腺炎等。 ()恶性病因:
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如胆管癌 、壶腹癌、胰头癌、肝癌等。
(四)梗阻性黄疸的诊断
()临床表现:①食欲减退;②皮肤巩膜黄染;③ 大便呈白陶土色、尿黄;④合并感染可出现寒颤 、发热、腹痛,甚至休克症状;
的术前准备
()术前进行血常规、血生化与凝血酶原时间、 术前免疫等检查;
()必要的影像学检查:一般推荐(磁共振胰胆管 成像)检查;
()对明确或疑有胆道感染者,可预防性使用经 胆道排泄的抗生素。
的常用入路
()右侧腋中线入路:选择右腋中线~肋间作 为进针点,进针点与胸椎体平面成°~°夹角水 平刺中胆道的机会最大。
()剑突下入路:进针点选择在剑突下~偏左 侧~向右指向肝门区穿刺。适用于左肝管阻塞和 腋中线入路不成功者。
影像引导
()线透视引导
()超引导
()引导
穿刺示意图
外引流示意图
内外引流示意图
➢
内支架
➢
内支架置入示意图
“”型支架
的并发症
()腹腔出血:主要是过程中肝包膜破损所致。 ()胆道出血:由于过程中引起肿瘤表面破溃所致,少数为损伤与 胆管相邻的肝动脉或门脉所致。 ()肝动脉瘤或动门脉瘘:主要是由于穿刺针同时穿破肝动脉与门静 脉所致。 ()逆行感染:发生原因是胆道内压骤升使感染的胆汁逆行入血有关 。
小结
一、需要掌握的内容包括: ()梗阻性黄疸的定义 ()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表现 ()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的并发症
二、需要了解熟悉的内容包括: ()梗阻性黄疸的常见治疗手段 ()的入路(穿刺路径) ()的影像引导
请同学们认真复习!
谢谢!